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真行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1,(3)
近几年来,在发展预防狂犬病的措施方面取得了迅速进展。1980年3月在西德埃森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咨询会议上讨论了这些进展,并提出今后工作的重点。这次会议的主要结论和建议可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夏红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0,(2)
狂犬病疫苗能诱发许多动物在血清及一些器官中出现干扰素。本文对狂犬病疫苗接种者血清中出现干扰素的动力学进行了观察。作者用巴斯德研究所制备的细胞培养物,经区带离心及庄丙内脂 相似文献
3.
狂犬固定毒MNIIVP-74株适应于日本鹌鹑胚(JQE)细胞,病毒经超滤浓缩10~30倍,最后含人血清白蛋白0.4%和蔗糖7.5%,用1:4,000β丙内酯22℃4小时灭活,制成冻 相似文献
4.
陆隆沐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79,(5)
作者以双盲法对人二倍体WI-38细胞培养疫苗(WRV)和鸭胚疫苗(DEV)用于狂犬病感染前预防作了比较。疫苗抗原价:WRV为6.5,DEV为1.3。接种对象为51名20~28岁的大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为DEV4针组,17人,每周注射一针,连续3周,于第12周加强一针;第二组为WRV4 相似文献
5.
田瑞明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5,(5)
了解长期B和T细胞免疫力对考虑免疫接种后多年再接触者的危险性十分必要,因此,作者研究了2~14前接受过狂犬病疫苗接触前后免疫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力。 18名研究对象曾在2~14年前接种过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HDCV)或纯化的鸡胚细胞培养疫苗(PCECV),且在第1次接种和采血之间没有接受过加强剂量。同时,作者还选择了18名性别和年龄配对者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6.
7.
本刊编辑部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3,(3)
美国旧金山基因工程公司的 Yelvert-on 等最近通过把狂犬病病毒表达糖蛋白的基因插入大肠杆菌中,合成了狂犬病病毒糖蛋白,从而完成了发展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王懋梁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79,(4)
本文综述狂犬病疫苗接种的现代方针,并总结一种新型的组织培养疫苗的研究。疫苗预防的病理生理学:个体接触狂犬病毒后的一段时间内,病毒可能仍然潜伏在肌细胞中。就狂犬病疫苗的作用而言,已可肯定的是:如在接触病毒前接种,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狂犬病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狂犬病显得更加重要.本文针对狂犬病的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对所用疫苗和其他生物制品的特点、肌肉注射和皮内注射的优缺点、使用条件、注意事项以及适应证和禁忌证等作了介绍.此外还介绍了WHO推荐的8部位皮内接种法和2部位皮内接种法. 相似文献
10.
熊青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2007,30(4):188-188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所致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人类对狂犬病普遍易感,通常由病兽咬伤而感染,病死率达100%。狂犬病的主要预防措施为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本文比较了液体与冻干两种剂型狂犬病疫苗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1.
赵玉麟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2005,28(1):43-43
突尼斯 Pasteur de Tunis研究所 Bahloul等用Cla I酶消化方法 ,将 p CI- neo○R中的新霉素抗性基因和 SV40启动子 /增强子删除 ,得到 35 5 1个碱基对的p CMVΔNeoΔSV40 ,然后插入 3段 5′- AACGTT- 3′免疫刺激序列 ( ISS)得到 p CMV3ISS,再插入狂犬病病毒 PV株的糖蛋白编码序列 ,得到可以编码完整的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试验用 DNA疫苗p CMV3ISS- GPV。 将 6~ 8周龄 BALB/c小鼠 ,按每 1 0~ 1 5只为一组 ,分成四组。四组小鼠在第 0天于右四头肌接种从狂犬唾液中分离的 1 LD90 的未传代狂犬病病毒 ,然后进行以下免… 相似文献
12.
龚训良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9,(3)
吸附狂犬病疫苗(RVA)是一种用于人类的新型细胞培养疫苗,于1988年3月18日获准使用。该疫苗是采用狂犬病病毒Kissling株适应于恒河猴胎肺二倍体细胞制成。用β丙内酯灭活病毒,并通过磷酸铝吸附浓缩。而磷酸铝还可作为一种佐剂。RVA使用的病毒株、细胞系和浓缩过程均不同于美国现有的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HDCV)。由于RVA由磷酸铝吸附,所以是液体,而不是冻干制剂。 3000人在接触前和接触后接种以及加强接种后,有99%以上的人产生了满意的狂犬病中和抗体水平。推荐的RVA接种时间与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现代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狂犬病疫苗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①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野生动物狂犬病毒口服疫苗(狂犬病毒糖蛋白——重组痘病毒、腺病毒或杆状病毒等)获得成功;②狂犬病毒无毒变异株口服疫苗筛选成功具有应用前景;③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制备优质狂犬病毒疫苗。1 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 采用DNA重组技术表达狂犬病毒糖蛋白(G)或核蛋白(N)发展新一代狂犬病疫苗,是一条良好途径。学者们先后采用大肠杆菌、酵母和哺乳类动物细胞作为狂犬病毒G蛋白的表达系统,考虑到免疫 相似文献
14.
15.
16.
梁宇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0,(5)
最近在塞内加尔,由达尔医学院和法国图尔病毒研究所主持召开了有关肝炎、肝癌的国际会议。会上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实验室主任、法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遗传研究小组组长蒂粤莱教授宣布了由法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科研中心和巴斯德研究所学者组成 相似文献
17.
金梅林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8,(5)
原代鸭胚(PDE)细胞培养是当前东方马脑脊髓炎(EEE)和西方马脑脊髓炎(WEE)疫苗的血清学效力评价和EEE/WEE血清学诊断的优选系统。许多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细胞支持EEE和WEE病毒生长,但PDE细胞单层对EEE/WEE感染异常敏感,证实感染后有肉眼可见的蚀斑。Tamoglia等曾将一种标准的蚀斑减少血清中和试验 相似文献
18.
蔡黎朱政纲文丽陈剑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7,(12):841-844
摘 要狂犬病在全球广泛分布,对大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暴露后处置是预防狂犬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细胞培养的狂犬疫苗目前仍是人类抵御狂犬病病毒的主要手段,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疫苗的研制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20.
狂犬病是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感染后死亡率100%。据WHO统计,全球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狂犬病流行,其中多数为发展中国家;且全球每年约有5.9万人因狂犬病死亡。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是给犬等动物接种狂犬病疫苗,但由于人被动物咬伤或抓伤较为突然,有时无法确定该动物是否接种过狂犬病疫苗,因此发生暴露后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以避免患病。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用狂犬病疫苗逐步更新换代,为人类抵御狂犬病提供了更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