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angman骨折又称绞刑骨折。指在暴力作用下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骨质连接部发生骨折,伴或不伴枢椎前脱位,近年来多倾向于手术治疗。笔者于2006年1月-2008年10月,对6例Ⅱ型、Ⅱa型Hangman骨折采用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或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16例Ⅱ型或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记录术前、术后各时段颈部疼痛VAS评分、枢椎移位及成角、C2~3椎间隙高度及颈椎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65个月。术后各时段颈部疼痛VAS评分、枢椎成角、枢椎移位、颈椎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期颈椎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应用Solis颈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或Ⅱa型Hangman骨折能重建上颈椎生理解剖结构,维持颈椎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应用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颈前路Solis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8例,对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创伤后颈椎临床评分、颈部疼痛的视觉模拟法(VAS)评分、枢椎移位及成角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60~135 min,平均86 min;出血量15~50 mL,平均23 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3.0个月.融合节段及骨折部位均于3个月后获骨性融合.术前创伤后颈椎临床评分平均为(51.9±7.4)分(45~63分);术后平均为(90.8±4.7)分(83~95分);术前颈部疼痛的VAS评分平均为(7.0±0.8)分(6~8分),术后平均为(1.1±0.6)分(0~2分);术前枢椎成角平均为-10.1°±4.9°(-18°~-3°),术后平均为3.4°±2.5°(2°~7°).术前枢椎移位平均为(3.0±1.7)mm(1.0~5.5 mm),术后平均为(1.1±0.8)mm(0~2.0 mm),手术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Solis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具有简化手术、减少创伤、固定稳妥、融合率高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Ⅰ型、Ⅱ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方法,总结分析手术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3年4月我院脊柱外科共收治Hangman骨折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38(28~56)岁。按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骨折8例,Ⅱa型骨折12例,Ub型骨折4例,无Ⅲ型骨折患者。除Ⅰ型Hangman骨折患者外,均先行颅骨牵引复位后再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其中Ⅰ型患者采用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Ⅱ型患者采用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C2-C3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钛板固定术,术后根据颈椎X线片及CT上骨折愈合情况、临床症状及颈椎活动功能改善情况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术后2d后颈托外固定下床活动,辅以颈托或支具外固定3月以上,均获随访,平均16(3—24)个月。根据张世民等的Hangman骨折治疗临床效果评分标准,Ⅰ型患者疗效全部优良,Ⅱ型患者除1例骨折愈合欠佳,15例疗效优良,优良率93.75%。结论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Ⅱ型的Hangman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骨折的愈合率,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pofix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并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Hangman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7~67岁;依据Levine Edwards对Hangman骨折分型:Ⅰ型2例,Ⅱ型6例,ⅡA型3例,Ⅲ型1例。脊髓功能依据ASIA标准:C级1例,D级3例,E级8例。经颈后路联合使用Apofix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未行寰枢椎融合。术后3个月骨折达骨性愈合后取出Apofix固定器。结果: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9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稳定,10例颈部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2例活动度较正常减少20%~30%,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应用Apofix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是一种有效、安全并能最大程度保留颈部功能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枢椎双侧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例,多见于交通事故、跳水员及井下作业人员。由于临床上还没有统一的命名及分类方法,以致对枢椎侧弓骨折没有标准的治疗策略。目前此类手术治疗风险及难度高,治疗比较棘手,但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减压、复位及提供稳定。笔者2009年10月收治1例Hangman骨折(EffendiⅡ型,滑脱型)内固定失败患者。  相似文献   

7.
