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大肠癌的肝转移。为探讨大肠癌5—氟脲嘧啶(5—Fu)门静脉插管化疗预防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价值,1994年8月由中英两国专家合作,开始了本项课题的国际间大规模临床协作研究,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大肠科作为首批参加单位同期开始了此项研究。全部研究计划3~5年完成1万例临床研究,其中我国完成500例。 凡确诊为大肠腺癌者;无肝或远处转移者;肿瘤可以根治切除者均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设两个组即化疗组与非化疗组。病人于根治切除术完成关腹前行双育随机分组,决定是否进行门静脉插管。分入插管组病人按静脉切开步骤行门静脉插管,术后回房开始经导管24小时连续滴注5—Fu,每日1g,共7天,化疗完毕缓慢拔除导和即可。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4年6月~2000年3月用MMC、DDP、5—Fu组成的FMP方案与单纯5—Fu腹腔化疗,治疗晚期消化系肿瘤47例,观察疗效,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78例既往进行过手术、有腹腔、盆腔复发和/或转移的晚期消化系肿瘤,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FMP方案(联合化疗组)和5—Fu(对照组)腹腔化疗。两组病例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其中联合化疗组47例,男34例,女13例,年龄33~66岁,中位年龄48岁,胃癌30例,大肠癌14例,肝癌3例;对照组31例,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30  相似文献   

3.
葛永祥 《医学信息》2009,22(12):2813-2814
目的探讨区域化疗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肝转移的作用.方法治疗组31例大肠癌常规根治术后患者,以介入导管介入法区域化疗替代全身静脉化疗;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静脉化疗;两组化疗方案均为5-Fu+CF+L-OHP,治疗后观察其5年的肝转移发生率及存活率.结果治疗组5年内出现肝转移5例(16.1%).对照组肝转移12例(32.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常规根治术后患者以介入导管区域化疗替代全身静脉化疗可降低肿瘤肝转移的发生率并提高五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发病率在全世界仅次于肺癌、胃癌、乳腺癌之后居恶性肿瘤第4位,其死亡率居第3位。在我国,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占第4—6位。大肠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化疗和放疗为主,化疗作为大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两大目的。辅助化疗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三大部分。化疗给药途径有多种,各有适用范围,目前临床多采用全身化疗。而大肠癌属化疗非敏感肿瘤,故应少采用全身化疗。抗癌药的药理特性,对癌细胞杀伤力与血药浓度正相关,在靶区或靶器官的浓度增加1倍,杀伤癌细胞数量可提高10倍以上。因此,在围手术期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提高靶区或靶器官的药物浓度关系到手术疗效。本就大肠癌围手术期化疗的各种给药途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岩舒注射液在中晚期大肠癌化疗中的辅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来莎 《医学信息》2009,22(8):1540-1542
目的 观察岩舒注射液在中晚期大肠癌化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64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对照组)和化疗联合岩舒组(试验组),其中试验组32例奥沙利铂130mg/m2+5%GS250ml静滴,d1;亚叶酸钙(CF)100mg+5%GS250ml静滴,d1~d5;氟尿嘧啶0.5g(5-Fu)+5%GS250ml静滴,d1~d5.化疗当天给予岩舒注射液40ml+5%GS250ml静滴,d1~d20.常规给予5-HT3受体抑制剂止吐,21天为1周期.对照组32例,化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65.6%,对照组有效率为40.6%,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白细胞减少为78.1%,高于试验组的62.5%.结论 岩舒注射液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化疗疗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可降低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耐药相关蛋白在大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耐药相关蛋白在大肠癌的表达规律,并评价其指导临床化疗用药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3例大肠癌中5种耐药相关蛋白(P-gp、MRP、ToPoⅡ、GST-π和TS)的表达.结果 P-gp、MRP、ToPoⅡ、GST-π和TS阳性率分别为82.19%(60/73)、10.96%(8/73)、45.21%(33/73)、72.60%(53/73)和26.03(19/73);73例大肠癌中,多药耐药产生涉及至少2种耐药相关蛋白者达69例(94.52%);5种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率在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细胞表达多种耐药相关蛋白,其联合作用可能是多药耐药产生的基础;耐药相关蛋白在大肠癌的表达存在明显异质性,多种耐药相关蛋白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5—Fu在治疗消化道癌和其他实体瘤中占重要地位。5—Fu的血浆半衰期短.给药方法多,因此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建立精确迅速的测定方法极为重要。以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较多,但保留时间短,干扰严重。我们对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中5—Fu浓度的方法进行探索,结果准确、快速、简便。检测方法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门静脉持续化疗联合腹腔大容积化疗预防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效果.