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八、足少阴肾经涌泉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甲乙经》卷三谓:“在足心陷者中”。考“涌”有水腾溢、上升之义,《说文》:“滕也”。杨基诗:“酒酣文思涌”。“泉”水自地出为泉(其义详前释)。《释名·释水》:“水上出曰涌泉”。此穴在足底,当足跖屈时的凹陷处是穴。足少阴肾脉由此向上腾溢,如泉水自地涌出,故穴名涌泉。  相似文献   

2.
“复溜”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腧穴,也是肾经之“经”穴。该穴位于足内踝与跟腱连线之中点上二寸处。在针灸界,一般认为该穴有补肾益阴,通调水道之功效,主治水肿、腹胀、腿肿、盗汗、泄泻、肠鸣、脉细无力、腰脊强痛、发热无汗、舌干口燥。纵观《内经》、《甲乙经》、《针灸大成》以及现代针灸专著与教科书,无一提及“复溜”穴可治失音。但笔者认为“复溜”可治失音,且疗效应佳。一、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灵枢·经脉》篇对肾经的循行是这样描述的:“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少指(指应作趾)之下,邪(邪与斜字通)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踹应作腨)内,出腘内廉……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理论,既然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而喉与舌乃发音之主器官,那么,属于肾经的“复溜”穴肯定能治失音。  相似文献   

3.
药敷足心为何能治病呢?原来人的足心(实际是足掌前1/3处、踡足吋凹陷处),为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穴所在部位,肾属肾经,与其它脏腑在生理、病理上有密切联系。药敷该处,药性可通过涌泉穴渗入肾经,进而传至其它脏腑并发挥效能,故能治疗各脏腑经络所属的病症。  相似文献   

4.
中药敷足心,属祖国医学外治法中敷法一种方式。它对于某些病症,特别是对不配合吃药打针的小儿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人的足心(实际上应是足掌前中三分之一交界线的中点,蜷足时呈凹陷处)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涌泉穴所在部位,药敷该处,药物可通过涌泉穴渗入肾  相似文献   

5.
补脾肾泻浊汤治疗慢性肾衰远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补脾肾、泻湿浊、活血化瘀治疗慢性肾衰的远期疗效。方法 :用补脾肾泻浊汤治疗 3 2例 ,观察6个月及治疗终止时肾功能状况 ,平均疗程 1 6 3 2个月。结果 :治疗 6个月时病情稳定 ,治疗终止时统计 ,Scr、Ccr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病情好转 ,总有效率 68 8%。结论 :具有补脾肾、泻湿浊、活血化瘀功效的补脾肾泻浊汤可以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目前存在穴位选用过多及偏重肺脏调治等问题。李素荷教授强调肺脾肾三脏本虚是支气管哮喘发生的根本原因,治疗时应分清标本缓急,分期论治,注重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在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选穴上,遵循以下原则:选用位于经络交汇处或同时能作用于两条或以上经络的穴位;选用能同时发挥多功效且疗效理想的穴位;选用经验特定穴;相邻两次治疗尽量避免重复用穴。常用穴位有肺俞、膏肓、定喘、膻中、孔最、丰隆、中脘、脾俞、肾俞、足三里、大椎等;同时应根据患者个体体质灵活加减,以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治疗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自建库以来有关耳穴贴压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研究,建立耳穴处方数据库,并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31篇,包含61 310例患者,涉及耳穴51个;选穴数量多为6~8个,干预周期平均6.5周;高频耳穴为肝穴、眼穴、肾穴等;得到由肝穴、眼穴、肾穴、屏间前穴和屏间后穴交叉配伍组成的常用耳穴组合10组,获取强关联耳穴组合规则18条;提取包含3个耳穴的核心组合19组;演化出耳穴新方6个,包括心穴+脑干穴+胰胆穴+肾穴+脾穴、皮质下穴+角窝中穴+脑干穴+胃穴、屏间后穴+屏间前穴+耳背心穴+肝穴+肾穴、屏间后穴+眼穴+大肠穴+肾穴、脑干穴+新眼穴+胃穴+胰胆穴、交感穴+神门穴+新眼穴+内分泌穴+胰胆穴。结论:本研究探索出的耳穴配伍规律、核心组合及新处方,可为今后临床治疗儿童和青少年近视提供诊治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浅谈太溪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溪穴,又名吕细,《针灸大成》定为十二原之一,又是足少阴肾经的俞穴。最早记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以后历代针灸医籍中均有记载,尤其对本穴的主治记述颇多,涉及范围较广,加之取穴方便,疗效显著,所以是临床常用穴之一。太溪穴不但能主治肾之脏病、经病、气化病,由于经脉联系之故,亦能治心经、膀胱经、肝经、肺经所主部分病症。《针灸大成》记载:“主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心脉沉,手足寒至节,喘息,呕吐,痰实,口中如胶,善噫,寒疝,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消瘅,大便难,咽肿唾血,痃癖寒热,咳嗽不…  相似文献   

