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评价左心室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周向应变(CS)、径向应变(RS)、径向位移(RD)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12只开胸比格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主干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于基础状态、LAD结扎20 min后,采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和心尖四腔观、二腔观二维灰阶动态图像,VVI软件分析左心室18节段以及各短轴水平心内膜下心肌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CS、RS和RD变化.同时采用二维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每搏量(SV)和射血分数(LVEF).分别进行各参数间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①与基础状态相比,缺血后LVEF显著降低(P<0.001);缺血后心内膜下心肌受累节段、乳头肌以及心尖短轴观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CS、RD和心尖短轴观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RS明显低于基础状态(P<0.05).②基础和缺血状态下,左心室17/18个心肌节段(除缺血状态侧壁中间段外)以及各水平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CS与RD呈显著线性相关(r=0.662 0.995,P<0.05、P<0.01或P<0.001);左心室6/18个节段以及各水平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除基础状态心尖水平外)RS与RD有良好线性相关(r=0.580~0.916,P<0.05、P<0.01或P<0.001);未能建立各短轴观整体平均收缩期峰值RD与SV和LVEF间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心内膜下心肌应变和位移能够敏感反映急性心肌缺血时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功能变化;周向应变与径向位移显著相关表明左心室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周向形变是导致心内膜径向位移的主要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不同左心室构型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心肌应变(S)、应变率(SR)的变化特点,探讨其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 高血压患者64例,根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分为左心室构型正常组(LVN组,n=37)和左心室肥厚组(LVH组,n=27);对照组为25名健康体检者.超声采集心尖四腔观及两腔观的二维动态图像,应用VVI技术获取左心房前壁、下壁、侧壁及间隔的基底段和中间段S、SR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应变(εsys)、应变率(SRs)及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e、SR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VH组SRe降低、SRa增高(P均<0.05),LVN组SRe、SRa、SRs、εsy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LVN组比较,LVH组SRe、SRa、SRs、εsy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VI技术所测左心房心肌S/SR参数可以反映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左心房管道功能降低、辅泵功能增强,但对左心室构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的左心房功能改变的敏感性不足.  相似文献   

3.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心室节段功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的正常值范围、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及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35例健康志愿者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径向和纵向速度、应变、应变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收缩期径向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期纵向平均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较径向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室游离壁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和应变率高于后间隔右室面、后间隔左室面、左室侧壁,而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节段性室壁功能,为临床评价左心室功能提供了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应变指标定量分析静息状态下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方法 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30例.采集心尖四腔、两腔及左室长轴观和二尖瓣环、乳头肌及心尖水平左室短轴观二维灰阶图像.按18节段法划分左室壁,分析各节段纵向(L)、周向(C)和径向(R)收缩期峰值应变(S).将LS、CS心内、外膜测值之差分别定为纵向应变跨壁阶差(LSG)、周向应变跨壁阶差(CSG);将左室壁所有节段各向应变平均值定为左室壁各向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并分别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为冠脉狭窄≤70%供血心肌,共176个节段,其LS及LS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S、RS及CSG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为冠脉狭窄>70%供血心肌,共132个节段,其LS、CS及R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SG及CSG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LS、RS、CS显著低于A组,LSG显著高于A组(P<0.05),CSG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各向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指标均与LVEF指标显著相关(P<0.0001),其中GLS与LVEF指标相关系数最高.结论 VVI技术应变指标可以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局部心肌LS、RS、CS、LSG及CSG的变化可以反映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左室壁GLS可以作为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整体功能及介入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选择18例正常成人和2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VVI成像模式下采集标准经胸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和胸骨旁二尖瓣尖、心尖水平的左室短轴二维动态图像。所有冠心病患者分别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1d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时采集图像,应用VVI软件测量左室旋转运动的心底、心尖旋转角度、旋转速率,计算左室扭转角度和扭距等整体运动信息。结果 心肌梗死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扭矩(Ptor)均低于正常人和非心肌梗死组。PCI术后心肌梗死组和非心肌梗死组的LVEF均逐渐改善,心尖旋转角度、心尖旋转速率、左室扭转角度和Ptor变化趋势却相反:前者为术后1周或1个月内增高,术后3个月降低的趋势;后者为术后1周降低,术后1个月、3个月又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 VVI技术能定量评价左室扭转运动。与LVEF相比,左室扭转和扭矩更能体现两组冠心病患者在冠脉再通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恢复过程中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6.
