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或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16例Ⅱ型或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记录术前、术后各时段颈部疼痛VAS评分、枢椎移位及成角、C2~3椎间隙高度及颈椎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65个月。术后各时段颈部疼痛VAS评分、枢椎成角、枢椎移位、颈椎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期颈椎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应用Solis颈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或Ⅱa型Hangman骨折能重建上颈椎生理解剖结构,维持颈椎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应用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颈前路Solis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8例,对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创伤后颈椎临床评分、颈部疼痛的视觉模拟法(VAS)评分、枢椎移位及成角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60~135 min,平均86 min;出血量15~50 mL,平均23 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3.0个月.融合节段及骨折部位均于3个月后获骨性融合.术前创伤后颈椎临床评分平均为(51.9±7.4)分(45~63分);术后平均为(90.8±4.7)分(83~95分);术前颈部疼痛的VAS评分平均为(7.0±0.8)分(6~8分),术后平均为(1.1±0.6)分(0~2分);术前枢椎成角平均为-10.1°±4.9°(-18°~-3°),术后平均为3.4°±2.5°(2°~7°).术前枢椎移位平均为(3.0±1.7)mm(1.0~5.5 mm),术后平均为(1.1±0.8)mm(0~2.0 mm),手术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具有简化手术、减少创伤、固定稳妥、融合率高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Hangman骨折又称绞刑骨折。指在暴力作用下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骨质连接部发生骨折,伴或不伴枢椎前脱位,近年来多倾向于手术治疗。笔者于2006年1月-2008年10月,对6例Ⅱ型、Ⅱa型Hangman骨折采用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Hangman骨折又称绞刑骨折,指在暴力作用下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骨质连接部发生骨折,伴或不伴枢椎前脱位,近年来多倾向于手术治疗.笔者于2006年1月~2008年10月,对6例Ⅱ型、Ⅱa型Hangman骨折采用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Ⅰ型、Ⅱ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方法,总结分析手术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3年4月我院脊柱外科共收治Hangman骨折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38(28~56)岁。按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骨折8例,Ⅱa型骨折12例,Ub型骨折4例,无Ⅲ型骨折患者。除Ⅰ型Hangman骨折患者外,均先行颅骨牵引复位后再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其中Ⅰ型患者采用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Ⅱ型患者采用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C2-C3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钛板固定术,术后根据颈椎X线片及CT上骨折愈合情况、临床症状及颈椎活动功能改善情况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术后2d后颈托外固定下床活动,辅以颈托或支具外固定3月以上,均获随访,平均16(3—24)个月。根据张世民等的Hangman骨折治疗临床效果评分标准,Ⅰ型患者疗效全部优良,Ⅱ型患者除1例骨折愈合欠佳,15例疗效优良,优良率93.75%。结论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Ⅱ型的Hangman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骨折的愈合率,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pofix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Hangman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7~67岁;依据Levine Edwards对Hangman骨折分型:Ⅰ型2例,Ⅱ型6例,ⅡA型3例,Ⅲ型1例。脊髓功能依据ASIA标准:C级1例,D级3例,E级8例。经颈后路联合使用Apofix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未行寰枢椎融合。术后3个月骨折达骨性愈合后取出Apofix固定器。结果: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9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稳定,10例颈部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2例活动度较正常减少20%~30%,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应用Apofix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是一种有效、安全并能最大程度保留颈部功能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脊柱     
