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应用15例,其中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3例,修复足背部缺损5例,修复足跟部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共7例.切取皮瓣面积5 cm × 5cm~16 cm×8 cm.结果 15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外观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小腿下段等处皮肤软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应用15例,其中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3例,修复足背部缺损5例,修复足跟部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共7例.切取皮瓣面积5 cm × 5cm~16 cm×8 cm.结果 15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外观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小腿下段等处皮肤软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应用腓肠神经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分别修复小腿下段皮肤缺损23例,修复足踝处软组织缺损12例.切取皮瓣面积10 cm×8 cm~17 cm×10 cm.结果 术后3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全部成活,28例创面Ⅰ期愈合;7例创面感染,经再次植皮术后均痊愈.所有患者获随访3~18个月,肢体功能及外形均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下段、足踝处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腓动脉皮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应用解剖学基础上,设计腓动脉皮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15例,皮瓣最大面积25cm×15cm,1例皮缘部分坏死,余全部成活。结论腓动脉皮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应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在外踝上5~7 cm或9~11 cm皮支穿出部位作为旋转点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临床上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8例,其中创伤致软组织缺损20例,热压伤4例,贴骨瘢痕2例.电烧伤2例.皮瓣切取范围8 cm×6 cm~20 cm×14 cm.供瓣区拉拢缝合2例,游离植皮26例. 结果 术后28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修复前足皮瓣远端边缘有1.0~1.5 cm皮肤坏死,经换药伤口愈合. 结论 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一种血供可靠的皮瓣,切取方便,供瓣面积大,是修复小腿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报道应用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处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应用27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7例,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11例,修复足跟处软组织缺损5例,修复足背处软组织缺损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6例,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及踝关节皮肤缺损各2例。切取皮瓣面积6 cm×5 cm~18 cm×9 cm。结果术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7例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中9例成活良好,1例皮瓣表层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肢体功能及外形均满意。结论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中下1/3段、足踝等处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及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逆行皮瓣修复26例足踝部及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4 cm×6 cm~18 cm×12cm,切取皮瓣面积5 cm×7 cm~19 cm×14 cm。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24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逆行皮瓣血管解剖恒定,血供可靠,无需吻合血管,旋转灵活,对小腿功能和外形影响小,是修复足踝部及小腿软组织创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选择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2 cm×3 cm~8cm×10 cm,皮瓣切取面积3 cm×4 cm~9 cm×12 cm。结果皮瓣一期愈合18例,二期愈合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皮瓣质地、色泽、外观良好,患者行走正常。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层次清晰,操作简单,不需要显微外科技术,对小腿功能和外形影响小,皮瓣转移幅度大,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中、下部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1月至2010年2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中、下部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5例,其中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3例,修复足背缺损6例,修复足跟部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共6例.皮瓣切取面积5 cm×7cm~ 13cm× 19cm.术中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重建皮瓣静脉回流、将腓肠神经与受区可供吻合的神经行端端或端侧吻合重建皮瓣感觉. 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完全成活.术后经6个月~2年随访,皮瓣质地良好,厚薄均匀,色泽与周边皮肤相似,皮瓣两点辨别觉10 ~ 16 mm,平均14 mm,下肢负重、行走正常. 结论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急诊一期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顺行或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皮瓣最大面积15cm×10cm。最小9cm×7cm。结果移植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结论应用顺行或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有效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此皮瓣解剖位置表浅,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小腿重要血管和神经.术后成活率高,是修复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因创伤致软组织缺损187例。皮瓣最大面积14cm×13cm,最小4cm×3cm。结果:修复小腿下段113例皆获成功,伤口1期愈合,11例皮肤边缘坏死,换药治愈,4例坏死面积较大,经换药,邮票植皮且治愈,足及踝部修复54例,伤口1期愈合,5例局部坏死,经换药后获治愈。结论:应用逆行腓肠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有效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此皮瓣血运丰富,手术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2.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损伤 19例 ,皮瓣面积最大 15cm× 13cm ,最小 5cm× 4cm。其中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 9例 ,未吻合但在其蒂部结扎 6例 ,未吻合也未结扎 4例。结果 大部皮瓣成活 ,小隐静脉吻合者皮瓣全部成活 ,未吻合但在其蒂部结扎者部分坏死 1例 ,未吻合也未结扎者均短期内间内肿胀淤血且大部分坏死 1例。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 ,术中若能将小隐静脉与修复区静脉吻合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小腿后侧设计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10例小腿下段及足跟周围皮肤缺损病例;皮瓣面积最大11.0cm×8.0cm,最小4.0cm×5.0cm.结果 10例皮瓣全部存活,无皮瓣坏死及血管危象的发生.结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血供可靠、充分,操作安全、简便,可以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跟周围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在腓动脉穿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供的解剖基础上,根据足踝部皮肤缺损大小,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移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切取皮瓣而积9 cm×8.5 cm~ 28 cm×13 cm,穿支血管蒂长1.7~3.3 cm.结果 本组中11例皮瓣全部存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换药治愈.全部患者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适用于修复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探讨临床运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0例儿童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1cm×8cm,最小6cm×4cm.结果10例皮瓣全部存活,达到皮肤组织缺损修复及骨骼、肌腱良好覆盖的效果.随访3个月~2年,平均1年,皮瓣质地优良,皮瓣外观及踝关节功能均满意.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手术操作及设计简便,不损伤小腿的主要血管,可理想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该皮瓣可修复足背近1/2及足底近3/5的软组织缺损.结论该皮瓣是修复足踝部尤其是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带蒂皮瓣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评价。方法1997年6月至2005年12月,43例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男38例,女5例;年龄7~63岁,平均35岁;皮瓣面积4cm×3cm~25cm×15cm。采用9种带蒂的肌皮瓣和筋膜皮瓣进行治疗:(1)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小腿中上1/3合并膝关节前及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2)小腿前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小腿中段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3)带隐神经小腿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前足足底缺损1例;(4)带胫后动脉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5)小腿内侧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6)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7)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8)外踝上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9)足内侧远端带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第一跖骨头处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结果43例皮瓣中有37例术后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1例皮瓣浅层坏死,5例皮瓣远端边缘少许坏死,经短期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皮瓣全部良好。结论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皮瓣种类。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26例,创面缺损范围5 cm×3.5 cm~18 cm×10 cm,皮瓣切取面积6.0 cm×4 cm~18 cm×12 cm.结果 26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12月.患者皮瓣均存活.术后发生皮瓣血管危象2例,予拆除缝线、高压氧治疗好转;皮瓣边缘部分坏死2例,供区植皮坏死1例、感染2例,均经换药治愈.皮瓣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损伤小,不需要显微外科技术,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证实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在小腿后侧设计及切取腓肠浅动脉岛状筋膜皮瓣 ,逆行移转修复 15例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最大面积 10cm× 8cm ,最小 5cm× 4cm。结果  15例筋膜皮瓣全部成活 ,经 6~ 18个月的随访 ,效果良好。结论 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血供可靠 ,不牺牲知名动脉 ,操作简便 ,为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因创伤致软组织缺损187例.皮瓣最大面积14×13CM,最小4×3CM.结果:修复小腿下段113例皆获成功,伤口1期愈合,11例皮肤边缘坏死,换药治愈,4例坏死面积较大,经换药,邮票植皮且治愈,足及踝部修复54例,伤口1期愈合,5例局部坏死,经换药后获治愈.结论:应用逆行腓肠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有效的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此皮瓣血运丰富,手术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