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我们在风湿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同期采用AtricurerTM双极射频消融(b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BRFA)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左心房内径(LAD)>55 mm房颤(AF)病人30例,AF消除率83.3%,近中期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4~57岁,平均(47.3±11.5)岁;AF病史为6~239个月,平均(30.8±10.2)个月.术前诊断为二尖瓣病变22例,双瓣膜病变8例.心功能(NYHA)Ⅱ级7例,Ⅲ级21例,Ⅳ级2例.>50岁病人术前常规行心脏双源CT或者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合并脑栓塞2例,左下肢栓塞1例.  相似文献   

2.
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我们在风湿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同期采用AtricurerTM双极射频消融(b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BRFA)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左心房内径(LAD)>55 mm房颤(AF)病人30例,AF消除率83.3%,近中期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4~57岁,平均(47.3±11.5)岁;AF病史为6~239个月,平均(30.8±10.2)个月.术前诊断为二尖瓣病变22例,双瓣膜病变8例.心功能(NYHA)Ⅱ级7例,Ⅲ级21例,Ⅳ级2例.>50岁病人术前常规行心脏双源CT或者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合并脑栓塞2例,左下肢栓塞1例.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至2012年2月,我们收治1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现总结治疗经验及教训,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4 ~ 72岁,平均(45.4±15.2)岁;术前平均透析16.9个月.其中合并二尖瓣病变7例,主动脉瓣病变4例,联合瓣膜病变5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2例,Ⅲ级8例,Ⅳ级6例.血红蛋白57~146g/L,平均2.7 g/L;血清白蛋白26.4~ 38.6 g/L,平均29.8 g/L;钙磷乘积2.90 ~ 13.14,平均6.22.  相似文献   

4.
人工腱索线圈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采用人工腱索线圈技术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的经验.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8例二尖瓣前叶脱垂病人中男5例,女3例;年龄28~68岁,平均(56.0±8.9)岁.心功能(NYHA)Ⅱ级2例,Ⅲ级6例.二尖瓣前叶腱索断裂7例(其中腱索断裂合并延长2例),腱索延长1例.A1区域脱垂3例,A2 区脱垂2例,A2合并A3区脱垂3例;合并二尖瓣后叶腱索断裂2例,1例合并三房心.左室舒张末直径53~62 mm,平均(57.2±3.8)mm,射血分数(EF)0.60~0.68,平均0.63±0.02.心胸比率0.52±0.17.术中采用测量器测量腱索长度,并在测量器上制作人工腱索线圈,固定在乳头肌和瓣叶游离缘.结果 手手术死亡.1例男性病人术后第2天出现血红蛋白尿,经过碱化尿液、利尿、激素等治疗后改善.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少量反流1例,微量反流7例.术后左室舒张末直径42~51 nm,平均(47.1±2.2)mm,较术前明显改善.出院后常规抗凝治疗3个月.术后随访1~19个月,平均(8.2±4.3)个月,少量反流1例,无或微量反流7例.心功能Ⅰ级6例,Ⅱ级2例,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人工腱索线圈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近期效果确切、容易复制.  相似文献   

5.