速度向量成像评价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室性心律失常异位起搏点及其局部心肌运动协调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超声采集的17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高帧频灰阶二维图像进行VVI,以向量方式显示局部心肌组织的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观测各节段心肌组织向量运动情况,以判定异位起搏点的起源部位,分别测量异位起搏处心肌运动速度(VE)与正常窦性心律时该处心肌运动速度(VN),异位起搏时相应心室最早和最迟心肌间的时间延迟(Tv-MXE)与窦性心律时相应心室最早和最迟心肌间的时间延迟(Tv-MXN)。结果患者正常窦性心律时心肌组织速度向量运动协调,长度基本一致,异位起搏时局部心肌组织速度向量提前收缩,明显早于其他室壁,局部心肌运动显著不协调。异常起源处室壁心肌运动速度VE明显高于正常窦性心律时VN,反映局部心肌运动同步性的指标Tv-MXE与Tv-MXN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可直观反映室性心律失常时异常起搏点部位及其局部心肌运动特征,为临床无创诊断室性心律失常、监测治疗和评价预后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不同步运动.方法 选择AMI患者60例和健康志愿者40例,采用VVI技术测量并比较两组间左室局部心肌纵向收缩速度达峰时间(TL-V)、左室局部心肌径向收缩速度达峰时间(T R-V)、左室最早与最迟速度达峰时间的差值(Ts max-min)、左室16节段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的差异.结果 ①AMI组梗死节段与非梗死节段心肌TL-V、TR-V分别大于对照组正常节段(P<0.05);②AMI组纵向及径向Ts max-min、Ts-SD均大于对照组(P<0.001);③AMI组梗死节段心肌Ts从心功能Ⅰ级至Ⅳ级依次延长(P<0.001).结论 VVI技术为评价AMI患者心肌不同步运动及判断梗死节段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left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asynchron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by 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Methods Sixty AMI patients and 4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included.Using VVI,the time to peak longitudinal systolic velocity (TL-V) was measured in the left ventricular long axis views,the time to peak radial systolic velocity (TR-V) was measured in parasternal short axis views.The deviation of the earliest and the latest TL-V and TR-V (Ts max-min) was measured,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L-V and TR-V (TS-SD) was also measured.Results ①TL-V ,TR-V of the infarcted and non-infarcted segm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long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al segments (P <0.05).②The longitudinal Tsmax-min,Ts-SD and the radial Tsmax-min,Ts-SD in infarcted patients were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volunteers (P <0.001).③Ts of the infarcted segments was increased in turn from the class Ⅰ to class Ⅳ of the cardiac function (P <0.001).Conclusions VVI could be used to assess the left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asynchrony in patients with AMI.VVI is a new useful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infarcted segments.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价左心房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VVI技术测量3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RMS)患者和4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左心房12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以及SRa达峰时间差值(Td-SR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MS组左心房12节段S、SRs、SRe测值均减低(P<0.05),各节段SRa测值除主动脉侧基底段以外均减低(P<0.05).RMS组中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左心房各节段SRa缺失比例约56%,舒张晚期无规律的往返心房的低振幅运动约18.6%,能分辨的舒张晚期正向峰值约25.4%.RMS组AF患者与组内窦性心律患者比较,左心房后壁基底段及中间段SRa测值减低(P<0.05).RMS组Td-SRa测值增大,时间延长(P<0.05),尤以AF患者更为明显.结论 VVI技术能够定量评价RMS患者左心房节段及整体功能,为临床评价左心房功能提供了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左室型单心室短轴运动情况,评价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估测左室型单心室患儿心室短轴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左室型单心室患儿14例(单心室组)及正常儿童1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VVI技术对主心腔短轴乳头肌水平室壁周向和径向应变及应变率进行分析.结果 单心室组前间隔、前壁、侧壁、下壁、后间隔节段的周向应变较对照组相应节段明显减低(均P <0.05).单心室组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后间隔节段的周向应变率较对照组相应节段明显减低(均P <0.05).