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痿证,《内经》称为痿躄,是指以筋脉弛缓,四肢痿弱无力,甚则手不能摄物,足不能任地,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的一类疾病。以下肢较为多见,亦有手足并见者。关于痿证的病因,自《经》言“肺热叶焦,发为痿躄”以来,历代医家多遵崇之。如金·张从政《儒门事亲》说:“盖痿以肺热为本,叶焦而成,痿以传于五脏,岂有寒者欤?若痿作寒治,是不刃而杀之也。夫痿病不死,死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求太阴病脾虚寒湿证客观性辨证指标。方法:实验大鼠连续14天每日经口灌服大黄与猪油造太阴病脾虚寒湿证模型。观察该模型大鼠的活动、体温等基本情况;取大鼠血用间苯三酚法测大鼠小肠对D-木糖(D-xylose)的吸收功能,能量代谢相关酶钠-钾-ATP酶(Na -K -ATPase)活性并观察胃、肝、脾、胰腺、小肠、结肠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大鼠活动减少,体温略低,小肠吸收D-木糖的功能减弱,Na -K -ATP酶的活性降低,胃黏膜萎缩,小肠肠上皮细胞轻度肿胀,肝细胞明显萎缩、肝细胞排列紊乱,胰腺细胞深染、内外分泌腺基本正常,结肠细胞核固缩、排列紊乱,脾脏体积显著缩小、脾小体数目减少。结论:D-木糖的吸收率,Na -K -ATP酶的活性以及胃、肝、小肠、脾、结肠的部分组织形态学改变可作为此证的客观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求太阴病脾虚寒湿证客观性辨证指标。方法:实验大鼠连续14天每日经口灌服大黄与猪油造太阴病脾虚寒湿证模型。观察该模型大鼠的活动、体温等基本情况;取大鼠血用间苯三酚法测大鼠小肠对D-木糖(D-xylose)的吸收功能,能量代谢相关酶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并观察胃、肝、脾、胰腺、小肠、结肠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大鼠活动减少,体温略低,小肠吸收D-木糖的功能减弱,Na^+-K^+-ATP酶的活性降低,胃黏膜萎缩,小肠肠上皮细胞轻度肿胀,肝细胞明显萎缩、肝细胞排列紊乱,胰腺细胞深染、内外分泌腺基本正常,结肠细胞核固缩、排列紊乱,脾脏体积显著缩小、脾小体数目减少。结论:D-木糖的吸收率,Na^+-K^+-ATP酶的活性以及胃、肝、小肠、脾、结肠的部分组织形态学改变可作为此证的客观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人体各经气血多少之说最早见于《内经》,但其中所言有异,至今未能统一。《素问·血气形志篇》曰:“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灵枢·五音五味篇》曰:“夫人之常数,太阳  相似文献   

5.
刘宁  向丽萍  田毅  康建娅  阙华发 《陕西中医》2022,(8):1082-1085,1090
本文先从脾与胰关系溯源,得出脾、胰在中医范畴内统一关系的论点; 再根据脾、胰主消化吸收的现代生理特点,推演出其二者在中医藏象学共同的太阴脾土属性,进一步从“消渴”“脾瘅”病机方面阐述了太阴脾土与糖尿病的密切关系。随后通过梳理 “瘀”与太阴肺的内在联系,探讨了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与“瘀”的病理机制,分析了糖尿病高危足以及中医足痿的临床特点,指出中医“足痿”与现代医学糖尿病高危足的高度相关一致性,最后立足于“治痿独取阳明”以及“阳明太阴相表里”的经论,剖析了“足痿”与藏象太阴脾、肺之间的病因病机。本文初步从藏象学太阴视角对糖尿病高危足进行探讨,为临床从太阴防治糖尿病足提供中医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吴××,男,40岁,农民。患腹部胀满,阵发性腹部隐痛,便溏日行十来次,纳呆。经当地某医诊治,初投葛根芩连汤加味二剂,不效,复诊时仍未详察,又投以白头翁汤加味二剂,药后诸症加剧,遂至卧床不起。延予诊治,证见面色少华,语言无力,腹部胀满不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寒热、汗、脉象、四肢、二便等诸方面,结合<伤寒论>的有关条文,对太阴病表证期的症状特点与病理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与辨析,以期提高对太阴病表证的辨识能力,并从中领悟到仲景对太阴病表证为什么只言"脉浮"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8.
【歌诀】专治痿蹩王黄柏,苦寒走下祛湿热。热淋黄疸带痢泻,足膝疮疹遗痔切。  相似文献   

9.
痿证是指以肢体筋脉驰缓,肌肉枯萎,皮肤麻木,手足软弱无力或手足拘急,不能随意运动为主证的一种病证。《内经》首先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其理精深,其义奥妙。现根据《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有关论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0.
赵鸣芳 《新中医》2010,(11):118-119
<正>传统的中医药教育,常常将太阴病或者说脾虚寒证与理中汤挂在一起。理中汤是治疗太阴病的代表方,并且似乎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一讲脾虚寒证就只想到理中汤,把脾虚寒证等同于理中汤证,"代表"成了"全部"。诚然脾虚寒证与理中汤证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但若将两者之间划上等号,则  相似文献   

