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人 男,42岁.体检发现上纵隔包块.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128层胸部增强CT显示双肺野清晰,右后纵隔旁见一椭圆形稍高密度影,大小约4.27 cm×6.73cm×3.69 cm,边缘较光滑,增强扫描可见病变渐进性强化(图1).三维重建显示病变与邻近上腔静脉关系密切(图2).纤维支气管镜提示支气管黏膜充血,管腔内见较多浓痰.心电图正常.腹腔彩色超声未见明显异常.2010年4月全麻下经右第4肋间前外侧切口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一5.0 cm×6.5 cm×4.0 cm暗紫色囊性包块,囊壁与奇静脉弓相连.游离奇静脉弓近、远心端,分别结扎、缝扎后切断,切除肿瘤.术后剖视囊性包块,内为暗红色静脉血,未见血栓.病理检查符合静脉瘤病理改变(图3).  相似文献   

2.
病人 男,42岁.体检发现上纵隔包块.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128层胸部增强CT显示双肺野清晰,右后纵隔旁见一椭圆形稍高密度影,大小约4.27 cm×6.73cm×3.69 cm,边缘较光滑,增强扫描可见病变渐进性强化(图1).三维重建显示病变与邻近上腔静脉关系密切(图2).纤维支气管镜提示支气管黏膜充血,管腔内见较多浓痰.心电图正常.腹腔彩色超声未见明显异常.2010年4月全麻下经右第4肋间前外侧切口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一5.0 cm×6.5 cm×4.0 cm暗紫色囊性包块,囊壁与奇静脉弓相连.游离奇静脉弓近、远心端,分别结扎、缝扎后切断,切除肿瘤.术后剖视囊性包块,内为暗红色静脉血,未见血栓.病理检查符合静脉瘤病理改变(图3).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8岁.体检发现前纵隔内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3个月.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示前纵隔内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大小约1.11 cm×1.36 cm,CT值约56.5 HU,与主动脉分界清晰(图1). 2012年3月于全麻下经左胸行胸腔镜左前上纵隔肿瘤切除术(图2).切除一囊性肿物,大小约1.2cm×1.5 cm,质软,暗红色.术中病理结果为"(前纵隔)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病理诊断与术中相符(图3).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周出院,随访1个月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病人 女,5 4岁。咳嗽1月余。查体:无异常。X线胸片检查示右后纵隔有6 0mm×4 0mm卵圆形肿物,密度高,均匀,边缘光滑。CT检查示右后纵隔平主气管分叉水平约37 5cm×4 6 4mm肿物,CT值3~18HU。食管吞钡检查见食管上段明显左移,有压迹。2 0 0 2年9月右侧剖胸行探查术。术中见奇静脉弓下缘一70mm×4 0mm×30mm囊性肿物,与奇静脉粘连,包膜完整,囊内为淡黄色液体,与近端胸导管相通,近端胸导管直径为4mm。切除囊肿,行囊肿近、远端胸导管结扎。术后病理诊断:胸导管囊肿(图1)。病人住院12d ,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恢复好。图1 镜下见囊内壁被覆单…  相似文献   

5.
病人女性,71岁。查体发现上腹部囊性占位病变10d。于2007-04-07入院。腹部彩超检查发现上腹部囊性占位病变,胃小弯后内侧有一10 cm×6 cm囊性包块。CT示胃小弯内后方10 cm×6 cm×4 cm囊性包块,边界清晰(图1)。无腹痛、腹泻,无畏寒、发热。腹部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上腹部包块  相似文献   

