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的表达及其与RB分化程度和视神经浸润的关系。方法 经病理检查确诊的40例RB眼球石蜡标本纳入研究。按照RB细胞中有无菊形团排列以及RB肿瘤细胞是否浸润视神经分为分化型、未分化型以及视神经浸润、视神经无浸润组。其中,分化型15例,未分化型25例;视神经浸润13例,视神经无浸润2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MMP-2、MMP-9和VEGF的表达,对比分析MMP-2、MMP-9和VEGF表达与肿瘤病理组织分型和视神经是否侵润之间的关系。结果 40例RB中,MMP-2、MMP-9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57.5% 和72.5% 。未分化型RB中MMP-2、MMP-9和VEGF的阳性表达均高于分化型RB中MMP-2、MMP-9和VEGF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7,9.253,8.095;P<0.05);有视神经浸润的RB中MMP-2、MMP-9和VEGF的阳性水平均高于无视神经浸润RB中MMP-2、MMP-9和VEGF的阳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45,10.243,8.956;P<0.05)。RB中MMP-2、MMP-9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126,0.314;P<0.05)。结论 RB细胞内有MMP-2、MMP-9和VEGF的表达。MMP-2、MMP-9表达与VEGF表达存在相关性。MMP-2、MMP-9和VEGF的表达水平与视神经浸润存在密切的关系。 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单眼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患眼肿瘤组织不同眼组织病理侵犯对生存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77例单眼RB行I期眼球摘除手术的患者随访观察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周~8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9个月。采用复诊、电话问询及信访方式,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视神经侵犯、脉络膜侵犯、脉络膜侵犯有无合并视神经侵犯以及眼前节受侵犯等眼肿瘤组织不同眼组织病理侵犯与患者生存率的相互关系。结果 2年后生存率保持在88.31%。视神经切面断端侵犯组生存率为16.67%,与其他不同程度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1,18.42,18.42,14.39;P值均=0.000 0);大部分脉络膜侵犯合并巩膜内、外侵犯组生存率为60.00%,与无脉络膜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P=0.005 5);大部分脉络膜侵犯合并不同程度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为75.00%,与无脉络膜侵犯的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39 3);巩膜及巩膜外侵犯合并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为60.00%,与无脉络膜侵犯的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P=0.005 9);眼前节受侵犯组与眼前节未受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823 5)。结论 视神经切面断端侵犯是预后最差的病理因素,死亡风险最大;大部分脉络膜侵犯合并不同程度视神经侵犯者和巩膜侵犯者的预后相对较差;眼前节侵犯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顺铂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B7-H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浓度为0.375、0.750、1.500、3.000、6.000 μg/ml顺铂处理人RB细胞HXO-Rb44细胞,作为不同浓度实验组;以RPMI 1640细胞培养液处理HXO-Rb44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XO-Rb44细胞B7-H1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XO-Rb44细胞B7-H1蛋白表达。采用1.500 μg/ml顺铂处理HXO-Rb44细胞0、15、30、60、120 min,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0.375、0.750、1.500、3.000、6.000 μg/ml组HXO-Rb44细胞B7-H1 mRNA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478,P=0.000)。0.375、0.750、1.500、3.000、6.000 μg/ml组HXO-Rb44细胞B7-H1蛋白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03,P=0.000)。 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1.500 μg/ml顺铂激活HXO-Rb44细胞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随时间延长,其磷酸化水平逐渐增高,至30 min达高峰,以后又逐步下降。结论 顺铂能促进RB细胞B7-H1 mRNA和蛋白的表达;ERK1/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巩膜表面敷贴放射(PRT)联合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CM)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国产巩膜敷贴器联合TTT对30例CM患者的30只眼进行治疗。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均为单眼。视力0.1~0.8,平均视力0.3±0.2。肿瘤最大基底径6.80~17.90 mm,平均最大基底径(11.30±2.80) mm;高度3.90~10.60 mm,平均高度(7.20±2.40)mm。肿瘤局部控制标准:对比B型超声测量下的肿瘤大小,若肿瘤高度增加2.00 mm或肿瘤任意一边界扩展0.25 mm视为肿瘤生长。治疗后随访15~5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3.01±9.81)个月,观察肿瘤局部控制率、眼球保存率、治疗后视力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肿瘤最大基底径4.60~17.00 mm,平均最大基底径为(9.79±3.35)mm。与治疗前肿瘤平均最基底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5,F=0.49;P=0.032);肿瘤高度为2.70~11.90 mm,平均高度(5.19±2.57) mm。