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我国多中心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16S rRNA甲基化酶的阳性率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4年11月-2005年11月国内6省市19家医院临床分离的342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和E test法对18种抗菌药物测定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的同源性;PCR法筛选4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克隆测序明确基因型;接合试验、质粒抽提、电转化以及Southern blot确定甲基化酶耐药基因定位.结果 所有菌株均为多重耐药株,其中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异帕米星、奈替米星耐药率分别为92.6%、98.6%、87.4%、90.9%和92.4%.PCR扩增、测序证实221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甲基化酶armA基因;另3种甲基化酶基因rmtA、rmtB、rmtC均阴性.在上述342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中,298株可归类为6个流行克隆,44株为散发株.3个主要克隆(A、B、C)在全国广泛播散,分别在国内6家、3家、11家医院内流行.接合试验、质粒抽提、电转化及Southern blot表明armA编码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结论 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表型均为多重耐药.介导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度耐药的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在鲍曼不动杆菌中广泛存在,其主要传播方式为克隆播散,这必将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6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耐药性和整合子(qacE△1-sull)、转座子(tnpU)存在状况,并对菌株质粒谱进行分析。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18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并对该细菌进行总DNA的提取。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acE△1-sull及tnpU,提取质粒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6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整合子qacE△1-sull基因阳性率为31.8%,转座子tnpU基因阳性率为30.3%。携带遗传标记的菌株耐药率高,特别是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替坦、头孢唑啉、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已接近或达到100%,而对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5%和20%;有19株对亚胺培南耐药,其中整合子阳性率63.2%,转座子阳性率36.8%。检出质粒的46株(70%)临床分离菌出现1~3条大质粒带,大小在1~20kb间,其中出现1条带的有33株、2条带8株、3条带5株,有12株菌提取到大小相同的质粒。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亚胺培南的耐药现象严重;整合子、转座子遗传标记的携带率高,可能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黏菌素分别与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和磷霉素联用对黏菌素异质性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收集2014—2015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576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黏菌素对鲍曼不动杆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采用菌谱分析法(PAPs)筛选黏菌素异质性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通过棋盘法设计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黏菌素分别与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和磷霉素联用及各自单用时对黏菌素异质性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并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评价联合抑菌效果.结果 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的57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未获得黏菌素耐药菌株.通过PAPs筛选共获得9株黏菌素异质性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黏菌素与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和磷霉素联用后对异质性耐药菌株的MIC值较单用时均降低.其中,与美罗培南联用后对黏菌素异质性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联合抗菌活性表现为协同作用的占55.6%,相加作用占33.3%,无关作用占11.1%,不存在拮抗作用;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后对黏菌素异质性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联合抗菌活性表现为协同作用的占55.6%,相加作用占22.2%,无关作用占22.2%,不存在拮抗作用;与磷霉素联用后对黏菌素异质性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联合抗菌活性表现为协同作用的占77.8%,相加作用占22.2%,不存在无关和拮抗作用.结论 黏菌素与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或磷霉素联用对黏菌素异质性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与美罗培南或左氧氟沙星联用的抗菌活性较少表现为无关作用,均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4年至2015年鲍曼不动杆菌在本院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送检的各种临床标本,应用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用K-B药敏纸片法测定抗菌药物敏感率,结果按照CLSI标准判定.利用WHONT 5.6软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分布.结果 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呼吸科的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最高,且以呼吸道标本为主,达90%以上;2014至2015年我院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212株,耐药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耐药明显,超过40%,对头孢呋辛钠表现出100%耐药,但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磺胺甲恶唑对鲍曼氏不动杆菌仍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耐药率<25%),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耐药率小于5%.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不断上升,已成为ICU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由于其耐药性各不相同,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可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E-test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棋盘法(CB法)检测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并与时间杀菌曲线对比的观察.方法 选择31株泛耐药(PDR)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进行体外试验,分为替加环素、可立其丁、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单用和两药组合,亚胺培南+替加环素+阿米卡星三药组合也由CB法测试.这些测试的结果与时间杀菌曲线进行比较.结果 亚胺培南+可立其丁、替加环素+亚胺培南能检测到协同作用.培养基中加入抗菌药物的E-test法联合药敏试验与时间杀菌曲线更具有可比性.在三药组合中由CB法和时间杀菌曲线可以检测到协同作用.结论 结果表明联合药敏试验中协同作用测试可以预测特定的抗生素组合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2年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Microscanauto4鉴定及药敏系统对临床常规细菌进行监测.按CLSl2009年版标准判断药敏结果.并用WHONET5.4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共分离细菌181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5.6%,革兰阴性菌占58.O%。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18.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71.9%。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非敏感的肺炎链球菌(PNSSP)占20.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菌株分别占43.2%和22.4%。检出5株亚胺培南耐药的肠杆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10%。