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一起高校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暴发疫情的调查和分析,为学校等集体单位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腹泻学生采取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食堂可疑食物留样,腹泻学生的呕吐物、排泄物等,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该起疫情首例发病时间为2011年12月22日,历时3天;全校共238例病患,以大一学生为主,占47.06%(共112例);91.06%的患病学生曾在北区饭堂就餐。通过对20例呕吐物的病原学检测,发现诺如病毒阳性者18例,检出率为90.00%。结论此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是由诺如病毒引起,主要为食物、餐具、污染和生活接触传播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北京市某医院老年病房的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为防治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疫情发生特征、临床表现、采集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对粪便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此次疫情从2013年1月17日起到21日结束,共确诊病例18例。6件粪便标本中检出5件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83.33%,其中2件阳性标本经基因测序分析为诺如病毒GⅡ.4/Sydey 2012变异株。结论此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可能是由于水污染和密切接触导致传播,通过采取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隔离病人、加强消毒、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等综合措施后疫情中止。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某高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类似事件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个案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分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其危险因素;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法检测肛拭子标本的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饮用水的微生物。结果暴发疫情累计持续14 d,罹患率7.7%(185/2 418);学生罹患率(8.8%)高于教职工(0.3%),(χ~2 =28.11,P0.01);男性罹患率(6.4%,19/296)和女性(7.8%,166/2 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73,P=0.40);A班、B班、C班及其他班级的罹患率分别为38.1%、35.0%、22.9%及7.7%(χ~2=64.79,P0.01);旧宿舍楼罹患率(10.5%,116/1 104)高于新宿舍楼(6.8%,68/994)(χ~2=8.79,P=0.003);有校外餐饮店就餐史者罹患率(81.5%,119/146)高于无校外就餐史者(16.4%,54/329)(χ~2=185.04,P0.01);病例均为轻症,症状以呕吐(77.3%)和腹泻(73.0%)为主;采集的20份病人肛拭子中有14份诺如病毒GI.6型阳性;9份生活饮用水标本,微生物检测结果均为合格。结论本次某高校为诺如病毒GI.6型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因校外餐饮店就餐引起、校内生活接触传播蔓延,提示应加强校内传染病监测并及时处置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某餐馆出现的以呕吐、腹泻为主的感染性胃肠炎的传染源、感染方式和危险因素。方法:按照病例定义开展主动搜索,对全部餐馆人员进行采样,描述其“三间”分布特征,调查可疑因素。采集员工肛试子、食品、环境、饮用水等样本,分别送往实验室做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该起疫情共检出23例诺如病毒感染病例,总罹患率为63.89%,病例主要集中于员工宿舍内,员工宿舍人员罹患率达85.71%,居住在员工宿舍是本起疫情的危险因素。结论:该起事件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胃肠炎疫情,密切接触是其传播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一起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的原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感染性腹泻病例诊断标准(WS271-2007)对病例进行诊断,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并结合试验室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该起疫情累计发病63例,罹患率为6.68%,病例均为学生,首例10月12日发病,末例10月16日发病,发病高峰为10月12日至13日;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为主;实验室检测示:12份粪便与肛试子标本中有8份检出诺如病毒。结论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疫情流行特征、实验室检测及卫生学调查结果,确定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水源被污染,未常规开展饮用水、生活用水消毒和水质监测是导致此次疫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7.
