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临床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贺州市中医医院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患者及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合理用药宣教、药品用量动态监控、临床监督指导、加强处方审核与点评等临床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2015-2018年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占比与不良反应占比逐年下降(P<0.05)。结论对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进行临床药学干预能有效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我院10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回顾性调查某院2008年至2010年上报的10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并对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5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为54例(50.94%);引发不良反应最多者为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其次为清热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用药24 h以内的45例(42.45%);判断为新的不良反应29例(27.36%).结论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加强药学监护,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杨菊 《北方药学》2020,(3):179-181
目的:分析我院近5年87例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特征、高危因素及用药规律,探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办法,提出应对措施,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2018年上报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平台的8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及分析,对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评价及总结。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品种数占医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比例为52.70%。在87例不良反应中,痰热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7例,19.54%),其次为血塞通、丹参川芎嗪。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多分布在用药开始的10~30 min,占49.43%。70岁以上老人是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发生率为29.89%。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占45.98%。结论:中药注射剂易发生ADR;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物种类、用药合理性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良反应累及多个器官,临床症状及表现多样化。应遵循中成药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严格中医辨证施治,实施用药全过程管理,强化药学监护及用药宣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意义。方法将本院中药注射液药学管理工作分成两个阶段,在2010年继续使用传统管理方法,在2011年1月开始在传统管理工作基础上,采取药学干预管理,比较两个年度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2010年度共报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67起,不良反应发生率0.35%;2011年度共报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21起,不良反应发生率0.10%,2010年度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2010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通过药学干预及时避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使用的合理、有效、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意义。方法将本院中药注射液药学管理工作分成两个阶段,在2010年继续使用传统管理方法,在2011年1月开始在传统管理工作基础上,采取药学干预管理,比较两个年度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2010年度共报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67起,不良反应发生率0.35%;2011年度共报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21起,不良反应发生率0.10%.2010年度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2010年度,并具有显著性差异,(χ2=24.1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通过药学干预及时避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使用的合理、有效、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素珍  张志刚 《中国药房》2008,19(18):1439-1440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包括:中草药所含的有效成分;制备成中药注射剂后其稳定性差,制剂工艺不尽合理;在临床使用时不对证,配伍不当,剂量不当,操作不当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加强用药监护,严格按照药品适应证范围使用,使用前详细了解患者过敏史,认真检查注射剂是否合格,特别注意配伍应用,这样可大大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中医药显示出明确疗效。中药注射剂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诊疗方案中被推荐使用。本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推荐的中药注射剂在疫情防控中的基本用药特点,以加强药学监护为切入点,保障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监护中药注射剂用药规范性、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特殊人群用药等环节引入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对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中药临床药师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药学监护方案进行研究探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保证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方法 对常用的10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各项用药信息进行汇总归纳分析,分别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给药前、给药时、给药后三个阶段探讨药学监护的方案。结果 在以中药临床药师为主导作用下,医药护等相关人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制定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规范化用药监护方案。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探讨,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在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这一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卓美兰 《淮海医药》2013,31(1):66-67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一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收集到的9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7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53例(54.64%),远高于其他年龄组。用药30min内ADR发生57例,占总例数的58.76%。引发ADR的中药注射剂中,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最多,占73.20%;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2.27%。结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药学监护,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的方法与成效。方法优化中药注射剂采购目录,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监督,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医嘱进行药学监护,并对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处罚,从采、供、用多方位对中药注射剂进行有效管控。结果中药注射剂的采购品种和用药金额及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药物利用合理,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情况大大改善,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明显下降。