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14:28,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除死亡人数外,受伤人数突破40万,需住院治疗伤员人数超过8万.2008年5月20日至31日,民航共执行航空医疗转运伤员包机99架次,转运伤员3495人,运送伤员家属陪护3168人,随机医护人员941人,分别将伤员运送到广州、深圳、南京等19个医疗条件较好的城市接受治疗,没有伤员在转运途中死亡.笔者通过对我国民航首次大规模航空医疗转运伤员的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对今后做好类似工作需完善之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目前统计死亡人数超过8万人.受伤人数超过20万人.根据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华西医院作为全国最大的医院之一和西部医学中心,在抗震救灾中作为医疗救治中心,共收治伤病员2500名,其中住院病人1500余人.由于伤病员多集中在骨科、胸外科和脑外科,需要分流到全国各地的医院进行诊治,故华西医院派遣医疗救护队进行远程空中转运救援.空中转运救援是病危医疗的一部分,它提供医院问危重和严重外伤病员的转运,了解医学转运方面的知识和空中医学转运的速度,将有助于安全合适地转运病人[1].  相似文献   

3.
深航转运地震伤员出川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0级特大地震.自5月20日至31日,中国民航完成了四川I省人民政府安排的大规模转运重伤员任务,国航、东航Jll航、深航、鹰联航5家航空公司共执行99班包机,分别将3495名重伤员从成都转运至广州、上海、南京、沈阳,南宁、合肥、珠海、青岛、深圳、烟台、柳州、福州、济南、无锡、大连、杭州、温州和太原等19个城市治疗.同机运送的还有家属陪护人员3168人,医护人员941人次.为支援四JII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国航、东航、Jll航、深航、鹰联航5家航空公司专门改装了9架飞机,用于灾区重伤员的运输.其中,从5月21日至5月30日止,深航共飞行22个班次,从成都空运地震伤员746名、家属(陪护)人员674名、护送医护人员211人次、机务人员12人次和记者3名,分别转送至深圳、南宁、南京、广州、合肥、济南、无锡和温州(表1).现将深航转运地震伤员出川的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灾害救援要遵守及时性、科学性和区域性原则。现场医疗救援是灾害救援的重要环节,分拣是现场医疗救援的核心。根据急救和转运优先等级将伤员分拣为4个优先级别。现场救援对危及生命的损伤进行紧急救治。  相似文献   

5.
阿尔及利亚地震灾后中国危重伤员远程空中转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紧急远程航空医疗运送的经验,分析影响空运的多种因素。方法通过2003年5月阿尔及利亚地震灾后,中方5名危重伤员的航空转运的实践,就转运计划、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的配置、空中监护、心理干预等对远程航空医疗运送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5名危重伤员均安全转运至目的地。结论制订周密的转运计划和进行细致的安排是成功转运的重要条件;灾害伤员的心理干预对安全转运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阿尔及利亚、伊朗地震灾区的紧急医疗救援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3年,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先后赶赴阿尔及利亚和伊朗地震灾区进行医疗救援,现结合两次涉外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实践,探讨涉外地震灾区医疗救援的组织与实施。1一般资料1.1阿尔及尔地震医疗救援2003年5月22日,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附近发生里氏6.9级地震,造成2300余人死亡,1万余人受伤,中国国际救援队于5月23日飞赴阿尔及尔参加地震救援,5月30日返回,历时8天。在飞赴途中,医疗队为全体队员接种了霍乱疫苗;针对当地乙肝、疟疾发病特点,开展了卫生防病宣教。在救援现场进行了灾害现场的医学评估,对因极度疲劳引发的中暑、鼻出血、咽喉肿痛…  相似文献   

7.
