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应用新型掌部小切口行腕管松解术。方法对确诊为腕管综合征的68例(89侧)患者采用新型掌部小切口行腕管松解术,该切口为纵行、位于鱼际纹尺侧2~3mm、长约2.0~2.5cm,近端不超过远侧腕横纹。结果经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症状均消失,拇短展肌肌力、握力、捏力、皮肤感觉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差异在统计学极具显著意义(P<0.001)。本组无任何神经血管并发症,无1例出现腕掌部瘢痕疼痛。结论本切口具有安全、损伤小、直视下松解腕管并同时可行正中神经内松解和尺管松解、手术瘢痕小等诸多优点,是腕管松解术的一种新型、可靠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腕管综合征常规手术后柱状痛的原因.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10月,对27例(30侧)腕管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常规腕管切开正中神经松解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测量柱状痛的面积及发生柱状痛患腕的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10~30个月,11侧出现手术切口周围柱状感觉麻木区,8侧出现切口周围单侧或双侧柱状痛.结论 在出现柱状痛或柱状感觉麻木的患者中,柱状痛的面积和切口长度呈正相关;有无柱状痛不是评价腕管切开减压术(OCTR)疗效的标准;切口的类型与柱状痛的发生无相关.  相似文献   

3.
小双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15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应用小双切口作腕管切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掌长肌腱尺侧,平行远侧腕横纹作1.5cm长的横切口,腕横纹以远2.5cm为中心沿鱼际肌纹作1cm长的纵切口,分别显露腕横韧带远近缘及指屈肌腱及正中神经,直视下将腕横韧带完全切开,正中神经外膜松解3例,鱼际肌支松解1例。结果 术后2周,15例症状完全消失,拇、示、中3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术后1年随访,术前大鱼际肌萎缩5例,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全部病例无1例产生腕掌部瘢痕疼痛及尺神经、掌浅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小双切口行腕管松解术,可操作窄间大,并发症少,术后美观。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腕掌侧远端横纹小切口松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总结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10采用腕掌侧远端横纹小切口切开松解治疗的33例(41侧)腕管综合征,切口位于腕掌侧远端横纹处,于掌长肌腱尺侧作一长约1.5 cm横形切口。如果出现难以直视、操作困难情况则可采用L形延长切口,位于第3指蹼与掌长肌腱尺侧缘连线上,在横形切口桡侧端向上延伸一长约1 cm的纵形切口。结果 3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3侧需采用L形切口,术后未出现感染、血肿。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2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手掌部麻木、感觉异常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第14天34侧手掌部麻木感完全消失,7侧手掌部仍有麻木感。末次随访时5侧手掌部偶有轻微麻木感,2侧手掌部遗留麻木但较术前减轻。末次随访时大鱼际肌肉萎缩的13侧完全恢复,对掌功能、捏力、握力恢复正常;大鱼际肌肉萎缩的3侧部分恢复,对掌功能恢复正常,捏力、握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瘢痕痛、掌浅弓损伤,未出现正中神经掌皮支、返支损伤。末次随访时采用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优31侧,良8侧,可2侧。结...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神经松解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小切口显微神经松解与传统手术神经松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把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分为小切口组及传统组,每组各25例,术前及术后2年对所有病例症状严重程度进行GSS评分(GlobalSymptomScore)。并观察两组腕掌部瘢痕痛发生率。结果小切口组及传统组术前、术后评分差值分别为19.1±5.7、13.3±6.3,小切口组术后症状改善优于传统组(P<0.05)。小切口组无1例发生腕掌部瘢痕痛,传统组发生15例(60%)。结论小切口直视下显微神经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优于传统神经松解且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冲击波联合小切口手术与单纯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1诊治的50例腕管综合征,25例采用单纯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冲击波联合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对照组术前与2组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波士顿腕管综合征问卷中的症状评分、功能评分。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个月,患者术后3天开始康复治疗,手部疼痛明显减轻,手指麻木及活动功能有很大程度改善。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术前疼痛VAS评分、波士顿腕管综合征问卷症状评分、波士顿腕管综合征问卷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波士顿腕管综合征问卷症状评分、波士顿腕管综合征问卷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冲击波联合小切口手术较单纯行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两种腕部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选择100例腕管综合征住院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分别行腕掌侧小横切口和小纵切口手术,采用Kelly等评定分级法评价两点辨别觉的改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两组术式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比较两组间两点辨别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神经损伤的发生,瘢痕痛、手术及住院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掌侧小切口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适合各级医院广泛开展。横、纵小切口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具体术式的选择可根据术者个人熟练程度及设备条件。  相似文献   

8.
