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主要对2014-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收集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104份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04例,其中男58例,女46例;其中50~59、60~69岁年龄段的ADR例数最多,占比均为23.08%;ADR发生在用药后10~30 min较多,占35.58%;中药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和全身性症状,其中以皮肤损害比例最高,达57.69%,其次为全身性症状,占18.27%。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剥脱性皮炎等。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构成比最高的为生脉注射液,占比为19.23%。结论 临床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检索2007~2008年期刊文献,收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病案201例,基于ACCESS建立病案数据库,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案资料中的流行病学信息进行整理。结果:研究显示,2007-2008年,国内期刊共报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个案201例。病案中,男性患者102例(50.74%),女性患者99例(49.26%);引发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主要为清热解毒类和心血管疾病类注射剂;其中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最多,共22例(13.17%);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构成比最高(28.36%)。结论:提高药品质量,审慎合理用药是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朱敏 《中国药业》2014,(4):64-66
目的 分析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4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超过5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58.33%.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共37个品种,累及8个系统;活血化瘀类品种涉及不良反应最多,热毒宁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居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6.81%,其次为免疫系统损害,占21.53%.结论 中药注射剂应根据药品说明书严格规范操作,建议重视辨证施治,加强临床用药监护,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22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我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2010年我市收集到的22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占40.52%。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3.63%;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20.80%。不良反应涉及中药注射剂4类,以活血类品种发生率最高,占51.52%;涉及28个品种,其中双黄连注射液发生最多,占12.55%。结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避免不合理使用造成的人体伤害。  相似文献   

5.
杨菊 《北方药学》2020,(3):179-181
目的:分析我院近5年87例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特征、高危因素及用药规律,探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办法,提出应对措施,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2018年上报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平台的8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及分析,对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评价及总结。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品种数占医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比例为52.70%。在87例不良反应中,痰热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7例,19.54%),其次为血塞通、丹参川芎嗪。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多分布在用药开始的10~30 min,占49.43%。70岁以上老人是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发生率为29.89%。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占45.98%。结论:中药注射剂易发生ADR;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物种类、用药合理性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良反应累及多个器官,临床症状及表现多样化。应遵循中成药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严格中医辨证施治,实施用药全过程管理,强化药学监护及用药宣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60岁者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43.1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0.12%);涉及11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结论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藻酸双酯钠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检索1978~2008年医药学期刊,收集藻酸双酯钠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病案110例;在构建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藻酸双酯钠注射剂不良反应累及人体多个系统和器官,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比例最高(20.51%),其余依次为循环系统损害(17.95%),皮肤损害(14.53%),呼吸系统损害(11.11%)等。结论:提高药品质量,审慎合理用药,是降低藻酸双酯钠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1):90-93
目的:分析医院2013年—2015年度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医院2013年—2015年度上报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s报告中11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s报告的相关因素。结果:11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s涉及22个中药制剂品种,其中银杏达莫注射液引起ADRs为最多占16.38%;60岁以上患者38例占32.76%;注射后30 min以内发生ADRs占46.55%;累及系统-器官的主要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34.76%)为主;严重的ADRs较少占5.17%。结论:应重视并加强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2007年至2009年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医院2007年至2009年收集的121例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1例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7种中药注射剂;0~9岁年龄组患者35例,比例最高(30.5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用药部位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结论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控工作,避免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 60岁者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43.1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30.12%);涉及11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结论 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信息的系统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嘉瑞  张冰  董玲  王璞  王玥  郑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274-276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检索2007~2010年国内期刊,收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病案658例,在建立病案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病案资料中的流行病学信息进行整理。结果研究显示,2007~2010年,国内期刊共报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个案658例。案例中,男性患者356例(54.10%),女性患者302例(45.90%);涉及75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其中双黄连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最多,共68例(10.33%);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构成比最高(28.36%)。结论提高药品质量,审慎合理用药,加强安全性评价是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87例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军  文书奎  周国民 《中国药业》2012,21(13):64-66
目的了解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至2010年87例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8种中药制剂,其中13种中药注射剂;有67例(77.01%)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内;由静脉滴注给药75例,占86.2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8.28%。全身性损害及循环系统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气紧、胸闷、白细胞减少等。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合理使用中药制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5,(26):3669-3671
目的:了解西安市二级以上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并分析西安市36家二级以上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6月收集并上报的有效ADR报告1 372例。结果:1 372例ADR报告中,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407例,占29.67%);引发ADR最多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所占比例最高,达45.77%,其次为中药制剂(15.82%)以及循环系统药(9.55%);注射剂是引发ADR最多的药物剂型,共1 210例,占88.19%;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4.16%;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为引发ADR最多的药物,共95例。结论:掌握该地区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有助于管理者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收治的应用各类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18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不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清开灵注射剂的不良发生率达到11.76%,为各类注射剂中不良率最高,其次是参麦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与表现情况比较,主要累及器官为皮肤及附件、循环系统,占到所有不良反应的56.15%,其余器官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未辨证施治、合并注射剂、超疗程施药和配液静置时间过长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范围较广,累及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和循环系统,未辩证施治和不合理用药是导致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要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上报至国家ADR监测系统的中药注射剂ADR报告176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ADR发生时间、用药种类、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的分级及关联性评价等信息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176例报告中涉及22种中药注射剂,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9.20%),中药注射剂ADR主要发生在用药开始30min内(56.82%),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0.34%),活血类中药注射剂产生的ADR发生率最高(49.43%)。结论导致中药注射剂ADR产生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监测,提高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程江虹  王怀生 《中国药房》2012,(31):2959-2960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1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6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对不良反应病例涉及的品种、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与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6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升高,其中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最高,占45%;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剂型以静脉注射剂型为主;不良反应损害涉及皮肤、中枢、胃肠和心血管系统等多器官、多系统。结论:提高医务人员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正确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我院136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02-2009年上报的13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表,对不良反应病例涉及的药物品种、给药途径、主要不良反应症状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136例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中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最高,占36.76%。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剂型以注射剂(57.35%)和口服制剂为主。不良反应损害涉及皮肤、胃肠、中枢和外周神经、心血管等全身多器官、系统。结论应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完善、充实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体系,加强中药各环节的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305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整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的收集总结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临床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 对30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117例,占38.36%.其次为中药注射液,有57例,占18.6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137例,占44.92%,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 我院发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提示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慎重.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后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11—01~2012—12收集到的有关中药注射剂的52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为8.9%,全部为静脉滴注;以中老年居多,占61.54%;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给药后30min内,占82.69%;临床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为23例,占44.23%。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合理应用能够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通过检索2012~2013年期刊文献及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道,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4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病案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所有病例中男148例(60.4%),女97例(39.6%);发生率最高为60岁,占23.7%,最低20~30岁,占8.2%;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心血管疾病类以及清热解毒类这两类中药注射剂中;其中双黄连注射剂发生率最高为9.8%;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以及皮肤性反应(56.3%)。结论通过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以及正确选择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