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采用体外溶出法考察野生西洋参细粉、极细粉与超微粉人参皂苷Rb1的溶出速率与溶出度。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进行不同粉碎度野生西洋参粉体外溶出度试验,绘制溶出曲线,考察不同粉碎度粉末的体外溶出行为及释药机制。结果前10 min,野生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b1的溶出速率为极细粉〉细粉〉超微粉,10 min后超微粉的溶出率最大,极细粉的溶出次之,而细粉溶出最慢。结论野生西洋参粉中人参皂苷Rb1的溶出速率与粉末本身的粒径和浸润有关,在粉末浸润后,超微粉的溶出最快。  相似文献   

2.
闵春艳  游本刚  吴杨  郭青  狄恒建  顾炳仁 《中国药事》2017,31(11):1297-1303
目的:评价硫磺熏蒸对西洋参皂苷类成分的影响。方法: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比较分析硫磺熏蒸前后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含量。结果:硫磺熏蒸后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g1、Re和Rb1总量仍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但当硫磺熏蒸致二氧化硫残留量大于400 mg·kg-1时,人参皂苷Re、Rb1的含量及人参皂苷Rg1、Re和Rb1三者的总量显著降低。当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大于150 mg·kg-1时,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含量及其总量基本不受影响。结论:《中国药典》规定的西洋参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大于150 mg·kg-1有其科学合理性,硫磺过度熏蒸西洋参(二氧化硫残留量大于400mg·kg-1)对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建立超快速液相色谱(UFLC)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Rb1方法 采用SHIMADZU Shim-pack XR-ODS Ⅲ(2.0 mm×75 mm, 1.6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4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进样体积为3 μL。结果 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Rb1分别在0.025 7~0.257 0、0.101 2~1.012 0、0.104 4~1.044 0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7%、98.1%、98.8%。结论 本方法在15min内可以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Rb1有效分离,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流动相的消耗,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选用闪式提取法对三七果进行提取工艺的考察,并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三七果所含的主要单体皂苷进行测定,优选出最佳提取方式。方法 采用闪式提取法提取三七果中的总皂苷,制备出9个供试品;以人参皂苷Rb1为对照品,应用HPLC-UV法测定各个供试品中的单体皂苷。色谱柱条件:Hypersil C18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0 min,20∶80→30 min,45∶55→48 min,70∶30→50 min,80∶20→60 min,100∶0);检测波长203 nm;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 闪式提取可得到较高收率的总皂苷,且单体皂苷人参皂苷Rb1的量较高。结论 闪式提取法速度快,效率高,耗材少,适用于三七果总皂苷的提取和制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血塞通滴丸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行为。方法 采用小杯法,以水、pH 4.5醋酸盐缓冲液、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体积200 mL,转速50 r?min-1。采用HPLC测定血塞通滴丸中5种成分的累积溶出量。绘制溶出曲线图,并通过f2相似因子法进行溶出度比较。对溶出数据进行模型拟合,确定血塞通滴丸的最佳溶出模型。结果 在水中,不同厂家及批号的血塞通滴丸5种指标成分溶出行为差异性较小,15 min溶出达到平衡,同一样品5种指标成分的溶出呈现同步性。在pH 4.5醋酸盐缓冲液中,同一种成分批次间差异较小;同一样品中人参皂苷Rb1与人参皂苷Rd较其他3种成分溶出量低。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其溶出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厂家及批次血塞通滴丸指标成分的溶出数据拟合结果略有不同,主要以Weibull模型最佳。结论 血塞通滴丸在水中更有利于其指标成分的溶出,偏碱性溶液对指标成分的溶出影响较大。该研究准确可靠,可用于血塞通滴丸的质量控制,同时也为其质量一致性评价研究及工艺改进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主要原料红参醇提过程中3种单体皂苷——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定量模型,实现提取过程中关键指标的快速检测。方法 在线采集红参醇提过程的近红外光谱,以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提取过程药液中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量为参考值,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光谱与测定值之间的定量校正模型,进而对提取过程进行在线分析。结果 人参皂苷Rg1和Re的建模波段均为9 403.7~7 498.3 cm-1和6 102~5 446.3 cm-1组合波段;人参皂苷Rb1的建模波段为5 774.1~5 446.3 cm-1。人参皂苷Rg1、Re、Rb1定量模型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99.40、99.44、99.41,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18、2.77、11.00。结论 所建立的3种单体皂苷定量模型预测性能良好,能够有效测定红参醇提过程中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UHPLC同时测定进口西洋参中4个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d)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Zorbax SB C18(2.1 mm×100 mm,1.8 μm)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水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 4种成分的分离度良好,且在各自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5.7%~100.3%(RSD1.4%~1.8%)。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缩短了分析时间,重复性好,为评价进口西洋参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HPLC-MS/MS同时测定同济2号颗粒中5个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绿原酸、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的方法。方法 以水(0.1%甲酸)-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4 mL/min。YMC-Pack Pro C8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负离子模式,以选择性离子监测模式(SIM)进行测定。监测离子分别是m/z 829(黄芪甲苷)、m/z 353(绿原酸)、m/z 845(人参皂苷Rg1)、m/z 1 108(人参皂苷Rb1)、m/z 932(三七皂苷R1)。结果 黄芪甲苷、绿原酸、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分别在0.075~2.4、0.95~30.3、1.71~54.72、1.12~35.92、0.45~14.28 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快捷,适用于同济2号颗粒的快速检测,为该药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林庆新 《中国药师》2013,(10):1527-1528
摘 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参三七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Rb1和三七皂苷R1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Sunfire C18(150 mm×4.6 mm,5 μm)分析柱,流动相以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结果:人参皂苷Rg1,Re,Rb1和三七皂苷R1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4种成分在线性范围内与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人参皂苷Rg1、Re、Rb1和三七皂苷R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3%,97.84%,98.43%,97.34%,RSD分别为2.08%,1.66%,1.73%和1.42%(n=5)。结论:本方法可同时测定人参三七颗粒中的人参皂苷Rg1,Re,Rb1和三七皂苷R1含量。  相似文献   

10.
