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深圳市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褐云玛瑙螺的分布、生态环境与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深圳12个不同生态环境褐的云玛瑙螺,以匀浆沉淀镜检法检查感染率与感染度。结果褐云玛瑙螺在深圳广泛分布,12个调查点中10个发现褐云玛瑙螺的存在,其中4个点标本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感染,平均感染率为31%,螺重≥55g的个体感染度显著性的高于〈55g个体(P〈0.01),褐云玛瑙螺主要分布在灌木植被、土壤腐殖质含量高的花园和草地,常在夜间活动,以雨后更为频繁。结论褐云玛瑙螺在深圳市广泛分布且高度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为深圳存在散发广州管圆线虫病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温州广州管圆线虫宿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6
为温州地区出现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的流行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提同原学依据。方法针对性地调查温州境内福寿螺鼠类是否有广州管圆线虫寄生结果发现温州福寿螺体内有第三期幼虫寄虫,感染率69.4%,鼠类体内有成虫寄生,感染率占19.5%,结结论初次发现温州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东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分布情况,为制定东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东莞市两个镇街作为调查点,通过匀浆法确定各调查点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感染情况。结果采用匀浆法共检测福寿螺标本128份,阳性34份,阳性率为26.56%;褐云玛瑙螺97份,阳性44份,阳性率为45.36%;环棱螺91份,阳性3份,阳性率为3.30%,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福寿螺最高的是110条/螺,最少是5条/螺,平均为36条/螺;大、中、小福寿螺阳性率为48.57%、18.60%、14.28%,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小褐云玛瑙螺阳性率为52.38%和32.35%,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与离居民区的远近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市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而且是广东省阳性率较高的调查点之一,虽然东莞市暂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病例,但仍然要加强宣教工作,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海南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的分布情况,为预防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调查方案》要求,采用研磨匀浆法对重要中间宿主进行检查。结果在3个调查点共解剖检查6种活体物种1160只。其中主要中间宿主福寿螺、褐云玛瑙螺、蛞蝓的感染率分别为10.80%、20.00%、21.75%。在距离民宅点近及周围有生活垃圾的环境的地方捕获的褐云玛瑙螺感染高。结论海南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分布广泛,种类也较多,存在着广州管圆线虫病在人群中传播流行和局部地区的暴发疫情的潜在危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南汇区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及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汇区新场镇作为调查点。在调查点野外、自由市场、餐饮场所对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调查点内发现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类1种(铜锈环棱螺)、蛞蝓1种(双线嗜黏液蛞蝓)和蜗牛1种(中华灰尖巴蜗牛),同时查到保虫宿主(鼠)和转续宿主(淡水鱼、河虾、青蛙、河蟹,蟾蜍)。经检测均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结论南汇区目前尚无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存在,但具备了该病流行的基本条件,是个潜在的疫源地,一旦有广州管圆线虫传入则可引起传播,故应加强健康教育、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捕捉广州大学城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检查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第Ⅲ期幼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大学城10所高校生活区和教学区褐云玛瑙螺,人工消化酶消化分离第Ⅲ期幼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并与广州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2个校园内未捕捉到褐云玛瑙螺外,其他8所高校均发现有褐云玛瑙螺;广州大学城广州管圆线虫总体感染率为11.8%(76/642),平均感染度为872条/螺,阳性螺中最高15725条,最低17条;中山大学校园内感染率和感染度比其他校园高,分别为22.0%(56/255),1007条/螺。结论广州大学城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低于广州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海南省定安县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的状况。方法随机选取定安县九所镇石门村委会为调查点,采用研磨匀浆法对重要中间宿主进行检查。结果共采集检查中间宿主6种420份样本,发现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者4种,感染率最高的是双线嗜粘液蛞蝓为35.75%(25/70),其次是褐云玛瑙螺,为19.00%(19/100)。双线大蛞蝓和分别福寿螺感染率为15.00%(3/20)7.10%(10/140)。结论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的村委会为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推测同自然环境条件的地区可能有本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罗定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东山丘区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及宿主种类,为制定广东山丘区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各种螺类均采用匀浆法把螺肉打碎,置室温下自然沉淀,取沉渣图片镜检.结果 在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和石螺体内发现广州管圆线虫,阳性率分别为13.21%(14/106)、2.00%(2/100)和1.43%(1/70);10只中华圆田螺未发现阳性.结论 山丘区的罗定市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和石螺均可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食用螺广州管圆线虫自然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市场流通的食用螺广州管圆线虫自然感染情况。方法从深圳市区流通市场随机抽取6个种属258份食用螺样品,对其进行人工消化处理后镜检分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期幼虫,并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结果在6个种属的258份食用螺中,仅福寿螺和东风螺检出阳性,自然感染率分别为40.7%和37.8%,平均感染强度为32.53条/只。