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眼底病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眼底病变特征.方法 经临床和实验室血清学检查确诊为AIDS并在眼科就诊发现有眼底病变的42例患者的66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对其眼底病变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只眼中,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37只眼,占56.0%.眼底见视网膜上大片融合性黄白色颗粒状视网膜坏死灶,边界不清,伴视网膜出血,血管狭窄、阻塞和白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微血管病变21只眼,占32.0%.眼底见视网膜棉绒斑、斑点状出血或微血管瘤.视神经病变3只眼,占4.5%.眼底见不同程度的视盘水肿、视神经炎或视神经萎缩.其他眼底病变5只眼,占7.5%.眼底表现为神经上皮脱离2只眼,占3.0%;葡萄膜炎3只眼,占4.5%.结论 进行性坏死性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血管闭塞白鞘,棉绒斑是AIDS患者常见的眼底表现. 相似文献
2.
3.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关系、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
方法
观察分析56例巨细胞病毒(cytomeglovirus,CMV)性视网膜炎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95只眼,对其眼底、视力、T辅助细胞的细胞受体4(CD4 +)计数及预后进行观察随访2周~18个月。
结果
56例患者在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之前AIDS病程为4~26个月。95只眼56例患者中,眼底病灶表现为颗粒型者55只眼,其中46只眼位于周边部;爆发型者25只眼,均位于后极部,视网膜坏死灶致密伴斑片状出血和血管炎;颗粒型与爆发型病灶混合存在者15只眼;其中7只眼合并有视神经乳头炎;患者就诊时视力为眼前数指至0.5,病变广泛者及病变位于后极部者视力下降尤为严重。30例患者CD4 +细胞计数为0~30 个/μl,平均(15±9) 个/μl。患者存活时间为3~18个月。接受更昔洛韦(ganciclovir)治疗组患者视力多数提高,CD4 +T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未治疗组患者92%病变呈进行性发展,视力显著下降。
结论
CMV性视网膜炎是AIDS病的主要眼部并发症,临床上以坏死性视网膜炎伴出血及血管炎为特征,目前治疗主要用更昔洛韦。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89-9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MVR)患眼OCT图像特征。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AIDS合并后极部CMVR患者26例39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3.12±9.87)岁。采用德国Heidelberg公司Spectralis HRA+OCT设备行频域OCT检査。扫描区域包括视盘、黄斑区以及病变区域及邻近视网膜。典型图像存盘分析。结果所有患眼病变中心区视网膜增厚,反射增强;病变累及区域以及病变外周区域椭圆体带(EZ)缺失或结构改变。39只眼中,病变周边视网膜外层点状强反射6只眼(15.38%),视网膜全层点状强反射31只眼(79.49%);病变累及黄斑区25只眼(64.10%);可见玻璃体细胞34只眼(87.17%)。结论AIDS合并CMVR患眼OCT图像特征为病变累及视网膜全层;病变累及区域以及病变外周区域可见EZ缺失或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5.
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在全球范围的不断增多,认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所表现出的各种机会感染,进而确诊AIDS患者,并开展针对性的防病治病至关重要。笔者分别于2003年11月和2004年4月在本院眼科门诊发现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性视网膜炎,最终证实为AIDS患者2例。患者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葡萄膜炎”,并实施一般性治疗达1至数个月。 相似文献
6.
7.
