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采用UPLC及化学计量学方法考察酒炙当归的最优微波炮制工艺,为从品质角度探讨当归酒炙工艺的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黄酒量、闷润时间、微波功率、微波时间作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法以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肽、藁本内酯、丁烯基苯肽为指标,筛选最优酒炙工艺,并对当归酒炙前后的成分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酒炙当归最优工艺为每1g当归加黄酒0.5g,闷润时间5h、微波功率750W、微波时间3min。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UPLC及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酒当归的微波炮制工艺进行研究。该炮制工艺加热温度可控,加热时间确定,加料量定量,指标性成分含量高,操作步骤少,耗时短,为当归酒炙工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9,(6):807-81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贮藏条件下川芎中绿原酸、川芎嗪、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Z-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Boston C_(18),流动相为乙腈-0.5%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85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结果:绿原酸、川芎嗪、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Z-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030 53~0.519 01μg(r=0.999 5)、0.001 02~0.017 34μg(r=0.999 9)、0.012 83~0.218 11μg(r=0.999 5)、0.007 63~0.129 71μg(r=0.999 7)、0.001 76~0.029 92μg(r=0.999 5)、0.054 74~0.930 58μg(r=0.999 9)、0.215 80~3.668 60μg(r=0.999 9)、0.018 02~0.306 34μg(r=0.999 7)、0.232 50~3.952 50μg(r=0.999 9)、0.002 40~0.040 80μg(r=0.999 5);定量限分别为2.073 7、0.556 6、0.753 8、0.231 5、0.306 9、0.925 2、2.295 3、4.624 0、3.215 3、0.910 5 ng,检测限分别为0.622 1、0.167 0、0.226 1、0.069 4、0.092 1、0.277 6、0.688 6、1.387 2、0.964 6、0.273 1 n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5%(n=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90%~103.28%(RSD=2.99%,n=6)、88.24%~107.84%(RSD=4.89%,n=6)、95.06%~102.08%(RSD=3.97%,n=6)、93.67%~101.05%(RSD=1.02%,n=6)、94.81%~104.33%(RSD=2.34%,n=6)、94.41%~105.59%(RSD=4.32%,n=6)、92.76%~104.83%(RSD=1.95%,n=6)、87.22%~102.56%(RSD=2.89%,n=6)、94.04%~99.52%(RSD=0.92%,n=6)、88.51%~103.83%(RSD=4.89%,n=6)。5、15℃贮藏条件下,药材药品未见明显变质;室温条件下,部分样品出现虫蛀、霉变;6批药材样品各成分含量分别为0.047 7%~0.160 8%、0.006 1%~0.022 7%、0.048 2%~0.172 2%、0.023 3%~0.145 2%、0.004 6%~0.030 7%、0.085 2%~0.835 4%、0.182 6%~2.112 7%、0.009 9%~0.098 3%、0.614 9%~3.176 2%、0.005 7~0.036 9%,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为5℃<15℃<室温;在相同贮藏温度下的下降速率为聚乙烯塑料袋<聚丙烯编织袋。结论:该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同时测定川芎中10种成分的含量。建议川芎药材密封包装后于干燥、阴凉处贮藏,且贮藏时间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同时测定当归片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藁本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250 mm×4.6mm, 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为10 μL;柱温为30℃。结果: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藁本内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146~0.2146μg (r=0.999 0)、0.03622~0.3622μg (r=1.000 0)、0.08942~0.8942μg (r=1.000 0);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7.1%(RSD为2.3%,n=6)、103.2%(RSD为1.4%,n=6)和98.2%(RSD为1.0%,n=6),测定了三批样品,3个成分的测定结果分别为:批号170503:0.461、0.236、0.907 mg·片-1;批号170820:0.508、0.267、0.937 mg·片-1;批号171206:0.482、0.245、0.892 mg·片-1。结论:本法经方法学考察均符合有关规定,可用于当归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HPLC法同时测定当归药材中6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当归药材中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Z 型和 E 型藁本内酯及 Z 型和 E 型3-丁烯基苯酞的含量。方法:采用 Zorbax ODS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1%醋酸(A)-乙腈(B),梯度洗脱(0min,10%B;7 min,33%B;55 min,33%B),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4 nm(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和 Z/E 型藁本内酯)和260 nm(Z 型和 E 型3-丁烯基苯酞)。结果: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Z-藁本内酯、Z 型和 E 型3-丁烯基苯酞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31~139.50 μg·mL~(-1)(r=0.9999),38.00~380.00 μg·mL~(-1)(r=0.9995),2.11~445.00 μg·mL~(-1)(r=1.000),3.32~136.18 μg·mL~(-1)(r=0.9999),1.94~16.32 μg·mL~(-1)(r:0.9995);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8%(RSD=2.5%),105.3%(RSD=3.2%),98.5%(RSD=1.6%),105.3%(RSD=2.4%),105.8%(RSD=1.9%)。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当归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茶芎苯酞类有效部位(CPTA)中4种成分在大鼠离体肠中的最佳吸收部位、吸收机制和吸收动力学过程,为CPTA剂型与处方设计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利用HPLC法建立CPTA中4种成分在小肠液中的含量测定方法.