9.
失眠即中医所谓“不寐”,临床以难入睡或睡不深熟为特征,病人极为痛苦。笔者几年来用王不留籽压耳穴治疗本病30例,效果满意。在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为15~60岁,病程为5天~10年。选穴主穴:耳穴神门(双)、皮质下(双)、耳背心(双)。配穴:根据引起失眠的不同原因辨证选配相应的耳穴。如肝气郁结者配“肝”,脾胃不和者配“胃”,神经衰弱者配“脑点”或“心”,心肾不交者配“肾”、“心”。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报》2013,(11):1772-1774
目的:考证十三鬼穴所指穴位。方法:通过查阅、对比记录十三鬼穴的几个著名版本,利用训诂学方法,对有异议的腧穴一一考证。结果:各版本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第四、九、十二穴,经考证笔者认为第四穴为鬼心(大陵),第九穴改名为鬼窟(间使),第十二穴为鬼臣(曲池)。结论:《备急千金要方》所载"十三鬼穴"为后世版本之宗,《针灸大成》所载"十三鬼穴"多为后世使用的标准,《中医大辞典》完全采用《针灸大成》版本,当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1.
耳针治疗寻常痤疮3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寻常痤疮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以青年男女为多,好发于颜面、胸、背部。近年来我们采用耳针治疗本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其中有70%患者是经其他方法治疗未效者。2 治疗方法2.1 取穴 取皮质下透内分泌、肾上腺或肾、交感等为主穴,鼻部粉刺多者加鼻穴,额部粉刺多者加额穴,面颊部粉刺多者加面颊区,肺热血热型加肺穴,肠胃湿热型加肝、胃穴,脾虚痰湿型加脾、胃穴。每次主穴必用,对症配穴。2.2 操作 针刺前先用75%的酒精消毒耳廓,用毫针针柄寻取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主穴]风池(双),阿是穴(即压痛点) [备穴]养老、落枕(取病侧)。 [手法]用拇指按摩穴位。用力大小以病者能忍受为度。用松节油作润滑剂,效果更佳,一般按摩主穴即可奏效。如效果不好,加用备穴。每天1—2次。 [疗效]用上法治疗十五例,均获治愈。 [病例]王××,男,45岁,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脾肾、泻湿浊、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远期疗效.方法:用补脾肾泻浊汤治疗32例,观察6个月及治疗终止时肾功能状况,平均疗程16.32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及治疗终止时,BUN、SCr、C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情好转,总有效率为68.8%.结论:具有补脾肾、泻湿浊、活血化瘀功效的补脾肾泻浊汤可以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辰电针十二脏腑俞穴对正常人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采用12×12拉丁方实验设计。分别在酉时(18:00)、戌时(20:00)、亥时(22:00)、子时(24:00),丑时(02:00)、寅时(04:00)、卯时(06:00)、辰时(08:00)、巳时(10:00)、午时(12:00)、未时(14:00)和申时(16:00)电针正常人的十二脏腑俞穴。结果发现,(1)电针十二脏腑俞穴,对收缩时间间期(STI)各指标影响的差异不明显。(2)不同时辰电针十二脏腑俞穴对正常人的STI有着效应差异。(3)不同青年人的针灸效应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的保留肾单位手术方法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3月-2014年9月共12例行保肾手术的肾错构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7例行后腹腔镜下肾错构瘤剜除术,5例行开放肾错构瘤剜除术。手术时间75-210min,平均(122.9±39.2)min;热缺血时间15-40min,平均(26.0±8.6)min;术中出血量30-650ml,平均(127.9±174.9)ml。术中输血1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随访3-18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肾错构瘤剜除术手术效果确切,能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耳穴划痕配合中药治疗鼻病2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22 6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 96例 ,女 130例。年龄4~ 87岁。病程 3个月至 4 0年。属慢性鼻炎 10 4例人 (单纯性鼻炎 74例 ,肥厚性鼻炎 30例 ) ,鼻窦炎 56例 ,常年变应性鼻炎 66例。其主要症状都有不同程度鼻塞、流涕、头痛 ,鼻镜检查鼻甲肿胀肥大 ,充血或苍白。治疗方法 :慢性鼻炎取双耳主穴 :内鼻、肺。配穴 :内分泌、风溪、额、神门、肾上腺 ;鼻窦炎主穴为内鼻、肺。配穴 :神门、肾上腺、额、枕、颞。过敏性鼻炎 :主穴为 :内鼻、肾上腺、肺。配穴 :内分泌、肾、风溪、神门。然后在相应部位做皮肤常规消毒 ,用手术刀在穴位浅表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or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肾移植和司法途径标准供者(standard criteria donors,SCD)肾移植的近期存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9月施行的尸体供肾移植89例,其中DCD供肾移植(DCD组)56例,SCD供肾移植(SCD组)33例。DCD组供肾采用低温机器灌注保存(HMP)25例,单纯低温保存31例;SCD组供肾全部采用单纯静态低温保存。DCD组采用抗体诱导+他克莫司(TAC)+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四联免疫抑制方案,SCD组采用TAC+MMF+Pred三联用药。