与治疗前肿瘤平均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9,F=0.018;P=0.043)。末次随访时,肿瘤最大基底径较治疗前最大基底径增加2只眼;肿瘤高度较治疗前肿瘤高度增加2只眼。肿瘤局部控制率为86.7%。治疗后眼球摘除3只眼,眼球保存率为90.0%。视力保持稳定12只眼,占40.0%;视力提高1只眼,占3.3%;视力下降17只眼,占56.7%。出现放射性视网膜病变12只眼,占40.0%;继发性视网膜脱离3只眼,占10.0%,其中伴有继发性青光眼1只眼;白内障4只眼,占13.3%;干眼症症状5只眼,占16.7%。结论 PRT联合TTT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162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RB患者的210只眼纳入研究。对其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临床和病理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相RB的超声特征以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RB的超声表现均以眼球后段实质性肿块为特征,呈球形、半球形及不规则形,甚至充满整个眼球。149例197只眼肿块内有钙化,占病例数的92.0%;13例13只眼肿块中无钙化,但超声高度怀疑为RB,占病例数的8.0%。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0%。所有患眼肿块内均见与视网膜中央血管相延伸的彩色血流信号。CT检查发现145例167只眼肿块内有斑片状、块状钙化。CT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9.5%。结论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肿瘤的形状、大小、内部特征及眼眶内累及范围,在RB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转染大鼠视网膜和视皮质区细胞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假手术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单纯眼转染组(D组)、单纯脑转染组(E组)、联合转染组(F组);A组8只大鼠,B~F组每组16只大鼠。建立钳夹视神经损伤模型,将B~F组大鼠随机分为视神经损伤1、2周亚组,各亚组8只大鼠。B、C组玻璃体腔和视皮质区分别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D、E组玻璃体腔和视皮质区分别注射BDNF质粒(pBDNF)微泡造影剂悬液,F组玻璃体腔和视皮质区同时注射pBDNF微泡造影剂悬液。D~F组注射pBDNF微泡微泡造影剂悬液后,立即用超声辐照相应转染部位。视神经损伤后1、2周,各组行逆行荧光金标记RGC计数;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阳性表达情况;图形视网膜电流图(PERG)检测,记录N95振幅。结果 荧光金标记RGC结果显示,各组均可见金黄色荧光散布于视网膜定向铺片上。A~F组间RGC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30,P<0.01);B~F组视神经损伤1、2周亚组间RGC计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6518,P<0.01)。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A、B组大鼠视网膜均未见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C~F组均可见主要位于神经节细胞层的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PERG检测发现,A~F组间N95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56,P<0.01);B~F组视神经损伤1、2周亚组间N95振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8238,P<0.01)。结论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BDNF联合转染视网膜和视皮质区细胞能抑制视神经损伤后RGC凋亡,提高RGC存活数,保护其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蛋白质组学方法观察αA-晶体蛋白在早期2型糖尿病大鼠神经视网膜的异常表达。方法 28 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组14只。糖尿病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饲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T2DM),以随机血糖持续高于16.7 mmol/L为模型建立成功标准。对照组用常规饲料喂养,腹腔注射相同剂量枸橼酸钠缓冲液。成模56 d 后断颈处死所有大鼠,剥离留存神经视网膜组织。从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各取3只大鼠的神经视网膜组织,提取总蛋白,用二维凝胶电泳(2-DE)方法分别进行分离。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MALDI-TOF-MS/MS) 和肽质量指纹图谱 (PMF) 技术对部分差异表达蛋白进行鉴定,并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MF)方法对在糖尿病组表达上调的αA-晶体蛋白进行验证。结果 平均每块凝胶检测到的蛋白斑点,对照组为(3122±37),糖尿病组为(2702±21)个。二者比较,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斑点约150个(t值均>2.57,P值均<0.05)。在糖尿病组表达上调68个,表达下调82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出 20个差异表达蛋白斑点。其中二维凝胶中2369和1048斑点在糖尿病组呈现高表达。经质谱PMF鉴定为αA-晶体蛋白。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αA-晶体蛋白在糖尿病组大鼠神经视网膜表达明显增高。IMF 结果显示 αA-晶体蛋白在糖尿病组高表达,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视网膜的内外核层,在细胞的核周细胞浆区域有强荧光聚集。结论 αA-晶体蛋白在早期2型糖尿病大鼠神经视网膜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发生糖尿病与未发病非肥胖性糖尿病(NOD)小鼠玻璃体内opticin蛋白表达差异。方法 建立糖尿病NOD小鼠模型作为实验组,选用同龄NOD小鼠作为对照。颈椎脱臼法处死两组所有小鼠,摘除眼球,钝性分离玻璃体、视网膜、巩膜。