巨细胞性视网膜炎 (CMV )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晚期常见并发症。多数报道都是在确诊CMV性视网膜炎前已证实患有AIDS ,病程长短不一。我院自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3年 3月期间 ,门诊接诊四例患者均因发现具有典型的CMV性视网膜炎的临床症状被疑为AIDS ,最终通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抗体检验阳性而确诊 ,现报告如下。例 1 男 40岁 职员 以双眼视力下降 3个月 ,加重半个月为主诉就诊。患者消瘦 ,乏力 ,精神欠佳。双眼视力均为光感 ,眼前节无异常。眼底可见双视盘边界模糊、充血、视网膜静脉血管有白鞘 ,后极部视… 相似文献
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最常见的眼后节机会性感染以及造成视力丧失的最主要原因。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控制感染和减少复发频率,延长复发间隔时间方面已取得明显效果。全身应用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治疗法(HAART)对CMVR的预后产生了明显影响。但是治疗过程中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的出现正成为新的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5, 21: 413-415) 相似文献
9.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晚期最常见、最严重的眼部机会性感染,是导致患者视力丧失的最主要原因.继更昔洛韦、膦甲酸在临床广泛应用后,缬更昔洛韦、西多福韦及福米韦生也已经获得美国药品与食品管理局批准,先后应用于眼科临床,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目前,马立巴韦、MSL-109单克隆抗体、Cyclopropavir及BAY 38-4766 正在进行Ⅰ期、Ⅱ期或Ⅲ期临床试验,可望给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对比分析首诊眼科与非首诊眼科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MVR)的眼底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4年7月至2017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眼科确诊的AIDS合并CMVR患者22例41只眼纳入研究。因眼部症状来眼科就诊后发现AIDS者7例14只眼(FVO组),已知患有AIDS后发生眼底病变者15例27只眼(FVNO组)。所有患者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检查;屈光间质清晰者21例39只眼均行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其中5例行FFA检查;5例行OCT和眼部B型超声检查。将CMVR分为暴发型及懒惰型。除2例4只眼外,其余20例37只眼均进行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治疗。41只眼中,行玻璃体腔注入更昔洛韦治疗12只眼;因视网膜脱离行25G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10只眼;因广泛视网膜脱离,患者放弃手术治疗7只眼;未接受任何眼科治疗12只眼。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23±39)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暴发型、懒惰型CMVR的发生率及各自眼底特征。两组患者初诊及末次随访时的视力差异以及CD4+T细胞计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病灶是否累及黄斑以及病灶波及范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暴发型CMVR表现为沿大血管分布的浓密的黄白色坏死灶伴出血以及伴或不伴卫星灶;懒惰型CMVR表现为稀疏的黄白色颗粒状外观病灶伴少许出血。伴随体征包括霜样树枝样血管鞘、视网膜动脉闭塞及视盘水肿等。FVO组7例14只眼均为暴发型。其中,伴视网膜动脉闭塞2例2只眼;伴视盘水肿1例2只眼,为双眼发病者。FVNO组15例27只眼中,暴发型13例21只眼,懒惰型4例6只眼。暴发型患者中,伴霜样树枝样血管鞘4例6只眼,伴视网膜动脉闭塞10例12只眼,伴视盘水肿4例4只眼。FVO组与FVNO组初诊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4,P=0.133);末次随访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0,P=0.001);初诊时CD4^+T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2,P=0.378)。FVO组病灶累及黄斑和病灶范围波及3~4个象限的患眼数高于FNV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52、7.865,P=0.006、0.005)。结论AIDS合并CMVR首诊眼科者较非首诊眼科者眼底浓密的坏死病灶累及黄斑更多,病灶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的眼部病变眼底特征.方法 1041例HIV/AID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82例,占88.70%;女性159例,占11.30%;年龄12~73岁,平均年龄41岁.发现HIV感染时间为1个月~10年,平均HIV感染时间为12个月.传播方式为性传播475例,占45.63%;针头注射传播508例,占48.80%;输血传播44例,占4.25%;母婴传播14例,占1.34%.所有患者均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检查;发现眼底异常改变时行眼压、眼底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观察不同眼部病变的眼底特征.结果 1041例HIV/AIDS患者中,发现眼部病变247例,占23.73%.其中,HIV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是最为常见的眼部病变,共132例,占眼部病变患者的53.44%;其次为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共70例,占眼部病变患者的28.34%.眼底检查发现,HIV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微动脉瘤,沿血管走行的灶状出血、棉绒斑;CMVR眼底表现为不规则干燥外观,颗粒状边沿,有的累积视神经.FFA检查发现,HIV视网膜微血管病变表现为出血斑呈遮蔽荧光,出血中心轻度强荧光,无荧光渗漏;CMVR表现为大片出血遮蔽荧光,血管荧光渗漏和(或)脉络膜透见荧光,视盘及病变区域荧光着染.