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瓣膜病患者出现心房颤动(AF)较为常见,二尖瓣病变患者其AF发生率可达60%左右.一般认为瓣膜病变合并大左房AF患者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效果较差,且大左房合并血栓者复发率更高.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我们对9例瓣膜病变合并大左房AF患者行心脏瓣膜手术同期施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术后随访近中期临床效果良好,总结治疗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收治50例冠心病(CHD)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同期使用AtricureTM干式双极射频消融钳行AF射频消融术,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经验,探讨该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在心内直视手术下同期采用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AF患者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0.36岁。术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11例,合并关闭不全5例,左心房血栓3例。采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按照迷宫手术线路分别经房间沟路径行心内膜射频消融术,同期完成相应的心脏手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手术时间22~50min,平均30.55min。术后无死亡患者,术后当天有7例(63.64%)转为窦性心律。11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以上,10例(90.91%)转为窦性心律。结论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AF简单、有效,短期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心瓣膜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技术要点。方法对74例心瓣膜疾病合并AF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AF,射频能量25~30W,盐水冲洗速度180~240m l/h。首先完成右心房主要的切口和消融,在心脏停搏后进行左心房消融,继后处理心瓣膜。心脏复跳后再完成右心房剩余的消融和缝合切口。结果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02±26m in,主动脉阻断时间58±22m in,射频消融时间12±5m in。住院死亡2例,其中死于机械瓣膜故障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随访70例,随访时间1.0~3.5年,随访过程中突然死亡2例。60例患者恢复窦性心律(85.7%,60/70)。结论心瓣膜疾病合并持续AF的患者在行心瓣膜置换术时,同期行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是合理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2009年至2010年,我院采用直视下射频消融术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AF)93例,现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效果,以期指导临床工作. 资料和方法 全组男50例,女43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射频消融组(A组)64例,导管消融组(B组)29例.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A组患者常规建立体外循环,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钳依次夹闭消融左肺静脉、左心耳、右肺静脉、右心房前庭部、右心房及冠状静脉窦周围(图1).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手术同期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双房射频消融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5年4月我科连续15例行ASD修补同期双房射频消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16~62(47.1±10.8)岁。观察术后远期AF射频消融的成功率。结果 15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早期无死亡、卒中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61(3~136)个月。术后1年、3年、5年、10年AF消融成功率分别为81.3%、75.0%、68.8%和61.1%。随访期间无死亡及卒中事件发生,1例患者安装永久性起搏器。结论 ASD修补手术同期AF双房射频消融术后远期疗效好,安全有效,ASD修补患者有必要同期行AF双房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直视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AF)的初步体会,探讨控制慢性AF的有效方法。方法2005年5月至2007年11月,对23例心瓣膜病合并慢性AF患者采用直视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右心房的消融,然后在中度低温心脏停搏下做左、右肺静脉口和左心耳的消融隔离,最后行心瓣膜置换术。结果射频消融时间18-26min。术后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致消化道大出血住院死亡1例,生存的22例患者随访3~30个月,出院时、3个月、1年和2年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是81.8%、86.4%、82.4%和77.8%,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和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直视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慢性AF操作简单、效果满意、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心瓣膜手术时用盐水冲洗射频改良迷宫Ⅲ手术(IRFMM)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10月,我科采用外科手术射频消融系统,在20例心瓣膜病患者手术中用IRFMM治疗AF.射频功率设定为25W,盐水冲洗速度为5ml/min.结果 术后20例中16例转为窦性心律.随访1~22个月,17例维持窦性心律,1例为结性心律,2例仍为AF.结论 在行伴有AF的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时,采用盐水冲洗射频改良迷宫Ⅲ手术治疗AF,具有安全简便、疗效确切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微波消融治疗心房纤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房纤颤(AF)是心脏瓣膜疾病最常合并的心律失常之一,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病人中,AF的发生率可达40%~60%,且术后仍为AF的发生率可高达80.09%.心内直视手术病例,药物、冷冻、手术前后介入及附加迷宫手术(MAZE手术)治疗AF疗效差别较大.