取麻醉后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段作为受试肠段建立外翻肠囊模型,计算...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温经汤中酒当归的炮制工艺,以及酒当归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以期为后续温经汤的制剂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古籍,结合现代技术方法优选洗、润、切、干燥等炮制工艺,得生当归片。通过单因素考察优选酒当归黄酒用量及闷润时间,以“文火炒干”为基本原则,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和炒锅转速3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实验,以性状、水分(%)、浸出物(%)和阿魏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熵权法计算复合评分,进行酒炙炮制工艺优化。采用HPLC法建立酒当归饮片的指纹图谱,色谱柱为Techmate C18柱(250 mm×4.6 mm, 5μm),以乙腈(A)-0.2%磷酸水(B)为流动相体系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结果:确立了酒当归的最佳炮制工艺,建立了其HPLC指纹图谱,指认出4个主要共有峰,分别为绿原酸、阿魏酸、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I,建立了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论:本实验建立的酒当归炮制工艺稳定可行,结合其指纹图谱可为温经汤的制...  相似文献   

7.
李旸 《中国药师》2022,(7):1271-1276
摘要:目的:考察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对除脂生发片中阿魏酸、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H、丹皮酚5个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及辐照前后指纹图谱变化,为除脂生发片辐照灭菌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Atlantis T5-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以甲醇(A)-0.3%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检测丹皮酚)及280 nm(检测阿魏酸、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H),建立除脂生发片HPLC指纹图谱,同时比较0,3,6,9 kGy剂量下60Co-γ射线辐照对除脂生发片化学成分中阿魏酸、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H、丹皮酚的影响,以及对指纹图谱相似度的影响。结果:在指纹图谱研究中,共确定除脂生发片HPLC指纹图谱21个共有峰,不同剂量辐照前后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0。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试验5个化学成分分离度良好,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RSD值均<1.5%,供试品溶液在36 h内稳定,各成分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剂量不超过6 kGy时,对除脂生发片化学成分和指纹图谱影响较小,可作为除脂生发片的有效灭菌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化当归挥发油的包合工艺。方法 以藁本内酯包合率、丁烯基苯酞包合率、包合物收率和综合评分为指标,以β-环糊精与挥发油配比、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确定了当归挥发油饱和水溶液法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优化的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与挥发油配比为8∶1、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60min。结论 确定的包合工艺包合率、包合物收率较高,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王芳  李慧  廖帆  王海斌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44(12):2614-2620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妇科养荣胶囊中梓醇、地黄苷D、益母草苷、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洋川芎内酯 H、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含量的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Agilent Extend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检测梓醇、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345 nm(检测棕矢车菊素和异泽兰黄素)和280 nm(检测洋川芎内酯 H、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妇科养荣胶囊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9种成分分别在5.53~110.60、1.97~39.40、2.29~45.80、0.66~13.20、1.74~34.80、1.36~27.20、2.68~53.60、3.41~68.20、9.27~185.4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99.91%(0.67%)、98.67%(1.18%)、97.94%(1.07%)、96.76%(0.96%)、98.13%(1.32%)、97.97%(1.66%)、99.89%(0.87%)、100.11%(0.75%)、100.03%(0.84%);10批样品聚类分析分为2类,各成分含量差异与生产阶段有关。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妇科养荣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补阳还五汤抗动脉粥样硬化8个效应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内酯苷、芍药普、苦杏仁苷、黄芪甲苷、正丁烯基苯酞、Z-蒿本内酯和阿魏酸)的UPLC-MS/MS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方法:基于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分析,明确补阳还五汤中8个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成分.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甘草和大戟配伍的体外肝毒性。方法 采用显微观察法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甘草单煎液、大戟单煎液、甘草-大戟合煎液和甘草-大戟单煎混合液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并比较大戟单煎液、甘草-大戟合煎液和甘草-大戟单煎混合液相当浓度下细胞毒性的大小。结果 大戟单用及大戟与甘草配伍均有细胞毒性,且呈剂量相关性;与大戟单煎液相比,甘草-大戟单煎混合液细胞毒性无明显差异,甘草-大戟合煎液细胞毒性减小。结论 甘草和大戟配伍导致大戟的体外肝毒性减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小米和大米炒制党参Codonopsis Radix前后的指纹图谱差异。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SB-C18,流动相为乙腈-0.15%冰醋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267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 μL。