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5种中药对临床常见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璇  彭松  施金玲  李从荣 《医药导报》2005,24(6):470-472
目的 研究连翘、大青叶、夏枯草、盐肤木树皮、半支莲挥发油等5种中药对139株临床常见菌株的抗菌作用。方法将5种中药配成一定浓度的水煎液,按K-B法测定5种中药、中药联合左氧氟沙星对139株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大青叶、盐肤木树皮、半支莲挥发油对139株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而连翘、夏枯草对139株细菌的抑菌效果较差;大青叶、盐肤木树皮、半支莲挥发油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后对139株细菌的抑菌效果有所增强。结论中西药配伍对临床常见菌株有较好的体外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愈溃膜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中药抗菌试验试管法,以蜂胶口腔膜为对照,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愈溃膜对大肠埃希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稍弱,总体效果优于蜂胶口腔膜。结论愈溃膜对6种常见细菌具有抑制作用,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是否对复方新诺明的体外抑菌作用产生影响。方法设计三个实验组:复方新诺明组,复方新诺明+碳酸氢钠组,碳酸氢钠组。选取对复方新诺明敏感的革兰氏阴性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肺炎杆菌、链球菌(D群)作为实验菌。分别用6种细菌进行30~43次不等的药敏试验,分别记录不同细菌的抑菌环直径进行统计,求得不同实验组平均抑菌环直径。结果复方新诺明组对6种细菌平均抑菌环直径在(17.367±1.564)~(25.475±1.414)mm;复方新诺明+碳酸氢钠组的抑菌环平均直径在(21.000±1.911)~(29.925±2.030)mm之间。碳酸氢钠组无抑菌环。经进行统计学分析,复方新诺明组和复方新诺明+碳酸氢钠组两组药物对6种不同细菌的抑菌环直径比较相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实验结果说明碳酸氢钠本身无抑菌作用,但碳酸氢钠具有协同复方新诺明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莪术、鱼腥草、土茯苓三种中药对解脲支原体(Uu)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抑菌作用,并确定了它们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方法采集临床标本,在体外培养获得Uu临床分离菌株,将三种中药各制成药液,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各中药对Uu临床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鱼腥草MIC为3.90mg/mL,莪术MIC为3.90mg/mL,土茯苓MIC为7.81mg/mL。结论三种中药对uu临床分离菌株均显示较好的体外抑制作用,效果以鱼腥草最佳,莪术次之,土茯苓最后。  相似文献   

5.
黄连与痢特灵联用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连、痢特灵、黄连与痢特灵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福氏志贺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联合琼脂平板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黄连和痢特灵以及它们联合应用对4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黄连联用痢特灵对4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比单用低。结论黄连与痢特灵联用对4种菌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的观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比较国产与进口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将336株实验菌株分别制成菌液,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25922和铜绿假单胞菌27853。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各种药物的体外抑菌效果,并根据抗生素药物敏感的临界浓度计算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率。结果国产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肺炎克雷白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ESBLs+)]、肺炎克雷白菌(ESBLs-)、大肠埃希菌(ESBLs+)、大肠埃希菌(ESBLs-)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亦较好。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等药物相比,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体外抑菌效果最好。肠杆菌科细菌对国产与进口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率几乎无差异,国产与进口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相当。结论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国产与进口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体外抑菌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白桦脂酸(BA)的新型衍生物结构,研究其及衍生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通过Jones氧化反应、Claisen Schmidt缩合反应等得到目标化合物BA-01;采用96孔板的琼脂稀释法测定化合物对5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合成了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BA衍生物,且为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和MS(ESI)等表征分析确定。体外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3种革兰阳性菌均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高,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 μmol·L-1,与BA相比显著提高。结论:合成修饰的新型结构中C-3位羟基的修饰以及C-2位上苯环的连接对其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黄酮复合膜的抑菌止血促愈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壳聚糖-黄酮复合膜的抑菌、止血、促愈合作用。方法:从中药蒲黄中提取黄酮,与壳聚糖混合后冷冻干燥制成复合膜。肉汤稀释法测定复合膜溶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测定体外血液凝固时间和在体肝脏止血时间,评价复合膜的止血效果。复制大鼠皮肤损伤模型,敷以复合膜治疗,观察伤口HE染色结果,测定肉芽组织蛋白质和羟脯氨酸含量,评价复合膜的促愈合作用。结果:所制复合膜对3种细菌的抑菌效果均较好,能明显缩短体外和在体的血液凝固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结论:壳聚糖-黄酮复合膜制备工艺简单,具有抑菌、止血和伤口促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抗生素、消毒剂(氯己定)和抗菌中药(黄连)能否介导细菌产生交叉耐药。方法:根据国际标准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上述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根据抗性结果分析,选择亚致死剂量下的药物浓度连续培养细菌14 d,诱导细菌产生交叉耐药。结果:经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IP)和庆大霉素(gentamicin, GEN)诱导后细菌没有增加对氯己定(chlorhexidine, CHX)的抗性,但出现了对CHX敏感性提高的现象。分别有1株和4株Sa对黄连水提液(Rhizoma coptidis extract, RCE)和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BBR)提高了抗性。经四环素(tetracycline, TET)诱导后,对CHX、RCE和BBR产生交叉耐药的Sa菌株分别有3,6,8株。经CHX诱导后,几乎所有菌株都对至少一种抗生素产生了交叉耐药,分别有7株和9株Sa对RCE和BBR抗性提高了4倍以上。经RCE诱导后,对抗生素、CHX和BBR产生交叉耐药的Sa菌株数分别是11,3和14。经BBR诱导后,对抗生素、CHX、RCE产生交叉耐药的Sa菌株数分别是9,2和14。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抗生素、消毒剂和抗菌中药能诱导细菌产生交叉耐药,细菌对三者的抑菌机制可能相同。  相似文献   

10.