结论本院常见致病菌耐药性不是十分严重,尤其是院内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精确鉴定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菌株;检测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运用自动化分析仪VITEK 2试卡法对临床分离不动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对鉴定为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的菌株进一步经16S rRNA序列分析确证其准确种属。分别用自动化分析仪VITEK 2和微稀释法测定精确鉴定后的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菌株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五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药敏实验结果。结果共进行了232株不动杆菌的VITEK 2鉴定,其中195株鉴定为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对195株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菌株进一步用16S rRNA序列分析确证其准确种属,结果显示173株为鲍曼不动杆菌,22株为醋酸钙不动杆菌。对173株鲍曼不动杆菌及22株醋酸钙不动杆菌分别用VITEK 2和微稀释法进行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五种抗生素的药敏检测。微稀释法药敏结果显示,受试鲍曼不动杆菌对三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呈现高水平耐药,而对两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度较高;受试醋酸钙不动杆菌对五种抗生素均呈现较高敏感度。与微稀释法药敏检测结果相比,VITEK 2试卡法药敏结果中受试鲍曼不动杆菌和醋酸钙不动杆菌对各抗生素的药敏检测结果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误差,鲍曼不动杆菌药敏检测结果中阿米卡星符合率最低,严重错误率高达34.10%;醋酸钙不动杆菌药敏检测结果中厄他培南符合率最低,重大错误率高达40.91%。结论 VITEK 2在不动杆菌种属鉴定中存在局限性,辅以16S rRNA序列分析,方可精确鉴定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现状严重。用VITEK 2进行鲍曼不动杆菌和醋酸钙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的药敏测定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建议辅以微稀释法。  相似文献   

8.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与主动外排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及双组分调节系统编码基因的携带情况,并观察外排泵抑制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水平的影响程度,以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与胞膜主动外排系统的关系.方法 PCR方法 扩增外排泵编码基因adeB及双组分调节系统编码基因adeR和adeS.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5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和亚胺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观察在含25μg/ml利血平条件下MIC值的变化程度.结果 5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deB、adeR及adeS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94%、96%及92%.以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作为底物,分别有49、50、50和46株菌在含25μg/ml利血平的条件下MIC值降低4倍或4倍以上,呈现明显的外排作用.结论 主动外排机制是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对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从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41株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 bacterbaumannii,MDR-AB),采用SIEMENS公司MicroScan Walk 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株,用K-B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占80.5%;病区主要分布在ICU(37%)和神经外科(22%)。除亚胺培南外,其余11种抗菌药物的非敏感率均大于80%。替加环素的非敏感率为80.4%,敏感率为19.5%;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为36.6%,非敏感率为63.4%。结论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非敏感率很高,可能与外排泵系统有关。替加环素对MDR-ABA感染的治疗效果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院2011年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为预防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1年ICU35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的标本分布、耐药性、危险因素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ICU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35株,占85.37%),其次为创面分泌物(3株,占7.31%)。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前期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入住ICU、住院时间大于60d等是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高危因素。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100.0%)及亚胺培南西司他汀(92.5%)的敏感率较高,对其他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多经验性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及广谱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结论 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注意高危因素的防范,加强对该菌的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为了临床在经验用药时能更合理的选用抗菌药物,及时控制感染,取得治疗成功。为此本文对我院1997年全年排在前10倍临床分离病原菌所做过药敏实验的32种抗菌药物敏感率进行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及耐药现象均比较严重。前10位临床分离菌株中G~-杆菌占了6个(6/10),G~+球菌占了4个(4/10)。 对G~-杆菌敏感率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鲁氏不动杆菌在做过药敏的24种药品中,没有一个药物的敏感率在大于90%的范围内,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在90%~70%范围内也只有一个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70%~50%间只有5个,其他均在50%以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只有替卡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医院2016年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共收集2268株非重复分离菌株,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6年版标准判读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268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5.6%,革兰阳性菌占24.4%.10种最常见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6.8%),肺炎克雷伯菌(13.4%),铜绿假单胞菌(11.6%),鲍曼不动杆菌(10.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0%),屎肠球菌(6.7%),阴沟肠杆菌(5.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8%),粪肠球菌(3.4%),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3.2%).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4.2%和70.7%.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和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除四环素外)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屎肠球菌.发现少数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分离到的45株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为100%.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20.2%和19.6%,其它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6.9%.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47.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6.6%,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1.5%.