心内直视手术同期采用微波消融治疗AF,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我们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微波消融治疗合并的AF 82例,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Ⅰ型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Ⅰ型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切除组(n=15)和射频消融组(n=15)均顺利完成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分析显示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治疗均能使患者获益.射频消融的疗效与手术切除接近,而且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结论 外科手术切除肝肿瘤病灶+门静脉癌栓取出术以及射频消融术均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Ⅰ型门静脉癌栓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心外膜环左心房消融(CLAA)联合肺静脉隔离(PVI)治疗心房颤动(AF)的有效性。方法实验用猪30例,体重60~78 kg,应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心房颤动对照组(AF组,n=10)、肺静脉消融组(PVI组,n=10)、环左心房消融联合肺静脉消融组(CLAA+PVI组,n=10)。通过心房快速起搏构建持续的AF模型。AF构建成功后,AF组不做消融处理;PVI组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做肺静脉隔离消融;CLAA+PVI组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先做肺静脉隔离消融,再做环左心房消融。消融后,应用电复律将所有AF猪恢复窦性心律,再次检测并比较各组AF易感性及AF维持时间的差异。结果所有猪均经左心房快速起搏成功构建成稳定、持续的AF模型。PVI组和CLAA+PVI组顺利在心脏不停跳下实施心外膜消融术。单纯PVI使3例(15%)终止AF,CLAA+PVI使5例(62.5%)终止AF(P=0.022)。全部猪恢复窦性心律后,burst起搏可使AF组10例全都诱发成持续的AF;PVI组仅有3例(P=0.003)诱发成持续的AF,CLAA+PVI组(P0.001)无持续的AF诱发成功,均显著低于AF组;而PVI组与CLAA+PV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1)。PVI组的房颤平均维持时间较AF组明显缩短(P=0.003);CLAA+PVI组也较AF组明显缩短(P0.001);与PVI组相比,CLAA+PVI组的房颤平均维持时间也明显缩短(P=0.008)。结论与单纯PVI相比,CLAA+PVI可以更有效终止AF,抑制AF的复发,提高AF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AF)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3年5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对122例合并永久性AF的心瓣膜病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期施行射频改良迷宫手术,其中男31例,女91例;年龄23~65岁(47±10岁)。AF持续时间0.5~32.0年(6.5±5.7年),二尖瓣狭窄5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58例。采用Cardioblate系统(Medtronic公司,单极射频笔、射频能量25~30 W、盐水冲洗速度180~240 ml/h),首先完成右心房迷宫手术,阻断升主动脉以冷晶体或含血心脏停搏液灌注保护心肌,经房间沟或房间隔进入,分别环绕左右肺静脉口做消融线,并从左侧环线向二尖瓣后瓣环及左心耳口做消融线,完成连接左右环线之间的消融。处理左心耳及相应的心瓣膜病变。术后常规使用胺碘酮,定期随访。结果术后围术期死亡4例,其中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机械瓣故障死亡1例,猝死1例。随访115例,失访3例;随访时间1.5~7.0年(4.8±2.6年),随访期间死亡4例,其中猝死3例,机械瓣膜故障1例。87例(78.4%,87/111)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22例仍为AF,1例为心房扑动,另1例术后1年需置入永久性起搏器。随访期间(术后0.5~7.0年)患者左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44.90±7.50 mm vs.54.30±10.80 mm,t=10.641,P=0.000)。结论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AF是相对安全的,但术后心律不稳定、心动过速及AF复发并非罕见,因此对这些患者AF的手术指征应该个体化。  相似文献   

13.
微波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心房颤动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外科微波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 (AF)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4 9例心脏瓣膜疾病合并持续性AF病例 ,其中 2 5例行瓣膜置换同期微波治疗AF(治疗组 ) ,2 4例行瓣膜置换而未同期行微波治疗AF病人 (对照组 )的治疗结果和早期随访资料。结果 治疗组 2 2例术中恢复窦性心律 ,3例仍为AF ;2 5例随访 1~ 2 3个月 ,2例仍为AF ,1例术后第 12dAF复发 ,口服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总有效率为 88 .0 % (2 2 / 2 5例 )。对照组术后 3例转复为窦性心律 ,2 1例仍为持续性AF ,口服药物治疗疗效欠佳 ;2 3例随访 1~ 2 5个月 ,2例为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维持率 8. 3% (2 / 2 4例 )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结论 微波消融治疗瓣膜疾病合并持续性AF安全、可靠、疗效较为确切 ,但尚待循证医学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同期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的风险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9月本院167例同期AF改良迷宫直视双极射频消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3例,女124例)。其中,102例AF消融过程中不阻断升主动脉(试验组),其余65例常规施术(对照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P=0.070、性别P=0.789)。结果 167例AF消融时间(23.1±5.0)min,两种方式AF消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2.1±42.6)min,体外循环时间(156.6±56.4)min,不阻断升主动脉下AF消融上述时间明显缩短。1例升主动脉阻断下AF消融患者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术后1个月死亡。随访1~77(35.3±3.5)个月,以心电图窦性心律为转复标准,术后1、3、6、12、36和60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5.3%(133/156)、83.4%(126/151)、82.7%(115/139)、77.0%(94/122)、75.9%(41/54)、72.0%(18/25),两种方式AF消融术后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1个月和6个月各死亡1例。结论器质性心脏病同期AF患者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疗效满意,AF消融过程中不阻断升主动脉,可以显著缩短术中心肌缺血时间,对重症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5.