6.
正病例1,男,23岁。咳嗽4个月余,体检发现纵隔占位4天。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右侧中上纵隔内占位(图1),术前诊断为右中上纵隔内占位,行开胸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肿瘤位于右中上纵隔内,大小约6 cm×5 cm。肿瘤表面外覆血管,与奇静脉弓、膈神经及上腔静脉关系密切。沿肿瘤包膜将肿瘤作完整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5岁.右侧胸闷不适2月余.查体:无明显异常.X线胸片示右下心缘旁类圆形致密影(图1).胸部CT示前纵隔心右缘椭圆形占位影,边缘光整,大小约7.6 cm×4.5 cm,与心包关系密切,CT值-5~3 HU,注射造影剂后强化不明显(图2).各常规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2010年10月在全麻胸腔镜辅助下行剖胸探查.术中见病变位于右前下纵隔,椭圆形,约8 cm×5 cm×5 cm大小,囊性,包膜完整,与心包关系致密.完整摘除送检.手术标本为壁薄光滑的单房囊性肿物,其内为无色透明液体.光镜下见纤维性囊壁组织内衬单层立方上皮,囊壁内可见巢状分布的甲状旁腺细胞(图3).诊断:(下纵隔)甲状旁腺囊肿.术后查血钙、磷浓度、血PTH均正常.术后6天出院.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患者,女,47岁.右侧胸痛伴咳嗽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右上肺呼吸音减弱,余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示:右肺门有不规则肿块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图1).胸部CT示:右肺上叶类圆形块状密度不均匀增高影,边界清楚,最大截面积约7.5 cm×6.0 cm,病灶内可见囊状低密度区,有脂肪成分及钙化,增强扫描后边缘不均质轻度强化(图2).考虑右肺上叶占位病变,畸胎瘤可能性大. 2012年2月8日在全身麻醉下经右侧第5肋间后外侧切口入胸探查.术中见右上肺组织与胸壁粘连,分离粘连后见病灶位于右肺上叶前段,大小约8 cm×7 cm×7 cm,质韧,局部与心包及纵隔紧密粘连.行右肺上叶和部分心包切除.切开肿物呈囊实性,内有毛发、皮脂样物及骨性组织.术后病理诊断:右肺上叶成熟性畸胎瘤伴囊性变.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43岁, 因"发现腹膜后占位半个月"入院。查体:血压134/92 mmHg, 心率87次/min。腹部彩超检查:左中上腹、胰腺下方可见囊实性包块, 大小约10.2 cm×8.4 cm×8.4 cm, 边界清, 形态欠规则, 内部回声不均匀, 有液化区域, 无钙化, 后方回声增强, 肿瘤内可见3~4个点状血管或1条较长血管。肿瘤与腹主动脉及左肾动脉关系密切。胸腹盆部增强CT检查:左侧腹膜后见类圆形囊实性肿块, 边界较清,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中度强化, 囊性部分未见强化, 病变范围约8.8 cm×7.9 cm×8.4 cm, 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图1)。  相似文献   