141例心脏手术同期施行双极射频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同期施行双极射频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6年7月到2008年5月在心脏手术同期施行双极射频迷宫手术141例,回顾性分析和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律、超声心动图等各项指标及心功能变化.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6例.出院135例中,随访129例(95.56%),失访6例.随访3个月~2年,平均(16.79±7.91)个月.随访者中1例1O个月死于心衰,余128例生存.心功能(NYHA)Ⅰ级120例(93.75%),Ⅱ级8例(6.25%).被随访者3个月、6个月和1年以上稳定窦性心律(sSR)分别为69.77%、72.36%和87.14%.超声显示左心房比术前明显缩小,sSR者均出现明显 A 峰波,左心房功能良好.结论 心脏直视手术同期施行双极射频迷宫手术治疗AF安全有效.随着术后时间延长,sSR逐渐增加,AF复发率逐渐降低.老年、AF病程超过5年、左心房内径>60 mm以及中到重度的三尖瓣关闭不全是影响双极射频迷宫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总结带Valsalva窦人工血管在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David Ⅰ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在David Ⅰ术式中应用带Valsalva窦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15例.男14例,女1例;年龄33~67岁,平均(49.5±10.3)岁.术前心功能Ⅰ级11例,Ⅱ级4例;主动脉瓣反流中度9例,重度6例.同期手术包括主动脉弓置换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4例,二尖瓣与三尖瓣成形1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1例.结果 围术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肺部感染和血源性感染性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全组平均体外循环(230.0±54.4) min,平均主动脉阻断(181.2±30.6) min.术后1周复查心功能均为Ⅰ级,主动脉瓣反流轻度6例,轻至中度1例,8例无反流.出院随访3~24个月,平均(8.8±5.9)个月.无主动脉瓣反流3例,轻度9例(3例6个月后复查转为无反流),中度1例(3个月后复查转为轻度).结论 David Ⅰ术式中应用带Valsalva窦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瓣叶及瓣环大致正常的主动脉根部病变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案,早期手术效果良好,中、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结核的发病特点和手术治疗疗效及风险。[方法]2001年7月~2007年1月,18例活动期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男14例,女4例;年龄62~84岁,平均70.2岁,在营养支持治疗下,正规四联抗结核化疗2~3周后行根治性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正规抗结核化疗1~1.5年。测量手术前后的ESR值和脊柱后凸角及终末随访时后凸角,根据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定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2年,平均3.6年。所有患者植骨全部骨愈合,骨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7.3个月;无结核复发和窦道形成。术前后凸成角5°~48°,平均为(25.0±11.39)°;术后后凸成角0~15°,平均为(7.33±4.14)°;术后终末随访时后凸角0°~15°,平均为(9.11±3.92)°;术前与术后以及终末随访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术前B级2例,C级10例,D级2例;术后C级3例,D级10例,E级1例。抗结核化疗2周后ESR值与入院时ESR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2周和手术后3个月ESR值显著低于入院时ESR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术前均值为(47.78±12.15),术后均值为(89.72±7.95)。t值=13.38,P<0.005。[结论]老年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安全有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髓内单节段MRI T2WI高信号改变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59例,其中合并髓内单节段高信号患者28例(高信号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43 ~63岁,平均52.8±1.8岁;病程11~38个月(20.1±3.7个月);脊髓受压节段:单节段11例,双节段7例,三节段6例,三节段以上4例;术前JOA评分为3~7分,平均4.8±1.6分;ASIA分级:B级2例,C级11例,D级15例.髓内信号正常患者31例(正常信号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38~66岁,平均53.7±2.4岁;病程5~38个月(18.7±4.3个月);脊髓受压节段:单节段15例,双节段9例,三节段5例,三节段以上2例;术前JOA评分为3~8分,平均4.9±1.8分,ASIA分级:B级1例,C级14例,D级16例.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板薄化分解揭盖减压、植骨融合术.随访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神经功能ASIA分级,观察内固定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54个月,平均23.7个月.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两组术后均有神经功能恶化者,其中高信号组2例,正常信号组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末次随访时高信号组和正常信号组的JOA评分分别为6~10分(平均7.0±1.5分)、8~10分(平均8.9±1.1分),改善率分别为28.3%~78.9%[平均(40.0±12.4)%]、38.7%~83.1%[平均(53.7±15.4)%],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高信号组术后JOA评分和改善率均明显低于信号正常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共有37例神经功能好转,其中髓内高信号组16例,正常信号组21例,ASIA分级改善1~2个等级.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伴髓内MRI T2WI高信号患者手术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但效果较正常信号者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在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TLIF技术治疗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大于50%,椎管占位率大于40%的胸腰段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患者共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2~61岁,平均45.3岁;损伤节段:T12 5例,L115例,L23例.