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rern blot)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玻璃体、视网膜、巩膜中opticin蛋白及其相关基因(OPTC)mRNA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玻璃体、视网膜及巩膜中均可见opticin蛋白表达条带,主要位于相对分子质量60×103处。实验组玻璃体、视网膜中opticin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4.42,4.58;P=0.002,0.002),巩膜中opticin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94)。RT-PCR检测显示,OPTC mRNA表达分布规律为玻璃体、视网膜、巩膜依次递减。实验组玻璃体、视网膜中OPTC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3.30,2.48;P=0.01,0.04);巩膜中OPTC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80)。结论 糖尿病NOD小鼠玻璃体、视网膜中opticin蛋白表达较未发病NOD小鼠受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功能变化及脱盲率。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PDR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300例患者384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256例患者332只眼符合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盲目标准。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了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查。治疗后随访3~20个月。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视力变化情况及脱盲率。结果 384只患眼中,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提高者271只眼,占70.6% 。Ⅳ~V期及Ⅵ期患眼视力改善率分别为85.5%和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8,P<0.05);其中Ⅵ期早、中晚期治疗组手术后视力>0.05患眼所占比例分别为82.8%和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1,P<0.05)。332只盲眼中,手术后脱盲201只眼,占60.5%;未脱盲131只眼,占39.5%。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能有效改善PDR患者视力,使部分糖尿病性盲目患者脱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表达,探讨STAT3在CNV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建立激光诱导的大鼠CNV模型,免疫荧光法观察CNV生成早期磷酸化STAT3的表达。建立细胞缺氧模型,细胞培养液中加入Janus激酶2(JAK2)特异性阻断剂AG490后培养1、3、6、12、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指数,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VEGF的mRNA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 激光光凝后3 d,磷酸化STAT3高表达于大鼠CNV区域。阻断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后,缺氧条件下人RPE细胞随时间增生指数明显降低(t=1.472,3.566,2.391,6.420;P=0.054,0.038,0.042,0.016)。随缺氧时间增加,HIF-1α和VEGF mRNA表达逐渐增强。采用AG490阻断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后,缺氧条件下人RPE细胞HIF-1α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HIF-1α蛋白的活化均受明显抑制(t=0.07,0.02,0.01, 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显著降低(t=1.330,1.106,2.828,7.742,5.610,6.894,P=0.082,0.063,0.014,0.002,0.016,0.011)。结论 STAT3可能参与了CNV的发生,这一过程部分是通过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调控RPE细胞HIF-1α和VEGF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背景 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免疫治疗因创伤小、针对性强而受到广泛关注,寻求相关免疫原性较强的肿瘤抗原是免疫治疗的基础.NY-ESO-I和NY-SAR-35是癌-睾丸抗原(CTA)中的两种基因,检测其在RB组织中的表达可为RB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依据. 目的 研究RB中NY-ESO-1 mRNA、NY-SAR-35 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将其用于RB特异性免疫治疗靶抗原的可能性. 方法 收集15例RB患儿组织为RB组、12例非肿瘤病变部位视网膜组织为非肿瘤病变组,及22例眼部因其他眼部病变进行手术治疗获取的正常相关眼组织标本为正常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待测组织标本中NY-ESO-1mRNA、NY-SAR-35 mRNA的表达;并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RT-PCR检测的阳性产物直接进行DNA测序,对检测结果与肿瘤病理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等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5例RB组织中有6例标本表达NY-ESO-1基因,9例标本表达NY-SAR-35基因;在12例非肿瘤病变视网膜组织及22例眼部正常组织中均未见到NY-ESO-1基因和NY-SAR-35基因的表达.NY-ESO-1基因和NY-SAR-35基因的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P=0.426、0.822)、年龄(P=0.180、0.464)、病理分型(P=0.744、0.582)、肿瘤大小(P=0.760、0.790)、临床分期(P=0.868、0.707)等临床相关指标无明显关联.结论 NY-ESO-1基因及NY-SAR-35基因均可特异性地高表达于RB组织中,其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全身肿瘤,有可能成为RB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相似文献   

12.
