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 将小鼠白介素-12基因(mIL-12)通过质粒载体pSEC导入乳酸乳球菌(NZ9000)中,观察mIL-12在细菌中的表达;通过鼻腔免疫来观察mIL-12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及辅助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mIL-12连接到pSEC载体上并将其转化到NZ9000中,用乳链菌肽(Nisin)诱导其表达IL-12蛋白质并做鉴定,将菌液离心浓缩后给小鼠滴鼻.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A组); PBS组(B组);野生菌组(C组);rIL-12组(D组);工程菌组(E组).除A组外,余各组每鼠在1、7、14 d腹腔注射卵白蛋白OVA(100μg/0.5ml ),在20~26 d雾化吸入2% OVA,每天1次.B、C、E组在1、2、3、14、19、20、21 d分别给予10μl 的PBS,不含质粒载体的野生乳酸菌(约5×108CFU),含IL-12的质粒载体的工程菌(约5×108CFU).D组20、21、22天给3 ng/只重组白介素-12,第28天杀小鼠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嗜酸粒细胞(EOS)个数及白介素-4(IL-4)、干扰素(IFN-γ)水平,肺组织HE染色切片观察病变.结果 mIL-12能够在NZ9000中高效表达并释放到细胞外.A-E组BALF中EOS 的数量分别为(0.51±0.23)×104cell/ml、(21.32±5.71)×104cell/ml、(22.84±6.16)×104cell/ml、(2.15±0.63)×104cell/ml、(2.62±0.73)×104cell/ml;IL-4的含量分别为(68.43±9.08) pg/ml、(332.13±61.36) pg/ml、(324.65±57.27) pg/ml、(121.25±35.55) pg/ml、(114.22±15.70) pg/ml;IFN-γ的含量分别为(110.28±12.19) pg/ml、(56.25±12.08) pg/ml、(70.36±8.27) pg/ml、(166.11±57.12) pg/ml、(171.75±60.90) pg/ml.B和C组的EOS数、IL-4与IFN-γ含量与A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D、E组与B、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程菌组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气道上皮损害减轻.结论 mIL-12在乳酸乳球菌中能高效表达;鼻腔应用mIL-12能减少全身应用的副作用,且经济实用并较好地调节Thl/Th2平衡,对小鼠哮喘气道炎症的保护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白介素-12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勇  吴峰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1):851-854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作为Thl型细胞因子,IL-12能促进Th0向Thl分化,抑制Th2型炎症反应。大量的动物实验已经证实,IL-12无论单独应用还是作为免疫佐剂,均可逆转哮喘动物体内Th2/Th1失衡和抑制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同时,IL-12基因治疗在动物实验中也显示了哮喘治疗作用。虽然临床研究显示外源性IL-12治疗哮喘会伴有严重细胞因子毒性作用,但随着用药方式的更新,IL-12可能会成为新一代的抗哮喘药物。  相似文献   

3.
白介素-12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 12 (IL 12 )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特异性促进细胞免疫功能的细胞因子 ,它通过调节T辅助细胞亚群 (TH)的分化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IL 12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白介素-12(IL-12)具有调节T_(H1)/T_(H2)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由于IL-12产生缺陷而导致T_(H2)细胞免疫应答过强。在全身或局部使用rhIL-12可阻断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IL-12有可能成为一种治疗哮喘的新型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5.
