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子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主要发病机理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不稳定化、斑块破裂、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等引起冠状动脉血流急剧下降。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子有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另外还...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学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溃烂,进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血流完全中断或极度降低的病理生理改变导致的综合征,它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梗以及缺血性心脏病猝死。这个概念于80年代后期在对缺血心脏病的病理学研究基础上提出,近来由于分...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性心绞痛专辑──从病史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新的病型分类大石史弘等目前日常临床上所使用的不稳定性心绞痛一词,是作为稳定性心绞痛的相对词而言的,具有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的高度危险性,含有警告意义.但是,迄今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概念并没有统一.不稳定性心绞痛...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性心绞痛专辑──从有无微小心肌坏死看不稳定性心绞痛寺冈邦彦等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缺血性心脏病中WW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过渡到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广泛多种多样的临床综合征,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的频率高,是极为危险的状态.从病理学的立场看,心绞痛是以...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性心绞痛专辑──从病因角度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新分类川野成夫等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处于缺血性心脏病中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病态,其重要意义在于本病易移行为心肌梗塞。所以本病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提前诊断出易发生心肌梗塞的心绞痛,这对确定治疗方针是...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性心绞痛专辑──从心电图变化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新分类横四千晶 等不稳定性心绞痛(UA)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心绞痛全过程中一个时期的病型,综合分析其严重程度系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以心肌梗塞前最频发心绞痛为特点,从回顾性积累...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性心绞痛专辑──从是否需要紧急入院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新分类青木英彦等不稳定性心绞痛(UA)由于容易在短时间内发展成心肌梗塞。因此是可以导致猝死的危险性疾患。一般来说心肌梗塞病例的1/3是由UA发展来的。从欧美的诸家报告来看,15%UA患者入院后...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性心绞痛专辑──从药物疗效看不稳定性心绞痛新的病型分类柳濑治等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依其临床经过命名的疾病概念,容易发展成心肌梗塞。在日本多采用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的定义.即;下述症状发生于三周以内,末次胸痛发生于一周以内、无急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9.
高剪切应力引起血小板聚集及抗血小板药物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从不稳定心绞痛到心肌梗塞等一系列以冠状动脉病变为主的疾病,是急性动脉血栓症的代表性疾病。血液(血浆蛋白及血细胞成分)、血管、血流三要素是血栓形成的基本机制。在冠状动脉血流速极快的条件下,仅由凝血因子活化形成的纤维蛋白血栓很...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性心绞痛专辑──根据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管内镜所做的新病型分类水野杏一以往,临床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病因方面的探讨主要靠冠脉造影。但冠脉造影只能看造影剂的阴影,且显影并不十分清晰。而血管内镜可以区别颜色,直接观察血管内脏,比造影更可能作出详细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性心绞痛专辑──从预后角度看不稳定性心绞痛新的病型分类桐谷兆等根据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定义,有的仅用内科治疗症状即能控制、预后较好,但也有的不进行PTCA、冠脉搭桥术等冠脉再通术就会发生心肌梗塞或猝死,预后极差。因此,治疗时必需认真按病情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近来,冠状动脉痉挛对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发展的影响受到重视。本文采用多变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冠状动脉痉挛及其他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硬化的影响。研究包括作过二次以上冠状动脉造影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47例(男42例,女5例),年龄35~65岁。其中劳力性心绞痛11例,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例,陈阳性心肌梗塞25例。所有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患者均经麦角新碱负荷试验确认为冠状动脉痉挛。采用积分方法区分冠状动脉硬化的程度,狭窄25%以下为1,26~50%为2,51~75%为3,76~90%为4,91~99%为5,完全闭塞为6。以这一积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性心绞痛新分类法的必要性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不稳定性心绞痛专辑──不稳定性心绞痛新分类法的必要性平盛胜彦本专辑系选自日本《循环器科》杂志1993年第33卷第5期特集《不安定狭心症—新病型分类考案》。专辑从各角度阐述了不稳定性心绞痛新分类的必要性、判定标准及其临床意义等,颇具临床应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溶栓疗法     
ACS是指急性心梗、不稳定性心绞痛由于冠脉血栓形成所致的综合征。在日本主要采取各种冠脉血管再建术治疗,而欧美则对溶栓治疗十分热心。本文针对溶栓治疗作一简介。一、溶栓药的种类及作用机制1.抗血栓治疗的机理血栓的发生机制与止血机制相同。已知血液本身在血管...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性心绞痛专辑──从治疗方法选择上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新病型分类白鸟健一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指临床上易发生心肌梗塞及猝死率很高的心绞痛。过去常用AHA分类(1975年)或ISFC/WHO临床分类.其中包括病情各异的各类患者,其治疗及预后也具多样...  相似文献   

16.
考虑冠状动脉的病理生理,不能忽视冠状动脉痉挛。痉挛在变异型心绞痛发病中起主要作用,安静型心绞痛和劳累型心绞痛以及心肌梗塞也都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但在发病率方面与痉挛究竟有多大关系以及为什么发生痉挛,尚有许多不明之处。目前,X线检查是诊  相似文献   

17.
近来认为冠状血管痉挛可造成心肌缺血,并且在动脉硬化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1959年Prinzmetal将ST段抬高的心绞痛命名为变异型心绞痛,并且曾推测冠状动脉痉挛可能是其原因。到了七十年代,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对冠状动脉痉挛的研究又有进展。现在认为不仅是在变异型心绞痛,就是在伴ST段抬高或下降的劳累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在急性心肌梗塞时冠状血管痉挛都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能引起冠状血管痉挛的原因有很多,目前有关确切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方法也很多。如:刺激交感神经的寒冷升压试验,运动负荷试验,拟副交感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s)一般指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猝死,其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但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前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到破裂时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的机制,还有许多不明之处。本...  相似文献   

19.
现已清楚,冠状动脉痉挛与变异型心绞痛,多数安静心绞痛,以及部分劳累型心绞痛等的发病机制均有密切关系,而且是产生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在完全正常的冠状动脉不发生冠状动脉挛缩,而是见于多少有硬化改变的冠血管,故当进行冠状动脉痉挛的治疗与预后判断时,必然要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器质性病变加以考虑。本文围绕临床资料,仅就冠状动脉痉挛的治疗与预后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痉挛是变异型心绞痛的病因,目前已无异议。近年来已证实休息时心绞痛及劳累性心绞痛也都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最近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进步,在心肌梗塞后不久即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从而使部分心肌梗塞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得到了证明。同时还发现,在心肌梗塞后不久发生冠状动脉血栓者也较多。对这些冠状动脉血栓,经试用血栓溶解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