p21^WAF1/CIP1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成  游志鹏 《眼科研究》2009,27(10):903-905
目的探讨p21^WAF1/CIP1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病理分期、组织分型、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21^WAF1/CIP1在46例RB组织和15例正常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21^WAF1/CIP1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及细胞浆内,在RB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83%,与正常视网膜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并随肿瘤病理分期的进展而下降,与组织分型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p21^WAF1/CIP1在RB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表达的下降与肿瘤恶化及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13.
内质网应激参与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内质网应激介导凋亡途径的标志物生长停滞及DNA损伤基因153(GADD153)在大鼠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不同时期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内质网应激与视网膜脱离后细胞凋亡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照实验研究.Wistar大鼠88只(88只眼),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包括视网膜脱离后1/2、1、2、4、8、16及32 d组;每组各11只鼠(11只眼),通过在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的方法,建立视网膜脱离模型.在视网膜脱离后1/2、1、2,4、8、16及32 d分别摘除眼球.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GADD153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GADD15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和激光共焦显微镜技术,观察GADD153蛋白在视网膜各层细胞的分布.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各组鼠视网膜凋亡细胞百分比和GADD153 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采用Kruskal Wallis 检验;GADD153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大鼠视网膜脱离后凋亡细胞主要集中在光感受器细胞层,凋亡高峰出现在视网膜脱离后2~4 d,8 d后显著减少,组间视网膜细胞凋亡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23,P<0.05);视网膜脱离后1/2、1、2及4 d,视网膜GADD153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χ2=27.223,P<0.05);GADD153蛋白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F=16.052,P<0.05),主要表达部位在光感受器细胞层.结论 视网膜脱离后内质网应激标志物GADD153被激活,并在视网膜组织表达水平增高,其表达状态与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时间和发生位置相一致;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途径参与了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RB)和正常视网膜组织中EMMPRIN、MMP1、MMP9和TIMP2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和相互联系。方法:收集30例RB眼球摘除手术标本和15例正常视网膜组织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EMMPRIN、MMP1、MMP9和TIMP2染色方法均为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RB组织中EMMPRIN、MMP1、MMP9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视网膜组织(P<0.01),TIMP2则低于正常视网膜组织(P<0.01)。临床分期I期、分化型、未侵犯视神经及生存期≥2aRB病例EMMPRIN、MMP1、MMP9表达阳性率低于临床分期III期、未分化型、侵犯视神经和生存<2a病例(P<0.05或P<0.01);分化型、未侵犯视神经及生存期≥2aRB病例TIMP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分化型、侵犯视神经和生存<2a病例(P<0.05或P<0.01);RB中,EMMPRIN、MMP1、MMP9表达呈高度一致性(P<0.05),TIMP2与EMMPRIN、MMP1、MMP9表达水平呈高度不一致性(P<0.05)。结论:EMMPRIN、MMP1、MMP9和TIMP2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反映RB进展、侵袭能力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互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怡琛  李彬  赵博文  张浩  高飞  张志豹 《眼科》2012,21(2):121-126
目的 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mRNA、蛋白产物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RB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可能关系。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石蜡包埋RB组织20例,RB细胞系4株(Y79、SO-Rb50、SO-Rb50/VCR、WERI-RB1)。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检测20例石蜡包埋RB组织及4株RB细胞系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进一步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印迹确认MGMT mRNA、蛋白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如性别、发病年龄等),并对RB组织标本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判断组织病理学特征(如肿瘤侵犯范围、虹膜新生血管等)。主要指标 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MGM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20例石蜡包埋RB组织标本中,12例(60%)MGMT启动子区为部分/完全甲基化,余8例(40%)未甲基化,甲基化与未甲基化组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指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Y79、SO-Rb50、SO-Rb50/VCR 3株RB细胞系MGMT启动子区为部分甲基化;WERI-RB1细胞系MGMT启动子区为未甲基化。4株RB细胞系均有不同程度MGMT mRNA及蛋白的表达,WERI-RB1 MGMT mRNA表达水平(1.000±0.040)高于其他3株细胞系(Y79,0.617±0.026;SO-Rb50,0.356±0.020;SO-Rb50/VCR,0.389±0.