对照组的室间隔应变及应变率显著高于其余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心室组各节段的径向应变及应变率较对照组相应节段明显减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室型单心室患儿存在周向和径向收缩功能不全,VVI技术能定量评价左室型单心室短轴节段室壁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价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倒置患者左室局部心肌力学功能异常.方法 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倒置女性患者119例,分为3组:V1-6T波倒置组(52例)、V1-4T波倒置组(33例)、V3-6T波倒置组(34例);对照组44例.应用VVI技术获得左室三个短轴切面共18个节段的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SRSmax)及应变率(SRSrmax)、收缩期周向峰值应变(SCSmax)及应变率(SCSrmax).测量各胸前导联T波倒置深度并与各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V1-6T波倒置组以左室前间隔、前壁、前侧壁和后壁各力学参数减低为主(P<0.05~0.01);V1-4T波倒置组以左室前间隔、前壁和后间隔的各力学参数减低为主(P<0.05~0.01);V3-6T波倒置组左室前间隔、前壁、前侧壁和后壁各力学参数均减低,且以基底段减低为主(P<0.05~0.01).V1-6T波倒置组中SRSmax、SRSrmax和SCSrmax及V3-6T波倒置组中SRSrmax减低的心肌节段数均较V1-4T波倒置组更多(P<0.05~0.01).V1-6T波倒置组中V4和V5导联T波倒置深度与前侧壁径向力学参数均存在负相关(r=-0.29~-0.37,P<0.05~0.01);V1-4T波倒置组中V3导联T波倒置深度与前侧壁周向应变存在正相关(r =0.44,P=0.01).结论 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倒置女性患者左室心肌存在节段性力学功能异常改变;电复极异常与心肌力学功能异常的范围及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心肌梗死节段径向收缩能力的价值.方法 将雄性Wister大鼠分为两组,一组结扎冠状动脉制成心肌梗死模型组(10只),另一组同样进行手术但不结扎冠状动脉作为对照组(14只).应用VVI技术对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室壁径向应变及应变率进行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组梗死节段(左室前壁及前间隔)径向应变及应变率较对照组相应节段明显减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节段室壁应变及应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I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心肌梗死节段室壁的径向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速度向量成像定量评估冠心病心肌节段收缩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长轴节段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25例心肌缺血、28例心肌梗死、26例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并结合心电图,将左室心肌分为四组:梗死节段、缺血节段、非缺血节段和正常节段组,2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声学采集动态图像,获得各节段长轴收缩期应变峰值(Smax)、应变率峰值(SRmax)及应变达峰时间(PTs)、应变率达峰时间(PTsr)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梗死节段和缺血节段Smax和SRmax明显减低,PTs、PTsr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梗死节段Smax和SRmax较缺血节段明显减低.但PTs、PT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节段Smax和SRmax的截断值分别为-14.08%、-0.83 s-1,梗死节段Smax和SRmax的截断值分别为-6.65%、-0.38 s-1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为满意.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无创性定量分析冠心病心肌节段收缩功能,对判断心肌缺血及梗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室壁运动的改变,评估治疗效果.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在介入治疗术前3 d、术后1周内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VVI技术测量心肌形变及时相指标.结果 与术前相比,梗死相关节段的应变、应变率、节段射血分数、收缩后应变指数等指标在介入治疗术后1周内已有改善,术后3个月随访时改善更加明显.结论 VVI技术可以作为评价血管再通治疗后局部心肌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恢复程度的一种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速度矢量成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采集扩张型心肌病30例和对照组30例心脏动态数字化超声图像,用心肌速度矢量软件分析16节段心肌长轴方向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心肌速度、应变及应变率和达峰时间。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各期心肌速度、应变率、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应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舒张晚期应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张型心肌病组速度达峰时间和应变率达峰时间明显延长(P〈O.01)。结论:速度矢量成像技术不受声束角度的影响,能够无创、客观地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长轴收缩和舒张功能,为临床评价心肌节段功能提供了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尝试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ⅤⅥ)技术研究正常左心室壁加速度特点.方法 50例健康志愿者,应用ⅤⅥ技术检测左室16个节段运动速度,应用研制的软件获得加速度一时间曲线.分析左室壁加速度分布特点.结果 同一室壁收缩早期正向峰值加速度(ACCs)和舒张早期负向峰值加速度(ACCd)表现为基底部>中部>心尖部(均P<0.05),同一水平各室壁之间ACCs和AC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一节段ACCd显著大于ACCs(均P<0.05).结论 VVI技术可研究室壁加速度特点,为进一步检测病变心肌加速度的变化提供正常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