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关系。方法100例HCC组与120例对照组同时检测HBVDNA和HCVRNA,对比分析。结果HCC组中HBVDNA和HCVRNA阳性率分别为76.0%及1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和3.3%(P〈0.01),HCC组中HBVDNA和HCVRNA阳性率都为6.0%显著高于对照组(0.8%)(P〈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应积极预防和治疗乙肝和丙肝,对降低原发性肝癌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与HBV、HCV感染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东北地区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0月~2007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期住院的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其血清HBV、HCV标志物和既往肝炎、肝硬化及家族史等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222例,HBV感染率为68.92%,明显高于对照组7.49%(χ2=200.1,P<0.0001),优势比OR=27.4(95%CI=16.0~46.9);HCV感染病例组(15.3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12%)χ2=34.9,P<0.0001,OR=15.9。此外,原发性肝癌还与既往肝硬化史、家族肝癌史有关,且以男性高发。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HBV和/或HCV慢性感染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HBV与HCV在HCC高危人群中的病因学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在在启东、泰兴原发性肝细胞癌(HCC)高发区随机抽取的140份HCC病例和247份对照资料,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HCC关系的病因学研究。结果显示:病例HBV总感染指标和抗-HCV的OR值为4.67,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HBV感染指标中,以HBsAg,抗-HBc和前S2蛋白3指标的意义较大,均入选多元模型,抗-HCV也作为HCV感染的唯一指标入选多元模型A,且两模型的拟合较满意,说明两者的感染均对HCC的发生有一定的病因学作用,HBV和HCV混合感染的OR值为7.842,约等于两者分别感染的OR值之积,说明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协同作用。PAR指标的分析表明,HBV和HCV的综合PAR值在73.64%~75.11%之间,抗-HCV的PAR值为11.46%,即如能有效控制人群HBV和HCV的感染率,将使该地HCC的发病数减少75%左右,其中由HCV感染引起的HCC病例约占11.46%,说明该地HBV的感染仍为HCC的主要病因因素,HCV感染的病因作用次之。 相似文献
4.
HBV,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BV、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关系的研究王春香河南省肿瘤医院封秀红,袁瑞珍,李东升,王红君,程素琴河南省卫生防疫站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HCC)是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中,HCC居第三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相似文献
5.
HBV,HCV双重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爱民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7,24(3):109-110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就HBV,HCV双重感染在HCC病因研究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原发性肝癌(HCC)、肝硬化、慢性肝炎及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等患者血清HBsAg及抗HCV的检测结果。探讨HCC与HBV及HCV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06例HCC病人中,96例血清HBsAg阳性(占90.6%);11例抗HCV阳性(占10.4%);HBsAg与抗HCV均阳性者7例(占6.6%),表明HBV感染与HCC的发生关系密切;抗HCV阳性率(10.4%)低于日本及欧美报道的结果(65~90%),提示在我国HCV感染与HCC的关系远不如HBV感染与HCC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中丙型肝炎病毒及其基因亚型的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选择符合全国诊断标准的原发性肝癌病人52例作为病例组,并以配对方法选择相同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水平、生活条件、年龄±5岁、同性别、同乡镇原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对研究对象血清中HCVRNA及其HCVRNA基因亚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进行定性检测,并对两组的阳性率进行配对χ2检验分析.结果肝癌组和对照组的HCVRNA以及HCVRNA基因亚型Ⅰ型、Ⅱ型、Ⅱ/Ⅲ型、Ⅳ型的阳性率分别为34.6%(18/52)、1.9%(1/52)、28.8%(15/52)、1.9%(1/52)、1.9%(1/52)和7.7%(4/52)、0.0%(0/52)、5.8%(3/52)、1.9%(1/52)、0.0%(0/52).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的HCVRNA和HCVRNA基因亚型Ⅱ型的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其它HCVRNA基因亚型间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除了HBV的感染及复制外,HCV及其基因亚型Ⅱ型的感染及复制与广西肝癌高发区中的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HBV感染及复制状态在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PCR方法研究HBV感染及复制状态在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肝癌高发家庭成员和非癌家庭成员中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1.8%(12/55)和7.3%(4/5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阳性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发现肝癌高发家庭成员HBV-DNA也呈家庭聚集现象。研究结果提示,HBV感染的家庭聚集性并处于复制状态可能是HCC家庭聚集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对144例血液病患者HBV和HCV感染状况进行调查,HBsAg、抗-HBc和抗-HCV检出率分别为9.72%、36.81%及24.31%,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2.03%、46.30%和0.93%。HCV感染率与年龄、性别无关,但与受血史,受血次数密切相关。抗-HCV阳性者血清ALT水平明显高于抗-HCV阴性者,HBV/HCV重叠感染时ALT升高尤为明显,本组调查提示输血及应用血液制品是血液病患者感 相似文献
10.