腕部小横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及应用小横切口作腕管松解术,并分析其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在掌长肌腱尺侧,远侧腕横纹作2 cm长的横切口,显露腕横韧带近缘及指屈肌腱,切除水肿的屈肌腱滑膜,在直视下将腕横韧带部分切除。结果术后随访2周,32例的症状完全消失,拇、示、中3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术后1 a随访,19例术前大鱼际肌萎缩者,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无1例产生腕掌部瘢痕痛及尺神经、掌浅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腕部小切口直视下行腕管松解术,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7月-2021年11月,对收治的6例6侧腕管综合征患者行改良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并通过手术前后检测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变化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参照张高孟的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4.4%,术后3个月评分为6.15~6.75分,6个月评分为8.12~8.85分,末次随访评分为9.67~9.89分。结论改良尺神经前置术较传统术式治疗腕管综合征更安全有效,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横、竖小切口治疗双侧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对比两种术式的优缺点,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双侧腕管综合征患者96例192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96侧.观察组行腕掌侧小横切口手术,对照组行腕掌侧小竖切口手术.采用Kelly等评定分级法评价两点辨别觉...  相似文献   

11.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比较微创技术(内窥镜、腕部小切口)与传统切开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术后疗效。方法对60例(72侧)腕管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内窥镜、腕部小切口及传统切开方法进行治疗。采用Kelly评价、两点分辨觉的改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3组术式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12个月,3种手术方法术后疗效的优良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窥镜和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瘢痕痛方面均明显少于传统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手术在手掌部残留的瘢痕小、手术耗时短,与传统腕管切开减压术疗效等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使用一种新型光刀结合掌侧小切口微创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的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7月,对34例(39侧)腕管综合征,采用新型光刀结合掌侧小切口技术行微创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其中16例左手(41%),23例右手(59%).术后随访通过美国密歇根州手功能评价问卷调查(MHQ)评估手功能,并分别在术后2周、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包括握力、捏力和手的灵巧度在内的定量测量的后续评估.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能立即正常使用患手.部分患者在术后2周出现轻至中度的瘢痕压痛及切口疼痛,均在术后6个月内完全消失.随访6个月所有病例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随访期间,通过MHQ量表对患者的调查显示,在疼痛缓解、患者满意度、手功能、日常活动以及工作绩效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善.此外,手术后6个月观察到患者的握力和捏力有显著改善. 结论 使用新型光刀掌侧小切口微创腕管切开松解术取得了良好的术后功能和患者满意度.同时手术时间短、简单、经济、有效,治疗不需要进行神经外膜松解的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告使用手掌近侧小切口的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的疗效。方法 自大、小鱼际纹交界处向远侧腕横纹做纵行切口,长2~2.5cm,直视下切开屈肌支持带,解除正中神经卡压。术后随访并与同期采用传统长切口的病例比较,观察小切口的疗效。结果 随访病例19例30腕,其中小切口6例11腕,长切口13例19腕,它们在手指麻木、腕痛、握力及两点辨别觉改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时间以及术后瘢痕触痛、墩柱部疼痛等方面,前者优于后者。结论 经手掌近侧小切口实施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较传统方法有更多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腕管综合征的真正内镜手术?--18年5 880例临床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腕管综合征是常见的卡压性周围神经病变,由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卡压引起.它的手术治疗方法在于从掌侧切开腕管,减压正中神经.术式有最初非开放的盲切手术、开放手术、以及利用内镜手术(主要分为单切口和双切口法两类)等.笔者在1986年首创了应用USE (universal subcutaneous endoscope)系统单切口法治疗腕管综合征,力求创伤最小、最安全的手术方式.USE系统由透明闭锁外套管和30°斜视内镜组成.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内镜手术,与内镜辅助下的手术在视野、绝对禁忌证等多方面都不同.笔者术中在局麻下,透过透明外套管在内镜直视下在腕管内用钩刀或改良方法于腕管外用推刀彻底切断腕横韧带和DHFFR(distal holdfast fibers of the flexor retinaculum),达到腕管开放减压的目的,并可于术中通过透光实验及腕管压力测定等方法判断腕管是否完全开放以保证手术效果.另外,笔者还在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方面,新创一种神经诱发体征,命名为Okutsu Test.它的阳性率高于Phalen Test,而且在正常人群中没有发现假阳性.然而最准确的腕管综合征诊断方法是腕管压力测定.通过正常对照,确定在腕管综合征术前休息位腕管内压力高于15 mm Hg,握拳位是腕管内压力高于135 mm Hg的诊断指标.采用腕管压力测定可以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可以在术中测定判断腕管减压程度.笔者应用USE系统在18年中进行了5 880例腕管综合征的治疗,经过最少6月、平均2.4年的随访,近90%的患者在术后24周痛、触觉恢复正常,电生理检查和MRI检查结果也提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34%,包括假性动脉瘤、局部血肿形成、暂时性尺神经麻痹等,无屈肌腱和神经损伤.本文介绍的应用USE系统取前臂切口内镜下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是真正的内镜下微创手术,对健康组织损伤最小、并发症发生危险性最低,治疗效果满意可靠.  相似文献   

15.