10.
儿童恶性胸膜间皮瘤CT表现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患儿女,14岁,发现头面部肿胀1余月,加重伴气喘1余周入院。CT检查:平扫见前纵隔内见巨大肿块,密度不均,与邻近血管分界不清;增强扫描见前纵隔巨大占位(图1),病灶中心层面大小13.4cm×7.9cm×10.7cm,并包绕纵隔血管生长,实性部分三期强化CT值约45~61HU,上腔静脉腔内见条片状充盈缺损区,考虑侵袭性胸腺瘤侵及心包并上腔静脉、左颈静脉瘤栓形成。经多部位穿刺活检,病理(图2)大体见受检组织呈灰白色,病理结果为(右前上纵隔)恶性肿瘤;免疫组化:(右前上纵隔)HBME-1、Calrentin、CK、Vim、CD117、CgA、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65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囊肿2周"入院。CT检查显示右肾大小约7.8 cm×8.8 cm×7.5 cm的低密度影,内见线样分隔;增强后无强化;邻近肾盂、肾盏受压(图1~图4)。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右肾探查术。术中见右肾上极与周围严重粘连。右肾上极8.0 cm×9.0 cm×8.0 cm多房囊性肿物,内充满淡绿色清亮液体,囊腔直径0.5~3.0cm,部分囊壁较厚呈厚实性(图5)。术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因胸闷、气短、胸骨后疼痛伴吞咽困难1个月,于2011年4月25日收治入院.CT检查提示:胸廓入口处食管旁及后纵隔内见囊实性病变,食管及气管受压,与病变分辨小清,后纵隔病灶与食管并行呈条状;增强后扫描囊壁强化明显,囊内无强化(图1).双肺纹理增强,多发片状磨砂玻璃样改变.胃镜检查见距门齿27 cm、32 cm、36 cm处各一充盈缺损,梭状,前2个在黏膜下相通(图2).贲 门及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诊断为后纵隔占位,双肺炎症.患者于2011年5月3日行右侧开胸探查,胸廓入口至膈肌上方,沿胸内全段食管均见包块并行,病变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遂行右胸、腹正中和左颈部切口,行食管大部切除、管状胃颈部吻合术.大体标本显示管状重复食管与主食管外壁共壁,将其剖开显示主、副食管间存在一结缔组织薄膜.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2011年5月9日收治1例耻骨肌腱鞘囊肿致股静脉回流障碍,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患者8个月前发现左下肢不名原因的肿胀,且逐渐加重,来院就诊.左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左侧膜股沟区股动脉、静脉内侧可见一大小约5.5 cm×1.5 cm×1.9 cm异常回声区,以无回声为主,股总静脉中段受压未显示.考虑为滑膜囊积液致左股静脉受压.髋关节MRI检查提示:左侧腹股沟区股静脉内侧可见一大小约2.1 cm×1.5 cm×2.0 cm的异常信号影(图1),呈长T1及T2信号影,股静脉受压,考虑为左侧腹股沟区异常囊性信号影.查体见:左腹股沟区局部外表正常,于腹股沟韧带中内侧下方可触及一约2 cm×2 cm的包块,质中,表面光滑,无粘连,分界清,无压痛,不活动,股动脉搏动良好,左髋关节活动良好,左下肢运动、感觉、血运正常.左下肢髌上20 cm处周径50 cm,右下肢髌上20 cm处周径45cm,左下肢髌下10 cm处周径37.5 cm,右下肢髌下10 cm处周径34.5 cm.入院后行常规手术前检查,无异常,于2011年5月18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囊肿切除术.术中见囊肿位于左腹股沟韧带内下,大小约5 cm×3 cm×2 cm,位于股静脉内侧,囊肿与股静脉紧密粘连,向下分离后见囊肿下段完全包绕股静脉,外侧囊壁与股动脉内侧壁相邻,股静脉受压变细,远侧端小静脉迂曲;向上分离见囊肿至于耻骨支.小心分离,自前侧切开囊壁,见囊内为大量淡黄色胶冻样物,将其清理干净,外露之囊壁予以切除,于耻骨支处将囊蒂彻底剥离.股静脉较前增粗,术后病理检查符合腱鞘囊肿,术后预防感染治疗,伤口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左下肢周径恢复至正常(双下肢等长:左上44 cm,右上44 cm,左下35 cm,右下34.5 cm).  相似文献   

14.
10岁男性患儿, 进食凉食后腹痛、呕吐3天入院。胸部CT检查示右后纵隔脊柱旁软组织包块并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增强检查示软组织包块未见明确强化。2021年11月在全麻下行胸腔镜探查术, 右后纵隔旁可见一大小约4.0 cm×3.0 cm×3.0 cm的暗红色实性包块, 其根部可见一直径约5 mm、起源于胸主动脉的滋养血管, 滋养血管扭转整3周约1 080°, 术中诊断叶外型肺隔离症合并扭转。术后病理检查示肺隔离症并出血、坏死改变。免疫组化检查示CD34(血管+), CK(上皮+), PHOX2B(-), TTF-1(-)。患者术后腹痛症状消失, 恢复良好。叶外型肺隔离症合并扭转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影像学诊断难度较大, 诊断多依赖手术及病理, 治疗以手术为主, 完整切除病变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超声诊断精囊囊腺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患者男,45岁。因尿潴留就诊。超声检查示:前列腺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膀胱后方、前列腺后上方精囊区探及10.4cm×10.8cm×11.3cm类圆形囊实性包块,边界清,内见厚薄不一的分隔,呈多房型改变,囊腔透声良好,包块后方回声稍增强,毗邻结构受压移位,与周围结构分界尚清(图1A)。超声提示:精囊部位处囊实性占位,考虑良性病变可能,囊腺瘤?CT平扫:精囊腺后方见类圆形、囊实性、以囊性为主的肿块,肿  相似文献   