吸毒者吸毒特点与HBV、HCV重叠感染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的吸毒特点对吸毒者HBV、HCV重叠感染率的影响。 方法 对两所强制戒毒所内吸毒者分别进行随机整群抽样 ,用自制问卷了解 772例吸毒者吸毒特点 ,并抽取血标本测定被访者HBsAg、抗 -HCV。 结果 注射式吸毒者 (包括静脉注射者、肌肉注射者、同时使用注射与口吸方式者 )HBV、HCV重叠感染率 2 4.3 % ,显著高于非注射者 6.2 % (P <0 .0 1) ;随着吸毒年限的延长 ,重叠感染率从 17.2 %、2 2 .1%增加到 2 8.3 % (P <0 .0 5 ) ;戒毒次数从一次上升到四次时 ,重叠感染率由 13 .4%增加到 2 8 3 % (P <0 .0 5 ) ;戒毒次数从一次上升到四次时 ,重叠感染率由 13 .4% ( 2 9/2 16)不断上升到 3 6.3 % ( 5 1/14 1)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注射式吸毒、吸毒时间延长、戒毒次数增加是吸毒者HBV、HCV重叠感染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解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 的状况,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 、HCV 重叠感染时HCV 对HBV 复制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 法对712 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抗- HCV 检测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检测。结果 712 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 HCV阳性率为14 .47 % ,其中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抗- HCV 阳性率最高(48 .98 % ) ,急性肝炎患者最低(3.25 % ) 。在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之间,血清抗- HCV 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01),显示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血清抗- HCV 阳性率越高;在HBV 和HCV 重叠感染的患者中,血清HBsAg、HBeAg 和抗- HBcIgM 阳性率低于乙型肝炎患者( P< 0 .001 ,P< 0 .001 和P<0 .05) ,而血清抗- HBe 阳性率高于乙型肝炎患者( P< 0 .01),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HCV 与病情加重和慢性化的形成有关,并使HBV 的复制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2.
HIV感染者混合感染HBV、HCV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常德市近13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状况及其预后,为揭示HIV、HBV、HCV混合感染规律,为HIV的预防、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对常德市120例HIV感染者进行CD4 、CD8 T淋巴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HBV五项、抗HCV检测,对检测结果做系统的比较和分析。结果120例HIV感染者中,以青壮年为主要人群,以性传播为主要感染方式;混合HCV、HBV感染者有71例,占所有HIV感染者的59.17%。混合感染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血液传播和静脉吸毒为主要的感染方式,且HIV/HCV,HIV/HBV/HCV混合感染的ALT、AST异常比例明显高于HIV单独感染(P<0.05),HIV/HBV、HIV/HCV、HIV/HBV/HCV三种感染模式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HIV单一感染(P<0.05)。结论HIV感染者混合感染HBV、HCV现状日趋严重,特别在经血液传播、静脉吸毒传播的男性HIV感染人群中更加明显。HIV与多种肝炎病毒合并感染可能加速肝脏和免疫系统的损害,导致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HIV感染的进程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相似文献
13.
母婴间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双重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流行病角度,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免疫学方法,对210例产妇血清及新生儿 脐带血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 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物,其结果为:HBs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65.5%,HBeAg阳 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81.8%,抗-HCV阳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75.0%,HBV-DNA及 HCV-RNA双重阳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100.0%,说明母婴间存在乙型肝炎(HB)、丙型肝炎 (HC)及双重感染,其垂直传播可发生于宫内及围产期,是婴幼儿患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感染途径。 由于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能从临床症状和体征中得以诊断,所以建立敏 感、特异的实验检测方法,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建立围产期保健制度,分娩过程中对婴儿加 强保护,阻断传播途径,是目前可行的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病毒性肝炎的母婴间传播,有利优生 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4.
