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avid Bruce在19世纪60年代首次确认布鲁菌(即布氏杆菌)是人畜共患病布鲁菌病的致病菌.至今,布鲁菌病仍困扰着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和家畜,引起一系列畜牧业和公共健康方面的问题及经济损失[1].布鲁菌病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不典型,其诊断具有挑战性.慢性布鲁菌病及复杂布鲁菌病如诊断不明则会产生高额的检查费用,因此检验科工作人员需要了解并掌握布鲁菌病的各项实验室诊断技术.布鲁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基于从临床样本中分离出布鲁菌、标准微生物试管试验、抗布鲁菌抗体血清学检测以及布鲁菌DNA的分子检测.本文对布鲁菌的检测方法及其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三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少见,仅占感染性心内膜炎者的8.8%[1].2000年1月至2006年11月,我们共收治急性三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6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利福平(RFP)600~900 mg/d联合四环素200 mg/d,疗程6周,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方案[1]。抗布鲁菌病药物治疗过程中,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肝损害,而鲜有急性肾损伤的病例报道。近期我科收治了2例抗布鲁菌病药物导致急性肾损伤(acute  相似文献   

4.
<正>布鲁菌病是全球最常见的细菌性人畜共患疾病,2020年我国布鲁菌病发病率为3.37/10万人[1]。布鲁菌可导致全身感染,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等;部分患者有局部感染,累及骨关节最常见,表现为骶髂关节、髋、膝肩关节的游走性疼痛,也可表现为脊柱炎、周围关节炎、骨髓炎等[2]。国内外肩关节布鲁菌病的相关报告罕见,尚无合并肩袖损伤的病例,因此本文报告1例肩关节布鲁菌病合并肩袖损伤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布鲁杆菌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系统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易侵袭骨与关节引起感染性病变。当侵袭脊柱引起椎间盘炎或椎体炎时称为布鲁杆菌病感染性脊柱炎或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简称布鲁杆菌性脊柱炎(brucellosis spondylitis,BS)。1932年Kulowski和Vinke首次描述了该病,此后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随着布鲁杆菌病从一种主要职业相关性疾病变成主要由食物引起的疾病,BS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一,约为患布鲁杆菌病人数的2%~53%[1~4];复发比较常见,约占6%~10%,而且容易误诊为脊柱结核[1~6]。笔者就BS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以牛、羊、猪为传染源,人主要是接触病畜而感染。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一,可侵犯全身多个系统,常表现为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痛、肝脾肿大等,但症状缺乏典型性。该病一般在内蒙古等北方牧区流行,南方地区很少有该病流行。我们分析了浙江省金华市6例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治疗等情况,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属细菌所致的人畜共患变态反应性传染病,多见于内蒙古、东北和西北等牧区[1]。本院收治布鲁菌病患者1例,回顾该病例实验室诊断过程,总结该菌的微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醒本地区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布鲁菌病诊断时提高警惕,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病原微生物学鉴定,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布鲁菌病髋关节炎合并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8例布鲁菌病髋关节炎合并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前采用四联抗布鲁菌病药物(多西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治疗2~3个疗程后,局部症状仍缓解欠佳,最后行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9.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该病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对多器官产生影响。布鲁菌可经消化道、皮肤黏膜、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侵入人体而引起感染或致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及关节疼痛等,侵袭脊柱时可引发脊柱炎。布鲁菌性脊柱炎(brucellarspondylitis)是布鲁菌病在骨关节系统的表现之一,据统计在布鲁菌病中约占10.4%。现结合我院近3年收治的26例布鲁菌性脊柱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系统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布鲁杆菌病易侵袭骨与关节引起感染性病变,当侵袭椎间盘引发椎间隙感染时称为布鲁杆菌病感染性脊柱炎或布鲁杆菌病脊柱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布鲁菌病常见的误诊及其误诊的主要原因。 方法搜索布鲁菌病误诊个例文献。收集共42篇42例布鲁菌病的误诊文献,进行一般情况、误诊疾病、感染途径、确诊方式、地区分布以及预后及不良事件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42例布鲁菌病患者,男女之比3.2︰1,平均年龄42.3岁,误诊时间最短1周,最长7年。误诊疾病涉及8个系统或组织的29种疾病。感染途径:有明确接触史38例(90.5%)、无任何接触史2例(4.8%)、未描述接触史2例(4.8%)。确诊方式:血清学确诊34例(80.9%)、生物学培养确诊8例(19.1%)。地区分布:42例分布于15个省市自治区,涉及专业科室11个。临床转归:总有效率97.6%。误诊期间出现不良事件4例(9.5%)。 结论布鲁菌病危害之广、误诊疾病之多为其他疾病所罕见。病史采集欠详细、对布鲁菌病认识不足和过度依赖设备检测是该病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医务工作者对非典型布鲁菌病的认识。 方法分析1例布鲁菌病合并肝脓肿及初发糖尿病患者的诊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1例66岁老年男性布鲁菌病合并肝脓肿及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综合抗感染治疗,引流肝脓肿及降糖对症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布鲁菌病及肝脓肿病情好转后出院,后期随访疗效显著。 结论及时确诊及规范治疗是控制布鲁菌病、肝脓肿病情及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布鲁菌病是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呈全球范围流行,而我国近年来布鲁菌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的严重危害。布鲁菌病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若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易复发或者呈现慢性化,甚至可以发生各种并发症而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故早诊断和早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布鲁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现状、各系统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诊断和并发症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牧区儿童布鲁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为非牧区儿童布鲁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西安市儿童医院确诊的45例非牧区布鲁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3~9月份为非牧区儿童布鲁菌病发病高峰期,且2014年至2018年儿童布鲁菌病发病呈逐年增多趋势。45例布鲁菌病患儿中,男19例、女26例,0~3岁儿童为非牧区儿童布鲁菌病主要发病人群(53.3%、24/45),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传播(64.4%、29/45)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发热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82.2%、37/45),其次为关节肿痛(40.0%、18/45)和肝肿大(28.9%、13/45),但多汗(11.1%、5/45)和乏力(6.7%、3/45)较少见。实验室检查以炎症指标异常为主,降钙素原升高者30例(66.7%),红细胞沉降率者(ESR)增快者10例(22.2%),C-反应蛋白(CRP)升高者7例(15.6%);血常规检查中无全血细胞数下降的患儿;45例患儿血培养布鲁杆菌阳性者35例(77.8%),另外10例(22.2%)试管凝集试验阳性。45例患儿中4例(8.9%)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症状,且其脑脊液均培养出布鲁杆菌。 结论儿童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非牧区儿童存在长期发热、关节肿痛或肝脏肿大等症状时,儿科医师应高度怀疑布鲁菌病,以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通常是由病原菌通过血液黏附在异常或者受损的心内膜及心脏瓣膜处引起,其特征性病理损害形式是瓣膜处形成赘生物,进而引起菌血症,或者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塞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近年来,IE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总病死率约为24%,年病死率高达30%[1-3].对于慢...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动脉疾病并不少见。约50%病人的临床症状不典型,预后不良,死亡率高。Osler在1855年首先描述了细菌性心内膜炎赘生物脱落引起动脉感染而发生感染性动脉瘤,并命名为菌病性(mycotic)动脉瘤。嗣后,医学界对动脉感染和感染性动脉瘤的定义和命名有许多争论,1977年Patel~((1))和其他学者对动脉感染和感染性动脉瘤做了较详细分类。最近几十年由于人造血管已被广泛采用,人造血管感染也成为感染性动脉疾病的重要课题。分类脓毒性栓子停留在血管或动脉粥样硬化管壁上引起菌病性动脉瘤(以下简称为MA)。菌血症引起粥样硬化性动脉感染为感染性(Infection)动脉瘤(简称IA)。血管损伤,动脉造影,血液透析穿刺动脉引起感染,形成动脉瘤,称为创伤性感染性假性动脉  相似文献   