微波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心房颤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减少持续性心房颤动(AF)外科治疗的创伤,简化手术,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合并持续性AF。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同期微波消融治疗AF的结果和早期随访资料。结果 14例患者术中采用微波消融,13例术中恢复窦性心律,1例术后仍为AF。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1~11个月。1例术后第12天AF复发,1例术后仍为AF,口服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总有效率为85.7%。结论 微波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合并持续性AF安全可靠、近期疗效较为确切,但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AF)术后中期心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新桥医院心血管外科同一手术组收治191例瓣膜疾病合并A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瓣膜置换术为对照组(n=93),男31例、女62例,年龄(48.33±7.55)岁,AF持续时间(4.80±2.03)年;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为同期消融组(n=98),男27例、女71例,年龄(46.95±7.70)岁,AF持续时间(5.06±2.26)年。分析患者出院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心脏超声、心电图及相关并发症情况,并通过来院随访、电话、书信问卷等途径评估心脏功能。结果全组无死亡,同期消融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住ICU时间、术后累计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随访2年,术后2年,同期消融组随访85例(86.73%),发生脑栓塞1例,脑出血2例;对照组随访85例(91.40%),发生脑栓塞4例,脑出血1例;随访中两组均无死亡、心脏破裂,无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同期消融组术后1年、术后2年缩短分数高于对照组(37.18%±5.35%vs.34.72%±6.40%,P=0.007;37.95%±7.99%vs.35.18%±5.15%,P=0.008)。同期消融组术后2年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66.27%±6.99%vs.63.33%±8.14%,P=0.012)。同期消融组术后1年、术后2年患者自觉心功能改善率高于对照组(85.39%vs.72.94%,P=0.005;84.71%vs.68.24%,P=0.005)。结论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中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联合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和单独射频消融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肿瘤结节小于3cm的小肝癌病人共23个肝癌结节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12个结节采用射频消融联合TACE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平均毁损最大直径(40.8±3.1mm)明显大于单独射频组(37.8±2.8mm)(P<0.05).随访期间,联合治疗组1例(11.1%)复发,单独射频组1例(12.3%)复发.联合治疗组并发症与单独射频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射频消融联合TACE与单独射频治疗比较,可以增加肝癌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心房颤动(atria 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增加。AF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心房内多个折返环形成有关,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AF,迷宫手术通过在心房壁上的切割和缝合,阻断折返环的形成,是外科治疗AF经典、有效的方法,但操作复杂、费时,创伤大。应用冷冻、射频、微波等各种能源的消融手术,避免了切割和缝合,简化了迷宫手术方法,效果良好,但何种方法更为有效尚无定论。改进各种消融设备和技术以提高消融手术径路的连续性和透壁性,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消融手术的治疗效果,提高窦性心律的永久恢复率。  相似文献   

19.
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我们在风湿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同期采用AtricurerTM双极射频消融(b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BRFA)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左心房内径(LAD)>55 mm房颤(AF)病人30例,AF消除率83.3%,近中期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4~57岁,平均(47.3±11.5)岁;AF病史为6~239个月,平均(30.8±10.2)个月.术前诊断为二尖瓣病变22例,双瓣膜病变8例.心功能(NYHA)Ⅱ级7例,Ⅲ级21例,Ⅳ级2例.>50岁病人术前常规行心脏双源CT或者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合并脑栓塞2例,左下肢栓塞1例.  相似文献   

20.
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我们在风湿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同期采用AtricurerTM双极射频消融(b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BRFA)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左心房内径(LAD)>55 mm房颤(AF)病人30例,AF消除率83.3%,近中期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4~57岁,平均(47.3±11.5)岁;AF病史为6~239个月,平均(30.8±10.2)个月.术前诊断为二尖瓣病变22例,双瓣膜病变8例.心功能(NYHA)Ⅱ级7例,Ⅲ级21例,Ⅳ级2例.>50岁病人术前常规行心脏双源CT或者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合并脑栓塞2例,左下肢栓塞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