地锦草-马齿苋药对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研究地锦草 马齿苋药对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倍比稀释法和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考察地锦草和马齿苋药对及单味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测定3种实验菌种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实验菌株对单味药材及药对呈现不同程度的敏感,其中以药对的抑杀作用最明显(P<0.05)。随温度的升高,各水提浓缩液对不同实验菌珠的抑菌活性发生改变。MIC和MBC结果显示,各水提浓缩液对大肠埃希菌的作用最强,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铜绿假单胞菌抑杀作用相对较弱。结论:地锦草 马齿苋药对对实验菌株有不同程度抑杀作用,但存在一定差异,中药应用形式的变化对药对的抑杀能力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泻白散和方中3味主药甘草、地骨皮、桑白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并对31批药材和10批泻白散煎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一定浓度的药材提取液引起DPPH溶液吸光度(A)值降低,考察波长为517 nm,分别探索3味药材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条件;并进行不同溶剂的吸收考察、专属性考察、DPPH线性考察、药材提取液线性考察、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耐用性考察等方法学验证;以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作为评价指标,对泻白散和方中3味药材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考察。结果 地骨皮、甘草、桑白皮和泻白散提取液的IC50均值为0.31、1.24、1.49和0.91 g/L,泻白散提取工艺对方中药物抗氧化活性的保留均值为56%。结论 建立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可用于泻白散及方中主药的抗氧化活性测定,为多维度评价中药和中药材质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Tooth decay is an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bacteria immobilized on the tooth surfaces. Eradication of these bacteria, for example Streptococcus sobrinus (S. sobrinus), from the oral cavity is essential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ooth decay. We have tested the antimicrobial effect of several paraben derivatives such as methyl (MP), ethyl (EP), propyl (PP) and butyl (BP) against immobilized and planktonic S. sobrinus.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was as follows: MP>EP>PP=BP on immobilized bacteria and MP>EP=PP>BP on planktonic bacteria. An antibacterial synergistic effect was found between several combinations of parabens on immobilized and planktonic S. sobrinu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parabens are potential antibacterial agents against immobilized or planktonic bacteria found in the oral cavity.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长花滇紫草和团花滇紫草75%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ABTS法、FRAP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体外抗氧化能力,并采用肉汤连续稀释法初步考察了2种藏紫草体提取物体外对15种不同菌株的抗菌作用。结果 不同浓度藏紫草的75%乙醇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都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与BHT阳性药相当或略高于BHT;总还原力随取物浓度增加而增强;2种藏紫草的提取物对革兰阳性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但对肠杆菌科菌株及铜绿假单胞菌均未见抗菌作用。结论 2种来源的藏紫草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型抗菌肽PDK160在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局部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杀菌试验、溶血性试验、耐药性试验等评价抗菌肽PDK160在小鼠体内创面感染模型和猪皮肤体外感染中的抗菌效果。结果抗菌肽PDK160在体外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另外,PDK160的强效杀微生物活性和广谱抗菌活性与溶血活性无关。PDK160在小鼠的创面感染和猪皮肤感染体外模型中,表现出明显的抗感染效果。在小鼠皮下或局部应用不会导致任何不良反应。结论PDK160可能是局部治疗感染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察蒙成药巴特日七味丸不同提取部位对临床常见7种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对筛选出的有效活性部位进行急性毒性评价。方法 采用微孔板TTC法和微孔板比浊法测定吸光度(OD)值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观察巴特日七味丸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菌作用,并初步确定其有效活性部位;以巴特日七味丸水提物为对照,采用小鼠半数致死量(half lethal dose,LD50)和最大耐受量试验对巴特日七味丸有效活性部位进行急性毒性评价。结果 巴特日七味丸6种提取部位,包括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残余等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较强,MIC分别为0.04,0.08 mg·mL-1。巴特日七味丸水提物和有效活性部位均没有出现LD50值;最大耐受量相当于临床成人(体质量70 kg)安全用药剂量的120倍左右,均未出现急性毒性现象。