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刊曾经介绍过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解剖和功能单位,神经元彼此之间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那么,神经元之间是依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就是本文将要介绍的中枢神经递质。绝大部分的神经递质是在神经元胞体内合成,贮存在突触小泡内,并沿轴突运送至突触。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相应的受体上,发挥信息传递作用。目前已经明确的几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是:①乙酰胆碱;②单胺类(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③氨基酸类(包括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r-氨基  相似文献   

2.
铝的神经毒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铝是自然界含量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铝是一种慢性神经毒性物质 ,可使神经系统发生退行性改变 ,但至今其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十年来对铝的神经毒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就铝的神经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铝对神经递质的影响  有报道表明 ,铝能使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减少 ,其机制是铝抑制突触小体对递质的摄取 ,导致神经组织内递质降低 ,排出量增加。在正常情况下 ,血清铝均与运铁蛋白结合 ,当胞浆pH值降低时 ,铝就游离出来 ,从而干扰脑组织的神经递质的正常代谢。也有一些研究认为铝可使合成神经递质…  相似文献   

3.
L-芳香族氨基酸的脱羧作用是合成氨基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谐剂的重要步骤。L-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ADC)易催化L-芳香族氨基酸中的左旋多巴(L-DOPA)和5-羟色氨酸脱羧,而不易催化酪氨酸(p-酪氨酸)和苯丙氨酸脱羧。在豚鼠肾的脱羧酶与p-酪氨酸和  相似文献   

4.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显然它对营养卫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而且近二十年来已经证实,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氨基酸类起神经递质作用。据认为谷氨酸是最常见的兴奋性递质,r氨基丁酸是最常见的抑制性递质。天门冬氨酸、牛磺酸以及甘氨酸都有神经生理效应,且可存在于分开的神经元群内[1]。因此,检测血浆中氨基酸的水平对研究癫痫、肝性脑病,以及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对此都有过报道,而国内尚不多见。本文对19例健康的学龄前儿童和20例癫瘟病的学龄前儿童血浆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了测定,为研究癫痫病…  相似文献   

5.
肽能神经     
近几年通过电镜研究发现,胃肠壁的植物神经纤维末梢可分为三种类型:以无颗粒囊泡占优势的是胆碱能纤维;以小颗粒囊泡占优势的是肾上腺素能纤维;第三类型的纤维末梢是以大而不透明的颗粒囊泡占优势为特征的,而且这一类型神经纤维的作用既不被胆碱能阻断剂所阻断,也不被肾上腺素能阻断剂所阻断。一、嘌呤能神经:Burnstock提出,从肠内非肾上腺素能的抑制性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可能是三磷酸腺苷(ATP)。一般认为,确定一种物质为神经递质,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神经末梢中必须存在形成递质的物质和酶;(2)神经原兴奋时引起末梢释放这种物  相似文献   

6.
微波辐射对大鼠海马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大鼠海马突触结构、突触体特性以及神经递质含量和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30 mW/cm2微波辐射Wistar大鼠,通过电镜观察辐射后6 h海马突触结构改变,并对突触体进行鉴定;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电子自旋共振仪检测辐射后突触体内Ca2 浓度和膜蛋白流动性的改变;于辐射后6 h及1、3、7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分光光度法检测辐射后海马氨基酸和乙酰胆碱递质含量以及突触体释放的变化。结果30 mW/cm2微波辐射可引起海马突触囊泡堆积、活性区延长、突触后致密物增加、突触穿孔以及突触曲率增加。突触体内Ca2 浓度升高,与假辐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膜蛋白旋转相关时间(τc)缩短,与假辐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降低,突触体γ-氨基丁酸(GABA)释放减少;乙酰胆碱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以及乙酰胆碱释放均增加,与假辐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辐射可引起海马突触结构和功能损伤,进而可能影响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7.
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是胆碱能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解酶,在神经传导中有重要作用,它直接参与植物神经功能调节、肌肉运动、大脑的思维、记忆等重要功能。1943年Mendel等最早确认有两类胆碱酯酶,此后,对它们认识得更为清楚。一类是乙酰胆碱酯  相似文献   

