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术前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对比观察应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单纯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随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36例,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手术34例。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后凸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结果 2组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内固定后椎旁肌间隙入路VAS评分高。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术前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王方  邹德威  吴强 《临床骨科杂志》2015,(2):156-158,162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4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实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按入路分为两组:椎旁肌间隙入路33例(A组),后正中入路41例(B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住院时间、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两组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末次随访时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7 d VAS和ODI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适合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进行比较,探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运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对58例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或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中30例行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28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住院时间、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患者和家属满意程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患者下床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5);VAS评分在术前1d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采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椎旁肌损伤,减少术后腰背痛的发生,同时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适合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6例无神经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治疗,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A组)36例,后正中入路(B组)4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手术时间、术前术后Cobb角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VAS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的疗效。方法 2007-12-2010-12收治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6例,前瞻性地按入院顺序交替归入A组和B组,分别采用传统后入路和椎旁肌间隙入路,收集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3 d、1个月及6个月的腰背部VAS疼痛评分,术前及术后3 d、6个月的患椎后凸Cobb角,术后6个月腰背痛JOA评分、切口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 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置钉准确性上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腰背部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在术后3 d的腰背部VAS评分及术后6个月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比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腰背痛缓解快等优势,对于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建议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06—2012—01选择45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肌间隙组和传统组,分别自椎旁肌间隙和后正中入路进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肌间隙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48h VAS评分以及术后10个月JOA评分等方面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并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51例,其中23例采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28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观察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5);VAS评分在术前1d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周时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采用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椎旁肌损伤,减少术后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行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九江市中医院和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无需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经多裂肌间隙入路30例(观察组)、后正中传统入路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Cobb角矫正率、椎体高度矫正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椎体高度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后正中传统入路相比,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和住院时间短、手术创伤轻微、术后腰痛症状改善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两种显露方式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两种显露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显露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33例(A组);传统后入路显露51例(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疼痛评分、切口并发症、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疼痛评分、切口并发症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方式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方式比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等优势,但因术中暴露范围有限,在手术适应证上有其局限性。术中需行椎板开窗探查、减压、椎管内骨块复位以及不稳定脊柱骨折需加用横连接、棘突钢丝内固定者,应选传统后入路显露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54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34例,另一组经肌间隙入路手术20例。两组病例均于伤椎上下椎及伤椎相对完整一侧椎弓根内置入椎弓根螺钉1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局部Cobb角矫正率。对比X线片、CT等对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物在位情况及局部Cobb角矫正率,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8~15个月,平均11.2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骨折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情况发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48 h VAS评分比较,肌间隙入路组显著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手术后及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术后及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隙入路符合微创理念,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结合伤椎置钉治疗不需直接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时能有效复位固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12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14例中青年胸腰椎骨折。结果本组手术时间(85.0±12.1)min,术中出血量(210.0±12.8)ml,术后引流量(54.0±12.5)ml。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8~12)个月。术后1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疼痛VAS评分(2.4±0.4)分。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拆除内固定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伤椎高度及后凸畸形矫正未丢失。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25.3±2.1)分。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胸腰椎骨折不需要对椎旁肌进行剥离,使椎旁软组织损伤减轻,使术中出血量减少,同时可保护脊柱结构及多裂肌的神经支配,减轻肌肉水肿,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式入路行胸腰段椎体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34例(A组),传统开放式入路32例(B组)。结果两组外周血肌酸激酶(CK)术前及术后1周浓度无明显差异,但术后24、48 h差异明显,且A组CK浓度升高幅度小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减少椎旁肌的剥离、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减少对椎旁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无神经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肌间隙入路组及传统后正中入路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Cobb角矫正度、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术后1年随访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椎旁肌间隙入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后1年腰背痛JOA评分上均明显优于常规入路(P0.05),Cobb角矫正度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保留了多裂肌的完整性,能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腰背痛的发生,是一种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两种不同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采用经后正中入路(A组,20例)和椎旁肌间隙入路(B组,20例)治疗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27例,年龄26~61岁,平均46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Basis TM)。40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10~27个月)。分析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24 h及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Cobb角纠正率、椎体塌陷纠正率。结果:术后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纠正率,椎体塌陷纠正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24 h及72 h的VAS等方面均优于后正中入路组。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有神经症状或椎管内占位超过1/3者慎用此入路。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3年4月5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植骨术,随机分为观察组(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对照组(后正中入路)各25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术前、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植骨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20例(A组),传统后正中入路25例(B组),分别记录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后疼痛感觉程度评分(VAS)、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指标,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钉断棒;A组与B组的手术时间[(88±17)min vs(105±14)min]、出血量[(121±24)ml vs(230±31)m1]、术后引流量[(66±28)ml vs(250±45)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伤椎Cobb角矫正率[(82.3±1.58)%vs(83.5±3.71)%)],椎体坍塌矫正率[(88.22±3.18)%vs(87.19±2.16)%],术后VAS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手术具有创伤小、入路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它符合现代微创理念,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1例,全部病例均采用两侧钝性分离最长肌和多裂肌间隙显露关节突,置入椎弓根螺钉并复位内固定。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0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0 mL,平均术后引流量60 mL,无血肿及术后感染。19例经6~12个月随访,无腰背痛,效果优良。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用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治疗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时可作为首选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对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上的疗效。方法 2003年5月~2009年1月,行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50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的患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n=25):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和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等资料。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手术时间、术后Coo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隙入路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上明显少于传统入路组;肌间隙入路组在VAS评分、血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升高程度上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在治疗不需减压的胸腰椎骨折上,具有创伤小、对椎旁肌的损伤少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毛仲轩  孔兰新  张善地 《骨科》2015,6(2):83-87
目的对比研究多段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手术治疗外伤所致48例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其中21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后正中入路组),另外27例采用多段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椎旁肌间隙入路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和5 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值;术前和术后3 d常规拍摄X线片,比较两组Cobb角矫正率;应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功能恢复较好。两组术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后正中入路组(P<0.01);VAS评分术后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优于后正中入路组(P<0.01);血清肌酸激酶值术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并逐渐降低,椎旁肌间隙入路组较后正中入路组下降快(P<0.01);Cobb角术后两组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1)。结论对于部分类型胸腰段骨折,多段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可以作为一种手术入路选择,疗效明显,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0月60例无神经症状无须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椎旁肌间隙入路19例(A组);传统后正中入路41例(B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分及椎体高度矫正率等各项临床指标。 结果 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VAS疼痛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体高度矫正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显露方式比较,具有术者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