白介素-12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 (IL) 12可促进TH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上调γ 干扰素的表达 ,在调节TH1/TH2 细胞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复习文献 ,概述了IL 12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并探讨它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白介素-15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15属TH1相关性细胞因子,与IL-2共用β和γ链,有许多相似生物活性。促进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参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形成。研究IL-15在哮喘中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阐述哮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白介素-12(IL-1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特异性促进细胞免疫功能的细胞因子,它通过调节T辅助细胞亚群(TH)的分化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IL-12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鼠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基因表达 (mIL 12 )质粒对小鼠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模型气道炎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卵白蛋白 (OVA)致敏建立小鼠哮喘模型。BALB/c小鼠 4 1只 ,分为 6组。即哮喘模型组 (A组 ) 8只 :OVA致敏 +OVA气雾攻击 ;模型对照组 (B组 ) 6只 :用生理盐水代替 1%OVA溶液雾化 ,余处理同A组 ;mIL 12质粒预防组 (C组 ) 8只 :实验第 1、3、5天各肌肉注射mIL 12质粒 10 0 μg ;mIL 12质粒治疗组 (D组 ) 8只 :实验第 14、16、18天各肌肉注射mIL 12质粒 10 0 μg ;空质粒预防组 (E组 ) 5只 :实验第 1、3、5天各肌肉注射空质粒 10 0 μg ;空质粒治疗组 (F组 ) 6只 :实验第 14、16、18天各肌肉注射空质粒 10 0 μg。测定所有小鼠支气管 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嗜酸粒细胞 (EOS)个数和IL 4、IL 5、γ干扰素 (IFN γ)水平。结果B组小鼠EOS个数和IL 4、IL 5、IFN γ浓度分别为 (0 0 1± 0 0 3)× 10 8/L、(2 4± 4 ) pg/ml、(33± 6 ) pg/ml、(72 5± 5 9) pg/ml,C组为 (0 0 6± 0 0 4 )× 10 8/L、(43± 13) pg/ml、(6 3± 10 )pg/ml、(6 2 6± 6 0 ) pg/ml,D组为 (0 11± 0 12 )× 10 8/L、(38± 14 )pg/ml、(6 6± 14 ) pg/ml、(6 6 1± 4 0 ) pg/ml,与A  相似文献   

9.
IL-12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剂,与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本文就其与结核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结核病的防治新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白介素(IL)-12可促进TH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上调γ-干扰素的表达,在调节TH1/TH2细胞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复习文献,概述了IL-12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探讨它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白介素5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丽  王燕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4):1889-1891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过敏反应炎症性疾病。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哮喘的发生过程,其中白介素5(interleukin-5,IL-5)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IL-5生物学功能、与哮喘的关系及其在哮喘的治疗前景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白介素33(IL-33)是2005年被发现的一个新的白介素家族成员.1989年ST2首先被Tominaga[1]鉴定为IL1受体超家族的一个成员.后来Baekkevold等从高壁内皮细胞中分离得到IL-33分子[2],而且该分子定位于高壁内皮细胞的核内,故最初被称为“高壁内皮细胞来源的核因子”.直到2005年Schmitz等[3]发现高壁内皮细胞来源的核因子是ST2的特异性配体,并重新命名为IL-33.从那以后人们对IL-33的生物学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IL-33与ST2结合,诱导Th2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参与支气管哮喘等Th2相关疾病.本文就IL-33的分子结构、表达、生物学活性及其目前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白介素33(IL-33)是2005年被发现的-个新的白介素家族成员。1989年ST2首先被Tominaga鉴定为IL-1受体超家族的-个成员。后来Baekkevold等从高壁内皮细胞中分离得到IL-33分子嘲,而且该分子定位于高壁内皮细胞的核内,故最初被称为“高壁内皮细胞来源的核因子”。直到2005年Schmitz等嘲发现高壁内皮细胞来源的核因子是ST2的特异性配体,并重新命名为IL-33。从那以后人们对IL-33的生物学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II,-33与ST2结合,诱导Th2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参与支气管哮喘等Th2相关疾病。本文就IL-33的分子结构、表达、生物学活性及其目前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由Th17等多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调节微环境中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性分子的表达,募集炎症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而发挥炎症效应,参与炎症性疾病。