正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急性肠胃炎症状,在成人中主要引起腹泻,儿童发生呕吐更为常见~([1])。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病原携带者为本病的传染源,可以通过食物、水、生活接触或吸入悬浮在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传播速度极快,易在短时间内造成大规模暴发流行,极易引起学校感染性腹泻疫情的暴发~([2])。2017年2月,芜湖市某小学出现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病例,经调查确认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游学团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避免疫情扩散及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 依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利用问卷星开展个案调查及病例对照研究,采集呕吐物、肛拭子及食品等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病原。结果 该起疫情共发现135例疑似病例,发病时间集中,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27份标本(20份人员生物样本,3份水样本及4份环境涂抹样)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所有患者均有2020年11月17日午餐在某酒店共同聚餐史,共同就餐点餐饮店有3名从业人员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阳性,使用被污染的露天井水清洗菜品及餐具可能是导致本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结论 本次事件是一起因共同饮食暴露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深圳市某研究院一起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原因,分析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食堂、饮水、厨工宿舍等开展卫生学调查,采集病例和餐饮从业人员肛拭子、饮用水、留样食品和环境等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暴发疫情的传播方式及危险因素。结果 2020年12月10—16日,疫情共报告病例165例,隐性感染者16例,罹患率为4.77%。临床症状主要为腹泻(89.09%)、恶心(60.00%)、呕吐(51.52%),腹泻伴呕吐者占40.61%。某研究院的病例无部门和宿舍聚集性,餐饮从业人员以E2食堂感染率最高(33.33%,11/33)且有宿舍聚集性。实验室检测发现27份病例肛拭子、16份厨工肛拭子和1份厨工工服表面涂抹样诺如病毒核酸GII型阳性,E2食堂自选餐线12月10~11日的3份留样食品菌落总数超标,4份水样检测卫生学指标正常。病例对照结果显示12月9~11日多个餐次在E2食堂自选快餐用餐感染风险增加(OR=1.828~6.256),饭前便后每次洗手能降低感染风险(OR=0.522)。结论 本起事件为一...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西安市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学校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病例发生情况。采集人体及环境标本进行病毒和细菌病原检测,综合分析可疑传播因素和途径。结果 本次疫情从 2014年 6 月 6 日开始至 20 日结束,共发生病例633例,总的罹患率为 4.52%。由1号井和2号井供应直饮水的N1和N2宿舍楼发病人数明显高于由3号井和4号井供应的宿舍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个病例的标本,检出31人诺如病毒阳性,3人轮状病毒阳性,1人腺病毒阳性;14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阳性、10人肠黏附性大肠杆菌阳性,同时感染二者的有7人。1号井水样大肠菌群数严重超标,部分水样菌落总数超标。结论 本次疫情主要由诺如病毒引起,同时还伴有轮状病毒、腺病毒、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黏附性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混合感染的胃肠炎暴发疫情,供水井污染为可疑流行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特点和流行原因,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某中学共发生感染性腹泻病例1252例,罹患率43.52%,其中学生1239例,占98.96%;疫情波及所有的高中和初中年级和班级,发病年龄集中在14~20岁,男女性别比为1.01:1。住宿生发病率高于走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峰期为10月6~9日,共发病1135例,占发病总数的90.65%;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胃肠炎症状,症状较轻。喝生水和在学校食堂就餐为发病的高危因素。采集21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6例病例诺如病毒检测阳性;自备水源水细菌总数检测超标。[结论]此次疫情为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自备水源受污染可能是导致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月10日至24日,忠县拔山镇初级中学校发生痢疾爆发流行,23日、24日为发病高峰。全校教职员工及家属883人,发病人数124例,均为学生,罹患率14.04%,无死亡。大便培养及菌型鉴定,有3份标本为福氏志贺氏菌Ⅱ型,其中二份是病人的,一份是饮食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3.
