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院内发生尿路感染(UTI)的细菌学分布。方法:将148例肾移植患者分早期组和近期组,分析其UTI的细菌学分布情况。结果:早期组76例中发生UTI30例。分离出真菌16株,肠杆菌科菌14株,粪肠球菌4株,其他菌11株,其中多重耐药菌9株;并发严重毒血症4例。近期组72例中发生UTI16例,分离出真菌4株。肠杆菌科菌9株,粪肠球菌5株,其他菌4株;其中多重耐药菌株共同10株;并发严重毒血症7例。结论: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是肾移植术后院内发生UTI的主要病原菌;多重耐药菌株感染、严重毒血症及支原体感染。增加了肾移植的近期风险。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患者是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特殊人群,术后早期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谱可能与普通尿路感染患者有所不同。为了避免临床滥用抗生素造成病原菌种类变迁加速和诱导耐药菌产生,本研究总结我院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双J管移植肾肾盂端和膀胱端培养的细菌及其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尿路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患者是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特殊人群,术后早期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谱可能与普通尿路感染患者有所不同.为了避免临床滥用抗生素造成病原菌种类变迁加速和诱导耐药菌产生,本研究总结我院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双J管移植肾肾盂端和膀胱端培养的细菌及其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对尿路感染患者的1978份尿液标本中分离的966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分离的96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675株(占69.9%),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183株(占18.9%),主要为粪肠球菌;真菌108株(占11.2%),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分离数在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49.0%)、粪肠球菌(占9.6%)、肺炎克雷伯菌(占7.ooA)、白色念珠菌(占6.8%)、奇异变形杆菌(占3.9%)。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争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47.3%,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为33.8%。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44.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50%。结论引起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广泛,大肠埃希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有些菌株产生多重耐药性,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较高。应尽量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后的尿路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近年肾移植后尿路感染的情况。方法分析我院420例肾移植后尿路感染的有关资料。结果7.4%发生尿路感染,其中67.8%发生在移植后1个月内。有发热者仅19.4%,有尿路刺激征者为12.9%,白细胞尿61.3%,合并败血症9.7%。病原菌以肠道菌属为主,但绿脓杆菌、混合感染、真菌感染的比例升高,共达29%。增加免疫抑制剂用量或使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腺细胞球蛋白(ALG/ATG)或OKT3的患者更易发生尿路感染。结论肾移植后尿路感染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6.
连续三年尿路感染菌谱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近3年来尿路感染的菌谱及细菌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从我院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的828株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Kirby-Bauer法),并对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超广谱8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结果近3年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8.24%,列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56.64%),粪肠球菌(10.1)2%)、真菌(8.56%)。2004年至2006年超广谱8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比例呈上升趋势(分别占7.59%、23.2%、22.04%)。产酶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1.4%,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是23.21%,对头孢类耐药率59.38%~97.26%,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是95.31%。非产酶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0.3%,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是18.14%,对头孢类耐药率从8.87%~31.1)6%不等,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是72.62%。细菌对各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呈上升趋势,定期监测尿路感染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杂性细菌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该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08例尿液标本中共检出325株病原菌,其中218株(67.08%)为革兰氏阴性菌株,62株(19.08%)为革兰氏阳性菌株,另外45株(13.85%)为真菌;革兰氏阴性菌株中,大肠埃希菌占30.15%,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6.00%)、阴沟肠杆菌(9.23%)以及肺炎克雷伯杆菌(7.69%);革兰氏阳性菌株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7.08%)、粪肠球菌(5.54%)以及尿肠球菌(4.92%)多见.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对头孢类、青霉素类、庆大霉素及喹诺酮类耐药性高,多在50%以上,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均在20%以下甚至为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药性多在10%以下.结论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菌谱及耐药性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临床上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经验性用药时不宜选用常规的头孢类及喹诺酮类.  相似文献   

8.
术后腹部感染的腹腔引流液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  陈瑜  郑树森 《腹部外科》1999,12(4):168-169
对本科三年间术后腹部感染的100 例腹腔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结果检出77 例病原菌阳性, 共分离出97 株菌株: 革兰氏阳性球菌36 株(37.1% ), 革兰氏阴性杆菌51 株(52.6% ), 酵母样真菌10 株(10.3% )。肠球菌属列检出菌首位(27.8% ), 以肠球菌合并其它菌群感染的占混合感染的90.5% 。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上述菌株具有高度耐药性: 革兰氏阳性球菌仅对万古霉素敏感(耐药率为2.8% ); 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1.4% , 27.5% )。说明: 外科医生在努力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和保持局部引流通畅的同时, 要时刻注意菌群的改变和耐药菌株的增加, 并及时调节抗生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肾移植的38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14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1年内尿常规、尿培养结果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8例患者肾移植术后1年内共查尿常规次数787例次,其中尿常规阴性结果为633例次,标本污染53例次,细菌尿次数101例次,其中71例次发生肾移植术后半年内。101例次泌尿系感染中,无症状性菌尿为68例次,上尿路感染19例次,下尿路感染14例次,并发脓毒血症者3例次。38例患者中,共有25例(男14例、女11例)患者出现细菌尿,有19例患者出现不少于2次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36例次),其次是粪肠球菌(26例次)。肾移植术前血液透析患者术后感染率为70%。36例术后7d内拔出尿管和双J管的患者肾移植术后感染率64%,而2例肾移植术后7d后拔出尿管和双J管患者均发生感染。术后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的3例患者均出现泌尿系感染。结论肾移植术后泌尿系感染具有高发性、反复发作的特点,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女性、尿管和双J管的长时间留置、术后膀胱输尿管反流、术前长时间血液透析等都会诱发肾移植术后的泌尿系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病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4.96%,术后3个月以巨细胞病毒为主,3个月以上以细菌为主。治愈率为79.59%,死亡率为20.41%,混合感染的治愈率较其他感染低(P〈0.05),死亡率较其他感染高(P〈0.05)。结论肾移植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早期诊断、抗感染及调整免疫方案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