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蕲蛇,又名白花蛇、百步蛇。其名始于蕲州。蕲州有“四宝”:即蕲蛇、蕲龟、蕲竹、蕲艾。在《蕲州志》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均有记载。《本草纲目》曰:“白花蛇,能透  相似文献   

2.
漫谈当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1.1来源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e sinensis Diels)的干燥根,自古以秦陇为道地,特称为黑水当归和马尾当归(《本草经集注》、《店本草》),《本草纲目》始有秦归(现时别称岷当归或西归)之名,谓其“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归,最胜他处”,又名干归、秦归、西归、云归等,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产品形状以根为主,  相似文献   

3.
一、《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在学术上的价值: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这部巨著是植物分类学、生药形态学、药物治疗学最宝贵的文献名著。百余年来在国内外研究植物学和本草学的人所熟悉且推崇的一部名著。作者吴其浚字瀹斋(1788—1846)河南省固始县人。《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成书于1844年他出任云南巡抚、云贵总督期间。1846年调任山西巡抚,后以旧疾屡发,辞归故里而卒。他死后二年(1848)由接替他职务的陆应谷(云南蒙自人1802—1857)作序刊行问世。这部伟大的植物学、本草学名著最伟大的地方,是《图考》而不是《长编》。  相似文献   

4.
干地黄也称生地黄(《本草图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加工而成.古人用其"主治血证及水病也".经八味丸、芎归胶艾汤、三物黄芩汤临床应用证明,其对"小腹不仁,漏下,下血,四肢苦烦热"有较好疗效[1].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对当归的药名、产地基原、品质和性味归经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当归又名干归、山蕲、文无等,产地主要集中于今甘肃、云南、四川三省以叨阳、黑水、宕州所产为最优,品质以马尾当归为最优。其性味归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所载一致,然经考证发现当归亦有苦味。  相似文献   

6.
"蕲春有四宝,龟、蛇、竹、艾草",这是世代流传于蕲春县民间的谚语。湖北省蕲春县(旧称蕲州府、蕲阳县)位于湖北省东陲、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佳山秀水,景色绮丽,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蕲春大地不仅孕育了宏篇巨著《本草纲目》,更由于蕲春县优越的地理环境,盛产多种中药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共收载了1892个中药品种,其中  相似文献   

7.
正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蕲春县位于我国湖北省的东南部,北靠大别山,南面长江,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古称蕲州。这里人才辈出,物产丰富,当地特产"蕲蛇、蕲艾、蕲龟、蕲竹",被称为蕲春"四大奇珍"。蕲蛇:属爬行纲响尾蛇科动物,因为它身上有黑白色的花,故又名白花蛇。自唐代开始列入贡药,为四宝之首,《开宝本草》中有记载。《本草纲目》尚载十余成方,尤以蕲蛇酒闻名遐迩,至今蕲州还流传着此酒治病的传说。据传,明嘉靖年间有一对夫妇逃难至蕲春,  相似文献   

8.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一生著作甚丰,惜佚失者多,目前存世的包括《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及《本草纲目》等书,其中又以《本草纲目》最受后世重视.  相似文献   

9.
菝葜,始载于《名医别录》,又名金刚藤(湖北)、金刚蔸(广西)、金刚刺(广西)、金刚鞭(浙江)、萆薢(四川)、铁菱角(江西)、红土茯苓(贵州)等。味甘,微苦涩,性平,归肝肾经。功能祛风利湿,解毒散瘀。用于筋骨酸痛、小便淋漓、带下量多,疔疮肿毒[1]。菝葜是三金片、血尿胶囊、金刚藤糖浆(胶囊)及撒尔沙提取物的重要原料,为了正本清源,对菝葜药材进行本草考证及原植物来源调查。1古本草考查参考《本草图经》[2]、《本草纲目》[3]、《植物名实图考》[4]等古本草附图及描述,不能确定菝葜Smilaxchina L.就是菝葜药材的唯一植物来源,从古本草对本品种…  相似文献   

10.
胡国柱 《肝博士》2007,(6):52-53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您听说过中药"蕲艾"吗?你家备着了吗?你可能会说"我知道艾,还有叫蕲艾的吗?"。其实,蕲艾也叫芙蓉菊,它味苦微甘,性微温,比一般艾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据《蕲州志》载,"白艾蕲州出"。因  相似文献   

11.
野罂粟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箭  庞宗然  崔勋 《河北医学》2003,9(6):553-555
野罂粟 (PapavernudicauleL)为罂粟科罂粟属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 ,又名毛罂粟、山米壳、山罂粟 (东北 )、山大烟 (《中国植物图鉴》)、藏金莲 (《云南植物志》)。罂粟属植物全世界约有 10 0多种 ,中国有 10余种 ,分布于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云南等地[1] 。野罂粟酸涩、微苦、微寒 ,归肺、大肠、肾、胃经 ,功能敛肺涩肠 ,用于久咳、喘息[2 ] 。七十年代在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有效药物的筛选工作中 ,观察到野罂粟有较强的镇咳、平喘作用。其后相继从野罂粟中分离到生物碱及 2 0个单体并确定了化学结构。晚近 ,随着野罂粟在镇咳…  相似文献   