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除死亡人数外,受伤人数突破40万,需住院治疗伤员数超过8万。为了使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使伤员的心理创伤得到较好的抚慰,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际救援队自成立以来共执行国际、国内大型灾害救援任务十余次,其中涉及洪水灾害的有2004年印尼海啸及2010年巴基斯坦洪灾救援,在这两次救援活动中,医疗救援工作占据了主要内容,这与地震救援的工作内容有明显的不同。现将2004年以来中国国际救援队参加的7次大型国内外救援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来,全球共发生里氏7级以上地震40余起,在中国就发生10起,造成60万人罹难,占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的53%.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共造成6.9万人死亡,1.8万人失踪,37万人受伤,其中重伤员1万余名,伤情以外伤为主,骨折伤占74%.2010年4月14日,中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共有269S人死亡,270人失踪,1.1万余人受伤,其中重伤员3100多名,骨折伤占58.4%.两次地震发生后,中国军队卫勤依法行动,迅即反应,尽遣精锐,高效指挥,科学组织,全面参与医学救援行动.在汶川地震中,共派出397支机动卫勤分队,7061名卫生人员,累计收治伤员6.9万人次,实施手术2.2万例.在玉树地震中,共派出25支机动卫勤分队,2025名卫生人员,实施手术1635例,创造了救治高原寒区批量地震伤员和高原病患者“零死亡”的奇迹.中国军队卫勤卓有成效的现场救治,使得两次地震在一周内救治伤病员的数量都达到了总数的60%,收治转运后送伤病员数占总数的80%,有效地发挥了突击队和主力军的作用,为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军队卫勤在两次地震医学救援实践中得到的启示:一是必须创新医学救援理论;二是必须搞好军地组织协同;三是必须加强专业救援力量;四是必须加强配套手段建设;五是必须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中转送至我院的伤员的伤情特点,总结地震伤后送伤员的救治经验. 方法 间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汶川地震伤员的一般资料、伤情、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 结果 全部伤员无院内感染,无再次截肢,无骨折相关并发症. 结论 地震后送伤员在短期内集中大量到达,后方医院有效的组织工作、接诊医师全而评估病情、制定详尽有效的救治计划、注意内科合并疾病的处理,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和积极/正压液体复苏救治地震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TUHS)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将62例地震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Ⅰ组,30例)和积极/正压液体复苏组(Ⅱ组,32例),均用平衡液和贺斯为复苏液(2∶1),分别按限制性液体复苏和积极/正压液体复苏方案进行液体复苏,随后进行手术止血.动态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中心静脉压(CVP),在复苏的4个时相点检测剩余碱、乳酸和肌酐.结果 两组MAP在充分液体复苏前各自稳定在50~70 mm Hg和70~90 mm Hg,心率在早期复苏后明显下降,CVP升高(组内P<0.01,组间T1P<0.01),且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总输液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1).两组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复苏后剩余碱值变化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两组乳酸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Ⅰ组变化更为显著,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肌酐在复苏后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于积极/正压液体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减少输液量的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组织氧供,改善微循环,保护肾功能,用于TUHS的液体复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5.12”大地震救治,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动机制的组织保障,组建专业救援队伍,平时储备急救物资,培养忧患意识,加强急救培训,保证应急工作有序有效进行。方法通过对本院“5.12”大地震伤员统计,分析伤员分区救治流程和救治方法。结果震后2天伤员最多,占68.80%,伤后12小时以后才得到救治伤员最多,占47.64。结论早期多部门联动专业救治是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533例汶川地震伤员感染流行病学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对伤员感染的救治水平.方法 选择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转送至重庆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33例地震伤员,结合创伤ISS和AIS评分,根据伤情及其与院内外感染的关系和抗生素敏感性等指标进行全面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533例后送伤员中,ISS<16分456例(85.6%);ISS 16-25分65例(12.2%),ISS>25分12例(2.3%).骨折433例(81.9%).头、颈部损伤42例,面部损伤7例,胸部损伤114例,腹部、盆腔损伤81例,四肢、骨盆损伤314例,体表损伤205例.仅有1处骨折180例,2处骨折139例,3处及以上骨折114例,截肢32例,挤压综合征21例,院内手术处理281例.感染79例,院外感染占87.3%.合并感染伤员抗生素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病原菌以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鲍曼复合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C群链球菌为主,少数发生产气荚膜杆菌感染.敏感及耐药抗生素谱系各不相同且有部分重叠.抗生素选择应以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为主.结论 在自然灾害紧急条件下,对伴有不同程度感染的骨折伤员,科学使用抗生素并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护性救治措施对于加强伤员早期救治,预防严重创伤并发症,促进伤员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加强汶川地震灾害医学救援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汶川地震灾区内受灾严重的医院医学资料严重缺失,灾区内建制相对完整的医院也存在未住院病人资料不全、缺少最后治疗效果等情况,灾区外医院伤员资料较为齐全,但不能反映本次地震灾害医学救援的整体情况.