HPLC同时测定藤珠胃康颗粒中4个皂苷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藤珠胃康颗粒中4个皂苷类成分(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的方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 %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5~0 min,19%乙腈;0~14 min,19%→26%乙腈;14~22 min,26%→29%乙腈;22~30 min,29%乙腈;30~40 min,29%→35%乙腈;40~55 min,35%乙腈),体积流量1.0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 ℃。结果 人参皂苷Re在0.080 4~1.608 μg(r=1),人参皂苷Rb1在0.108 8~2.176 μg(r=0.999 9),人参皂苷Ro在0.288 8~5.776 μg(r=0.999 9),竹节参皂苷Ⅳa在0.176 0~3.520 μg(r=0.999 9)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41%,101.92%,99.76%,100.31%,RSD值分别为2.22%,2.07%,0.33%,0.64%。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简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藤珠胃康颗粒中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人体肠道菌群体外生物转化大黄过程条件及成分变化。方法 采集3名健康儿童(1~3岁)新鲜粪便制备菌群悬液;以活菌数保持最多为依据进行初始培养基的选择;按照初始培养基中原有的0.5%碳源和0.5%氮源的添加量,进行不同碳源/氮源组合,依据活菌计数结果判断最优组合;通过指纹图谱技术筛选菌群体外培养条件,包括大黄添加方式(大黄粉或大黄水浸液)、转化时间(24或48 h)、氧需求(有氧或无氧);基于LC-MS代谢组学进行转化前后成分分析,采用SIMCA软件(V16.0.2)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差异代谢物分析采用MetaboAnalyst 5.0。结果 菌落计数和指纹图谱结果显示,蔗糖/大豆胨为改良YCFA培养基最适组合,粉状大黄为添加方式,培养基与大黄粉最适添加体积质量比为32∶1,有氧培养24 h为最优生物转化条件。代谢组学结果表明,主要代谢产物共计763种,数目较多的代谢物类别分别为脂质和类脂质分子(244种)、苯丙烷和聚酮化合物(138种)、有机杂环化合物(101种)、有机酸及其衍生物(92种)和苯类(59种);转化前后代谢物PCA图能良好区分,确定18种关键差异代谢物,山柰酚-3-O-刺槐二糖苷和薯蓣皂苷上调最明显。结论 采用指纹图谱技术联合代谢组学方法揭示了大黄在菌群生物转化前后存在的成分差异,通过菌群生物转化可提高大黄活性成分的溶出和转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甘草和大戟配伍的体外肝毒性。方法 采用显微观察法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甘草单煎液、大戟单煎液、甘草-大戟合煎液和甘草-大戟单煎混合液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并比较大戟单煎液、甘草-大戟合煎液和甘草-大戟单煎混合液相当浓度下细胞毒性的大小。结果 大戟单用及大戟与甘草配伍均有细胞毒性,且呈剂量相关性;与大戟单煎液相比,甘草-大戟单煎混合液细胞毒性无明显差异,甘草-大戟合煎液细胞毒性减小。结论 甘草和大戟配伍导致大戟的体外肝毒性减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生川乌瓜蒌不同配伍比例醇提液中乌头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比较瓜蒌对其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灵敏、专属、快速的测定大鼠血浆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ig生川乌与瓜蒌1∶0、6∶1、1∶6配伍醇提液,在不同的时间点采血分析,经DAS 2.0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药动学参数tmax和t1/2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生川乌与瓜蒌6∶1配伍组tmax显著减小(P0.05),生川乌与瓜蒌1∶6配伍组tmax显著增加(P0.01、0.001),且t_(1/2)显著降低(P0.05、0.01),提示生川乌与瓜蒌不同配伍比例影响了3种生物碱的吸收和消除过程。结论生川乌与瓜蒌配伍影响了乌头类生物碱的药动学过程,配伍比例是其配伍禁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泻白散和方中3味主药甘草、地骨皮、桑白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并对31批药材和10批泻白散煎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一定浓度的药材提取液引起DPPH溶液吸光度(A)值降低,考察波长为517 nm,分别探索3味药材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条件;并进行不同溶剂的吸收考察、专属性考察、DPPH线性考察、药材提取液线性考察、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耐用性考察等方法学验证;以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作为评价指标,对泻白散和方中3味药材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考察。结果 地骨皮、甘草、桑白皮和泻白散提取液的IC50均值为0.31、1.24、1.49和0.91 g/L,泻白散提取工艺对方中药物抗氧化活性的保留均值为56%。