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翠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11):2061-2064
目的 研究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6年12月在榆林市星元医院进行诊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注射液,每次10 BU,加入500 mL生理盐水中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每两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将0.4 g葛根素注射液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低切、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和纯音听阈值。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低切、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高切及血浆黏度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纯音听阈值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巴曲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以及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
熊瑛  李荣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9):1708-1712
目的 探讨耳内窥镜下鼓室内注射甲强龙对伴眩晕突聋患者听力康复及前庭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伴眩晕突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降低血黏度和抗凝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甲强龙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内镜下鼓室注射甲强龙治疗,均治疗10 d。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和前庭功能情况,采用血浆凝固法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42%,高于对照组的5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内窥镜下鼓室内注射甲强龙对前庭功能正常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7.78%,高于对前庭功能异常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38.46%(P<0.05)。治疗前,两组之间的前庭功能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的前庭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前庭功能正常占比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PT、APTT、TT和FIB水平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治疗后的PT、APTT和TT水平高于且FIB水平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T、APTT和TT水平高于且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内窥镜下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伴眩晕突聋,有利于患者听力康复,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前庭功能和凝血功能,但该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较少,需要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变化,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细胞炎症因子和血流变学水平的变化,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水平,血浆黏度、血沉、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血浆黏度、血沉、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水平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明显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疗效明确,可以降低hs-CRP水平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注射液40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前列地尔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压氧疗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微循环、降低颅内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脑神经保护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将100 mg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250 mL 0.9%的NaCl注射液混合后为患者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应用高压氧疗(氧疗压力为0.25~0.30 MPa,时间为3min;氧浓度为80%~90%,温度为18~25℃)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个疗程为14 d,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血细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治疗疗效、巴塞尔(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CSS)分值、神经功能缺损(NIHSS)分值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生长因子(NGF)浓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细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SS分值、NIHSS分值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浓度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GF浓度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疗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16 m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20 m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清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52%、97.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亲环素A(CyP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WBV)、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PV)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机体细胞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红花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新疆建设兵团额敏第九师医院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rt-PA 0.9 mg/kg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40 mL,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血黏稠度等血液流变学参数以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等血脂指标,ADL量表评分以及NIHSS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黏稠度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LDL、TG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NIHS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联合rt-PA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rt-PA,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芪血通络片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8年1月—2020年5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的奇偶性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注射液,首次10 BU巴曲酶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配伍,隔日一次,维持量为5 BU,隔日一次静脉滴注;治疗组除了给予巴曲酶注射液外还给予口服芪血通络片,4片/次,3次/d。均治疗14 d进行疗效对比。同时对比两组患者BI评分、ADL评分、MoCA评分、血清新蝶呤(Np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亲环素A(CyPA)、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在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96.77%比80.65%,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显著降低,但ADL评分、MoCA评分、BI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MoCA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pt、MCP-1、CyPA、MMP-9、sVCAM-1水平均降低,且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QmeanVmean显著增加,但DR、ZCV及R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QmeanVmean高于对照组,但DR、ZCV及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T、WBV、FIB及PV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流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在给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的同时还进行口服芪血通络片不仅促进机体细胞因子改善,还促进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有利于脑神经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对认知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很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冯紫薇  吴斌  韩敏  崔涛  颜谈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10):2464-2468
目的 探讨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己酮可可碱注射液,于25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0.1 g己酮可可碱注射液,最大滴速<0.1 g/h,依据患者耐受性每次增加0.05 g,每次用药量不超过0.2 g。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20 mL脉络宁注射液,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凝血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均下降,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FIB低于对照组,TT、PT、APT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己酮可可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巴曲酶注射液对大鼠血栓栓塞性脑卒中急性超早期的保护作用。方法 自体血凝块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法制备大鼠血栓栓塞性脑卒中模型,32只造模成功大鼠按神经缺陷程度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及巴曲酶注射液低、高剂量(0.3、1.0 BU/kg)组和阿替普酶(rt-PA,9 mg/kg)组,每组8只,另设假手术组8只。造模1 h后尾iv给药,给药后6 h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核磁共振(MIR)技术进行大鼠脑SE-T2WI序列扫描,测量脑病变范围;给药后24 h评分后取脑进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范围;给药后6、24 h取血浆,测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巴曲酶注射液0.3 BU/kg治疗24 h(P<0.05)、1 BU/kg治疗6、24 h(P<0.05、0.01)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给药后6 h MRI结果显示,巴曲酶注射液0.3、1.0 BU/kg显著缩小病变范围(P<0.05、0.01);给药后24 h TTC结果显示,巴曲酶注射液0.3、1.0 BU/kg显著缩小梗死范围(P<0.05);巴曲酶注射液0.3、1.0 BU/kg于药后6、24 h均可显著降低血浆FIB浓度(P<0.05、0.01、0.001)。