8.
微波辐射对大鼠大脑皮质突触体结构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大鼠大脑皮质突触体及神经递质释放影响。方法采用30和50mW/cm2微波对大鼠大脑皮质突触体进行辐射;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电子自旋共振仪检测辐射后突触体内Ca2+浓度和膜蛋白流动性;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分光光度法检测氨基酸和乙酰胆碱递质释放量。结果30mW/cm2微波辐射后突触体内Ca2+浓度为(36.96±1.0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膜蛋白强弱固定化比为(0.278±0.022),高于对照组(P<0.05);突触体谷氨酸、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释放明显减少(P<0.05或P<0.01);50mW/cm2微波辐射后,突触体天门冬氨酸、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释放明显增加(P<0.05或P<0.01);辐射后突触体乙酰胆碱释放明显增加(P<0.01)。结论微波辐射可引起大脑皮质突触体结构和功能损伤,氨基酸和乙酰胆碱递质释放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镧对大鼠神经行为影响及海马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释放的改变。方法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染镧组(0.25%、0.50%、1.00% LaCl3),仔鼠自母鼠怀孕至断乳后1个月饮用不同剂量氯化镧;穿梭箱实验检测仔鼠神经行为改变,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仔鼠海马中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及抑制性氨基酸递质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染镧组仔鼠接受电击时间、主动逃避潜伏期时间[分别为(26.00±8.11)、(36.38±5.88)与(6.50±2.45)、(9.38±3.50)s]]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出学习记忆损伤;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染镧组仔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含量[分别为(8.16±2.16)、(12.05±4.86)与(8.91±3.48)、(12.33±4.57)μmol/gpro]升高,中、高剂量染镧组仔鼠海马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牛磺酸(Tau)含量[分别为(9.95±3.41)、(13.25±5.03)、(10.93±3.53)、(14.50±4.90)与(10.10±3.18)、(13.78±5.28)μmol/gpro]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亚慢性镧染毒可导致仔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其机制可能与仔鼠海马组织内兴奋性及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甲苯对大鼠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分别对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递质和脑啡肽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二甲苯使染毒大鼠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含量明显下降,部分脑区β-内啡肽和亮啡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变,而另一些脑区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神经递质水平的改变可能是二甲苯神经毒作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合营养素配方对老龄大鼠认知与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15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雄性、雌性各6只。干预组大鼠饲喂添加复合营养素的自制饲料,同时灌胃植物提取物混合液;而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同时灌胃蒸馏水。灌胃剂量为4ml/(kgbw·d)。实验期10w。采用水迷宫、rodwalking方法检测大鼠的认知及运动行为;碱性羟胺比色法检测脑组织乙酰胆碱(ACh)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含量;血清及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按试剂盒说明测定;神经电生理法观察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效应(LTP)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老龄大鼠的认知与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脑组织ACh、NE、5-HT、DA含量升高,血清及脑组织中AChE活性显著下降;大鼠海马齿状回LTP幅度明显提高,海马突触传递效能增强。结论:复合营养素对老龄大鼠的认知与运动功能有改善作用,其作用途径与增加神经递质含量,改善神经突触传递效率有关。  相似文献   

12.
颅脑疾患手术前、后脑脊液中儿茶酚胺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递质是将突触前膜的电变化传递至突触后的化学物质 ,由于各种不同功能的神经元排列密集 ,很难进行活体脑组织递质分析 ,因此对神经递质的研究 ,特别是对中枢神经递质的研究有一定困难。儿茶酚胺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递质之一 ,在中枢神经损伤时其中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变化显著 ,对评估病情 ,估计预后有一定价值。国内对中枢神经递质研究报导不多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了脑脊液内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儿茶酚胺 ,并对临床颅脑疾患手术前、后脑脊液中儿茶酚胺含量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 ,结果如下。1 对象及方法1·1 病例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高原驻训对医护人员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试验组为60名医护人员,分别于平原期与高原期使用脑电超慢涨落图技术(ET)进行神经递质检测,得到乙酰胆碱(Ach)、谷氨酸(Glu)、多巴胺(DA)、强兴奋介质(EXC)、乙酰胆碱受体(Ach R)、γ-氨基丁酸(GABA)、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深抑制介质(INH)等9种神经递质检测值,并计算相关神经递质的比值,将结果进行自身配对分析。结果在神经递质检测值中,与平原期相比,高原期被试Ach R、INH值显著增高(P0.05或P0.01),DA、NE、EXC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在相关神经递质的比值比较中,与平原期相比,高原期被试5-HT/DA比值显著增高(P0.05),Ach/Ach R、EXC/INH比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低氧导致医护人员脑功能活动受到抑制,其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受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锰作为一种神经毒物,长期接触可导致神经递质紊乱从而产生神经毒性作用。结合锰的生物学特性及锰中毒的临束表现,对锰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的有关研究进展,本文予以综述报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煤矿工人多环芳烃(PAHs)暴露水平并探讨其与氧化应激和神经递质水平之间的关联。方法于2017年4至6月, 选择652名不同作业场所[井下一线组(239名)、井下辅助组(280名)及地面组(133名)]煤矿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工人基本资料, 检测其尿中多环芳烃代谢物(OH-PAHs)、血液中氧化应激和神经递质水平, 用线性回归模型评估尿OH-PAHs与神经递质和氧化应激指标间的关联, 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氧化应激在尿OH-PAHs与神经递质改变之间的作用。结果不同作业场所三组工人尿OH-PAHs中2-羟基萘(2-NAP)、2-羟基芴(2-FLU)、1-羟基芘(1-OH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3.64、9.63、26.82, P<0.01、=0.008、<0.01)。三组工人血液中神经递质指标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81、15.58、79.16、179.58、33.48、67.63、4.9...  相似文献   