合并椎间盘损伤Hangman骨折的外科治疗;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疗效;利用Unigraphics软件三维模拟寻找枢椎侧弓安全钉道的研究;前后路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疗效比较;前路椎间融合器在多节段脊嗣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术后C5神经根麻痹;影像学评分对多节段脊嗣型颈椎病术式选择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Hangman骨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13年Wood-Jones注意到在绞刑中将绞索的绳结置于颏下总是造成枢椎双侧上下关节突之间连接部位的骨折脱位。1965年,Schneider等人于交通和其他突然减速的事故(如跳水时额部触及池底)中发现了同样的损伤,开始称此型损伤为“Hangman骨折”。作者对Hangman骨折的分类、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1Hangman骨折的准确含义对Hangman骨折的具体提法有多种,主要源于枢椎结构的特殊性和解剖学命名的不一致[1、2]。枢椎属于特殊颈椎,主要表现在:(1)原属于寰椎椎体的齿突在发育中与寰椎分离,6岁左右与枢椎椎体融合;(2)上关节突向前移位于齿…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X线片、CT扫描+三维重建及MRI图像观察单纯枢椎环骨折影像学特征,根据各解剖结构骨折的特点及对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三维CT分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多中心保存的病例库中查找2008年1月~2018年12月间所有Hangman骨折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查找单纯枢椎环骨折患者(指在X线片上诊断为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Hangman骨折,再通过MRI影像排除C2/3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信号)。将枢椎环各解剖结构骨折观察对象分为双侧上关节突(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SAP)、双侧下关节突(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IAP)和双侧椎板骨折(cervical vertebral lamina,CL双侧椎弓根骨折、双侧椎体后壁骨折。将枢椎环骨折分为前环(双侧上关节突、双侧椎体后壁)、中环(双侧椎弓根)和后环(双侧下关节突、双侧椎板)骨折,计数比较前、中、后环骨折发生率。根据枢椎环的损伤特点结合以往学者对不典型Hangman骨折的分型,将单纯枢椎环骨折分为A、B、C三型(A型,骨折以椎弓根为轴心,包括双侧C2椎弓根对称性或非对称性骨折,一侧椎弓根骨折合并对侧关节突、椎板骨折;B型,骨折以一侧椎体后壁为轴心合并对侧椎弓根,对侧关节突、对侧椎板骨折;C型,骨折以双侧椎体后壁为轴心,枢椎体边缘骨折,枢椎环不完整,包括双侧椎体后壁对称性或非对称性骨折)。观察单纯枢椎环骨折中各解剖结构骨折的特点和发生率,探讨C2/3椎间隙无移位成角和前后纵韧带损伤的条件下单纯枢椎环骨折的发生规律和稳定性。结果:共收集单纯枢椎环骨折52例,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22~83岁,平均47.9±15.7岁。合并椎间关节(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骨折36例共50处骨折占69.2%(36/52),单纯骨性损伤16例30处骨折占30.8%(16/52)。前、中、后环骨折共发生149处,前环骨折92处占61.7%,中环骨折28处占18.8%,后环骨折29处占19.5%。在单纯枢椎环骨折中B型发生率最高,C型发生率次之,A型发生率最低。三组之间发生率多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型骨折中椎间关节、椎板骨折发生率较B、C两型更低,B、C两型之间椎间关节、椎板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枢椎环骨折中椎间关节骨折发生率较高,其过伸压缩应力大多作用于前环、中环,旋转应力作用于后环。单纯枢椎环骨折是一个刚性闭合骨环的骨折,若出现双处骨折,为不稳定骨折;出现双侧上关节突、双侧下关节突、双侧椎板等解剖结构骨折时更加不稳定。采用本文新分型对该类骨折稳定性的判断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Solis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1月,我科采用经前路Solis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17例,术中应用颈椎牵开器牵开椎间,通过紧张韧带进一步复位骨折。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9~41岁,平均26.2岁,按Levine-Edwards分类法Ⅱ型11例,Ⅱa型6例。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复查X线片,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枢椎移位及成角数据,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创伤后颈椎临床评分、颈部疼痛的VAS评分观察临床疗效。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各数据间行t检验。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78min(55~13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2.5ml(10~50ml)。术中无喉上神经、咽喉壁及血管损伤,术后无喉头水肿、血肿形成及伤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平均随访25.1个月(6~48个月),手术节段及骨折部位平均于3个月时骨性融合,未见畸形愈合,末次随访时融合器无下沉、无移位、椎间无塌陷。创伤后颈椎临床评分:术前平均为48分(45~63分),末次随访时为92分(83~97分);颈部疼痛VAS评分术前平均为6.9分(6~9分),末次随访时为1.1分(0~2分);枢椎成角术前平均为-8.6°(-20~6°),末次随访时为+3.5°(0~+8°);枢椎移位术前平均为3.4mm(1~5.5mm),末次随访时为1.2mm(0~2.0mm)。以上两组数据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olis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Hangman骨折可行,手术操作简单、耗时短、创伤小、融合率高且有利于颈椎稳定。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献对上颈椎外科治疗报道的增多,上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适应证选择不当或需要再次手术翻修病例有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在此,针对上述问题,谈谈笔者的管见,与同道商榷. 1 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上颈椎关节是头颈部活动主要的关节,不可轻易融合已成为多数学者的共认.临床实践表明,多数上颈椎损伤如没有明显寰椎侧块分离的Jefferson骨折、枢椎齿状突Ⅲ型骨折、Ⅰ型Hangman骨折等可以通过规范的非手术疗法获得治愈,且能保留上颈椎的活动功能.但目前仍有少数作者对没有明显脱位和神经功能障碍的新鲜寰枢椎骨折实施C1-2或更长节段的枕颈融合,这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严重颈部活动障碍.  相似文献   

12.
