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细针细导管肌间沟臂丛神经连续阻滞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断臂、断指再植与指再造等上肢复杂手术的开展,单次法臂丛神经阻滞已不能满足临床手术要求。参考了近年来国内现有报道的臂丛神经连续阻滞法,我们从1987年初开始应用细针细导管施行肌间沟臂丛神经连续阻滞术(下称连续法),与原来的单次法进行比较分析,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双臂丛阻滞与颈段硬膜外麻醉在双上肢显微手术中实施效果及对机体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40例双上肢断指(肢)再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C7、Tl硬膜外麻醉组;Ⅱ组为双臂浓阻滞组(一侧为腋路臂丛阻滞,另一侧为肌间沟臂丛阻滞),分别观察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实施疗效。结果:Ⅰ组对呼吸及循环影响较Ⅱ组显著。呼吸循环功能降低明显。结论:双臂丛阻滞较颈段硬膜外麻醉更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7.
断指再植术后连续臂丛阻滞镇痛对再植指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肌间沟连续臂丛阻滞自控镇痛(PCA)对断指再植指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手术Ⅰ~Ⅱ级经肌间沟进行连续臂丛阻滞麻醉断指再植40例共53指,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留管连接电子镇痛泵作连续臂丛PCA。镇痛配方为芬太尼0.4mg加布比卡因400mg加生理盐水至150ml,术后第3天拔除导管;B组术后按需肌注哌替啶。观察两组镇痛效果评分、再植指的血运状况、血管栓塞率、再植指成活率。结果A组镇痛时间平均为(63.25±0.85)h,镇痛效果全部为Ⅰ~Ⅱ级,手术成功率及再植指成活率100%;B组镇痛效果Ⅰ~Ⅱ级12例占57%,手术成功率及再植指成活率84%。结论经肌间沟连续臂丛阻滞用于断指术后自控镇痛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明显提高了再植指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运动感觉神经阻滞分离与患者自控镇痛 (PCA)技术用于肌腱修复与重建手术以及术后主、被动功能锻炼的可行性。方法 2 10例患者 ,均采用 0 2 5 %布比卡因、0 0 6 2 5mg/ml罂粟碱和 0 2 5mg/ml地塞米松混合液作腋路臂丛运动感觉神经阻滞分离麻醉药物 ,随机分为A、B和C 3组 ,每组 70例患者。A组为空白对照组 ,B、C组为实验组。B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PCIA)泵药液为曲马多 0 0 1~ 0 0 15mg/kg、恩丹西酮 0 0 5~ 0 10mg/kg ,C组在B组PCIA泵用药基础上加用咪唑安定 0 15~ 0 30mg/kg ,泵液均加生理盐水至 10 0ml,阻滞注药后开启。PCA设置 :背景剂量 2ml/h ,单次剂量 2ml,锁定时间 6 0min ,维持时间 4 8h。比较阻滞注药后 1、2、3、6、12h等 5个时点运动感觉阻滞深度及开泵后即刻、12、2 4、4 8h 4个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镇静评分法 (Ramesay)评分相关数值。结果 3组患者 1、2、3h 3个时点运动阻滞深度逐渐增强 ,6和 12h 2个时点明显减弱 ;感觉阻滞深度均满意 ,VAS、Ramesay评分 ,2 4、4 8h 2个时点镇痛、镇静深度 ,A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七氟烷麻醉复合肌腱沟臂丛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使用情况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上肢骨折小儿患者手术中实施七氟烷麻醉复合肌腱沟臂丛的阻滞,密切观察并记录患儿麻醉后睫毛反射消失、术后清醒时间、穿刺中患儿体动及HR(心率)、SDP(收缩压)、SPO_2(脉搏氧饱和度)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54.8±9.8)s、术后清醒时间(7.9±1.9)min、手术时间(30.1±110.2)min。HR、SDP、SPO_2三项指标在麻醉前、术中、术后及苏醒期波动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分泌物增多或喉痉挛病例。结论小儿手术行七氟烷麻醉后实施肌腱沟臂丛的阻滞干预,有助于患儿平稳度过手术期,术后清醒迅速彻底,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0.
