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引起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83例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比较不同年龄段(〈50岁、50~60岁、〉60岁)、不同超滤量(〈3kg≥3kg)及不同并发症患者(冠心病、高血压、心包积液、重度贫血)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并比较透析中有无心律失常患者透析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血清钾、钠、氯、钙离子)的差异。结果:83例患者共行血液透析2408例次,发生心律失常758例次(31.48%),发生于上机后2~4h者494例次(65.17%)。随着年龄增长,透析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不同年龄段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滤量≥3k患者心律失常率明显高于超滤量〈3kg者(P〈0.05);并发冠心病、心包积液、重度贫血的患者透析中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并发相应疾病者(P〈0.05);透析中出现心律失常患者的血压、肾功及血清离子在透析前与透析中未出现心律失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析后血压、血清钾离子明显低于透析中未出现心律失常患者(P〈0.05)。超滤量、并发症、血透相关性低血压、低血钾有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年龄超滤量、并发症、血透相关性低血压、低血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01~2007—12在该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和血液透析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例患者中,死亡56例,占45.9%,其中因心血管病死亡31例(55.38%),严重感染9例(16.07%),脑血管病7例(12.50%),全身衰竭6例(10.71%),消化道出血3例(5.36%)。其他如贫血、高血压、糖尿病、营养不良、低血压和高钾血症等也是与血液透析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病和严重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充分透析,积极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防治并发症可降低病死率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王磊 《吉林医学》2009,30(17):1890-1891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在临床治疗中积极防治,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4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原因。结果: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高血压最高,其次为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感染。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血管疾病(占46%)和脑血管疾病(占30%),其次为重度感染(15.4%)和严重营养不良(7.7%)。结论:改善老年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早期充分透析,积极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可提高老年患者的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苗荟  梁荣 《河北医学》2013,(11):1652-1654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统计2012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生存质量(SF-36)、肾病透析相关生存质量(KDTA)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SF-36分数为48.54±13.77;KDTA分数为55.03±8.87。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性指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正相关性;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负相关性。结论:有效纠正患者贫血、积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避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间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间期发生心力衰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8260例次血液透析间期中发生心力衰竭316例次(3.83%),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透析不充分(44.94%)、感染(40.51%)、高血压控制不良(37、97%)、贫血未纠正(27.85%)和水钠未控制(12.66%)。结论透析不充分、感染、高血压控制不良、贫血未纠正、水钠未控制等是透析间期发生心力衰竭的常见危险因素,以透析不充分为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年龄小于60岁终末期肾病患者124例,探讨死亡患者死亡原因以及同期患者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15例(40.5%),脑血管疾病12例(32.4%),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透析开始时血肌酐水平显著,血脂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透析3个月时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胆固醇、低血浆白蛋白、低血红蛋白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吴峰芬  季晓英  邱晓园  蒋良炎  蔡建伟 《浙江医学》2013,35(19):1746-17,471,751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山区维持性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进行维持性透析患者90例(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各45例),使用KDQOL—SFTM量表对两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比较两种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腹膜透析组患者总体健康、疼痛评分、活力、心理健康总分以及KDTA总分、症状影响、睡眠质量均明显优于血液透析患者(均P〈0.05)。透析年限、文化程度及年龄是36项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调查(SF-36)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透析年限、文化程度是KDT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山区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腹膜透析其生活质量明显优于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各时间点出现高血压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18例,平均年龄(56.7±17.3)岁。按透析中最高血压出现的时间分为4组,分析患者的原发病因、一般状况、贫血指标、血液透析中指标和心脏结构指标等。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透析第1小时最高血压发生和原发性高血压、超滤量相关,第2小时最高血压发生和AngII、超滤量/体表面积的比值相关,第3小时最高血压发生和周促红素的使用量、透析前后钙离子的差值相关,第4小时高血压和AngII、残余肾功能(RRF)相关。结论血液透析中高血压受多因素共同影响,采取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措施才能更好地防控透析中高血压和低血压。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  钟爱民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5):1244-1245
目的 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年前、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其血压、体重、水肿和透析等临床情况,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结果 经过1年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从62.5%升高到81.3%,左心室肥厚的新出现和加重与血压、干体重控制不良、贫血、低白蛋白血症以及透析不充分有关。结论 控制血压、充分透析、纠正贫血及改善营养状况可延缓左心室肥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收集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21例。Kaplan-Meirie分析和Cox回归分析透析前各临床指标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中位随访28.9个月,1年、3年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0%、66.5%、45.8%。结果发现心血管疾病(χ^2=6.582,P=0.010)、尿素清除指数(Kt/V)(χ^2=7.633,P=0.006)、透析年龄(χ^2=12.439,P=0.002)、血清白蛋白水平(χ^2=4.512,P=0.034)与预后最密切。经多变量Cox回归分析,Kt/V、心血管疾病、透析年龄为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因素,RR值分别为3.204、2.994、2.543。提示透析充分性、心血管疾病及开始透析年龄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1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济状况及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提供可防治的措施,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方法对维持性血透死亡患者110例进行经济状况、基础疾病、常规生化及死亡原因的调查分析。