结论深圳市食用螺流通市场存在着广州管圆线虫的流行因素,中间宿主以福寿螺和东风螺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国内外广州管圆线虫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为检索词从PubMed 数据库检索1963~2009年4月的文献,以"管圆线虫,广州"为主题词和"广州管圆线虫"为关键词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1981~2009年4月的文献资料,从时间分布、期刊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国内外有关广州管圆线虫(病)报道的年刊载量呈上升趋势,且大多数文献刊载在热带医学或寄生虫学的专业杂志;国内文献量自1996年起逐渐增多,且出现两个高峰:文献内容以病例报道和流行病学调查居多,关于致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等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结论 关于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研究尚处在初始阶段,在该病的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实验诊断、药物治疗等方面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n A 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Methods A total of 930 papers were searched from the PubMed and Chinese Bio-medical Disc(CBM) database under the search terms of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and analyzed through publication time,journal and contents.Results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was found to increase annually,and two peaks of publication in national magazines occurred since 1996.Most papers were published in tropical medicine or professional joumal of parasitology.The reports mostly documented cases an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and only a few invetigated pathogenic mechanisms,drug treatment and other basic theory.Conclusion It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study on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and Angiostrongyliasis,and there are a vast space in diagnosis,pathogenic mechanism,therapy and prevalence of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清远市广州管圆线虫宿主的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不同地理位置,选佛冈、连州和清新3个县进行调查,调查当地鼠类及螺类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结果 共检查鼠类387只,感染率9.56%,检出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总计139条,平均感染度为3.76条/只;共检查福寿螺223只,感染率为2.69%,平均感染度为241.17条/螺:检查褐云玛瑙螺102只,感染率为2.94%,平均感染度为1条/螺.结论 清远市鼠类和螺类中普遍存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说明清远地区为广州管圆线虫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小鼠脾细胞为源,构建抗广州管圆线虫抗体库,并筛选可用于广州管圆线虫病早期诊断的目的抗体。方法提取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小鼠脾细胞RNA,并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PCR扩增出抗体轻链和重链基因,将轻、重链基因先后连接到表达载体pComb3上,转化大肠杆菌XLI-Blue,构建组合文库。用广州管圆线虫排泄分泌抗原(EsAg)作为筛选抗原,进行富集筛选,用ELISA法鉴定阳性克隆。结果成功构建了小鼠抗广州管圆线虫噬菌体抗体文库,库容为2.32×106,滴度为1.7×1013cfu/ml。筛选到了抗广州管圆线虫排泄分泌抗原特异性抗体克隆5株,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M13抗体进行初步鉴定,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论构建的抗广州管圆线虫噬菌体抗体库达到了要求,为研制广州管圆线虫金标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广州管圆线虫对淡水螺感染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广州管圆线虫对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国圆田螺三种食用淡水螺的感染性。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广州管圆线虫I期幼虫感染三种螺,2、4、8、12及24 h后,随机抽样各20只,分别饲养于置有滤水器、水温(24±1)℃的玻璃缸内,记录感染2周内各组螺死亡数。第15天开始解剖,记录螺软体重量和感染虫数。同时设不感染螺对照组。结果三种螺感染后均有死亡,第5天死亡数达高峰。三种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与螺的种类及感染时间均无相关性;虫负荷与密度,福寿螺感染8、12及24 h均显著高于感染2h(P均<0.05),褐云玛瑙螺,感染24 h的均显著高于感染2、4、8及12 h的(P均<0.05),中国圆田螺,感染2、4、8、12及24 h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5)。褐云玛瑙螺感染8、12及24 h的虫负荷均显著高于福寿螺和中国圆田螺(P均<0.05)。结论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并有较高的相容性,其中褐云玛瑙螺的相容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迁西县2005年1月-2011年6月迁西县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结果迁西县2005年1月~2011年6月通过网络直报报告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包括狂犬病(2例)、肾综合症出血热(25例)、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5例)、斑疹伤寒(8例)、流行性乙型脑炎(1例)、疟疾(1例)6种传染病共42例病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1/10万,病死率4.76%。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变化、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防治宣传教育不足等因素是影响迁西县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发病与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在开展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监测、宿主动物和病媒生物带毒情况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监测的同时应加强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开展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