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人大肠幼年性息肉25例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年性息肉(Juvenile Polyp)又称粘液性或潴留性息肉,属于肠道错构瘤性息肉.以往认为幼年性息肉主要见于儿童,16岁以后少见.随着纤维、电子结肠镜的广泛应用,成人大肠幼年性息肉的内镜检出率明显增高.为了提高对成人大肠幼年性息肉的认识,我们对25例成人大肠幼年性息肉的内镜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幼年性息肉又称黏液性或潴留性息肉,属于肠道错构瘤性息肉,好发于小儿,常因便血而就诊[1-3].近年来,随着结肠镜的普及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广泛应用,小儿幼年性息肉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现回顾我院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的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幼年性息肉是儿童消化道息肉的主要病理类型,6-10岁患儿90%以上属于幼年性息肉,6岁以下者接近100%,而在成人侧少见,我们回顾了近十年来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5例成人大肠幼年性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肠幼年性息肉内镜治疗后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年性息肉目前多采用内镜下治疗,但幼年性息肉切除后的随访,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69例幼年性息肉患者内镜下治疗后的随访情况,讨论幼年性息肉的再检出率,影响再检出率的因素及随访时间的安排。  相似文献   

5.
幼年性息肉又称潴留性息肉,属于错构瘤的一种,是儿童消化道息肉的主要类型,成人少见。  相似文献   

6.
幼年性息肉 (juvenilepolyp,JP)是儿童胃肠道息肉的常见类型,而在成人消化道息肉中,JP所占的比例较低,且大多分布在直、结肠,在胃内罕见。以往研究的重点多放在幼儿JP的发病上,对成人JP尤其是成人胃幼年性息肉 (juvenilpolypofstomach,JPS)和胃幼年性息肉病 (juvenilepolyposisyndromeofstomach,JPSS)的观察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对本院确诊的 6例成人JPS和 3例JPSS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对其发病情况、病理演变规律做初步探讨。一、对象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院近 20年共检出胃息肉 1318例,检出率为 1. 2%,其中JPS9例 (0.…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大肠幼年性息肉的结肠镜下特点、结肠镜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行结肠镜检查病理诊断为大肠幼年性息肉70例,对其结肠镜下病变特点、结肠镜下操作方法、围手术期处理、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我院结肠镜检查7512例,发现大肠息肉的806例,病理活检诊断大肠幼年性息肉并坚持随访2年的病例70例。本研究发现,70例患者的大肠幼年性息肉以单发息肉为主[66(94.29%)],其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52(74.29%)]。70例患者均经过完备的术前检查和肠道准备,由医护给予专业术后指导。全部大肠幼年性息肉患者均采用内镜下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抬举后圈套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大肠幼年性息肉病变以单发为主,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通过完备的术前检查、充分的肠道准备、恰当的术后医嘱,在电子结肠镜下使用注射后圈套法切除大肠幼年性息肉是安全的、治疗是彻底的。  相似文献   