17.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部分患者由于自体血管条件差、反复动静脉内瘘闭塞、高度浮肿等原因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长期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成为血管通路的重要补充形式.对于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患者拔管甚至死亡的的重要原因[1,2] ,其中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最为重要的致死原因[3].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某传染病医院布鲁菌病患者经济负担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了解山西省布鲁菌病患者的经济负担相关情况,为制定布鲁菌病防治措施及合理使用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太原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布鲁菌病患者的患病情况及门诊和住院相关费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慢性期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3.21 ± 6.19)d,平均住院费用为(8 724.5 ± 1 784.6)元,显著高于急性期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11.04 ± 5.17)d和平均住院费(4 758.5 ± 894.1)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加强布鲁菌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有效降低布鲁菌病慢性化,最终达到减轻布鲁菌病患者经济负担目的。  相似文献   

19.
布鲁菌病(Brucellosis)属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具有多种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多样化,多脏器受累,主要流行于内蒙、东北、西北及青藏高原,牛、羊、猪为主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布鲁菌病误诊、误治的常见疾病,以增加临床对布鲁菌病的认知度。 方法通过对布鲁菌病误诊个例的文献复习,将误诊疾病按系统进行分类分析。 结果布鲁菌病累及呼吸系统可被误诊为重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原体肺炎、结核性胸膜炎或胸膜间皮瘤,累及循环系统可被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或风湿性心脏病,累及消化系统可被误诊为药物性肝炎、肝硬化或胆道蛔虫病,累及血液系统可被误诊为恶性淋巴瘤,累及神经系统可被误诊为脊髓炎,累及运动系统可被误诊为痛风性关节炎、髋关节滑膜炎、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结核,累及生殖系统可被误诊为睾丸炎、附件炎或先兆早产,其他也可被误诊为成人Still病。 结论布鲁菌病可被误诊为多系统、多器官疾病。详细追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常规进行试管凝集试验(SAT)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检测是减少布鲁菌病误诊误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