结果110例患者中自费83人,平均透析时间2.67月。90.0%(84.4%~95.6%)的患者透析时间每周≤4h;死亡原因中第一位是多脏器衰竭(60%),第二位是慢性心衰(27.3%),基础疾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占绝大多数(80%)。结论对于我国的不发达地区,经济因素决定患者开始透析时间晚,并发症多,透析完全不充分,加强对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可避免或延缓ESRD的发生和发展,扩大医保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可直接提高ESRD患者的生存期。对于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延缓生命的最主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透析用水的质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纵断研究的方法,对在我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5年以上,经历整改前(2003年至2005年7月)后(2005年8月至2007年)透析用水的质量对他们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比较病人的透析感觉(舒适度),恶心、呕吐、血压、贫血、并发症等变化。结果整改前病人透析舒适度下降,恶心呕吐发生率占28%,血红蛋白Hb≤8g/L,肌肉痉挛时有发生。整改后,透析舒适,恶心呕吐发生率为0.8%,Hb≥9.2g/L,整改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透析质量,只有严格无菌操作,定期生物学监测,定期消毒和更换各种水处理的管道和设施,确保透析用水的安全,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期间频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选择131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观察3个月,回顾性分析血透过程中频发心律失常(≥6次/3个月)患者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并予以相应处理。结果45例患者频发心律失常,共血液透析1551例次,发生心律失常323例次,发生率20.83%,心律失常类型以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为多。发现伴有年龄偏大、透析后低血钾、贫血、心肌缺血等因素的透析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更高。结论透析相关心律失常频繁发生与患者年龄偏大、合并贫血、心肌缺血、透析后低血钾等多种因素有关,积极纠正诱发透析相关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可避免或减少透析相关心律失常的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4.
储虹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53-154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进行急诊透析的原因,以加强MCD患者的管理,提高生存率。方法:收集急诊透析3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216次急诊透析原因,急性左心衰179次,高血钾37次。结论:应重视MHD患者管理,充分透析,纠正贫血,控制血压和干体重,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对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日空腹采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GB),根据CRP水平分为正常组(CRP〈5mg/L)和升高组(CRP〉5mg/L),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血红蛋白、营养状况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34例中21例(占61.8%)CRP升高,13例(38.2%)正常,CRP增高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低于正常,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血CRP与血红蛋白、白蛋白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7.7(P〈0.01),-7.71(P〈0.05)。提示微炎症反应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较为常见,C反应蛋白可作为慢性炎症反应状态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可以用来评价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可作为间接判断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研究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血液透析病人原发疾病构成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ESRD血液透析病人1108例,分析其原发疾病构成、年龄、性别、透析治疗持续时间、转归、生存率和死亡原因。结果 301例病人透析时间超过3个月,其中43.9%仍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最长者已存活13年;13.0%病人已行肾脏移植;19.9%转至外院治疗;7.3%改为腹膜透析;1.3%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4.6%病人死亡。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1年生存率为93.53%,3年生存率为68.92%。5年生存率62.51%。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占54.5%,脑血管意外占20.5%。结论 本组病人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见。ESRD血液透析病人主要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事件和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1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莹  古英明  吕少芬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3):300-302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MHD)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近5年123例MHD患者中27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并与同期透析的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和感染是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透析时机选择过晚,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快,高血压,免疫功能低下是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透析、对病人进行血透知识的健康教育,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和建立个体化的充分的整体透析治疗方案是降低血液透析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话回访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IDWG)增长的影响。方法:将透析中心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6个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透析间期电话回访,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共6个月,第7个月开始记录两组患者IDWG增长及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共记录8周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IDWG/干体重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痉挛、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使患者重建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可有效控制IDWG的增长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储虹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38-38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以加强MHD患者的管理,提高生存率。方法:综合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75例临床资料。结果:因心脏原因死亡31例(41.3%),脑血管意外死亡23(30.7%),感染11例(14.6%),放弃治疗7例(0.09%)。结论:心力衰竭、脑出血和感染是本院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控制血压、纠正贫血、改善营养不良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及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莫雄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37-38
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近期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实验组采用可调钠透析。结果两组患者其相关离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透析后其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低血压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透析期间体重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采用可调钠进行透析,可有效维持患者血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