连续臂丛阻滞在断指(肢)再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指(肢)再植手术时间长,麻醉平稳及术后镇痛完善、防止术后患肢血管痉挛是确保再植指(肢)成活的关键。2004年6月~2007年6月我们采用静脉留置针经肌间沟连续臂丛阻滞麻醉行断指(肢)再植,取得了良好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急诊断指(肢)再植手术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15~52岁,体重33~65kg。均因锐器伤而致指(肢)体离断。其中1~2指离断41例,3~4指离断31例,5指离断4例,腕部离断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A组:经肌间沟连续臂丛阻滞,B组:高位硬膜外麻醉。术中两组患者均常规鼻导管吸氧1~2L/min,留置导管。手术时间4~25h。麻醉与…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不同材料预防Ⅱ区屈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的效果。方法:63例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材料预防粘连,A组17例19指使用明胶海绵,B组21例24指使用自体筋膜,C组25例28指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观察不同材料预防屈肌腱损伤术后粘连的疗效。结果:经6~25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按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定功能标准,A组优良率74%,B组83%,C组86%;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体筋膜和医用透明质酸钠都有较好的预防粘连作用,且效果优于明胶海绵。 相似文献
13.
14.
丁丙诺啡加入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加入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对术后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局麻药为0.2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20~25 ml,A组丁丙诺啡0.15 mg与局麻药混和用于臂丛神经阻滞;B组丁丙诺啡0.15 mg肌注;C组不用丁丙诺啡。记录术后3、9、12、24和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毕至术后VAS>3分的时间),并注意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术后A组VAS明显低于B、C组(P<0.01),镇痛时间A组为(35.06±2.68)h,B组为(8.09±2.36)h,C组为(7.85±1.54)h,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和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A组和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时加用丁丙诺啡能明显增强术后镇痛作用和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5.
由于小儿的生理及心理发育特点,其耐受能力较差,对手术有恐惧心理,不能配合手术。并且小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使得小儿的麻醉管理比较复杂。单纯采用全身麻醉,用药量大,将对小儿的机体产生副作用。单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小儿无法配合手术。为使小儿能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过程,并尽可能地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将臂丛神经阻滞和全麻结合起来,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术中的应用. 方法 择期在侧卧位下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4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5岁~65岁,体重50 kg~90 kg,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2例),均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B组全身麻醉前在超声引导下用0.2%罗哌卡因20 ml行肌间沟神经阻滞.记录患者入室、切皮前、切皮、术中30、60、90 min时、拔管后30 min时的心率(HR)、有创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术中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艾司洛尔、硝酸异山梨酯的应用情况;手术前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恢复阶段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镇痛药应用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切皮时HR、MAP、七氟醚和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68±11)次/ min和(63±7)次/min、(86±15) mmHg和(69±10) mmHg(1 mmHg=0.133 kPa)、(1.28±0.21)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和(1.08-0.20) MAC、(0.54±0.08) μg/kg和(0.34±0.06) μg/kg(P<0.001).A组和B组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拔管时间、术后PaCO2分别为12例和2例、(13±10) min和(7±4) min、(44±3) mm Hg和(42±3)mm Hg(P<0.05).A组和B组在恢复阶段的疼痛VAS分别为(4±2)和(0±2)(P<0.001).两组间相关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提高肩关节术中的麻醉质量,减少术中血压波动、麻醉性镇痛药和短效降压药的应用,缩短拔管时间,有短时术后镇痛效果,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可吸收医用膜预防手外伤屈指肌腱术后粘连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超前镇痛护理在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组:30例43指断指再植术后预防性使用人工冬眠合剂(5%GS 500 ml+哌替啶100 mg+氯丙嗪50 mg+异丙嗪50 mg)输液泵持续静滴5~7 d;对照组:30例42指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主诉疼痛时再给止痛药.结果 实验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6.6%,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30%.结论 超前镇痛护理能明显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连续臂从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上肢手术患者80例,采用套管针行改良肌间沟法连续臂从神经阻滞,并保留套管针术后接患者自控镇痛泵.将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s组为50 μg舒芬太尼加0.225%罗哌卡因镇痛;R组为术毕仪用0.225%罗哌卡因镇痛.两组背景剂最均为4 ml/h,自控药量每次3 ml,锁定时间20 min.观察术后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S组在术后4、8及16 h镇痛效果优于R组(P<0.05);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用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与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麻醉分别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年龄1~10岁的上肢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成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组(B组),每组40例;记录注射氯胺酮入睡后;手术开始后1、5、101、5 min时HR、SpO2、MAP的变化;观察记录麻醉期间氯胺酮的用量及术毕苏醒时间(指手术结束时至病人睁眼时)。结果A组与B组相比,其氯胺酮总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显著缩短(P<0.01)。A组手术前后呼吸循环无明显变化,B组术中较注药后HR明显增快,MAP显著增高(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完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