应用启东肝癌高发区的调查资料和血清检验资料,对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型肿癌(HCC)的关系进行了病因学研究。结果显示:110例HCC中,HBV、HCV的流行率分别为85.45%和17.27%,显著高于对照的50.45%和4.09%,单因素及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HBV感染指标HBsAg、Pre─S2蛋白和HCV感染指标抗-HCV为HCC的重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22、2.96和2.68,饮茶为唯一的保护因素,OR值为0.36.HBV与HCV同时感染引起HCC发生的OR值校高为6.48,HBV、HCV分别感染的OR值相似,分别为3.90和3.89,但由于启东人群HBV的感染率较高,其引起HCC的归因危险度最高,为启东HCC的首要病因,HCV也有相当的病因作用,此外尚有ll.82%的病例可能由其它环境或遗传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HCV)感染水平,研究HCV感染者的传染性及影响感染的危险因子,提出控制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病情发展和降低传染风险的具体措施,保护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筛查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150例抗-HCV阳性血清中RNA病毒载量,以性别、年龄((±3)、抗-HCV阴性、HCVRNA阴性、1:4比例为匹配条件,选择600例为阴性对照组,采用SPSS Statistics17.0统计软件中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抗-HCV阳性组和阴性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781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中发现抗-HCV阳性150例,检出率为0.63%,远低于我国普通人群感染水平(3.2%);男女间感染HCV的机率均等(X2=0.506,P>0.05);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各年龄组间差异显著(X2=86.065,P<0.001);外国籍人群抗-HCV阳性率显著低于中国及港澳台地区人群(X2=12.376,P<0.05);抗-HCV阳性者中78.67%HCVRNA病毒处于复制状态,其中抗-HCV滴度≤1:16人群HCVRNA病毒载量均≤500copy/ml,抗-HCV滴度≥1:64人群HCVRNA病毒载量均≥1.02X104copy/ml,各抗体滴度间HCVRNA病毒载量有显著性差异(X2=136.593,P<0.001);从30个检查检测指标中筛选出性别、年龄、国籍、心率、ALT、GGT、CREA、LDL、HBsAg、HBeAb等10个HCV危险因子,其回归方程为:Y=1.056X4+0.285X5-0.44X6-0.021X11+0.102X13-0.005X15+0.02X21-0.758X27+4.87X28-1.294X31-2.934,经回归模型检验证明二元回归方程拟合程度非常好(回归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卡方值为259.795,P<0.001,模型-2对数似然值为490.808c,Cox﹠SnellR方值为0.293,NagelkerkeR方值为0.463)。结论:出入境人员HCV感染者中78.67%具有传染性,抗-HCV滴度≥1:64指标可作为HCV传染性的判断指标;HCV感染的危险因子有性别、年龄、国籍、心率、ALT、GGT、CREA、LDL、HBsAg、HBeAb。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HCV)感染水平,研究HCV感染者的传染性及影响感染的危险因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出入境人员抗-HCV,并对150份抗-HCV阳性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CV RNA病毒载量,以性别、年龄、抗-HCV阴性、HCV RNA阴性、1∶4比例为匹配条件,选择600例为阴性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3781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中,检出抗-HCV阳性150例,检出率为0.63%。男女间感染HCV的几率均等;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65,P<0.001);外籍人员抗-HCV阳性率显著低于中国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76,P<0.005);78.67%抗-HCV阳性者HCV RNA病毒处于复制状态,抗-HCV滴度≥1∶64感染者HCV RNA病毒载量均≥1.02×104copy/ml,各抗体滴度间病毒载量有显著性差异(χ2=136.593,P<0.001);经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国籍、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尿素(BUN)、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8个因子均有统计学意义,对这8个因子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年龄、ALT、LDL等3个因子进入模型。结论78.67%出入境人员HCV感染者具有传染性,抗-HCV滴度≥1∶64指标可作为HCV具有传染性的判断指标;影响HCV感染的危险因子有年龄、国籍、ALT、AST、DBIL、BUN、CHOL、LDL等8个。 相似文献
17.
徐凌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17(4):94-95
近年来,艾滋病(AIDS)发病率不断上升。而HIV、HCV和HBV有相似的传播途径。为了解HIV、HCV和HBV之间的相互影响,现对武汉市传染病医院近年来收治的AIDS患者HC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两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静脉药瘾者HIV重叠HBV/HCV感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重叠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时,HIV对机体T辅助细胞亚群的影响及HBV/HCV核酸载量的变化.方法以静脉药瘾者(IVDUs)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免疫层析法和PCR法检测病毒感染指标,用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 IVDUs的CD3、CD4细胞、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产生减少,IVDUs存在HIV感染时CD3、CD4细胞和IFN-γ产生进一步降低,HIV感染与HBV-DNA和HBeAg表达相关.结论 IVDUsT细胞亚群功能减弱,HIV促进HBV复制,重叠感染可进一步干扰辅助性T细胞(TH)1/T2细胞平衡,降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431名卖淫妇女和109名正常妇女HBV及HC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的检测、性传播有关因素的调查。表明卖淫妇女中有较严重的HBV和HCV感染。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乙肝疫苗的研制成功及近几年的大面积推广使用,实行乙肝疫苗的自动免疫,无疑对控制乙肝传播,预防乙肝感染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乙肝疫苗自1981年问世以来,经很多国家应用证明是安全有效的,这是人类第一种用来预防癌症的疫苗,是乙肝预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并为人类最终消灭乙肝带来了曙光。但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否就安全控制了乙肝发病,不再被乙肝病毒(HBV)感染、不会出现HBsAg阳性,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