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in adult rats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Model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rats were made and the time-course expression of bromodeoxyuridine (BrdU), Musashil,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and neuronal nuclear antigen (NeuN)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BrdU and Musashil were used to mark dividing neural stem cells. GFAP and NeuN were used to mark differentiating neural stem cell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the number of BrdU-labeled and BrdU-labeled with Musashil-positive cells increased strikingly 1 day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approximately 6 fold with a peak 7 days later; markedly decreased 14 days later, but was still elevat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s; decling to the control level 28 days later. The number of BrdU-labeled with GFAP-positive cells nearly remained unchanged in the hippocampus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number of BrdU-labeled with NeuN-positive cells increased strikingly 14 days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reached maximum peak in the hippocampus 28 days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in rats. Conclusion Cerebral infarction stimulate proliferation of inherent neural stem cells and most proliferated neural stem cells differentiate into neurons.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随机分为电针组和模型组。电针组电针刺激"百会"和"风府"穴,模型组不予电针。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5-溴脱氧尿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BrdU/NSE)和5-溴脱氧尿苷-胶质纤维酸性蛋白(BrdU/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两组间BrdU/NSE阳性细胞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 069.23,P<0.01);组内不同时间BrdU/NSE阳性细胞表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90、355.51,P<0.01)。组间BrdU/GFAP阳性细胞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8 100.21,P<0.01);组内不同时间BrdU/GFAP阳性细胞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6.50、90.18,P<0.01)。结论电针刺激能促进脑缺血大鼠NSE和GFAP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梗死模型.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G-CSF(10μg/kg/d),连用7d;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时间同治疗组.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及其与全脑体积比值,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TTC染色结果: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成鼠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克隆和增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从成年大鼠前脑室下带(SVZ)中分离神经干细胞,证实其增殖潜能和胚胎源性。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降技术,在成年大鼠SVZ中分离出具有多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在单个细胞克实验中,将培养板分为两组:第1组采用纯新鲜培养液,第2组为新鲜与原代培养液各半的混合液。选取单个细胞克隆连续传代获得大量来源于同一细胞 的亚细胞系克隆。用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和免疫荧光检测证实其增殖潜能,并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抗原的表达以证实其胚胎源性。结果:原代培养1周后每瓶细胞培养液中可见形成这些克隆细胞可连续传代。BrdU标记、免疫荧光检测及Nestin免疫荧光标记均获得阳性结果。结论:采用新鲜和原代培养各半混合的方法可提高神经干细胞单克隆形成率,且本实验中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潜能和胚胎源性。我们的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神经干细胞的分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与低氧-复氧(H/R)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性,以及抗ICAM-1单抗对其的影响。②方法培养的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经(或不经)H/R和抗ICAM-1单抗处理后,分别加入脑梗死病人外周血PMN并检测黏附率。⑧结果ECV-304经H/R处理后与脑梗死病人外周血PMN黏附率明显增高;抗ICAM-1单抗可显著抑制脑梗死病人外周血PMN与H/RECV-304黏附。④结论脑梗死病人外周血PMN活化,H/R使血管内皮细胞与PMN黏附性进一步增强;ICAM-1参与介导脑梗死后PMN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抗ICAM一1单抗可起部分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6.
刺五加注射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刺五加注射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SC,用四甲基偶氮唑法检测刺五加注射液促进大鼠MSC增殖的作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SC细胞的Brdu标记阳性率。结果4种浓度的药液对MSC的增殖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有促进MSC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的早期溶栓疗效。②方法随机设置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用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UK)150~400万单位静脉滴注溶栓治疗,部分病人溶栓治疗后加用肝素(总量200mg)抗凝治疗48h,治疗前后行ESS评分,比较溶栓的疗效及并发症,找出最佳UK剂量。③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2h后ESS评分、治愈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3.39,χ2=13.08,5.63,P<0.05,0.01)。④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溶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使用价值。方法采用颈内动脉栓线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脑梗模型,并观察了局灶性脑缺血后组织的多种改变。结果 栓线前端经多聚赖氨酸处理后,经大鼠颈内动脉插入,栓塞大脑中动脉,成功率达90%,模型规定的各项指标符合临床脑梗塞的病理生理过程。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对动物损伤小,重复性好,可为脑缺血发机制研究及临床脑中风的治疗研究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通脉宁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对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用wistar大鼠结扎颈总动脉,形成急性脑缺血模型,然后采用不同用药方案观察通脉宁对大鼠脑含水量及脑血管通透怀的影响。另对102例脑梗死患者给与通脉宁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通脉宁可降低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脑含水量及脑血管通透性;治疗脑梗死的显效率为79.4%,总有效率为97.0%,与对照组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通脉宁为治疗脑梗死的高效、低毒具有广泛应用研究前景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BMSCs-D-NSCs)移植对脑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成功建立Wistar大鼠SAH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DMEM组和BMSCs-D-NSCs组,SAH模型两次采用枕大池注入0.3mL自体血的方法建立,后两组在模型制作后24h于枕大池分别注入30μL的DMEM和BMSCs-D-NSCs。BMSCs-D-NSCs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用神经功能等级评分对移植后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rdU阳性细胞。