一起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暴发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某公司139名员工出现以腹泻、呕吐、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群发性急性胃肠炎的原因。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应用ELISA、RT-PCR法对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在采集的13宗粪便样本中5宗ELISA法检出诺瓦克样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38.46%;6宗粪便样本中5宗RT-PCR法检出诺瓦克样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83.33%。通过加强饮食管理和个人卫生,加强疫点环境物表的清洁和消毒等综合措施,首例病例出现13d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这是一起由诺瓦克样病毒所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小学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分析暴发的原因,为今后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某小学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病毒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型别鉴定.[结果]疫情持续32 d,总罹患率4.39%(99/2254),罹患率最高是二年级为9.91%,最低是三年级为0,26%,病例分布有班级聚集性.临床表现以急起发热(≥38℃),多伴有咳嗽(87.88%)、咽痛(30.30%)、头晕(36.36%)、头痛(30.30%)、打喷嚏(19.19%)、流鼻涕(33.33%)、腹泻(5.05%)和乏力(15.15%)等表现.6份病人咽拭子中,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型别鉴定为H3N2型.[结论]这是一起由甲3型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疫情报告迟缓和未及时隔离病人是造成此次流感疫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某部营区一起乙型流感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93年12月27日 ̄1994年1月中旬发生在某部营区的一起急性呼吸道感染流行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罹患率达40%。采用病原学快速诊断和病毒分离,以及双份血清均确诊为乙型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株的抗原性变异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目前广西各职业人群中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求医行为特征,为腹泻病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抽中的社区和村屯所有常住居民约2万余人应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发现腹泻病例248人,腹泻病两周发病率为1.21%。散居儿童人群中腹泻病发病率最高。腹泻病例中,27.42%的病例不做任何治疗,53.23%选择自行服药治疗,19.35%到各级医疗机构求医。[结论]低年龄、广泛人际交流性质职业的人群特征是腹泻病的危险因素。腹泻病例就诊率较低,其中散居儿童的求医强度较高,农民的求医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查明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和病因.[方法]对病例和食堂人员进行调查和采样检查,对食堂及食品加工过程、环境卫生及水质状况进行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查.用病例对照方法对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发病87人,罹患率6.6%,1名饮食从业人员与7名患者肛拭子检出痢疾杆菌福氏Ⅳ型.病例对照显示:食堂就餐是发病的危险因素,18日早餐的OR值最高(OR95%CI=3.38~19.87),发病与就餐次数呈剂量反应关系(x2=18.99,P<0.05).[结论]这是一起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暴发原因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污染食物引起.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强化饮食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8.
一起戊型肝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994年4月27日至5月15日,驻天津某部队学院发生一起戊型肝炎暴发,罹患率6.87%。病例均为男性,年龄20 ̄24岁,症状普遍较轻。血清学检测发现,24名病例全部抗-HAVIgG阳性,其中23人抗-HEV阳性,HCV,CMV,EBV感染标志和HBsAg,抗-HBcIgM均为阴性。用RT-PCR方法检测了3例病人血清和9例病人粪便的HEV RNA,1份血清和3份粪便标本呈阳性反应,证实这起肝炎暴  相似文献   

19.
某部队急性腹泻病监测报告 Ⅰ.流行病学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6月~1992年5月在驻粤某部队进行了急性腹泻病的主动监测。年发病率为0.64~1.0次/人/年。发病率与相对湿度(X2)、气温(X3),特别是雨量(X1)的关系经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呈正相关。y=1.98+0.02x1+0.02x2+0.07x3,r=0.8727,P<0.0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饭前、便后不洗手等生活习惯用腹泻发病有密切关系。26.3%的患者有淋雨、腹部受凉或感冒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癌症发病及流行状况,为癌症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将西南大学1972-2006年所有癌症患者均纳入调查范围,并对校园内居住及工作环境的放射性、微波、水、空气、居室装修等进行检测. [结果]共发现222例癌症患者,男性142例,女性80例,男女之比为1.78:1.癌症病人年龄平均为 (63.23±12.81)岁;排在前5位的癌症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共计138例,占癌症患者的 62.16%.1972~1981年粗发病率年平均85.42/10万,死亡率58.73/10万;1982-1991年粗发病率年平均为159.29/10 万,死亡率为110.62/10万;1992-2001年粗发病率年平均为248.15/10万,死亡率为195.17/10万.2002-2006年粗发病率年平均为371.32/10万,死亡率为232.70/10万.2006年教职工粗发病率为345.94/10万,标化发病率为214.61/10 万,死亡率为230.63/10万;社区居民粗发病率为198.88/10 万,标化发病率为137.91/10万,死亡率为124.30/10万. 普查发现仅为13.87%,症状出现查出占81.25%,偶然发现占5.20%.炊事员和某些特殊工种(木工漆工、驾驶员、印刷工)的癌症发病危险高于教学科研、专业技术人员,OR值分别为4.707和2.477(P<0.05).校园内居住及工作环境的放射性、微波、水、空气、居室装修等检测,均在国家规定的正常范围. [结论]我校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粗发病率在国内居于较高水平,但标化率并不高于全国和重庆市区的水平;癌症患者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人口老龄化、长期接触有毒有害工种是癌症的危险因素.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是癌症防治工作的重点; 改善工作环境与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癌症普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