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12例高危白血病患者进行氮介(NM)和足叶乙甙(VP-16)净化的PBSC自体移植,以评估对动员的干细胞实施剂量个体化药物净化的可行性。12例患者,男5例,女7例,中位年龄46(18~57)岁。AML9例,ALL2例,套细胞淋巴瘤伴白血病播散(NHL/Leuk)1例,均为高危患者。6例患者用氟哒拉平(FLAN)+G-CSF作动员方案,3例患者用NOVIA方案(中剂量Ara-C+米托蒽醌)+G-CSF作动员方案,2例ALL和1例AML患者单用G-CSF动员干细胞。以化疗加G-CSF动员的患者在CD34~+细胞>10000/μl时采集,单用G-CSF者在第5天采集,用Fenwal C83000或Cobe Spectra分离干细胞,使CD34~+细胞≥2×10~6/kg。体外净化时VP-16放置5ml安瓿中  相似文献   

2.
魏辉 《临床荟萃》2014,29(10):1100-1103
联合化疗是目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的主要方法.ALL的化疗分为4个部分:诱导治疗、巩固治疗、维持治疗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现已证实儿童ALL方案在成人尤其是青少年ALL的疗效要优于成人方案,未来成人ALL的治疗将更多的引入儿童ALL的治疗经验.ALL治疗领域的进展主要在两方面:一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Ph阳性ALL的应用.TKI在Ph阳性ALL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最佳用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二是免疫治疗在ALL治疗中的应用,偶联毒素的免疫毒素治疗ALL的临床研究一直在进行中,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的临床研究近年获得了突破性进展,CAR-T很可能成为未来ALL治疗领域革命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恶性肿瘤,初始诱导化疗多采用VDLP方案,其中的柔红霉索(DNR)因有明显的心脏毒性,一定程度上影响r患者的预后,限制了其临床使用.毗柔比星(17HP)为新一代蒽环类抗癌抗生素,与DNR作用机制大致相同,因其心脏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关于THP治疗儿童ALL的研究尚少见报道.丙戊酸钠(VPA)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抗癌药,具有抑制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活性的作用,将其与传统抗癌药物合用可增加疗效并减低药物不良反应[1].我们以儿童ALL细胞系.REH细胞为模型,初步探讨小剂量VPA对THP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有无协同作用,为两药临床联合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道明  敖忠芳 《临床荟萃》1995,10(12):550-551
近年来,白血病的化学治疗取得重大进展,新药的开发以及新型化疗方案的应用,使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初次完全缓解率(CR率)达80%左右,但仍有少数患者对常规化疗方案耐药;复发患者的再诱导治疗是困难的,使用原方案或其他常规化疗方案,其CR率仅为30%左右。探索新的有效药物及治疗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ALL,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自  相似文献   

5.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组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亚型,好发于儿童及成年人,并且一般预后差.该亚型与断裂点簇集区-Abelson白血病病毒(BCR-ABL) 1+ ALL有相似的基因表达谱,但是缺乏BCR-ABL1融合蛋白,基因异常主要涉及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激酶信号通路,以及B细胞发育相关转录因子.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有望改善Ph样ALL的预后.通过对Ph样ALL的研究,有助于完善BCP-ALL的精确危险分层和靶向治疗.本文就Ph样ALL的流行病学特点、易感基因位点、常见基因异常、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据新近报告,儿童L3 ALL应用新的更为强烈的化疗方案其长期生存率提高,为了解成人伯基特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 ALL)是否也可获得这样的疗效,作者对18例成人L3 ALL进行了治疗性研究:18例病人为1981-1987年确诊的成人L3 ALL,中数年龄26岁(16-66岁),男女之比为3.5∶1.其中15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血病(15/18;83%).新的更为强烈的化疗方案包括更为强烈的全身化疗及CNS白血病早期治疗.采用大剂量环磷酰胺(400-1000mg/m~2),阿霉素(40-80mg/m~2)等作  相似文献   

7.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白血病细胞上髓系抗原的表达在临床上有何重要性?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患儿预后如何?是否需要采取其它的治疗方案?为此,儿童癌症组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作者将1989年1月1日到1993年12月31日经细胞形态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的特点证实的1577例初诊ALL患儿,根据其白血病细胞表面有无CD7、CD19、CD13和CD33等抗原表达分为髓系抗原阴性ALL(My-ALL)和髓系抗原阳性ALL(My~+ALL)即My~-B系ALL(My BL)、My~+B系ALL(My~+BL)或  相似文献   

8.
G-CSF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联合化疗使越来越多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达到完全缓解、长期无病生存,甚至治愈,但化疗后造成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所致感染有的是致命的,部分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后,粒细胞减少期或缺乏期及感染期缩短.现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治疗组为应用G-CSF组,我院1998-01-2002-12住院患者17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t型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例,多发性骨髓瘤(MM)2例、男  相似文献   

