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肉苁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肉苁蓉以其独特的医疗及保健功效在治疗疾病、保障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医学认为肉苁蓉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肉苁蓉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备受人们的关注,成为医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从肉苁蓉化学成分、提取方法、质量控制、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广泛深入研究该植物资源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肉苁蓉苷类化合物对氧化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ESR自旋捕捉方法研究肉苁蓉苷类化合物对体外产生的 OH和 等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低温(液氮)ESR技术、免疫学实验技术和生化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内活性氧自由基水平及血清SOD水平和GSH-Px酶活性。结果提示肉苁蓉苷类化合物能强烈抑制体外 OH和 等活性氧自由基,同时对于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自由基损伤具有预防和修复作用;小鼠“碳粒廓清”法研究结果表明肉苁蓉苷类化合物能明显增加小鼠血中Mj的吞噬能力及免疫器官的重量。  相似文献   

3.
肉苁蓉为临床常用中药,有"沙漠人参"之称。肉苁蓉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乙醇苷类、生物碱类、环烯醚萜苷类、有机酸类、木脂素苷以及一些挥发性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促激素样作用、促进免疫、抗氧化、抗衰老、通便等作用。主要对肉苁蓉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炮制工艺、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变化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开展炮制研究及原理解析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4.
肉苁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肉苁蓉的药理作用研究有较大进展,该文对其临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为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LC/ESI-MS/MS研究肉苁蓉与其代用品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正品肉苁蓉及其习用品盐生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方法 采用LC/ESI-MS/MS方法对正品肉苁蓉及其习用品盐生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的7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及相对含量测定。结果 正品肉苁蓉中鉴别出7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而盐生肉苁蓉中只含6种;管花肉苁蓉中只含5种, 而且3种肉苁蓉中苯乙醇苷含量也有差别。结论 3种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是区别各种肉苁蓉的特征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芒果苷本身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其衍生物更是改进了原料水溶性和脂溶性不佳的问题,使其发挥出更好的药效作用。本文主要就近5年来芒果苷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刺五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刺五加含有苷类、黄酮、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抗疲劳等药理作用。对国内外刺五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为刺五加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刺五加含有苷类、黄酮、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抗疲劳等药理作用。对国内外刺五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为刺五加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黄芩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目的:介绍黄芩苷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综述黄芩苷的药理作用。结果:黄芩苷具有对Ca^2+的作用、清除自由基、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银屑病、抗HIV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结论:黄芩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0.
天麻醒脑胶囊是由天麻、地龙、石菖蒲、远志、熟地黄、肉苁蓉等药材加工制成的中成药。具有滋补肝肾、通络止痛等多种药理作用和治疗功效,多用于肝肾不足、肝风上扰所致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反应迟钝、耳鸣、腰酸等症。近年来对本药的研究日趋增多。本文着重就该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安全性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肉苁蓉为列当科多年生草本寄生植物荒漠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或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主要化学成分有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及其苷类、木脂素及其苷类、多糖等,具有抗衰老、保护肝脏、缓解体力疲劳、抗骨质疏松、润肠通便等多种生物活性。就肉苁蓉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败酱草为我国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肠痈、肺痈、痈肿疮毒和产后瘀阻腹痛等症。近年来化学成分研究显示败酱草中含有三萜类、黄酮类、环烯醚萜类、甾醇、香豆素及有机酸类,药理研究发现败酱草具有抑菌、镇静、胃肠、抗肿瘤、抗氧化及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其来源植物黄花败酱草和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两种来源败酱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深度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鹿茸草始见于《植物名实图考》,是玄参科植物绵毛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 Franch.)或沙氏鹿茸草(Monochasma sheareri Franch. ex Maxim.)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凉血止血等多种功效。本文利用CNKI、PubMed和SciFinder以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 Franch.或Monochasma sheareri Franch. ex Maxim.)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对鹿茸草的品种、药材标准、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与药理作用等文献进行综述,为鹿茸草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焦广洋  李澍坤  邓易  殷军  陈万生  陈军峰  张凤 《药学研究》2021,40(10):673-677,683
墨旱莲为菊科植物鳢肠 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作为传统药用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本文基于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献,对墨旱莲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体内代谢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墨旱莲的临床应用及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二至丸由女贞子、墨旱莲两味药材组成,具有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的功效,在妇科疾病、肾病、肝病等领域均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基础。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二至丸在保肝补肾、改善骨质疏松、围绝经期综合征、免疫调节、抗衰老、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并对二至丸保护肝脏、抗骨质疏松、抗衰老的作用机制与潜在通路开展了研究。对二至丸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利用现代药理学手段阐明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证的机制、挖掘中药经典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以及指导二至丸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富集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的最佳树脂和工艺条件,使分离纯化工艺达到最优化。方法选择7种大孔吸附树脂(AB-8、DM301、DM130、D1400、DA-201、HPD-100、D-101-I),通过树脂对苯乙醇苷的静态吸附和解析能力,筛选出最佳树脂,再通过树脂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筛选优化工艺。结果 DA-201的吸附解析最佳条件为:上样流速为1.5 mL.min-1,洗脱剂为90%的乙醇。按最佳工艺苯乙醇苷的纯度由25.1%上升为51.2%。结论该法简便、可行,为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的纯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青蒿所含化学成分丰富,药用价值高,药理作用广。随着科学技术和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对于青蒿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经过整理总结阐述青蒿中主要化学成分抗疟、抗肿瘤、抑菌杀虫、抗炎及免疫调节、抗纤维化、抑制脂肪变性等药理作用及机制,为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为青蒿的合理使用以及临床新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何首乌因其黑须发、益精髓、延年不老等补益作用在处方及中成药中广泛应用,随着中药现代化的不断进展,关于何首乌及其成分的药理研究也不断深入,何首乌包含蒽醌类、二苯乙烯苷类、酚类、黄酮类、磷脂类等成分,关于何首乌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类及蒽醌类药理研究较多;具有抗衰老,降脂保肝、提高免疫力、治疗骨质疏松等作用,通过查阅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将何首乌及其主要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查阅古文献记载何首乌传统功效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对何首乌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探讨,为何首乌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