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RI-RB1 MGMT蛋白表达水平(1.506±0.493)略高于其他3株细胞系(Y79,1.388±0.304;SO-Rb50,1.495±0.212; SO-Rb50/VCR,1.406±0.5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RB组织及细胞系中,存在较高的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率,MGMT甲基化状态可影响其产物表达水平。(眼科, 2012, 21: 121-126)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ucleoside diphosphat kinase,NDPK)在裸小鼠玻璃体腔视 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移植瘤中的表达状态,探讨nm23基因的表达产物 NDPK(nm23/NDPK)与RB的发生发展及浸润生长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裸小鼠玻璃体RB移植瘤进行nm23/NDPK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正常视网膜组织标本作对照,比较RB移植瘤眼内生长期(Ⅰ~Ⅲ级)及蔓延、扩展浸润期(Ⅳ ~Ⅴ级)nm23/NDPK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视网膜组织nm23蛋 白表达阴性。20例RB移植瘤nm23/NDPK表达阳性,阳性细胞数为48.73±2.37,阳性表达率为100%;眼内生长期(Ⅰ~Ⅲ级)与蔓延、扩展浸润期(Ⅳ~Ⅴ级) nm23/NDPK阳性表 达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0.05)。结论nm23基因不具有抑制RB移植瘤蔓延浸润的功能,而是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47-4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MicroRNA-4516(miR-4516)、MicroRNA-198(miR-198)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Y79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行眼球摘除术治疗的35例RB患儿的肿瘤组织及30例正常视网膜组织标本,比较肿瘤组织、正常视网膜组织和Y79细胞中miR-45...  相似文献   

18.
PTEN和p53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孟瑞华  徐建森  林红 《眼科新进展》2008,28(10):754-757
目的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组织中PTEN基因和p53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在RB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性。方法采用PV-9000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40例RB组织和16例正常视网膜组织中PTEN和p53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不同临床和病理阶段RB表达PTEN和p53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1)PTEN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显著高于RB55%(P<0.01);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以及是否伴有视神经浸润有关(P<0·05);与性别差异无关(P>0.05)。(2)p53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不表达,在RB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以及是否伴有视神经浸润有关(P<0.05);与性别差异无关(P>0·05)。(3)PTEN和p53在RB中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710,P<0.05)。结论PTEN和p53可作为判断RB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PTEN可作为RB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未行综合治疗和行综合治疗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以及与RB肿瘤视神经浸润和综合治疗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61例RB石蜡标本纳入研究.分为未行综合治疗直接摘除眼球(未治疗)组、综合治疗前计划眼球摘除(计划眼摘)组、综合治疗后肿瘤复发(复发)组,3组分别为52、...  相似文献   

20.
PurposeTo study the role of 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 (LSD1) in retinoblastoma (RB) growth 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LSD1 inhibitor SP2509 can inhibit RB progression.MethodsWe detected the levels of LSD1 in 12 RB tissue samples, two RB cell lines (Y79 and Weri-RB1), and a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ell line (ARPE-19). Overexpression or knockdown of LSD1 was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role of LSD1 in RB cancer cell survival. In vitro and in vivo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ct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SP2509, and the antitumor mechanism of SP2509 was examined by RNA sequencing and Western blot.ResultsLSD1 is overexpressed in RB tissues and cells and increases RB cancer cell viability and colony formation ability. The LSD1 inhibitor SP2509 inhibits RB cell prolifer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Treatment with SP2509 increases the levels of dimethylated histone 3 lysine 4 (H3K4me2) and inhibits the expression of 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related proteins in RB cells.ConclusionsWe demonstrated that LSD1 is overexpressed in RB cells and promotes RB cell survival. The LSD1 inhibitor SP2509 exerted strong growth inhibi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which was at least partially mediated by suppression of the β-catenin pathw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