16.
正患儿女,5个月,因"发现胸骨上窝肿物渐增大5个月"入院。体格检查:胸骨上窝皮肤颜色及温度正常,可触及约2.0 cm×2.0 cm×1.5 cm肿物,质软,无压痛,界限清。超声检查:颈前皮下软组织内探及23.3 mm×15.5 mm×21.5 mm类圆形囊性包块,边界清,有包膜,其内透声差,可见细腻点状回声浮动,后方见增强效应,前方见细条状低回声与皮肤相通(图1A);CDFI未见血流信号(图1B);超声诊断:颈部囊性肿物。行胸骨上窝肿物切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2岁.因"发现胰尾部占位8个月余"入院.否认外伤史及胰腺炎病史.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腹无压痛,未及腹部包块.CT示胰尾部可见一大小约为1.7 cm×1.5 cm的低密度类圆形小肿块,未见明显强化,边界欠清(图1).临床诊断:胰尾部占位.行保留脾脏的胰尾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胰尾的背面,质软,色泽暗红.手术顺利,术后9 d康复出院.病理报告:切除胰尾内有一大小为2.0 cm×1.6 cm×1.6 cm囊性肿块,界清,单房性,囊液淡黄色,浑浊,切面见囊肿外围约2/3被一肿块包裹,3.0 cm×2.0 cm×2.0 cm,与周围胰腺组织界限清楚,灰红色,质软.镜下:副脾组织内见多个囊腔样结构,囊壁内多量淋巴细胞浸润,并衬以鳞状上皮(图2),该内衬上皮CEA和CA199(+).病理诊断:"胰尾"副脾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25岁.因"B超检查发现左上腹囊性占位7d"于2011年1月2日入院.患者7d前体检腹部B超探及胃大弯旁有一约90 mm类圆形囊性包块.上腹部CT示:左上腹脾胃间有一截面为8.9 cm×8.8 cm囊性占位性病变,病变内侧壁与胃体大弯侧无分界,外侧壁局限性增厚,增强扫描后病变囊壁强化,见图1a.查体:一般状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左上腹可触及囊性包块,边界清,全腹无压痛,肠鸣音正常.入院后查血CEA、CA199正常.  相似文献   

19.
患者,中年男性,因“体检发现腹腔占位性病变”入院。患者7年前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右侧腹腔囊性占位,具体大小不详,未遵医嘱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平时无不适症状,饮食及大小便正常,未按时体检及随访。后患者发现右侧腹部隆起明显高于左侧腹部,偶有右侧腹部胀闷不适感,遂至我院就医。入院查体:腹部右侧明显膨隆,右侧腹部可及一大小约20 cm ×16 cm的质韧包块,界限清楚,无压痛,活动度差,包块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腹壁表面未见红肿及破溃。术前检查腹部超声示:腹腔内巨大囊性病变,考虑良性病变。腹部增强CT示:腹腔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良性可能性大(图1~3)。完善术前检查后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取腹正中探查切口,进腹后见囊性占位病变大小约26 cm ×22 cm ×18 cm大小,包膜较薄且完整,包块位于腹膜后升结肠后方,上界位于肝缘下,下界至盆腔,包块囊壁部分与后腹膜及侧腹膜致密粘连,无法分离,由侧腹膜切开,游离囊性包块,术中包块因囊壁较薄,部分出现破损,破损处可见白色黏稠脂样物流出,吸引器吸出部分白色黏稠脂样物约300 ml,后继续钝性+锐性分离包块,切除部分侧腹膜及后腹膜,完整切除包块,送冰冻病理示:腹膜后表皮样囊肿。确切止血,修补缝合侧腹膜及后腹膜至基本完整,于腹膜前间隙、右侧结肠旁沟、盆腔各置橡皮引流管一根,逐层关腹。术毕。术后给予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患者恢复好,切口愈合佳,饮食及大小便恢复正常。术后常规病理示:腹膜后表皮样囊肿。后患者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32岁.因左上腹胀痛2d于2008年9月18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左上腹距离左侧肋缘下5cm可扪及一包块下缘,约12cm×15cm,质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不佳.彩超提示:左肾外上方一大小约12.5cm×12cm囊性包块,囊壁粗糙,内见网状分隔,与脾分解不清,CDFI:囊壁上血流信号稀少.64排CT提示:脾脏增大,内见一巨大圆形低密度影,约10cm×12cm×12cm,壁薄,内见不规则分隔,增强扫描,囊壁有轻度强化,左肾受压向后向下移位(图1).9月23日在全图1 术前CT示巨大脾囊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