Hangman骨折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Hangman骨折是指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在暴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常伴周围韧带和椎间盘损伤,继而出现枢椎椎体不稳或脱位。如果暴力很大,则可导致严重的枢椎脱位,上颈髓受压,甚至造成死亡。据统计Hangman骨折约占颈椎骨折的4%~7%,枢椎骨折的23%~27%,颈椎骨折致死的21%。国内有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次报告Hangman骨折,之后由交通伤所致Hangman骨折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对其病理解剖特点、致伤机制、分型、临床表现和现代外科治疗有再认识和再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Hangman骨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13年Wood-Jones注意到在绞刑中将绞索的绳结置于颏下总是造成枢椎双侧上下关节突之间连接部位的骨折脱位。1965年,Schneider等人于交通和其他突然减速的事故(如跳水时额部触及池底)中发现了同样的损伤,开始称此型损伤为“Hangman骨折”。作者对Hangman骨折的分类、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1Hangman骨折的准确含义对Hangman骨折的具体提法有多种,主要源于枢椎结构的特殊性和解剖学命名的不一致[1、2]。枢椎属于特殊颈椎,主要表现在:(1)原属于寰椎椎体的齿突在发育中与寰椎分离,6岁左右与枢椎椎体融合;(2)上关节突向前移位于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并验证精细枢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该模型探讨在前、后不同载荷条件下枢椎齿突下软骨基质融合部骨质不同发育程度对枢椎骨折类型的影响.方法 基于正常成人颈椎CT图像建立枢椎精细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体外生物力学实验验证模型.模型经验证后对齿突施加不同角度载荷,通过降低枢椎软骨基质融合部位松质骨的弹性模量以模拟该部位松质骨发育不同程度,分析枢椎在2种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并探讨可能发生的相应骨折类型.结果 模型验证结果与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边界约束模式1下齿突前部垂直和水平方向不同角度加载模型预测结果与屈曲位水平角度载荷下预测应力分布图显示,应力集中区域随加载角度变化而发生转变,骨折类型可由Ⅲ型转变为Ⅱ型齿突骨折.边界约束模式2下受不同水平载荷角度加载后,模型预测骨折类型可由对称性Hangman骨折向不对称性Hangman骨折的转变.垂直方向上不同角度载荷下,预测骨折类型可由对称性Hangman骨折向Ⅱ型齿突骨折转变.齿突下软骨基质融合部位松质骨的发育程度不改变枢椎在垂直、水平、屈曲位不同角度受力下的应力集中带分布情况,皮质骨承受主要应力.结论 枢椎骨折的发生类型除了与所遭受暴力的方向、大小有关外,同时还与受伤瞬间寰枢椎相对应的位置情况和枢椎齿突的解剖差异有关.体外对枢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实验中,除了加载暴力的方向外,尸体标本的固定与加载方式直接影响枢椎骨折类型的复制.齿突下软骨基质融合部对枢椎骨折类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Solis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1月,我科采用经前路Solis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17例,术中应用颈椎牵开器牵开椎间,通过紧张韧带进一步复位骨折。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9~41岁,平均26.2岁,按Levine-Edwards分类法Ⅱ型11例,Ⅱa型6例。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复查X线片,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枢椎移位及成角数据,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创伤后颈椎临床评分、颈部疼痛的VAS评分观察临床疗效。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各数据间行t检验。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78min(55~13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2.5ml(10~50ml)。术中无喉上神经、咽喉壁及血管损伤,术后无喉头水肿、血肿形成及伤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平均随访25.1个月(6~48个月),手术节段及骨折部位平均于3个月时骨性融合,未见畸形愈合,末次随访时融合器无下沉、无移位、椎间无塌陷。创伤后颈椎临床评分:术前平均为48分(45~63分),末次随访时为92分(83~97分);颈部疼痛VAS评分术前平均为6.9分(6~9分),末次随访时为1.1分(0~2分);枢椎成角术前平均为-8.6°(-20~6°),末次随访时为+3.5°(0~+8°);枢椎移位术前平均为3.4mm(1~5.5mm),末次随访时为1.2mm(0~2.0mm)。以上两组数据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olis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Hangman骨折可行,手术操作简单、耗时短、创伤小、融合率高且有利于颈椎稳定。  相似文献   

11.
Hangman骨折伴椎间盘损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en XS  Jia LS  Cao SF  Ye XJ  Ni B  Chen DY  Zhou XH  Xiao JR  Yuan W  Tan J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2):712-715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伴C2-3椎间盘损伤的病理特点及其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1例Hangman骨折伴颈2-3椎间盘损伤患者,均进行颈椎前路C2-3椎间隙融合术,其中18例行颈前路钢板固定。分析其损伤类型、影像学特点和疗效。结果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植骨块移位、吸收和切13感染等并发症,新鲜骨折的枢椎脱位和C2-3成角得到良好恢复,术后6个月C2-3植骨以及枢椎椎弓骨折都获得骨性融合。随访8个月至4年,平均随访2年7个月,绝大部分术前症状消失。结论Hangman骨折并不限定于枢椎椎弓根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的Hangman骨折是一种特殊的骨折类型,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是符合其病理生理特点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齿状突加寰枢椎前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是近来治疗寰椎-齿状突Ⅱ型骨折的一种新方法,临床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颈前路三钉,即齿状突螺钉加寰枢椎前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椎-齿状突Ⅱ型骨折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加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椎-齿状突Ⅱ型骨折5例。 结果:5例骨折患者共植入5枚齿状突螺钉,9枚经寰枢关节螺钉,1例因左侧经寰枢关节螺钉进钉点处骨折而行右侧单侧固定。