结论 巴特日七味丸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抗菌活性,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活性较强,并且急性毒性较低,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番薯藤提取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对其有效部位进行筛选。方法 采用固体平板法、试管2倍比稀释法测定番薯藤水、醇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圈大小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系统溶剂法对番薯藤醇提物进行梯度提取,分别得到石油醚层、二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5个不同极性部位,并确定其有效部位及相应的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 番薯藤醇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其MIC为50 mg·mL-1。其中石油醚部位的抑菌作用最强,MIC为12.5 mg·mL-1,MBC为25 mg·mL-1;其次为正丁醇部位,MIC为25 mg·mL-1,MBC为100 mg·mL-1结论 番薯藤醇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存在体外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主要集中于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利尿合剂的抗炎镇痛及体外抑菌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耳肿胀实验、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实验及福尔马林致痛实验,观察利尿合剂高、中、低剂量组(以生药计18.0、9.0、4.5 g/kg)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K-B纸片扩散法研究利尿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 利尿合剂高剂量组可明显减轻小鼠耳廓肿胀度(P<0.01),高、中、低剂量明显减少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明显抑制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5、0.01),显著降低福尔马林致痛实验的第I时相的疼痛强度(P<0.01),对第Ⅱ时相的疼痛强度没有明显影响;利尿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5.04%、37.44%。结论 利尿合剂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马齿苋鲜品凝胶并考察其对小鼠急性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卡波姆-940、丙二醇的浓度及pH值为考察因素,以卡波姆凝胶剂基质考察评分标准评分,筛选优化处方,制备马齿苋鲜品凝胶。观察马齿苋鲜品凝胶的抑菌作用,及其对小鼠急性湿疹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优化,马齿苋凝胶处方为卡波姆-940 0.7%,丙二醇10%,pH 6.5。抑菌结果显示,马齿苋鲜品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小鼠急性湿疹的治疗结果显示,马齿苋鲜品凝胶可抑制湿疹皮肤组织的炎症反应,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优化处方,并观察到马齿苋鲜品凝胶对小鼠急性湿疹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灰树花多糖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D-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测定灰树花提取物中多糖含量;采用纸片扩散法,以头孢哌酮为阳性对照,测量不同浓度灰树花多糖提取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采用DPPH法和T-AOC试剂盒法,以清除率为指标,研究灰树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灰树花提取物中多糖含量为53.49%;灰树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11,10 mm;灰树花多糖浓度为0.05~10 mg·mL-1时,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当浓度高于0.5 mg·mL-1时,开始显示出总抗氧化能力。结论 灰树花多糖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探讨大蒜Allii Sativi Bulbus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活性成分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体外抑菌试验验证大蒜素对Hp菌株的抗菌活性。方法 利用HERB数据库获取大蒜的活性成分,并通过PharmMapper、Swiss Target Prediction、BATMAN-TCM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靶点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出主要活性成分。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与Hp感染相关的靶点,取药物与疾病靶点交集,筛选出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取潜在靶点的互作关系,并在Cytoscape中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在DAVID数据库中进行潜在靶点的基因本体论(GO)生物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进行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用体外抗菌试验检测大蒜素的抗Hp活性。结果 共筛选出36个大蒜活性成分,291个潜在靶点,PPI网络分析得到肿瘤蛋白p53(TP53)、酪氨酸蛋白激酶(SRC)、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蛋白3(STAT3)、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3)5个核心靶点。GO分析得到954个生物过程,KEGG分析得到176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大蒜活性成分均与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体外抑菌试验显示大蒜素对3株Hp菌均有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2 mg/mL。结论 大蒜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TP53、SRC、STAT3、HSP90AA1、MAPK3 5个核心靶点参与Hp感染相关过程,其机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蛋白O(FoxO)、低氧诱导因子-1(HIF-1)等信号通路有关,且大蒜素对Hp菌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