8.
牟海军  陈幸幸  高原 《山东医药》2011,51(51):89-90
目的观察电子结肠镜手术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95例(124颗)大肠息肉患儿采用Olympus CF-240I电子结肠镜行内镜治疗,24例较大患儿未用镇静剂、余71例均给予丙泊酚全麻,直径〉1.0cm的有蒂息肉行高频电切术、直径〈1.0 cm的无蒂息肉或较小息肉行高频电凝术、直径〈0.5 cm的半球形息肉行钳除法摘除术;收集息肉切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记录手术情况、术后随访情况及病理类型。结果 124颗息肉中行高频电凝切除98颗、活检钳钳除26颗,病理类型为幼年性息肉70例(73.7%)、P-J息肉11例(11.6%)、炎性息肉7例(7.13%)、增生性息肉4例(4.2%)、腺瘤性息肉3例(3.2%);术后便血、腹痛症状均消失,且无明显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1 a,3例发生便血,其中2例为P-J息肉、1例为幼年性息肉,经再次肠镜检查证明息肉复发。结论电子结肠镜手术治疗小儿大肠息肉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的内镜检查情况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就诊的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患者36例临床资料,并系统分析内镜诊断与切除息肉的相关资料。结果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岁,年龄2-13岁;共有45枚息肉,其中26枚位于直肠,16枚位于乙状结肠,降结肠2枚,横结肠1枚;31例有血便,15例贫血,肛门物脱出5例。息肉切除后未观察到穿孔、出血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小儿幼年性息肉多发生在学龄前阶段,病变多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常见症状是血便及贫血。无痛肠镜在其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明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801-3802
大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道肠黏膜病变,在临床常见且多发[1].大肠息肉发病隐晦,只有病变部位范围较大时才会产生临床症状.多数息肉会发展为腺瘤甚至癌变,所以研究分析其病理和临床特点对疾病诊断和防治癌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结肠镜行大肠息肉切除术可在术前、术中、术后准确了解大肠息肉部位、大小、形态和病理特点等,是目前临床常应用的最佳诊治手段.本研究分析老年人大肠息肉患者行结肠镜下切除术的病理和镜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1032例大肠息肉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由于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各种医疗配套设备的不断完善,经结肠镜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已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本院内镜中心自1995年7月至2004年7月对1032例大肠息肉采用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肠镜下诊治儿童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案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84例结直肠息肉患儿资料,统计分析临床症状、息肉特征,给予结肠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半,统计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儿童结直肠息肉患儿便血发生率100%、息肉乙状结肠分布率38.39%、直肠分布率45.54%、大息肉发生率58.93%、幼年型息肉发生率72.62%、单发型息肉发生率75.00%,较其他临床特征、息肉特征发生率高(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4%,随访1年半复发率为3.57%,均行二次结肠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痊愈。结论便血是儿童结直肠息肉就诊的主要指征,息肉多位于直肠、乙状结肠,以幼年型、大息肉、单发为主要特征,采取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幼年性息肉又称黏液性或潴留性息肉,属于肠道错构瘤性息肉,好发于小儿,常因便血而就诊[1-3].近年来,随着结肠镜的普及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广泛应用,小儿幼年性息肉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现回顾我院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的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幼年性息肉又称黏液性或潴留性息肉,属于肠道错构瘤性息肉,好发于小儿,常因便血而就诊[1-3].近年来,随着结肠镜的普及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广泛应用,小儿幼年性息肉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现回顾我院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的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大肠息肉160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经结肠镜及活检诊断大肠息肉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是目前诊治大肠息肉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我院内镜中心胃肠镜室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间,应用电子结肠镜检查诊治大肠息肉患者160例,共270颗息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分析了本院1986年1月至1996年6月经活检、电切及手术病理证实的426例结肠息肉病人,共583枚息肉。结果显示:最常见的为炎性息肉、其次为管状腺瘤;息肉好发部位为直肠和乙状结肠。息肉好发年龄在50—69岁,肿瘤性息肉的平均年龄较肿瘤样息肉明显为高,而腺瘤癌变者平均年龄更高;各种肿瘤性息肉和幼年性息肉的直径均较炎性息肉和血吸虫卵性息肉等为大,而腺瘤癌变者直径更大;本组病例中发生癌变者均为腺瘤性息肉,占腺瘤病人的3.99%,其中管状腺瘤、乳头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癌变率分别为1.72%、30%、25%,女性乳头状腺瘤癌变率则高达44.44%。这提示对于年龄较大,息肉直径较大,腺瘤样息肉,尤其是乳头状腺瘤及混合性肿瘤应高度警惕其癌变可能,对女性乳头状腺瘤更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结肠镜表现特点及治疗。方法对951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镜特点、镜下治疗、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51例大肠息肉: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②肠镜表现位置以左半结肠居多,占79.2%,病检腺瘤性息肉占59.1%,其中癌变55例,癌变率为5.8%,内镜下完全切除33例(60%),不完全切除及可凝完全切除12例(30%)。结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息肉的最好方法,治疗大肠息肉的最佳手段,减少大肠息肉癌变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及特点。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5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胃镜及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将结肠镜下诊断为结直肠息肉的患者纳入病例组(180例);将结肠镜下诊断为正常肠黏膜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71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反流性食管炎合并结直肠息肉的特点,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息肉的个数、大小的相关性。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增加了结直肠息肉的发生风险(OR=1.892,95%CI 1.275~2.807),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较无食管炎的患者息肉多发生在结肠,易患有多发性息肉,且病理类型多为腺瘤,但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息肉的个数、大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增加了结直肠息肉的发生风险,未来可能为结直肠肿瘤的病理生理、诊疗提供重要线索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癌变率较高。本文通过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内镜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结肠镜检查可了解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结肠受累的部位和程度,为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通过家族调查可发现早期病例,内镜下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大肠息肉是小儿便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我院自2000年6月~2007年3月对58例结肠息肉患儿应用电子结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