结论 建立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可用于泻白散及方中主药的抗氧化活性测定,为多维度评价中药和中药材质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制川乌配方颗粒与标准煎剂抗炎药效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比较制川乌标准煎剂及配方颗粒对其抑制作用。结果 在抗炎药效等效性研究中,在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22.51%~38.65%共同效应范围内,1/2、1、2倍临床等效剂量(195.00、390.00、780.00 mg/kg)制川乌标准煎剂等效于0.07、0.20、0.46倍临床等效剂量(27.36、77.67、178.29 mg/kg)制川乌配方颗粒所产生的抗炎效应,制川乌配方颗粒等效剂量DEE制川乌配方颗粒=-22.950+0.258× DEE制川乌标准煎剂R2=0.958,r=0.979,P<0.01),回归系数b0=-22.950,95% CI为(4.549,41.351),与总体均值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数项b1=0.258,95% CI为(-0.218,0.299),与总体均值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制川乌配方颗粒与制川乌标准煎剂药剂量在1/8~1倍临床等效应剂量范围内(48.75~390.00 mg/kg)具有可比性,制川乌配方颗粒的等剂量效应EED制川乌配方颗粒=2.963+1.573×EED制川乌标准煎剂(R2=0.923,r=0.961,P<0.01),回归系数b0=2.963,95% CI为(-5.373,11.300),与总体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数项b1=1.573,95% CI为(1.230,1.915),与总体均值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抗炎方面制川乌配方颗粒和制川乌标准煎剂的等效应剂量不具有等效性,制川乌配方颗粒等效应剂量较制川乌标准煎剂小。在抗炎方面制川乌配方颗粒和制川乌标准煎剂的等剂量效应不具有等效性,制川乌配方颗粒等剂量效应较制川乌标准煎剂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图像数据化软件读取日本橙皮书中或FDA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数据库中溶出曲线数据,再用f2相似因子计算公式计算,用于国产仿制药与原研药的体外溶出曲线一致性评价的预试验。方法 按软件使用说明,设置坐标原点和纵坐标、横坐标最大值。利用截图软件获取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图,保存为图像文件。确定溶出曲线上需要获取数据的点,经软件分析即可获得各个点的累积溶出量。再用f2相似因子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f2值用于仿制药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一致性判断。结果 以盐酸雷尼替丁片为例,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可以获得日本橙皮书溶出数据库中参比制剂的累积溶出量数据,用于仿制药与参比制剂体外溶出曲线一致性评价的预试验。结论 图像分析软件可以通过数据化处理,得到文献上参比制剂的溶出量数据,用于仿制药体外溶出曲线一致性的预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三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数据库筛选三七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构建三七“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靶点,取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并使用R软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MOE软件对有效成分与潜在靶点作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三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活性成分8个、有效药物靶点33个,其中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半胱氨酸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细胞趋化因子2等靶点基因可能起着关键作用。GO富集分析选取43个条目,主要包括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等生物过程;膜筏、膜微区等细胞组分;内肽酶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了涉及炎症、细胞凋亡、代谢、免疫、肿瘤等102个条目,其中IL-17信号通路起着关键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三七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 三七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鉴定生川乌配伍白蔹、白及的入血成分,比较配伍前后血中移行成分的变化特征。方法大鼠ig给予生川乌配伍白蔹、白及提取物,收集血浆样品并采用UPLC-QTOF/MS法鉴定入血成分,由半定量分析比较配伍前后血中移行成分的变化。结果检测配伍组20个成分,均为来自于生川乌的原形成分,配伍组中双酯型生物碱的相对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单酯型生物碱中苯甲酰乌头原碱的相对质量分数显著降低,醇胺型生物碱中宋果灵的相对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其他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生川乌配伍白蔹、白及能够改变其血中移行成分的体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