加强经验总结现阶段的弥补措施和重点包括:(1)按照分级救治的策略收集整理资料;(2)努力挖掘现场救治的经验;(3)按行政区域收集灾区内医院资料;(4)收集颅脑损伤、胸腹损伤和休克伤员等的完整数据;(5)加强总结现场转运和院间转运的资料;(6)建立全国或区域性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牵头的资料收集体系.今后应加强创伤医学和灾害医学学科建设,制定全国统一的伤票或伤标、转运病历,以及发展电子伤票和数据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震发生后累计伤亡人数与时间的关系,寻求医疗救援反应评价指标。方法统计震后第1~17天累计地震伤亡人数,将地震总累计死亡人数与震后第3天累计死亡人数之比作为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total medical rescue index,TRI)。将地震发生后每天累计死亡人数与2天前累计死亡人数之比作为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prewarning medical rescue index,PRI),再将每天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进行自身比较。结果地震发生后头5天死亡28 881人,占总死亡人数的42.40%,受伤193 347人,占总受伤的54.41%。震后5~13天,伤亡人数增加速度有所减缓,13天后,伤亡人数增加不明显。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为4.470。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最大2.1,且出现在地震后72小时,前7天均1.4,7天以后医疗救援预警指数逐渐下降。结论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和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是评价医疗救援反应速度和效率的客观指标,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越大,地震医疗救援反应速度和效率越低。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对地震救援期间决定医疗救援力量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汶川地震致脊柱损伤住院患者与平时脊柱损伤住院患者病历资料的比较分析,探讨地震致脊柱损伤特点,促进地震脊柱损伤救治水平的提高.方法 从“5.12”地震伤情数据库中提取汶川地震脊柱损伤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地震伤组),从“中华创伤数据库”中提取大坪医院2001-2007年间收治的脊柱损伤首次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伤因、伤情、救治、结局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1)地震伤组脊柱损伤发生率为16.7%(524/31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682/10644) (P<0.01);(2)地震伤组脊柱损伤中女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57.4%∶31.8%)(P<0.01);(3)地震伤组患者年龄(47.9±20.9)岁,随着年龄增长,患者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对照组则呈抛物线型分布;(4)地震伤组脊柱损伤原因主要为压砸伤(69.3%)和多因素所致伤(12.8%),而对照组则主要为跌倒/坠落伤(56.0%)和交通伤(23.6%);(5)地震伤组中82.3%合并多处损伤,其中48.1%合并两处以上损伤,而对照组仅分别为28.9%和12.0%.地震伤组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为(11.6±8.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8)分(P<0.01),而且地震伤组中NISS值≥16分的比例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地震伤组患者住院天数为(40.5±24.5)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23.9±26.7)d(P<0.01).地震伤组治疗无效率高达9.2%,高于对照组(4.8%)(P<0.01).结论 地震时脊柱损伤发生比例高,女性、老年占比高,合并损伤比例高,损伤更重,平均住院时间更长,治疗无效率高.地震救援时应重视脊柱损伤的抢救、诊断和运送规范,减少漏诊、误诊和继发性损伤,以提高脊柱地震伤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累计伤亡数量的变化速率,寻求医疗救援效率评价指标和方法.方法 收集地震发生后每日、72小时及最终累计伤亡数量.观察变化速率,应用总医疗救援需求指数(TRI)、医疗救援死亡预警指数(DWI)和受伤预警指数(WWI),比较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的医疗救援效率.结果 汶川地震总医疗救援需求指数明显大于玉树地震....  相似文献   

19.
大批量地震伤员的早期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批量地震伤员的早期救治方法.方法 对1 123例地震伤员实施早期救治.受伤部位:四肢伤925例,脊柱伤65例,头部伤46例,胸部伤53例,腹部伤72例.单部位伤809例,多发伤314例.紧急手术67例,其中肝破裂修补13例,脾破裂行脾切除14例,肠系膜血管损伤修补3例,腹部多脏器损伤修补6例,胸腹联合伤行胸腹脏器损伤修补及膈肌破裂修补4例,颅内血肿清除术12例,肺破裂修补4例,肺及支气管部分切除5例,心脏压塞行心包切开1例,连枷胸行肋骨内固定5例.早期手术166例,其中早期单纯清创105例,清创加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36例,截肢25例.结果 406例治愈出院,673例经初期治疗后转院治疗,死亡3例.结论 分级救治方法适用于大批量地震伤员的早期救治.危重伤员及伴有严重心肺等基础疾病的地震伤员早期应采用损害控制技术.反复检诊是防止延误诊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接收汶川地震转运伤员过程中的伤检与流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需要长途转运伤员病情的了解和生命体征的检测,探讨地震期间大规模伤员转运的伤检与流程特点. 方法 北京市卫生局赴四川抗震救灾救护转运队第二分队共接收转运伤员197例,其中男106例,女91例;年龄6~81岁,平均37.5岁.在整个转运过程中,行2次"两查四对一评分";并在转运途中保持各医疗小组间的密切合作. 结果 197例伤员中,194例安全转运,3例伤员在接收时因病情不稳定送回原医院继续治疗.转运的194例伤员中,181例病情平稳,未诉不适,7例骨折伤员在搬运及车辆行进中诉患肢疼痛,2例挤压综合征伤员诉胸闷、气短,2例胸部挤压伤的伤员因路途颠簸而加重胸部疼痛,另外2例伤员诉头晕,恶心.所有不适伤员均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及对症治疗. 结论 在地震期间大规模转运伤员时,充分的准备、严格的伤检及良好的医护配合,是完成安全转运的保证.转运途中,各医疗小组间密切合作,对伤员伤情的详细了解,必要的监护及治疗,充分的医患交流及认真详尽的后期交接足伤员成功转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