骨折按照Denis分型:均为爆裂性骨折.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7例,D级11例,E级2例.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00~160 min,平均140 min;出血量200~750 mL,平均370 mL.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5 ~ 24个月(平均12.3个月),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4例,D级7例,E级10例,平均提高1.8级.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45.2%±17.6%恢复至术后90.2%±13.7%,后缘高度由术前81.5%±14.3%恢复至术后93.5%±15.4%,cobb角由术前28.4°±11.8°改善至术后6.4°±3.8°,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技术可用于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治疗,能完成对骨折的减压、固定和前柱的支撑植骨融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同时置换治疗重症风湿性瓣膜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同期置换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手术疗效。方法  1999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 94 1例病人进行瓣膜置换术 ,其中 2 4例同期进行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 ,占瓣膜置换病人的 2 5 5 %。 2 4例病人中女 17例 ,男 7例 ;年龄 18~ 5 9岁 ,平均 36岁 ;体重 37~ 5 6kg。其中 8例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11例合并左房血栓、16例病人合并有肝肿大 (肋下 2~ 8cm)和下肢水肿、8例合并有腹水。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为 0 6 6~ 0 91。超声检查示三尖瓣均有严重反流 ,反流面积为 4 2~ 34 0cm2 ,平均 (16 8± 9 3)cm2 。术前心功能III级 9例 ,VI级 15例。 6例病人因药物不能控制心衰而行急诊换瓣手术。结果 死亡 1例 ,死亡率为 4 2 %。术后 1周、3、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各心腔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出院者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 2 0~ 36个月 ,平均 2 6 4个月。术后心功能I~II级2 0例 ,III级 4例。术后 3~ 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机械瓣功能障碍及血栓形成。结论 对于联合瓣膜病变 ,三尖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病人 ,在进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的同时进行三尖瓣置换 ,有利于术后右心功能的恢复 ,能更好地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改善心功能 ,并有利于术后病人的康  相似文献   

11.
38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科手术体外循环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常见主动脉病变〔1〕。由于病变部位影响体外循环的正常进行、要求血管吻合技术较高等原因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科手术难度较大。我科自 1991年 12月至 1999年 1月为 38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 ,在体外循环下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 ,现就手术及体外循环有关问题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8例中男 36例 ,女 2例 ;年龄 19~ 71岁 ,平均 (43 2 4± 13 2 3)岁 ;病程 1~ 132个月 ,平均 (2 3 16±36 32 )个月。按DeBakey分型 :I型 9例、II型 2 3例、IIIA 3例、IIIB 3例。发病原因除 …  相似文献   

12.
Gu GF  Zhang HL  He SS  Gu X  Zhang LG  Ding Y  Jia JB  Zhou X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2):1081-1085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42例微创通道下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加MIS-TLIF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48~79岁,平均61.7岁.病变节段为L3~4 4例,L4~5 26例,L5~S1 12例;其中间歇性跛行伴单侧下肢症状24例,伴双侧下肢症状18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的情况.患者术前、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对腰痛及下肢痛进行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情况及Bridwell方法评价腰椎融合情况;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120~170 min,平均150.4 min;术中出血50~400 ml,平均147.1 ml,无输血病例;术后住院天数5~18d,平均8.8d;术中l例出现硬膜囊撕裂,l例骨质疏松患者行椎间融合时融合器打入上位椎体中,术后3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随访6 ~1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7.3±1.0,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9±0.8和2.0±0.8,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改善(t =25.319和29.334,P<0.01);术前下肢痛VAS评分为7.9±0.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0±0.5和1.0±0.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改善(t=49.584和41.885,P<0.01);OD1评分术前为75%±6%,术后3个月随访时为16%±6%,末次随访时为l2%±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75和56.323,P<0.01).末次随访时,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评价标准,Ⅰ级和Ⅱ级为40例(95.3%),无螺钉断裂及松动发生;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其中优16例,良22例,可4例.