结论 巴曲酶注射液能改善大鼠脑缺血急性期受损神经功能、缩小脑病变范围、降低血浆FIB浓度,具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纤溶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纤溶酶,100 U加入到生理盐水100 mL中,30 min内滴完,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滴注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相关指标、平均听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35%、8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明显下降,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蛋白酶激活受体(PAR)、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溶酶体膜糖蛋白(CD61)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VWF、PAR、CD62p、CD61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听阈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平均听阈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纤溶酶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循环,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20 m L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听力和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08%、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低频区听阀、高频区听阀、平均纯音听阀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听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电泳指数、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听力功能,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9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0.4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两组患者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平均听阈值、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36%、93.7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 d后,两组患者平均听阈值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平均听阈值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P-SOD)水平明显上升(P0.05),内皮素(ET)和过氧化脂质(P-LPO)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氧化应激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高峰  顾平  汪旭  钟志生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2):2417-2421
目的探讨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和胞磷胆碱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海安县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胞磷胆碱钠氯化钠注射液,0.5 g加入到0.9%氯化钠溶液250 m L中,1次/d;且对照组缓慢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注射液,30 mg加入到0.9%氯化钠溶液50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10 m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 m L中,1次/d,3 d后剂量调整为5 mg/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听力指标,眩晕、耳鸣发生率和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9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纯音听阈、低频区听阈和高频区听阈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耳鸣和眩晕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和胞磷胆碱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豆苷元片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98例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根据药物使用的差别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首次20 B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1次/2 d,维持剂量5 BU;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黄豆苷元片,50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经3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水平,及PSQI、THI和SF-36评分。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经治疗,治疗组耳鸣、眩晕、耳闷改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最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和THI量表评分显著降低,而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豆苷元片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有着显著疗效,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5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暂时性左侧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实验动物随机分成7组,分别为模型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1.71 mg/kg)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17.86 mg/kg)组、银杏内酯注射液(0.91 mL/kg)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0.45 mL/kg)组、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18.02 mg/kg)组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阳性药,9 mL/kg)组。假手术组同法造模,不栓塞大脑中动脉。各组大鼠尾iv给药14 d后,评估神经功能评分;干湿比质量法测定脑含水量;TTC染色法评价脑梗死面积;伊文思蓝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生化分析法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E染色法检测组织病理学变化;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神经细胞及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其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组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组差异显著(P<0.01);各给药组脑含水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除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组外,其他各给药组均差异显著(P<0.01);各给药组脑梗死面积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给药后伊文思蓝渗出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组差异显著(P<0.05、0.01);各给药组IFN-γ、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SOD的降低,其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和注射用银杏内酯注射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MDA的升高,其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和银杏内酯注射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5种中药注射剂均能在不同程度抑制脑组织神经细胞和神经元病理形态的改变以及神经细胞的凋亡。结论 5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对MCAO大鼠的损伤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其改善各指标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银杏物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将87.5 mg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听阈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9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听阈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听阈水平显著低于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听阈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良反应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侯薇  李菁  徐璐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2):2413-2416
目的探究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9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2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10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1次/d。所有患者均规律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平均听阈和听力改善情况以及纯音电测听力图分型的分布、治疗后有效耳数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58%、94.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听阈值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平均听阈值比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听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升型、平坦型、盆型患耳显著少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升型、下降型、平坦型、盆型以及总耳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明显疗效,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永军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0):1946-1949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4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 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4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力阈值。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 VCAM-1)水平降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增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高切(HS)、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纤维蛋白原(FIB)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听力阈值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听力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听力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