12.
<正>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又名文先果、送春归,系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1],广泛分布于温暖带及亚热带地区[2]。为药食兼用植物列入《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少数民族用药材。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等省份,其中贵州的刺梨品种最多,是一种贮量较大的经济植物资源。贵州现有人工种植  相似文献   

13.
野罂粟野生变家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罂粟 (Papaver nudicaule L.) ,又名毛罂粟、山米壳、山罂粟 (东北 )、山大烟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藏金莲 (《云南植物志》) ,为罂粟科罂粟属植物野罂粟的全草。罂粟属植物全世界约 10 0种 ,中国有 6~ 7种 ,多分布于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云南等地 [1]。该草药酸涩 ,微苦、微寒 ,归肺、大肠、胃 ,胃经。功能敛肺、涩肠 ,用于久咳、喘息 [2 ]。七十年代在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有效药物的筛选工作中 ,观察到该药有止咳、平喘作用。经成分分析 ,至今已从其有效部位总生物碱中分离得到了 19个单体并确定了化学结构 ,其中野…  相似文献   

14.
菟丝子外用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 R.Br.)或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其味辛、甘,性平。归肝、肾、脾经。是一味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常用中药。2005年版之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对菟丝子内服功能主治均有详细的记载,但在  相似文献   

15.
<正>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主产于甘肃、云南、湖北、四川、陕西等地,尤以甘肃东南部岷县(古秦州)产的当归气味香、油性足、产量大、质量好,习称"岷归""秦归""西归"等。秋末采挖,入药生用或酒炙用。当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称之为"子归",以治妇人"漏下绝子"故名。甘肃为当归的道地产区,《名医别录》记载:"生陇西川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支,气香,名马尾当归,稍难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中药蕲蛇饮片炮制矫味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电子鼻技术对中药蕲蛇药材及其不同饮片规格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中药炮制对蕲蛇矫正不良气味的物质基础,以期诠释古人炮制意图,为蕲蛇饮片炮制规范化奠定基础。方法:样品在超快速气相色谱电子鼻HeraclesII上进行测定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数据处理,通过AroChemBase数据库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并用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测定蕲蛇药材及其不同饮片规格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蕲蛇药材、蕲蛇、蕲蛇肉及酒蕲蛇中分别检测出7种、12种、12种和11种挥发性物质,其共有成分有6种。其中二甲基硫醚的相对含量均最高,蕲蛇药材54.22%、蕲蛇89.45%、蕲蛇肉73.27%、酒蕲蛇88.89%。二硫化碳相对含量:蕲蛇药材(10.12%)蕲蛇肉(3.33%)蕲蛇(2.69%),其在酒蕲蛇中未检出;己醛相对含量:蕲蛇药材(2.57%)蕲蛇肉(0.61%)蕲蛇(0.36%)酒蕲蛇(0.25%)。蕲蛇三种饮片均另检出3-甲基-1-丁醇、异戊酸乙酯、香茅醛、乙酸苯乙酯、L-香芹酮等5种偏香味物质。结论:二甲基硫醚可能为蕲蛇特异气味的主要物质基础,而二硫化碳、己醛可能为蕲蛇腥臭等不良气味的物质基础。蕲蛇炮制以后气味改善可能与二硫化碳、己醛等成分的降低及3-甲基-1-丁醇、异戊酸乙酯、香茅醛、乙酸苯乙酯、L-香芹酮等5种偏香味物质的出现有关,为蕲蛇炮制矫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蘼芜 原文:蘼芜,味辛,温.主咳逆,定惊气,辟邪恶,除蛊毒,鬼疰,去三虫.久服通神.一名微芜. 译文:蘼芜,味辛,性温.主治咳逆,能使惊恐的表现得以安定,能去邪恶,能消除蛊毒及鬼疰,能医治多种虫证.长期服用能通晓神明而洞察一切事物.另一个名字叫微芜. 解读:蘼芜又名蕲苣、蕲莲、薇芜、芎藭苗,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苗叶.李时珍谓:"蘼芜,一作蘪芜,其茎叶靡溺而繁芜,故以名之.当归名蕲,白芷名蓠.其叶似当归,其香似白芷,故名蕲苣、江蓠之名."其性温,味辛,入心、肝经,具有祛风散寒的功效,用于治疗伤风头痛、眩晕、迎风流泪、咳嗽、多涕唾等症.《本草纲目》曰蘼芜:"主咳逆,定惊气,辟邪恶,去三虫."《名医别录》载其:"主身中老风,头中久风风眩."《履巉岩本草》亦载其:"除脑中冷,治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及诸头风.食后取苗细嚼,茶清送下."  相似文献   

18.
<正>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又有蕲艾、祁艾、医草、艾草之称。据专家考证,艾叶用于治病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叶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叶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更有不少地方栽培种植,家家收藏艾叶。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叶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D.Don)Makino、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des(Franch.)Rofe或云南独蒜兰Pleione yunnanensisRolfe的干燥假磷茎,是《中国药典》所收录“山慈菇”的来源。其性凉,味甘、微辛,归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功效。山慈菇以复方入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HSC-T6与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共同培养24h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HSC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TGFβ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5%、10%、20%)与空白对照组及生理盐水血清组比较,能显著抑制HSC-T6增殖(P0.01)及TGFβ1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可显著抑制HSC-T6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