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血管瘤剥脱术与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的疗效,并评估两种术式对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肝血管瘤患者,其中31例接受血管瘤剥脱术治疗,27例接受肝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血管瘤剥脱术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戴儒奇  肖欢  唐维妮 《山东医药》2009,49(25):52-52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于血管发育畸形所致的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是各种血管瘤中危害最大的一种。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的好坏可影响患者的一生。笔者自2006年6月-2008年1月采用^32P胶体联合平阳霉素加激素内照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1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加强型射频消融新技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加强型射频消融新技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安全性、有效陛.方法 对30例巨大肝血管瘤患者[直径5.0~ 12.8 (7.7±1.9) cm]进行加强型射频消融新技术治疗.术中对血管瘤直径进行测定,并记录射频消融时间及烧灼次数;术后对血管瘤毁损情况进行监测,从而判断是否给予第二次射频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肿瘤直径变化情况.对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测定的肿瘤直径大小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单个巨大血管瘤病灶的直径与其RFA时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巨大血管瘤一次新疗法完全毁损率达70.96%,血管瘤病灶缩小率为87.1%.血管瘤病灶的射频消融时间与巨大血管瘤直径呈正相关(r=0.687,P<0.01).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时血管瘤直径缩小为(6.2±1.8) cm,与术前[(7.7±1.9) c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7,P<0.01). 结论 加强型射频消融新技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安全,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表血管瘤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搜集2011年3月—2014年5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科的246例患者,根据患者血管瘤的大小、分布及生长情况,采用激素治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激光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治疗后随访记录疗效。结果经相应的方法治疗并随访至少半年以上,其中痊愈者179例,治疗有效62例,无效5例。结论根据血管瘤大小、分布及生长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一般认为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我们自1994年4月以来,对6例巨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进行了肝动脉栓塞治疗,现作一初步报告.1 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男3例,女3例,年龄31~58岁,平均42.8岁.其中4例觉肝区疼痛,2例主要感腹胀.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1月.所有患者均综合B超、动态CT扫描及DSA肝动脉造影资料作出诊断.血管瘤最大径8~17.5cm,其中位于肝右叶者3例,左叶者1例,左右叶均有呈多发性者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侧肝叶巨大血管瘤的外科手术方式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1例罕见的特大双侧肝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完整详细的回顾性分析及术后随访.结果:1例罕见的特大双侧肝叶血管瘤患者因正常肝组织较少无法同时施行左、右侧肝叶血管瘤切除术.该患者接受了二期血管瘤切除术治疗:一期手术切除左侧肝叶巨大血管瘤,术后恢复顺利,残余正常肝组织向左侧增生,但同时右侧肝血管瘤也继续增大;术后3.5年时接受了二期手术切除了右侧肝叶巨大血管瘤,该患者术后逐渐康复.至今已经健康存活4年余.结论:双侧肝叶巨大血管瘤可先切除左侧肝叶巨大血管瘤,使正常肝组织解除压迫,获得生长空间,从而逐渐增生,随后择期二期切除右侧肝叶巨大血管瘤.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5岁,主诉因间断黑便、鲜血便5年就诊.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患者先后多次入我院行全消化道血管瘤硬化治疗术.患者出生4个月时右脚背面发现血管瘤,曾行手术治疗,但治疗效果差,无同类疾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5岁,主诉因间断黑便、鲜血便5年就诊.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患者先后多次入我院行全消化道血管瘤硬化治疗术.患者出生4个月时右脚背面发现血管瘤,曾行手术治疗,但治疗效果差,无同类疾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9-01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例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情况。结果 8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无患者需要输血,手术半年后大便控制可2~3次/d。结论术前进行肠镜及腹部CT、CTV及MRI检查,不仅明确诊断,还可以确定病变范围。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最佳治疗是完全切除病灶以及完整地保护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平阳霉素-超化碘油混悬液(PLS)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HH)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肝血管瘤患者,其中28例接受PLS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另28例行博来霉素-超化碘油混悬液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随访36个月,使用CT检查测量瘤体大小的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肝血管瘤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例、文献报道1例肝血管瘤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病因学相关性.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理论上具有导致形成肝血管瘤的病因基础.此2例肝血管瘤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起初均表现为难以解释症状的肝血管瘤.此2例患者均经过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后好转.