Hangman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发生在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连接区域的骨折,称其Hangman骨折,骨折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但对于骨折的治疗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对于Ⅱ、Ⅱa型骨折采用前路还是后路手术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将对其病理解剖特点、致伤机制、分型和现代外科治疗作一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1月—屯009年9月收治16例创伤性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齿状突骨折7例,寰枢椎脱位5例,Hangman骨折2例,Jefferson骨折2例。9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者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B级3例,c级4例,D级2例。除7例采用颈椎牵引及支具固定外,齿状突中空螺钉固定术2例,Apofix寰枢椎后路固定+植骨融合2例,枕颈融合术1例,寰枢椎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4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头颈胸支具外固定3个月。结果16例患者术后获6—36个月随访。所有病例未出现脊髓损伤、椎动脉破裂等并发症。经6个月以上随访骨折或植骨获愈合,未见内置物断裂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枕颈融合术后2年因呼吸道感染并发症死亡。9例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上颈椎不稳均获得有效治疗。结论上颈椎外伤性失稳的诊断和治疗方式选择取决于骨折类型和移位状况。AndersonI、Ⅲ型齿状突骨折和LevineI、Ⅱ型Hangman骨折经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齿横韧带损伤合并寰枢关节脱位及不稳定的Jefferson骨折和Hangman骨折应手术治疗。寰枢椎后路组合固定技术是治疗上颈椎外伤性失稳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可靠、短节段固定、三维固定、融合率高、可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Hangman骨折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Hangman骨折是指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在暴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常伴周围韧带和椎间盘损伤,继而出现枢椎椎体不稳或脱位。如果暴力很大,则可导致严重的枢椎脱位,上颈髓受压,甚至造成死亡。据统计Hangman骨折约占颈椎骨折的4%~7%,枢椎骨折的23%~27%,颈椎骨折致死的21%。国内有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次报告Hangman骨折,之后由交通伤所致Hangman骨折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对其病理解剖特点、致伤机制、分型、临床表现和现代外科治疗有再认识和再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1~2关节突间隙螺钉治疗颈2椎弓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应用颈1~2关节突间隙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颈2双侧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9月~2002年9月应用颈后路经颈1~2关节突间隙螺钉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Hangman骨折6例,观察术后寰枢椎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率及颈椎活动度.结果 6例病人术中无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上颈椎即刻获得稳定,经6~26个月随访,全部病人均获得骨性愈合,螺钉无松动、退出及断裂,颈椎旋转活动度平均丧失35.72%.结论颈1~2关节突间隙螺钉固定技术治疗Hangman骨折是安全有效的,为重建寰枢椎间的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与徒手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的64例Hangman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的不同分为导航组(采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下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 n=34)和徒手组(徒手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 n=30)。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颈椎CT并按照Park等提出的螺钉分级标准评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在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 应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mJOA)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颈部疼痛程度, 测量C2,3椎体成角和C2椎体前移距离。末次随访时应用Moon分级评估疗效。结果导航组和徒手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导航组置钉准确率(98.2%, 54/55)显著优于徒手组(85.2%, 46/5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特殊Hangman骨折的损伤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治累及枢椎椎体的Hangman骨折7例,患者均有C2、3不稳定,2例同时累及C1、2,损伤脊髓神经.均行C2、3前路融合术,加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2例,减压2例.结果 随访1~5.5年,骨折及C2、3或C1~3椎间均骨性愈合.除C1、2固定者头颈部旋转部分受限外,其他颈椎活动正常,神经功能恢复明显.结论 累及枢椎椎体的Hangman骨折具有自身伤情特点,CT及三维重建可明确诊断.如未波及C1、2其治疗同典型骨折,否则需酌情加寰枢关节融合术或齿状突骨折螺钉内固定术,前路手术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Hangman骨折伴椎间盘损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en XS  Jia LS  Cao SF  Ye XJ  Ni B  Chen DY  Zhou XH  Xiao JR  Yuan W  Tan J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2):712-715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伴C2-3椎间盘损伤的病理特点及其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1例Hangman骨折伴颈2-3椎间盘损伤患者,均进行颈椎前路C2-3椎间隙融合术,其中18例行颈前路钢板固定。分析其损伤类型、影像学特点和疗效。结果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植骨块移位、吸收和切13感染等并发症,新鲜骨折的枢椎脱位和C2-3成角得到良好恢复,术后6个月C2-3植骨以及枢椎椎弓骨折都获得骨性融合。随访8个月至4年,平均随访2年7个月,绝大部分术前症状消失。结论Hangman骨折并不限定于枢椎椎弓根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的Hangman骨折是一种特殊的骨折类型,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是符合其病理生理特点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5例合并枢椎椎体前下缘撕脱的Hangman骨折的损伤特点,探讨前路手术治疗的优点。方法该5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均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出血量350 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7个月~4.5年,术后5~8个月骨折及C2、3椎间均骨性愈合,2例合并脊髓损伤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从ASIA分级D级恢复到E级,5例术后颈椎活动恢复良好。结论合并枢椎椎体前下缘撕脱的Hangman骨折常累及前纵韧带和C2、3椎间盘损伤,导致C2、3向后成角,属不稳定Hangman骨折,颈前路减压融合钢板内固定是其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骨科     
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夏虹…∥实用医学杂志;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金大地…∥中华骨科杂志;Altas钛缆系统在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徐建军…∥江西医药;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刘晓岚…∥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前路稳定手术疗效分析/任先军…∥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