结论医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管控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指导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的临床合理用药,为其药学监护提供依据。方法:统计1989-2012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17篇关于脂溶性维生素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及转归,结合彩虹集团公司彩虹医院1例脂溶性维生素输注后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予以总结和分析。结果:该药的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较少出现,大多是较轻的过敏反应,经正确地对症处理,转归较好。但该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偏少,这对该药的药学监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论:静脉滴注脂溶性维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与药液浓度、药物所含主辅料、患者病理生理状况以及输液配制环境、使用方法密切相关。故临床应用时需把握好适应证,加强用药期间的药学监护;其中,详问病史、过敏史和用药史,多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迅速有效的对症处理与宣教工作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临床更加规范使用甲氨蝶呤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及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因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使用甲氨蝶呤后导致严重口腔溃疡和Ⅲ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治疗过程,从ADR发生原因、防治方法及药学监护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MTHFR基因型检测以及提前做好防治措施,可避免或减轻甲氨蝶呤A...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物不良反应评价与药物流行病学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中药药物不良反应(ADR)报道不断增多,而中药的ADR评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从讨论中药ADR的定义开始,讨论了药物流行病学的新方法,提出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流行病学新方法来评价中药ADR。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对肿瘤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与临床医师一起在治疗中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损害。方法:以一位肺癌伴骨转移患者为例,临床药师介入临床,通过循证药学方法,结合临床数据分析唑来膦酸在眼部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并跟踪其效果,对药物治疗过程进行综合的评估。结果:分析检索到的关于唑来膦酸安全性的一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一个回顾性的队列研究以及5例个案并处理患者,患者的眼部不良反应症状消失,同时临床药师向医生及患者解释了不艮反应发生的原因,并且对今后类似患者预防这类不良反应制定了给药计划。结论:临床药师的参与使药物治疗更趋合理。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使得患者依从性更好,治疗效果更佳。临床药师加入治疗团队,参与临床治疗实践,对患者进行治疗监护,有利于提高临床的药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万瑞融  刘滔滔  王希斌  温燕  丘岳 《中国药房》2013,(18):1712-171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个体化治疗和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通过参与1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团队,根据患者病情及药敏试验,提供合理性建议;对患者抽搐等不良反应进行药学监护;对患者血液滤过治疗实时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得到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症状消失,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直接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在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及药学监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回顾性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对2007年1月到2012年5月CNKI数据库中有关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导致儿童不良反应(ADR)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导致儿童ADR的发生率较高,其中以清开灵和双黄连注射液表现尤为突出。儿童ADR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全身反应,再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导致儿童ADR的相关因素有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制备工艺以及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不合理应用。从药品生产、国家监测和临床用药过程等方面提出减少儿童ADR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基于循证方法对1例肺癌伴脑转移患者实施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应用文献证据为临床提供治疗建议,更好地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在1例肺癌伴脑转移患者的药学监护过程中,在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后,通过检索Pub Med、CNKI数据库,选择高证据等级的文献作为评价患者用药方案的依据。首先评估了患者使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方案的预期收益;其次依据癌症支持治疗多国协会(MASCC)指南就吉非替尼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出了预防措施;再次通过各类药学检索工具发现和预防了利培酮和昂丹司琼合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医师在靶向药物选择、不良反应预防以及用药方案调整等方面均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避免了抗精神病药与止吐药合用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使吉非替尼引发皮疹的严重程度大幅减少,从而保证了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患者脑转移症状最终得以控制,顺利出院。结论:以循证药学为基础的药学监护,使药师和医师在药物治疗方面更容易达成共识,同时也保证了药学监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对儿科应用抗菌药物开展药学监护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儿科抗菌药物治疗中临床药师实施药学监护的经验。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儿科查房、儿科疾病治疗,在抗菌药物的选择、治疗方案的设计、实施中运用药学专长为医护人员和患儿服务,并把药学监护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结合在一起。结果:通过实施药学监护,临床药师正逐步成为儿科抗菌药物治疗团队中重要的一员。结论:儿科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治疗中能够运用专业所长,加强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提高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9.
梁宇  韩吉  姜明燕 《中国药房》2014,(30):2876-287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及开展药学监护的切入点。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7月期间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治疗的33例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临床药师开展了多方面的药学监护,包括抗栓治疗监护、肾功能监护、预防感染、药物相互作用监护等。结果:多数患者发生轻微的指标异常或不适,有并发症或药品不良反应者共10例,其中1例患者同时发生血小板下降和肌酐升高,2例患者发生的指标异常及不适症状经鉴别为药品不良反应所致。药学监护的开展帮助医师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和药品不良反应,优化了治疗方案,取得较好效果。结论:行IABP术的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肾功不全、感染等并发症,且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应用药物品种繁多、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大,临床药师可从这些方面入手开展药学服务,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0.
苏琼华  王豫辉 《中国药房》2008,19(5):394-396
目的:探讨医院药学服务的方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结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资料,对我院门诊中药房2006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其联合用药几率增大,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多。结论:药师积极开展药学服务,可为患者合理用药和治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