结论 MIS-TLIF手术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法,但要根据术者的临床经验、手术技巧和医院的具体条件谨慎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Ⅳ级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段后凸畸形(post-traumatic thoracolumbar kyphosis, PTK)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7年9月~2020年1月开展Ⅳ级截骨术治疗的37例PTK患者临床资料,T11 6例,T12 13例,L1 11例,L2 7例;5例Frankel分级为D级,其余均为E级;本次手术与骨折发生时或首次手术的间隔时间为3~51个月,平均(16.3±5.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获访24~37个月,平均(29.3±5.2)个月。结果 37例手术耗时150~230 min,平均(170.3±15.7)min;术中出血400~1100 mL,平均(661.4±130.8)mL;手术固定3~7个节段,平均(4.5±0.8)个节段。术中发生硬膜撕裂2例,予以及时修补,术后未见脑脊液漏发生;随访期间未见椎弓根钉断裂、拔出或断棒等并发症。所有截骨面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4.8个月。患者术后顽固性腰痛和躯干无力、疲劳感等症状均消失或显著缓解,术前5例Frank...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多技术综合运用治疗复杂性二尖瓣反流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34例综合应用多技术治疗多区域复杂性二尖瓣反流者,男24例,女10例.年龄23~65岁,平均(42.8±11.7)岁.其中退行性变29例,外伤(包括可疑病史)2例,马方综合征2例,缺血性1例.术前超声提示二尖瓣反流中度11例(32.4%),重度23例(67.6%).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9例(26.5%),Ⅲ级16例(47.1%),Ⅳ级9例(26.5%),平均(3.00±0.74)级.比较其术前、术后心功能、左心室、左心房直径和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变化.结果 无住院死亡,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54 个月,平均(31.2±19.4)个月.随访期无死亡,无并发症,无再次手术者.术后左心房直径从术前(53.23±7.69)mm减至(38.25±6.32)mm(P<0.05),左心室舒张末径从术前(63.74±9.64)mm减小至(48.76±7.56)mm(P<0.05),左心室收缩末径从术前(49.39±7.14)mill减小至(35.49±6.21)mm(P<0.05).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平均降至(1.62±0.78)级(P<0.05).射血分数(EF)术前0.55±0.11,术后0.57±0.10,无明显提高(P>0.05).二尖瓣反流程度术后明显减轻,术中食管超声0.91±0.90,随访期间1.18±0.99(P<0.05).结论 合理综合应用多技术可以有效治疗复杂性多区域二尖瓣反流,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Oxford Ⅲ代假体行单室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室骨关节炎的适应证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采用Oxford Ⅲ代假体行膝关节单室置换患者21例30膝,男9例12膝,女12例18膝;年龄46~76岁,平均(61.4±7.3)岁;体重68~89 kg,平均(75.8±6.1)kg;身高1.157~1.75 m,平均(1.65±0.06)m;体重指数(BMI)24.73~31.64 kg/m2,平均(27.92±2.12)kg/m2.术前膝关节活动范围为122.1°±4.4°.比较手术前、后X线片,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手术前、后KSS临床及功能评分、WOMAC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范围等计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3.0±12.9)min,平均住院时间(9.3±2.0)d.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血栓形成和活动半月板脱位等并发症.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7个月.冠状位胫股外侧角由术前平均182.0°±4.3°减至术后177.0°±3.5°;KSS临床和功能评分分别由术前平均(44.0±3.7)分和(54.0±5.1)分增至术后(93.0±3.2)分和(92.0±2.4)分.WOMAC评分由术前平均(48.0±4.2)分减至术后(14.0±2.5)分.结论 Oxford Ⅲ代假体行单窜置换的近期疗效理想,是治疗膝关节内侧室骨关节炎的一个良好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软骨病变的MRI表现与关节镜术后疗效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寻找MRI显示的膝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和关节镜手术后疗效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膝关节镜手术适应征的指导。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4月用膝关节镜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7例,男44例,女43例;年龄16~67岁,平均46.3岁。对患者膝关节软骨按ICRSMR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87例87膝均进行了术后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3个月。关节软骨损伤:4级30例,3级23例,2级20例,1级12例,0级2例,平均(2.770±1.138)级。术后Lysholm评分59~100分,平均(95.170±7.556)分。两者相关系数r=-0.152,P=0.1590.05,统计学分析无相关性,但有负相关趋势。结论:术前膝关节软骨的MRI(1.5T)分级不能作为关节镜手术指征判断的金标准,只是术前膝关节软骨的MRI(1.5T)分级高的患者术后疗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关节镜治疗腘窝囊肿2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胜  陈平泉  朱振康  常辉 《中国骨伤》2012,25(6):447-45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内引流术治疗腘窝囊肿患者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46~70岁,平均(55.7±7.7)岁。发现包块1~22个月,平均(6.2±2.4)个月,伴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均由B超或MRI确诊,明确囊肿与关节腔相通,采用关节镜下内引流术治疗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术前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Ⅱ级8例,Ⅲ级12例。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分级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2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或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个月按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0级13例,Ⅰ级6例,Ⅱ级1例,腘窝囊肿分级术后改善明显(P<0.01)。