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2.3%,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2.4%.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是42.4%和28.9%.结论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下降明显,应持续采取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一步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和头孢他啶的耐药性以及与金属 β内酰胺酶的关系。方法 :对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1月我院临床分离的 1 0 1株鲍曼不动杆菌以及 2 0 0 3年 2月~ 4月我院临床分离的以MicroScanWalkAway~ 40全自动鉴定药敏仪确定的对亚胺培南和 (或 )对头孢他啶耐药的 69株鲍曼不动杆菌和 2 3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推荐的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他啶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s) ,将对亚胺培南耐药和(或 )对头孢他啶高度耐药 (MIC >1 2…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收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情况。结果2009—2011年共分离3360株鲍曼不动杆菌,均占全院分离病原菌的前三位。最常见的分离部位为下呼吸道,主要来源于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该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在2009年分别是55.52%、56.53%和70.01%,2011年分别上升至79.70%、77.61%和7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增高,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例明显增加。应加强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素的使用,防止鲍曼不动杆菌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18组抗菌药物组合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MDRAB)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201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临床检验中心细菌室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单药MIC,棋盘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联合用药的部分抑菌浓度( FIC)值.根据FIC值判别药物组合的作用类型.对实验菌株,同一药物组合表现矛盾作用的,用PCR扩增其外排泵基因.结果 体外联合作用中利福平+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协同作用比例大,分别达到68.1%、45.5%、40.9%,米诺环素+利福平、氨苄西林/舒巴坦+妥布霉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具有较高的相加作用,分别为81.8%、68.2%、68.2%.有些组合对实验菌株出现协同和拮抗的矛盾作用.选择协同作用的No.19和拮抗作用的No.21、No.26进行耐药基因扩增,基因型表现不同,其中No.19扩增adeS( -),No.21和No.26扩增adeS(+).结论 18种药物组合里利福平+多黏菌素B存在较高的协同作用,在严重MDRAB感染情况下可以考虑应用该组合.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也具有较高的体外协同作用,但是在部分菌株的试验中存在拮抗作用,可能是由于菌株存在adeS基因,某些抗菌药物的应用会激活adeS,使外排泵表达或者过量表达,反而使进入细菌细胞内的药物被泵出,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5年间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特性与耐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2002-2006年每年3-5月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酶的分布与变迁情况及其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琼脂稀释法检测亚胺培南(IPM)和美罗培南(MEN)对17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2-巯基丙酸(2-MPA)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PCR扩增金属β-内酰胺酶(MBL)VIM、IMP和苯唑西林酶OXA-23、OXA-24、OXA-51、OXA-58相关基因.结果 2002-2006年每年3-5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IPM的耐药率分别为0(0/20)、26%(1/38)、0(0/36)、34.9%(15/43)和59.5%(22/37),对MEN的耐药率分别为0(0/20)、5.3%(2/38)、0(0/36)、20.9%(9/43)和51.4%(19/37);15.5%(27/174)的菌株OXA-23阳性,72.4%(126/174)的菌株OXA-5I阳性,其中15.5%(27/174)菌株同时产OXA-51和OXA-23酶,OXA-23的阳性率从2002年的0上升到2006年的48.6%,OXA-51的阳性率从2002年的35.0%上升到2006年的89.2%;所有菌株均未检出OXA-24、OXA-58、IMP及VIM基因.结论 5年间鲍曼不动杆菌中OXA-23、OXA-5I的检出率及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呈上升趋势;产OXA-23型B-内酰胺酶是本组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OXA61可能与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低水平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7.
樊凌燕  钱鑫  熊世娟  陈琦 《医学信息》2019,(10):136-140
目的 分析2017年贵州省某综合型医院细菌耐药情况,并提出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建议,以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的用药。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7697株临床分离菌株作药敏实验,以2017年CLSI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6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我院细菌耐药结果对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做出评价。结果 2017年我院共分离出病原菌769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47株(52.58%),革兰阳性菌为2706株(35.16%)。MRSA的检出率为36.4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均出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肠杆菌科中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5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5.94%;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2.99%,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67.31%。结论 目前我院细菌耐药率不断攀升,长期进行细菌耐药监测有助于了解耐药情况,同时结合药物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目前来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日益增多,同时,也会对许多抗菌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情况.本文分别从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甘氨环素及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改良Hodge试验采用三种不同纸片法对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检测能力。方法改良Hodge试验采用三种不同纸片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96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结果改良Hodge试验(三种不同纸片法)同时检测33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其中应用改良Hodge试验(亚胺培南纸片法),阳性为22株,阳性率为66.7%;改良Hodge试验(厄他培南法),阳性为17株,阳性率为51.5%;改良Hodge试验(美罗培南法),阳性为8株,阳性率为24.2%。结论改良Hodge试验(三种不同纸片法)筛选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中,改良Hodge试验(亚胺培南纸片法)敏感性最高,而改良Hodge试验(美罗培南纸片法)敏感性最低。  相似文献   

20.
沈路玲 《医学信息》2009,22(12):2858-2859
目的重症监护(ICU)病房标本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ICU病房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用API鉴定系统鉴定和纸片扩散法检测耐药性.结果 20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90%、89%、88%、52%:对氨曲南、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2%、63%、52%、40%、45%.结论 ICU病房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有较严重的耐药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