11.
经云 :“肺主皮毛” ,风寒之邪自皮毛入犯 ,致肺失宣发而为风寒感冒。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脉循行之首 ,起于中焦 ,内属于肺。在前臂行于“臂内上骨下廉”。其病候为“气盛有余 ,则肩背痛 ,风寒汗出中风 ,小便数而欠。”在前臂部 ,自肘至腕 ,手太阴肺经穴依次为 :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 ,分别为本经的合穴、郄穴、络穴、经穴、原 (输 )穴 ,均为经气比较充盛的穴位 ,对本经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表明 ,以上五穴均可以治疗感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其剽悍者 ,按而收之 ;其实者 ,散而泻之。”明确指…  相似文献   

12.
综合考虑气候特点、证候特征、病毒嗜性等要素,认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当属“寒湿疫”.瘀热入营多见于寒湿疫危重期,是寒湿疫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病机,寒湿戾气与湿瘀或湿热体质相合,加之寒湿久郁,导致机体内部成瘀化热,瘀热互结后病势深重而缠绵,具有成瘀、化热、入营三重病理特征,临床表现涉及多脏.寒湿疫与温病在瘀热入营形成...  相似文献   

13.
【歌诀】痿弱痹痛王加皮,阳痿阴冷痛腰脊。散风祛湿筋骨济,外伤骨折祛血瘀。【释义】五加皮辛能散风,苦能燥湿,温能袪寒,且兼补益之功,为强筋骨袪风湿要药,常用于小儿行迟,肝肾不足,筋骨痿软者。其还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能用于治疗外伤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太阴中风胶囊为主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以薏苡仁、干栗、莱菔子、藁本、石菖蒲、麦门冬、桔梗、麻黄、熊胆为组方,刺作太阴中风胶囊,治疗脑梗死5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0%。结论:太阴中风胶囊具有补肺祛风、化痰开窍、活血化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位来自河北的患者,最近因为工作压力较大,口苦很厉害,总是爱发脾气、心烦失眠,请相关专家诊治!谢谢!  相似文献   

16.
17.
骨痿     
李××,男,53岁,系农安县三岗公社社员,住院病志号10742号。病人下肢运动失用20余日,八月中旬,因出汗后用冷水浴而引起发热,双下肢活动不用。数日后下肢失去知觉,难以站立,小便淋漓,大便秘结。经当地卫生院应用大量青霉素、链霉素、安痛定等药物治疗,病情仍不缓解,遂入中医学院附院治疗。  相似文献   

18.
热痿     
李××,男,57岁,工人,1981年8月11日入院,住院号81513,病历号1220。患者一向健康,5日前患感冒发热头痛,经西医治疗好转。  相似文献   

19.
痿躄     
病例一:傅××,女,九岁,双下肢软弱无力,不能站立已月余。某医院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炎”,住院治疗28天无效而来我院门诊治疗。诊见:面白无华,神差乏力,语音低下,双下肢不能站立。舌淡苔白,脉沉涩。诊为气血不足、血瘀络阻所致之痿躄。用补气益血、化瘀通络法。选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电针治疗。处方:黄芪18克、党参10克、当归6克、川芎9克、赤芍9克、桃仁、红花各6克、地龙9克,两日一剂,日服二次。电针:足三里、阳陵泉,每日一次。开始为每次十分钟,逐渐加至每次三十分钟。七天为一疗程,两疗程之间停针两天。以上针药配合治疗,十六天后患者即能站立。但下蹲、步履仍困难。再用以上针药配合治疗三十二天乃愈。病例一:曹×,男,八岁。患儿食少乏力,  相似文献   

20.
痿症     
例一:李××、男、18岁,学生。初诊日期:1979年6月18日。患者于1977年8月下旬出现发热、头疼、眩晕、汗出恶风、浑身酸痛、四肢麻木。病后第八日猝然两下肢瘫痪,不能行走。某医院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炎”。住院治疗三月余,左腿功能恢复,右腿仍然瘫痪,肌肉逐渐萎缩,经中西医多方治疗,至今未愈。患者面容憔悴,全身羸弱,语音低微,饮食不佳,自汗,怕冷嗜睡。患肢腓肠肌、股肌及臀肌均萎缩,膝腱反射消失,无刺疼感、脉弱、舌胖有齿痕、苔淡。患者起病于溽暑之时,咎在湿热。然而病久精气日耗,湿热之象现已不明显,而见一派肝肾亏损、阳明蒸腾无力之象。治当养肝肾、益脾胃、濡养筋脉、疏导肢节。拟“三蛇起痿汤”(自拟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