随访评价2组移植肾6个月、1年存活率与受者6个月、1年存活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发生率以及肾功能状况。结果随访6~15个月。DCD组受者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因假性肾动脉瘤和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切除各1例,受者6个月存活率98.2%,1年存活率94.4%,移植肾6个月存活率94.6%,1年存活率83.3%;SCD组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AMR导致移植肾切除1例,受者6个月存活率97.0%,1年存活率92.9%,移植肾6个月存活率93.9%,1年存活率85.7%。2组受者6个月与1年存活率及移植肾6个月与1年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GF发生率DCD组为21.4%,SCD组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术后1、3、6、12个月血肌酐值,DCD组均显著高于SCD组(P<0.05),但是2组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D供肾移植近期存活效果良好,术后肾功能恢复和维持情况与司法途径SCD供肾移植相当,DCD可以成为扩大尸体肾移植供者池的重要来源,其远期存活效果需要继续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有研究表明单肾切除大鼠会出现糖代谢异常且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tiotensin system,RAS)激活是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原因,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是能量代谢总开关。因此,我们通过RAS阻滞剂对糖代谢和肾皮质中AMPK表达的影响来探讨RAS对异常糖代谢的致病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左肾切除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单肾切除组 (uninephrectomy, UNX)、假手术组(sham)、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RB)治疗组。检测四组大鼠术后10个月的肾功能指标,包括空腹血尿素、血肌酐及尿总蛋白/肌酐比值;术后3, 6, 8和10个月的空腹血糖、血胰岛素,计算反映胰岛素抵抗的HOMA-IR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术后10个月,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四组大鼠右肾皮质中AMPK的表达。结果 和sham组相比,UNX组大鼠在术后10个月出现血尿素、血肌酐和尿总蛋白/肌酐比值升高;3个月出现空腹胰岛素升高,8个月出现空腹血糖升高,3、10个月出现HOMA-IR升高;UNX大鼠残留肾中AMPK表达明显减少。ACEI或ARB几乎能纠正单肾切除引起的所有异常改变。结论 RAS阻滞剂通过恢复肾皮质AMPK的表达来纠正单肾切除引起的糖代谢异常,RAS阻滞剂和AMPK激活剂联合使用可能为临床肾功能不全伴糖代谢异常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肾绞痛常规药物治疗止痛效果的比较,评价邱氏穴按压止痛在肾绞痛治疗中的临床优势。方法:急诊肾绞痛患者356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邱氏穴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药物治疗组采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邱氏穴治疗组采用穴位按压止痛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邱氏穴止痛后给予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治疗,3组从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效果,不良反应,24 h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邱氏穴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相比,邱氏穴治疗组在止痛起效时间(0.91!0.53,18.97!5.07)、治疗后VAS评分(1.31!0.68,3.87!1.23)、显效率(90.83%,50.86%)、总有效率(98.33%,75.86%)均优于药物治疗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联合治疗组24 h复发率(10.83%)明显低于其余2组(P0.05),且邱氏穴未发现不良反应(P0.01)。结论:邱氏穴治疗组治疗肾绞痛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同时联合治疗组可以有效降低肾绞痛24 h复发率,说明邱氏穴单独使用和联合药物治疗都具有一定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测和分析7~9个月胎儿肾的大小和位置。方法:使用经防腐处理的7个月和9个月胎儿,胎龄从末次月经后两周计算,选出7个月胎儿40例(男19例、女21例),9个月胎儿40例(男19例,女21)。从背部暴露肾上、下极。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2 mm)测量肾的位置。继后清除肾筋膜并游离肾,测量肾的大小,逐一记录。结果:(1)测得了左、右肾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左肾长度和厚度稍大于右肾,右肾的宽度稍大于左肾。(2)肾的位置,以左肾高于右肾为多见,其中7个月左肾高于右肾的出现率为76.3%,9个月为71.0%。(3)测得了左、右肾上极、下极至后正中线距离。左、右肾上极距后正中线距离近于左、右肾下极。(4)肾下极至髂嵴的距离,左侧大于右侧。结论:胎儿肾的大小及位置测量分析,在临床上特别是产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