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症因子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不断有证据表明IL-17A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本文就IL-17A的来源及其在哮喘特别是中性粒细胞炎症性哮喘的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及激素治疗抵抗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his meta-analysis aim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interleukin-12B (IL-12B) ?1188A/C or the promoter polymorphisms may be a risk factor for asthma. Data Sources: Web of Science, PubMed,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and Wanfang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updated August 20, 2015). Study selections: Articles evaluat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L-12B genetic polymorphisms and asthma risk were selected. Results: 13 eligible studies with a total of 5092 subjects were finally included in this meta-analysis. For IL-12B ?1188A/C, analysis by ethnicity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markedly reduced risk for asthma in East Asian (CC + AC vs. AA: OR = 0.64, 95% CI = 0.50–0.81, P < 0.001). For IL-12B promoter, analysis by ethnicity indicated there was a markedly increased risk in East Asian (MM vs. WM + WW: OR = 1.57, 95% CI = 1.18–2.10, P = 0.002). Analysis by allergic state revealed the similar results in atopic subgroup. Conclusions: IL-12B ?1188 C allele may be a protective factor against asthma in East Asian. In addition, promoter MM genotype may be a risk factor for asthma in East Asian and allergic people.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小鼠H22肝癌模型中研究mIL-12基因修饰的及酸洗脱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瘤苗体内诱导抗肝癌免疫的能力。方法用mIL-12的重组腺病毒AdmIL-12及对照病毒AdBGFP转染从小鼠骨髓细胞中诱导培养的DC。弱酸洗脱小鼠肝癌细胞株H22表面的抗原肽并致敏mIL-12基因转染组及对照病毒转染组DC。免疫小鼠后观察不同处理的DC瘤苗对小鼠H22皮下移植瘤成瘤情况及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mIL-12基因修饰的及酸洗脱肽致敏的DC瘤苗明显抑制小鼠H22皮下移植瘤的生长,瘤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以mIL-12基因修饰且以酸洗脱肽致敏的DC瘤苗可在小鼠肝癌模型中诱导较强的抗肿瘤免疫,这将为肝癌的防治提供可行的DC瘤苗制备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白细胞介素 13(IL- 13)是否失衡。方法 选取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 (哮喘组 2 5例 ) ,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 15例。分别对哮喘组、对照组留取血标本 ,采取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检测上述两组血清中 IL - 12、IL - 13水平 ,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哮喘组 IL - 12水平为 (5 8.5 0± 14 .2 5 ) mg/ L ,较对照组 (85 .5 2± 13.14 ) ng/ L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哮喘组 IL- 13水平为 (131.2 7± 2 8.4 5 ) ng/ L较对照组 (92 .30± 14 .4 3) ng/ L 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哮喘患者体内 IL- 13过度产生 ,IL- 12则产生不足 ,使 IL- 12 / IL- 13失衡。  相似文献   

18.
余跃  张勇  吴素芬  余秀文 《胃肠病学》2002,7(5):283-285
背景:溃疡病患者常出现各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障碍。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12和干扰素(IFN)-γ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一周三联疗法治疗之前和之后4~6周从DU患者的球部钳取轴膜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IL-10、IL-12和IFN-γ的含量,并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一周三联疗法治疗前,DU患者球部劾膜的IL-10、IL-12和IFN-γ含量(17.983pg/ml±8.676pg/ml、44098 pg/ml±12.842 pg/ml±和82.373pg/ml±17.264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5.99 pg/ml±4.147 pg/ml、17.550 pg/ml±5.980 pg/ml和26.298pg/ml±10.385 pg/ml,p<0.01),且IL-10与IL-12的含量呈正相关(r=0.87,P<0.01),IL-10与IFN-γ的含量也呈正相关(r=0.92,P<0.01)。治疗后,DU患者球部轴膜的IL-10IFN-γ含量均有所下降(17.289 pg/ml±3.939 pg/ml和27.030 pg/ml±3.753 pg/ml,P<0.01),但IL-10的含量仍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26.098 pg/ml±15.152 pg/ml,P<0.01)。结论:细胞因子IL-10、IL-12和IFN-γ可能在DU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一周三联疗法治疗后,促炎症细胞因子IL-12和IFN-γ分泌得到有效抑制,而抗炎症细胞因子IL-10持续维待在较高水平,为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