掌部小切口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掌部小切口横断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采用掌部纵形小切口,切断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15例(18侧),男2例,女13例;年龄34~69岁,平均48岁;单侧12例,双侧3例;病程8~26个月,平均18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桡侧3个半指麻木或疼痛,腕部疼痛,并向前臂放射,夜间麻醒史,大鱼际肌肉萎缩,Tinel征阳性,Phalen征阳性。电生理检查均有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下降或缺失,严重者拇短展肌可有自发电位。术后随访时采用GSS评分(Global symptom score),分别从疼痛、麻木感、感觉异常、肌力减退和夜醒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28个月,平均24个月。除1例患者未完全缓解外,其余患者症状消失,拇短展肌肌力增强,GS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小切口减压治疗腕管综合征具有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瘢痕小等优点,直视下切断腕横韧带,可彻底松解正中神经,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内窥镜下治疗腕管综合征89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应用内窥镜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 (ECTR) ,从腕管内切断腕管横韧带 ,解除其对正中神经压迫的手术方法及技巧。并对其术后疗效进行分析 ,介绍内窥镜下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经验与疗效。方法 :局部麻醉 ,皮肤 1cm切口 ,在内窥镜下切断腕管横韧带。松解受压的正中神经。据Kelly疗效评定标准 ,对其术后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临床应用 165例 192腕 ,手术时间平均 10min ,出血少 ,术后随访 89例 98腕 ,优 73腕 ;良 2 0腕 ;一般 3例 ;差 2例 ,其中 2例发生术后正中神经粘连 ,行 2次手术。结论 :内窥镜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 (ECTR)皮肤切口小 ,组织创伤轻 ,手术时间短 ,术后不需石膏外固定 ,不残留手术瘢痕。注意手术适应证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男性腕管综合征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对男性腕管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31例经肌电图确诊的男性腕管综合征的病例资料。除1例经保守治疗恢复后,其余30例皆采取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手部麻木史,且30例共40侧皆为保守治疗无效后自愿接受手术治疗。所有病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手指麻木症状减轻,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其中优27侧,良11侧,中2侧,优良率为95%。结论 男性腕管综合征临床较为少见,且多为中老年患者,与痛风、职业因素、长期透析等因素相关,对于男性腕管综合征患者,应详细了解患者职业,有无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或长期透析等病史,以指导男性腕管综合征的治疗和术后恢复,达到减少复发、治愈CTS的目的。对于痛风石所致的腕管综合征除手术完整摘除痛风石外,手术前后应辅以药物治疗,控制尿酸水平,避免痛风急性发作及后期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外膜显微松解术在伴有正中神经病变的腕管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12月,采用正中神经外膜显微松解联合腕横韧带松解术治疗伴有正中神经病变的腕管综合征16例。术后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麻痛、感觉异常、肌萎缩(大鱼际肌)、对掌功能、握力和瘢痕痛六个方面。结果术后16例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发生。随访3~15个月,平均8个月,采用顾玉东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判断治疗效果,优2例(12.5%),良11例(68.75%),可2例(12.5%),差1例(6.25%),优良率为81.25%。结论正中神经外膜显微松解术是治疗伴有正中神经病变腕管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方法,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7):1609-1611
[目的]评价改良Sauvé-Kapandji手术联合尺侧腕屈肌固定术治疗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0月~2018年10月采用改良Sauvé-kapandji手术联合尺侧腕屈肌固定术治疗24例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评价指标包括:术前术后腕关节活动度、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是否存在尺骨残端不稳和冲击痛、术后X线片等。[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5~60 min,术中出血量很少,平均(3.81±0.98) ml,切口长度5~7 cm,平均(6.05±0.46)cm,住院时间5~9d,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早期并发症。24例患者术后随访腕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未见尺骨残端不稳和冲击痛,复查X线片均提示桡尺远侧关节融合,未见尺骨残端骨再连。[结论]改良Sauvé-Kapandji手术是治疗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一种良好选择,结合尺侧腕屈肌固定术可以进一步增加尺骨残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内窥镜辅助下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在内窥镜辅助下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及长期疗效的随访分析。方法2002年4月-2003年4月,对14例18侧患腕管综合征的患者,在局部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腕部作1cm长小切口,在正中神经前方置入“V”形槽,内窥镜辅助观察下,确认屈肌支持带后用推刀予以切断。结果术后第1天,8例患者表示手部原麻木感已消失,6例手部原麻木感明显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年,平均3.4年。按照Kelly分级标准评定,优良率为100%。腕部瘢痕小,患者对手术疗效十分满意。结论利用“V”形槽在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且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