16.
二硫化碳对大鼠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二硫化碳CS2的神经毒作用机理。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大鼠染毒CS2(0、1200、2400mg/m3)2个月后,脑组织单胺类递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改变。结果CS2染毒可使大鼠纹状体中3-甲氧-4-羟基扁桃酸含量下降,多巴胺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甲酸和高香草酸含量升高,兴奋性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谷氨酰胺、门冬氨酸和门冬酰胺)含量下降,且3-甲氧-4-羟基扁桃酸、门冬氨酸及门冬酰胺含量与动物行为改变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神经递质代谢紊乱在CS2的神经毒作用机理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氨基酸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酶)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将20只成年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4个染毒组)每组5只。大鼠染毒PFOS(12.5、25、50mg/kg)5天后,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2%吐温-80溶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自发活动能力下降;50mg/kg体重组海马谷氨酸含量显著降低,25和50mg/kg体重组皮质谷氨酸含量显著降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海马GS酶活性增加,其中12.5mg/kg剂量组和25mg/kg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改变是PFOS神经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性别创伤后应激障碍门诊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活动情况。方法随机选取74例门诊创伤后应激障碍门诊患者,利用脑电超慢涨落图技术(ET)对其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内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乙酰胆碱受体(Ach R)、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强兴奋介质(EXC)、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深抑制介质(INH)的及其相关神经递质比值的差异。结果各年龄段实测值与正常值比较,13~29岁年龄段,GABA、DA实测值显著低于正常值(P<0.05),Ach、INH实测值显著高于正常值(P<0.01或P<0.05);39~49岁年龄段,Ach R实测值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49~59岁年龄段,GABA实测值显著低于正常值(P<0.05);59~69岁年龄段中,EXC实测值显著低于正常值(P<0.05)。各年龄段神经递质比较,Glu实测值在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49~59岁年龄段与13~29岁年龄段、39~49岁年龄段分别在Ach、INH实测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59~69岁年龄段与39~49岁年龄段在EXC实测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神经递质比较,在GABA、5-HT、DA检测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年龄段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兴奋与抑制性神经递质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化学物质的作用不仅与其剂量有关,也与该物质在受影响的器官内存在的时间有关。物质在主要受危害器官中减少到一半所经过的时间叫半减期(T)。一昼夜内,物质的排出量对其含量的百分比叫排泄率(Q)。T与Q的关系;Q=100(1-e~(-0.698/T)%。显然,T值越大,物质的蓄积作用越强。因此,T与Q是定量评价化学物质蓄积特性的客观指标。如果T=1  相似文献   

20.
氨基酸与神经递质和心理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氨基酸与几种神经递质的关系及其对心理行为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色氨酸作为5-羟色胺的前体直接影响着5-羟色胺的合成,并进而引起情绪和行为上的改变。其它一些人体必需氨基酸如蛋氨酸、苏氨酸、支链氨基酸等也对5-羟色胺能递质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儿茶酚胺类递质则以酪氨酸或苯丙氨酸为前体,在多种应激情况下,酪氨酸的应用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儿茶酚胺类递质代谢和脑功能的发挥。谷氨酸本身即是脑中的一种兴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