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内引流术治疗腘窝囊肿的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避免了二次手术,大大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弊端,术后功能恢复较好,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50岁以上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50岁以上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供者的安全性. 方法 1993年4月至2007年12月行年龄>50(51~78)岁亲属活体供肾移植45例,同期年龄≤50岁供者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供者手术前后SCr、GFR变化,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 结果 供肾手术均获成功.2组供者术前SCr分别为(82.16±10.86)和(78.66±10.41)μmol/L,术后1周、1个月及12个月分别为(106.00±8.68)、(86.62±10.81)、(83.18±9.19)μmol/L和(103.89±9.29)、(85.65±7.42)、(80.32±8.89)μmol/L,组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GFR分别为(85.82±6.26)和(88.74±9.44)ml/min,术后1、12个月分别为(49.76±3.57)、(60.32±4.42)ml/min和(51.36±5.39)、(62.10±6.31)ml/min,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供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及8 d.>50岁组术中发生胸膜损伤2例,术后切口疼痛、下腹部麻木感4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对照组发生胸膜损伤1例,术后切口疼痛、下腹部麻木感9例.>50岁组供者随访37(12~180)个月,肾功能正常.结论 高龄不是亲属活体供肾绝对禁忌证,术前全面系统评估及术中仔细操作是高龄供者术后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前方经胸骨或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手术治疗上胸椎结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方经胸骨或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治疗上胸椎(T1~T4)结核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上胸椎结核患者26例,其中16例采用经胸骨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A组),年龄37~72岁,平均48.6岁,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6例,E级5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s角为15°~40°,平均22°±3.5°;10例采用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B组),年龄33~69岁,平均45.3岁,术前按Frankal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1例,D级4例,E级3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s角为13°~39°~平均2l°±3.7°.结果:两组患者均能很好耐受手术.A组患者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为120~150min,术中出血量为300~600ml;1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考虑为喉返神经牵拉伤.术后2周恢复正常:术后胸椎后凸Cobb's角为10°~25°,平均17°±2.5°;随访6~72个月,末次随访时1例A级恢复到D级,1例B级恢复到C级,2例C级恢复到D级,4例D级恢复到E级,余无变化.B组患者不能完全显露对侧,病灶清除不易彻底,手术时间为150~220min,术中出血量为500~900ml,1例发生胸导管损伤,经对症治疗1周后痊愈;术后胸椎后凸Cobb's角90°~24°,平均为16°±2.3°,均有肩关节活动障碍;随访12~96个月,末次随访时4例仍有肩关节轻度障碍:1例A级恢复到C级,1例B级恢复到C级,1例C级恢复到D级,4例D级恢复到E级,其余患者神经功能无变化.两组均无结核复发,无内同定物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植骨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4个月.结论:与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相比,经胸骨入路町以更清楚地显露上胸椎,创伤小,能达到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一期手术病灶清除术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规范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一期手术行病灶清除并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26例颈椎结核患者资料,男17例,女9例;年龄26~75岁,平均45.4岁。其中累及颈椎单椎体7例、相邻双椎体12例、3椎体4例,合并脊柱其他部位结核病灶3例(包括T5 1例、T12 1例、L3 1例)。1例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前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4~9分,平均5.7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7~12分,平均10.1分;术前病变节段Cobb角21.5°±6.1°;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2例,D级3例,E级21例。术前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待红细胞沉降率(ESR)50 mm/h后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节段及病变情况选择颈椎前路、后路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术后继续规范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术后随访13~49个月,平均25.3个月。术前症状均明显改善,骨性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颈部VAS评分(1.1±2.7)分,JOA评分(15.1±3.9)分,病变节段Cobb角4.7°±6.1°。1例上颈椎结核患者术后出现取骨区皮下脂肪液化、切口不愈合,给予手术清创缝合后二期愈合。术后未发生颈椎结核复发。结论在术前规范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根据病变节段采用一期彻底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有效治疗颈椎结核,术后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是提高颈椎结核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