结果BMSCs-D-NSCs组10~40d神经功能等级评分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3.508~4.444,q=3.01~3.67,P〈0.05)。在BMSCs-D-NSCs移植后约40d,取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大脑皮质内可见BrdU阳性细胞存在。结论SAH后移植BMSCs-D-NSCs可以有效地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BMSCs-D-NSCs能够分化为神经元从而发挥对SAH后的大脑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电刺激治疗对大鼠脑梗塞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观察正常SD大鼠在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使用电刺激治疗6周时,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合透射电镜对大鼠脑内坏死边缘区(A区),远隔区(B区)及镜区(C区)3个脑区的突触数目及突触界面某些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有一定的改善,治疗组在坏死边缘区有突触数目的增多,突触间隙变窄,突触活性区长度增加,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增厚,而在远隔区及镜区,突触的数目及结构改变不明显。结论:电刺激可以改善急性脑梗塞偏瘫的运动功能,可能与电刺激通过外周神经通路,传到中枢,引起突触可塑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研究玻璃粘连蛋白(VN)在rMSC向成骨方向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贴壁分离培养法分离纯化rMSC,观察第1、3、5、8、10代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绘制出生长曲线。选第3代细胞用以VN包被的培养板培养,每4d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结节的形成。结果经贴壁筛选法分离的rMSC生长曲线呈S形,第3、4、5代细胞排列具有典型的漩涡状结构;细胞表达CD44、CD90,而不表达CD34。用以VN包被的培养板培养12d,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硝酸银染色显示有钙结节形成。结论VN有诱导rMSC向成骨方向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BDNF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BDNFmRNA)修饰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到大鼠脑缺血损伤处后的基因表达变化。②方法6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手术对照组(B组)、NSCs移植组(C组)、BDNF基因修饰NSCs移植组(D组),每组16只。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C、D组分别将制备好的NSCs和BDNF基因修饰NSCs细胞悬液10μL(约6×104个细胞)用微量注射器注入损伤处,缝合皮肤。各组分别于手术后7、14、21、30d将4只大鼠麻醉,取脑,制备组织切片,应用X-gal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移植处细胞的标记基因表达和BDNF的表达。③结果X-gal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移植的NSCs和BDNF基因修饰NSCs均能在脑缺血区内存活,并分化成各种细胞,D组X-gal阳性细胞比C组多,且在移植7、14d时细胞形态清晰,大部分为密集团状生长。原位杂交显示,手术后各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切片上均可见BDNFmRNA阳性细胞表达,其中D组的阳性细胞数目明显高于C组。图像分析结果显示,C组BDNFmRNA阳性细胞的平均吸光度值在移植后7~14d时最高,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至21d时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F=6.27~14.35,q=4.96~7.85,P<0.01),到30d时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C组与D组比较,各时间点BDNFmRNA阳性细胞的平均吸光度值差异均有显著意义(q=5.17~9.28,P<0.01)。④结论BDFN基因修饰NSCs能在脑损伤移植处存活,强烈表达BDNFmRNA。BDNFmRNA修饰NSCs可以作为脑缺血损伤修复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生长规律及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条件。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成年大鼠BMSCs,经条件培养液诱导培养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矿化作用、骨钙素(OCN)等的测定。结果原代培养的BMSCs先形成细胞集落,14 d时集落融合;传代细胞体积变大,约5~7 d传代1次。诱导条件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并出现了矿化结节。经过体外成骨诱导的BMSCs表现出增殖、聚集、结节和矿化期的阶段性形态特征。在矿化期OCN表达呈阳性。结论BMSCs易于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体外成骨定向诱导的BMSCs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性特征,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继发的早期癫痫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92例患者的发病年龄,癫痫发作类型,梗死部位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脑梗死后继发的早期癫痫的病情和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脑梗死病情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而加重、上升。癫痫的发生多继发于脑叶梗死的患者,结论 在脑梗死病情及并发症得到有效地控制后,癫痫亦能得到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性激素水平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 6组 ,脑梗死男性组 ,女性组 ;其他中枢神经疾病男性组 ,女性组 ;健康对照男性组 ,女性组。每组均为 2 4例 ,年龄 5 0~ 70岁。分别于病后 2 4h和 15d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中雌二醇、孕激素、睾酮和催乳素。结果脑梗死组男性血清孕激素、催乳素在病后 2 4h明显升高 ,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男性雌二醇、睾酮在 4组中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脑梗死组女性雌激素水平低于疾病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其他性激素水平在 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性激素水平与脑梗死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血栓形成的 1个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某些光敏性染料在特定波长光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的原理,建立家兔局部脑梗塞动物模型。结果显示,模型制作前后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脂质过氧化物(MDA)均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P<0.01)。并观察了脑梗塞病灶的大体形态学、细胞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该模型制作简单,重复性好,病灶的部位、大小和深度容易控制,动物存活时间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脑梗塞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测定60例脑梗塞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记忆障碍,尤以指向记忆和图像自由回忆明显,记忆商多属中下~很差范围。静滴胞二磷胆碱1.0~1.5g/日,连续30天,记忆功能恢复明显优于用药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记忆障碍无显著差异。文章对脑梗塞后记忆障碍及胞二磷胆碱的治疗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解脑梗死患者血清镁含量的变化。方法 检测65例脑梗死患者.50例对照组的血清镁含量并对比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镁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血清镁含量越低,其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结论 血清镁含量的降低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与脑梗死的预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 2 2例发病12h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一次性应用 2 0 0万U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观察溶栓后 2h、12h、1d、3d、7d、14d、2 8d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 ,并与常规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溶栓后 1d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17.5 5± 12 .74,较溶栓前 2 9.0 0± 7.77明显减少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 ,治愈率、显效率分别达到 13.6 %和 45 .5 % ;溶栓后 2 8d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溶栓组有 3例并发脑出血 ,4例牙龈出血 ;对照组有 1例并发脑出血。结论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