结论 HIV/AIDS可发生多种眼部病变,以HIV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CMVR最为常见.HIV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灶状出血和(或)棉绒斑,CMVR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干燥外观病变,有时合并大片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IDS/HIV)视网膜病变的眼底病变特征.方法 AIDS/HIV视网膜病变患者52例8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2例67只眼,女性10例13只眼,男女比例为4.2:1;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3±12)岁.所有患者均进行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散瞳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及CD4+T淋巴细胞检测.眼底检查由具有丰富经验的眼底病医生完成.观察所有患者的眼底病变特征.17例患者24只眼随访时间2 d~2年,随访时间中位数125 d;其余35例患者56只眼因死亡或在外地未能复诊.观察随访患者的眼底病变发展情况.结果 52例患者80只眼中,双眼发病28例56只眼,占患眼的70.0%;单眼发病24例24只眼,占患眼的30.0%.眼底检查发现,52例患者80只眼中,眼底表现为棉绒斑46例72只眼,占患眼的90.0%,其多位于视盘旁颞上或颞下血管附近,少数可散布于全后极部血管旁;单纯视网膜出血6例8只眼,占患眼的10.0%,表现为后极部火焰状、点状出血或Roth斑.表现为棉绒斑的72只眼中,单纯棉绒斑57只眼;合并视网膜出血15只眼,其出血部位多位于棉绒斑旁.完成随访的17例24只眼中,随访时间小于2周病灶无明显变化3例3只眼;原有棉绒斑或出血1~3个月后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消失11例18只眼,其中5只眼在后极部其他部位出现新棉绒斑或出血;起初表现为棉绒斑样病变,但在随访1~5个月后原病变发展为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3例3只眼.结论 AIDS/HIV视网膜病变的最常见眼底表现为棉绒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射(IVTG)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南宁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专科就诊的AIDS合并CMVR患者15例28只眼纳入研究。28只眼中,BCVA手动~数指者6只眼(21.4%);0.02~0.1者15只眼(53.6%);>0.1者7只眼(25.0%)。所有患眼均给予IVTG 0.1 ml(含更昔洛韦0.4 mg)治疗,诱导期2次/周,共4次;维持期1次/周,直至病灶完全消退或瘢痕化。平均IVTG次数为(7.1±1.7)次。无更昔洛韦全身使用禁忌症且住院患者给予全身静脉注射更昔洛韦(IVG)5.0 mg/(kg·d),共2周。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IVTG组、IVTG+IVG组,分别为5例8只眼和10例20只眼。治疗后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BCVA、病灶稳定或消退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28只眼前房及玻璃体炎症均明显减轻或消失;视网膜病灶稳定或消退20只眼(71.4%)。BCVA提高者24只眼,稳定者4只眼。BCVA≤数指者2只眼(7.1%),0.02~0.1者7只眼(25.0%),>0.1者19只眼(67.9%);与治疗前比较,BCVA≤数指、0.02~0.1者百分率降低,BCVA>0.1者百分率提高。IVTG+IVG组、IVTG组患眼病灶稳定或消退时间分别为(83.2±25.2)、(85.3±24.4)d;病灶消退或稳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7,P=0.87)。两组患眼病灶稳定或消退者分别为15(75.0%)、5(62.5%)只眼;病灶消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P=0.51)。随访期间所有患眼CMVR无复发,单眼患者对侧眼未出现CMVR;未出现眼内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与治疗方式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剂量IVTG治疗AIDS合并CMVR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9例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全部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患者。此病病原为巨细胞病毒,人群中普遍感染率很高,一旦感染呈潜伏状,在身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病,血循传播,可侵犯多种脏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误诊病例,以减少误诊。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具有误诊史的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患者9例。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地坛医院确诊的具有误诊史的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患者的眼部和全身情况。主要指标误诊眼疾病,误诊时间,合并全身疾病。结果艾滋病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误诊为其他眼病的患者9例(12眼),其中误诊为Coats病者1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者1例,Eales病者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1例,视盘血管炎者2例(3眼),葡萄膜炎者2例(4眼),曾先后误诊为急性视网膜坏死、葡萄膜炎和玻璃体混浊者1例。发病一周内误诊者3例,1周~3个月内误诊者2例,3个月以上病程者误诊4例。9例误诊患者中5例不曾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患者CMV-IgM检测阳性;5例患者合并有贫血,5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的感染,4例患者合并肝肾功能异常,9例患者的CD4均〈200个/μL,其中6例患者的CD4〈50个/μL。结论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受到病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我们对疾病的认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出现误诊。对于临床诊断有困难的疾病应考虑到这种疾病的可能,其正确的诊断需要结合全身情况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