结论 临床工作者遇到难以解释症状的肝血管瘤时应警惕肝血管瘤并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肝血管瘤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宜采用手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我院2例肺海绵状血管瘤,并结合国内1981年1月至2010年10月近30年间文献报道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女32例,男11例,发病年龄13~72岁,平均(44.3±15.9)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咯血、胸闷、胸痛以及突发呼吸困难和休克等,也可无临床症状,于体检发现。临床诊断3例患者为血管瘤,其余误诊为肺癌、结核、炎性假瘤、肺囊肿、肺隔离症、何杰金氏病、错构瘤及自发性血气胸等。4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肺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肺部罕见良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误诊率高,影像资料有助于诊断,确诊依靠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术和肝血管瘤包膜外剥脱术治疗肝巨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4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2例肝巨大血管瘤患者,41例接受肝叶切除术,另41例接受肝血管瘤包膜外剥脱术治疗。随访1年。结果 接受肿瘤剥脱和肝叶切除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3±1.1) h和(3.3±1.1) 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85.2±387.5)ml和(1567.5±751.4) ml、术中输血量分别为(928.7±412.4) ml和(1896.4±852.4) ml、肝血流阻断时间分别为(21.4±9.6) min和(27.5±8.2) min,住院日分别为(14.2±3.2) d和(16.5±3.5)d(P均<0.05);肿瘤剥脱和肝叶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6%和34.2%(P<0.05);经术后随访1年,肝叶切除患者术后血管瘤复发1例,失访11例,其余29例血管瘤消失,肿瘤剥脱患者复发1例,失访8例,其余32例血管瘤消失。结论 肝切除术和肝血管瘤包膜外剥脱术均能有效治疗肝巨大血管瘤,但肝血管瘤包膜外剥脱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肝血流阻断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复合性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脏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肝脏血管瘤栓塞治疗方法很多,本文重点探讨复合性碘油乳剂对栓塞治疗肝脏血管瘤的疗效评定及毒副反应.方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在X线电视导向下将导管选择性插入到肝动脉的病变近端注入复合性碘油乳剂10mL~20mL行肝脏血管瘤栓塞(其配方为乙碘油10mL、鱼肝油酸钠6mL、平阳霉素16mg/5mL生理盐水).结果12例肝脏血管瘤病例均为一次栓塞成功,术后患者症状消失,肝脏功能正常,追踪1a~5a复查可见病变缩小1/3~1/2,治疗效果肯定,病变无复发.结论复合性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脏血管瘤可使病变血管内膜破坏粘连狭窄和阻断,病变面积缩小,其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较大血管瘤可引起梗阻症状或消化道出血 [1].以往通常对血管瘤采取手术治疗,但创伤大.我们采用内镜下注射聚桂醇对4例消化道血管瘤患者进行硬化治疗,其中2例为食管巨大血管瘤患者,另2例为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蓝色橡皮疱样痣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患者女,15岁,因"间断解黑便半年"于2010年8月11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解黑便,伴头晕,无明显腹痛、恶心、反酸。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示,胃角、十二指肠降部多发血管瘤伴近期出血,予补液、止血等治疗后症状缓解。此后患者反复解少量黑便,伴头晕。入院前1个月患者再次因黑便行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血管瘤。行胶囊内镜检查示,小肠多发血管瘤伴出血。患者2岁时曾因"右  相似文献   

17.
4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缝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缝扎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缝扎治疗,缝扎针自行设计,于瘤体与肝组织之间的界线(限)进针,针距1.5~2.5cm行贯穿“8”字缝扎。结果:随诊38例患者6月至6年,2例半年至一年复查肿瘤消失,1例14个月复查瘤体中心出现液化坏死;1例24月复查瘤体大小无变化,其余各例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平均缩小率为47.1%,结论:经与同期血管瘤切除病例结果对比,  相似文献   

18.
复杂性血管瘤手术治疗一直是血管外科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术前进行血管造影及造影过程中进行介入治疗,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甚为重要。1995年2月~2005年12月,我们共收治86例复杂性血管瘤。现报告如下,并探讨血管造影在血管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临床资料:本组男54例,女32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肝动脉介入栓塞术在治疗肝多发血管瘤的疗效,探讨术前、术中、术后正确的处理对提高患者治愈率及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25例肝多发血管瘤进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并发症及疗效。结果25例患者,其中1例2个血管瘤融合为直径共12cm的病灶分2次栓塞,第1次栓塞,1个月后瘤体体积缩小50%以上,给予第2次栓塞,6个月后复查,瘤体完全消失;其余24例病灶均1次栓塞成功,3个月后复查,病灶完全消失。全组病例均随访3个月到48个月,现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结论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多发血管瘤安全、有效,建议首选;介入栓塞治疗前注意适应证的选择,术中技术人员娴熟的操作,术后注意并发症的处理,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背景:血管瘤是血管源性良性肿瘤,多见于头颈部,累及消化道少见,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目的:探讨消化道血管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合适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消化道血管瘤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查检验结果、治疗方法和转归,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纳入51例消化道血管瘤患者,男女之比为1.43∶1,平均年龄为(46.2±19.2)岁。45例(88.24%)为单发消化道血管瘤,其中18例(35.29%)病变位于食管,其次为胃(15.69%)、小肠(15.69%)、结肠(11.76%)、直肠(9.80%)。大多数患者(50.98%)为无症状,15例(29.41%)表现为消化道出血。32例(62.75%)患者接受内镜治疗,其中25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6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例行内镜下套扎术;19例(37.25%)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包括经肛门直肠病变切除5例,小肠病变摘除术1例,病变消化道切除13例。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平均随访时间为(61±32)个月,其中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