9.
吴梓梁 《新医学》2008,39(4):263-265
1 引言 根据增生的白细胞种类的不同,小儿白血病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其中以ALL的发病率较高,而在ANLL中,较为常见的是原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其次是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及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或单核细胞白血病(M5).其中ALL对化学治疗的反应最好,其5年无病生存率达70%以上,M4或M5对治疗的反应还不是很理想,目前其5年无病生存率还停留在4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与不同种类的白血病细胞对  相似文献   

1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疗效已有所提高,但缓解率较低,且缓解后易复发,故积极寻找新的方法在当前至关重要.近年来,有临床研究证实,阿克拉霉素(ACR)、阿糖胞苷( Ara-c)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即CAG方案治疗难治性T-ALL是有效的[1-2].最新数据显示,新生血管参与了白血病的发生及进展[3-5].有研究发现,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微血管的密度增加[4,6-7],为抗血管生成药物在白血病中的治疗提供了依据.重组人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S,商品名:恩度)是新型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新生血管的内皮,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起到抗肿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Clinical effect and side effect of troglitazo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oglitazone, a PPAR-gamma agonist, is a new drug for type 2 diabetes. The drug decreases blood glucose via enhancing insulin action. Recently Sankyo pharmaceutical company is warning severe hepatotoxicity by troglitazone. It recommends to examine liver function every month in diabetic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drug in order early to find drug-induced hepatitis. In Japan 153 diabetic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drug developed severe hepatitis and 8 of them died of drug-side effects. Quinone metabolite of troglitazone predominantly in the liver to a sulfate conjugate and activation of PPAR gamma and PXR(pregnane X receptor) by troglitazone are supposed to be factors of hepatotoxic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4.
15.
Dramatic effect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两种明度知觉时间效应——Broca-Sulzer效应和时间背景效应的关系及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06-10在中南民族大学脑认知科学研究室完成。选择5名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作为受试者,均视力正常或矫正视力正常,自愿参加实验。刺激呈现在校准过的22"Ⅱyama HM204DT显示器上,屏幕距被试58cm,屏幕的背景为黑色,亮度小于1cd/m2,刷新频率为200Hz。①第1个实验,刺激是两个物理亮度相等的闪光刺激,它们出现在一个固定点的两边,一个呈现时间短暂,另一个呈现时间较长,要求被试观察哪个闪光刺激更亮。考察闪光刺激的物理亮度(3,6,12cd/m2)和短暂闪光刺激的呈现时间(30,60,120ms)对时间背景效应现象的影响。②第2个实验,采用单眼和双眼分离两种观察方式,使得刺激呈现单眼呈现15ms,单眼呈现30ms,双眼呈现30ms3种情况,在刺激呈现结束后,要求被试报告闪光刺激明暗关系。结果:5名被试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1结果:闪光刺激亮度为3,6,12cd/m2时,观察到短暂闪光刺激比较长闪光刺激亮的频度分别为9%,87%,100%;短暂闪光刺激的呈现时间为30,60,120ms时,观察到短暂闪光刺激比长闪光刺激亮的频度分别为23%,94%,26%。②实验2结果:当左右视野相对区域融合后,双眼融合成的30ms闪光刺激和单眼呈现15ms的闪光刺激亮度感觉差不多,单眼30ms的闪光刺激最亮。结论:①在高亮度条件下,容易发生时间背景效应,即短暂闪光刺激的明度会随其发生延迟的渐增而显得更亮。②当短暂闪光刺激持续时间在50~100ms,容易发生时间背景效应。③时间背景效应所要求的闪光刺激的亮度和持续时间,都与Broca-Sulzer效应的产生条件相一致,说明这两种效应高度相关,且具有共同的机制,它们相关的亮度信息加工区域位于双眼信息汇聚之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α1-抗胰蛋白酶(α1-AT)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兔蛋白酶和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32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兔在给予定容机械通气基础上随机分成内毒素(LPS)组、LAV组(内毒素+α1-AT)、AT组(α1-AT)和生理盐水组(NS).稳定30分钟,监测每小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静态总呼吸顺应性(TRC),4和8小时分别测定肺内动静脉分流(s/t).比较8小时后血浆α1-AT浓度和活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TP)浓度、弹性蛋白酶(NE)样活性、α1-AT活性、总磷脂(TPL)和饱和磷酯酰胆碱(DSPC)含量等指标以及肺重/干重(W/D).结果动物静脉注射LPS后PaO2下降,氧合指数(PaO2/FiO2)<26.7kPa(1kPa=7.5mmHg),TRC下降>50%,s/t增加>25%.与NS组相比,血浆α1-AT含量增高但活性下降;BALF中TP含量和NE样活性增加,α1-AT活性、TPL和DSPC/TPL下降;W/D增加.LAV组与LPS组相比,上述指标的变化明显改善PaO2和TRC的下降幅度较LPS组减小,血浆α1-AT含量和活性、BALF中α1-AT活性、TPL和DSPC%较LPS组增高;s/t、BALF中TP含量、NE样活性和W/D较LPS组降低.结论预防性静注α1-AT,可提高机体内的抗蛋白酶活性,抑制NE的活性,减轻了内毒素引起的肺组织损伤,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破坏,减轻动脉血氧分压的下降、静脉血分流和肺水肿.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