以党参炔苷为参照,建立生党参、小米炒党参、大米炒党参(各9批)的UPLC指纹图谱;运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及共有峰指认;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使用数据统计软件SSPS 20.0与SIMCA 14.1进行主成分分析。UPLC法检测大米炒党参、小米炒党参、生党参各9批饮片中5-羟甲基糠醛(5-HMF)和党参炔苷含量。结果 9批党参生品的UPLC指纹图谱有6个共有峰,小米炒党参和大米炒党参分别均有10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0;指认了5-HMF、党参炔苷2个共有峰,党参“米”炒后U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特征明显,小米炒党参和大米炒党参的UPLC指纹图谱未见明显差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9批党参生品聚为一类,而小米炒党参和大米炒党参聚为另一类。与生党参比较,大米炒党参和小米炒党参中5-HMF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3种饮片党参炔苷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成功建立了党参生品及小米炒党参、大米炒党参的UPLC指纹图谱,不同炮制辅料对米炒党参中化学成分的影响趋势相同,但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黄芩中的六六六(BHC)、滴滴涕(DDT)和五氯硝基苯(PNCB)3种农药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丙酮-二氯甲烷为提取溶剂,以超声法提取,采用磺化法净化。检测使用弹性毛细管柱为分离柱,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结果 3种成分在25 min内得到良好的分离;两个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最小为1.57,峰与峰之间达到良好分离;该法中9个农药残留物组分的线性关系良好,其平均加样回收率为72.20%~116.18%,RSD值为0.55%~7.81%。结论 该法准确,灵敏度高,易操作,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临床上正在试用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制剂治疗各种皮肤病,包括过敏性紫癜、银屑病、湿疹、玫瑰糠疹、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带状疱疹、扁平疣、斑秃、白癜风和皮肤色素沉着等。综述甘草提取物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甘草酸等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病毒性皮肤病、色素沉着等皮肤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干预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靶点,并补充文献报道相关药理作用的成分作为潜在活性成分。以"peritoneal fibrosis"为关键词分别在OMIM、Genecards获取目前已知的与腹膜纤维化相关的疾病靶点,后取两者的交集靶点;对交集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核心网络。基于R软件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最终采用AutoDock软件将主要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得出其结合能力。结果 筛选出20个黄芪活性成分及文献报道有相关药理作用4个, 457药物作用靶点,与674个腹膜纤维化病靶点取交集,得到86个共同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提示黄芪拮抗腹膜纤维化主要参与了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的调节、细胞对化学的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调节等通路; 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调控肿瘤、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黄芪治疗腹膜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多种信号通路等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山东市场上桔梗饮片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进行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并考察了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二氧化硫残留、增重等项目.结果 不同批次桔梗皂苷D含量差异较大,少数批次二氧化硫超标严重.结论 本研究可以为评价山东市场上桔梗饮片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评价何首乌炮制品中的差异代谢物。方法建立何首乌的1H-NMR指纹图谱,对黑豆汁制、黄酒制、清水制、黑豆汁加黄酒制何首乌以及生首乌进行分析,同时考察6、12、18、24、32、36 h炮制时间,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不同炮制品与生品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何首乌生品、炮制品中找到15种差异化学成分,其中苏氨酸、脯氨酸、没食子酸、β-葡萄糖、琥珀酸、乳酸、胆碱、甘氨酸含量具有随着炮制而升高趋势;而γ-氨基丁酸、蔗糖具有降低的趋势;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是先升高后降低。结论基于NMR技术的代谢指纹图谱可以较好的评价何首乌的不同炮制工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硫磺熏前后黄芪中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的变化,确定硫磺熏对黄芪药材质量的影响,为评价熏硫加工对黄芪质量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的黄芪进行熏硫加工,采用HPLC-DAD法测定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4种黄酮成分,UPLC-ELSD法测定了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黄芪皂苷III、黄芪甲苷4种皂苷成分。结果硫磺熏过的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含量降低,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I、黄芪甲苷的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黄芪熏硫加工后,黄酮苷成分有所降低,其余成分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生川乌瓜蒌不同配伍比例醇提液中乌头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比较瓜蒌对其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灵敏、专属、快速的测定大鼠血浆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ig生川乌与瓜蒌1∶0、6∶1、1∶6配伍醇提液,在不同的时间点采血分析,经DAS 2.0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药动学参数tmax和t1/2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生川乌与瓜蒌6∶1配伍组tmax显著减小(P0.05),生川乌与瓜蒌1∶6配伍组tmax显著增加(P0.01、0.001),且t_(1/2)显著降低(P0.05、0.01),提示生川乌与瓜蒌不同配伍比例影响了3种生物碱的吸收和消除过程。结论生川乌与瓜蒌配伍影响了乌头类生物碱的药动学过程,配伍比例是其配伍禁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