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30个月,平均18个月,螺钉位置满意,齿状突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寰枢关节稳定,无一例发生螺钉松动、断钉,无一例发生脊髓、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加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椎-齿状突Ⅱ型骨折,对齿状突直接固定同时即刻稳定寰枢椎,为寰椎-齿状突Ⅱ型骨折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Ⅱ型齿状突骨折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2例Ⅱ型齿状突骨折分别采用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和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获3~24个月的随访,内固定均无松动,骨折均愈合和植骨融合.结论 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适合治疗齿状突骨折ⅡB型,寰枢椎椎弓根钉适合ⅡC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20例Ⅱ型(Anderson分型)齿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伴有寰枢椎的脱位或半脱位,所有患者无明显脊髓损伤症状,枕颈部疼痛明显,术前常规采用颅骨牵引,平均3.5 d。结果 2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颈部疼痛缓解明显,骨折固定可靠。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三维固定技术是治疗Ⅱ型齿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Ⅱ型齿突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7年3月对13例Ⅱ型齿突骨折患者以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其中6例伴脊髓受损症状。结果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6—32个月);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所有患者寰枢椎均融合。6例脊髓受损患者术前JOA评分为10.1分(9.2~11.8分),术后2周JOA评分为15.6分(15.2~16.8分)。结论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Ⅱ型齿突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特殊Hangman骨折的损伤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治累及枢椎椎体的Hangman骨折7例,患者均有C2、3不稳定,2例同时累及C1、2,损伤脊髓神经.均行C2、3前路融合术,加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2例,减压2例.结果 随访1~5.5年,骨折及C2、3或C1~3椎间均骨性愈合.除C1、2固定者头颈部旋转部分受限外,其他颈椎活动正常,神经功能恢复明显.结论 累及枢椎椎体的Hangman骨折具有自身伤情特点,CT及三维重建可明确诊断.如未波及C1、2其治疗同典型骨折,否则需酌情加寰枢关节融合术或齿状突骨折螺钉内固定术,前路手术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前路植骨融合固定治疗HangmanⅡ、ⅡA型骨折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手术治疗的Hangman骨折16例,按Levine-Edwards分型,Ⅱ型12例,ⅡA型4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3~56岁,平均38.3岁。12例Ⅱ型患者术前予颅骨牵引复位,4例ⅡA型仅予颈托固定保护。16例患者均行颈前路C2~3椎间盘切除取自体髂骨或椎间融合器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其中2例加后纵韧带切除减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9~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16例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及食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颈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6.1分,术后3dVAS评分平均2.3分。术后患者X线片检查枢椎均达到解剖复位,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脱、断裂现象,C_(2~3)间隙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颈前路C2~3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HangmanⅡ、ⅡA型骨折,复位好,固定牢固,植骨融合率高,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Hangman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发生在枢椎上下关节突之间连接区域的骨折,称其Hangman骨折,骨折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但对于骨折的治疗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对于Ⅱ、Ⅱa型骨折采用前路还是后路手术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将对其病理解剖特点、致伤机制、分型和现代外科治疗作一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9.
前路内固定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Ⅱ型和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11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和活动障碍,其中四肢不全瘫2例。全部病例均行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内固定融合方式:对C2椎体容易显露的7例Ⅱ型或Ⅱa型骨折患者采用前路钢板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对C2椎体显露困难且牵引后C2、C3椎体间成角纠正不理想且合并椎体骨囊肿的1例Ⅱa型骨折患者采用C2/3椎间融合器(solis)置入融合术;对C2椎体显露困难但术前复位理想的3例Ⅱ型骨折患者采用C2、C3椎体螺钉内固定椎体表面颗粒状植骨融合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所有病例术前颈痛及颈部活动障碍明显缓解,均获得骨性融合,2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中1例脊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例较术前部分改善,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椎间融合器置入术后C2、C3椎体间仍有轻微成角,但患者术后症状缓解,定期随访椎间融合器无移位,术后2个半月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采用合理的内固定融合方式行前路手术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Hangman骨折损伤病理特点及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Hangman骨折的损伤病理特点与治疗方法 .方法 Hangman骨折21例,其中双侧椎弓对称性骨折16例,一侧经椎体后缘骨折5例;Ⅱ型骨折14例,ⅡA型6例,Ⅲ型1例;伴颈2椎弓周围骨折6例、颈脊髓不全损伤4例.均采取颈2~3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骨折均伴不同程度的颈2~3椎间盘、前、后纵韧带损伤;术后3~4个月,骨折及颈2~3椎间均骨性愈合,随访1~4.5年,颈椎活动及神经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 Hangman骨折呈双侧对称或非对称性骨折,常伴颈2~3椎间盘、韧带及颈2椎弓周围骨损伤,导致颈2~3失稳,颈前路钢板内固定为其理想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