方法对104例临床无显示肝转移大肠癌且能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和对照组(B),A组53例术中放置皮下门静脉和腹腔化疗泵,并于术后使用5-Fu门静脉持续化疗和腹腔大容积化疗各6个疗程,B组51例行常规静脉化疗(CF/5-Fu方案),亦为6个疗程,对全部病例随访,比较两组术后肝转移发生率发生时间和术后存活时间.结果 A组术后1、2、3、4年肝转移为1例(1.9%)、2例(3.8%)、4例(7.5%)、3例(5.7%),生存率为52/53(98.1%)、50/52(96.2%)、46/50(92.0%)、39/46(84.8%).B组术后1、2、3、4年肝转移为3例(5.9%)、6例(11.8%)、8例(15.7%)、5例(9.8%),生存率46/51(90.2%)、40/46(86.9%)、30/40(75.9%)、18/30(60.0%).结论门静脉持续化疗联合腹腔大容积化疗可明显减少大肠癌手术后肝转移的发生,增加生存率,是预防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良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门静脉持续化疗联合腹腔大容积化疗预防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效果.方法对104例临床无显示肝转移大肠癌且能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和对照组(B),A组53例术中放置皮下门静脉和腹腔化疗泵,并于术后使用5-Fu门静脉持续化疗和腹腔大容积化疗各6个疗程,B组51例行常规静脉化疗(CF/5-Fu方案),亦为6个疗程,对全部病例随访,比较两组术后肝转移发生率发生时间和术后存活时间.结果A组术后1、2、3、4年肝转移为1例(1.9%)、2例(3.8%)、4例(7.5%)、3例(5.7%),生存率为52/53(98.1%)、50/52(96.2%)、46/50(92.0%)、39/46(84.8%).B组术后1、2、3、4年肝转移为3例(5.9%)、6例(11.8%)、8例(15.7%)、5例(9.8%),生存率46/51(90.2%)、40/46(86.9%)、30/40(75.9%)、18/30(60.0%).结论门静脉持续化疗联合腹腔大容积化疗可明显减少大肠癌手术后肝转移的发生,增加生存率,是预防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的良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的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例不可切除胰腺癌病人进行了区域动脉灌注化疗,采用经胃网膜右动脉置管至胃十二指肠动脉或胰十二指肠上动脉DDS泵植入术。经泵注入5—Fu 500mg、丝裂霉素C 8mg、卡铂100mg,每2周1次。29例中6例呈部分反应,占20.1%,15例呈稳定期,占51.7%,8例呈进展期,占28.2%,平均生存期9个月。结论,我们认为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具有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期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组织p14ARF与p53基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大肠癌组织p14ARF基因遗 传和表观遗传变化及p53基因突变状况,探讨两者改变的关系及p14ARF-p53通路功能 破坏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直接测序、甲基化特异PC R和RT-PCR分别检测56例原发性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p14ARF基因纯合性缺失、 突变、5′CpG岛甲基化、mRNA表达及p53基因突变状况。结果:①大肠 癌组织p14ARF总变异率为27% (15/56),其中1例纯合性缺失,14例5′CpG岛甲基化,未见突变发生。②15例p14ARF基因变异的大肠癌组织其相应mRNA表达阴性(13例)或 低水平表达(2例),41例未发生基因变异的大肠癌组织和所有癌旁正常组织p14ARF mRNA均显示明显表达。③大肠癌组织p53突变率为48% (27/56)。④56例大肠癌组织中,12例 仅发生p14ARF变异,24例仅显示p53突变,3例同时有p14ARF 5′CpG岛甲基化 和p53突变,17例p14ARF和p53均无变异,p14ARF-p53通路总变异率为70%(39/ 56),p14ARF 5′CpG岛高甲基化与野生型p53状态有关(P<0.05)。⑤低分化 腺癌组p14ARF变异率(44%,7/16)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组(20%,8/40)(P< 0.05),但两组间p53突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大肠癌p14ARF基因5′ CpG岛高甲基化是其表达失活的主要机制;②大肠癌p14 ARF基因高甲基化与p53基因突变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事件,两者的失活可能各自出现于不同 的大肠癌亚组中;③p14ARF高甲基化或p53突变引起的p14ARF-p53通路功能 破坏在大肠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神经导向分子Semaphorin5A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并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43例大肠癌组织和22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Semaphorin5A在大肠癌组织及其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中Semaphorin5A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P0.05);Semaphorin5A的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有关,与年龄、性别无关。结论Semaphorin5A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癌症病人的介入放射学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其方法及疗效文献报道较多,但其用药的合理配伍特别是其毒性反应报道不多。本文报告本院1986年—93年共行4000人次股动脉插管化疗,主要用药为:顺氨氯铂、丝裂霉素、表阿毒素、阿霉素、5—Fu等多采用三联用药,总有效率达85%以上。笔者总结其化疗毒性反应主为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②顺氨氯铂对肾脏的毒性反应;③阿霉素、表阿霉素对心肌毒性反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据国内一些省、市的统计,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占第5—8位,而且近年来其发病率还有升高的趋势,随着大肠癌的重要性渐被认识,国内大肠癌的病理研究亦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全国大肠癌协作组的建立和《全国大肠癌病理研究统一规范》(以下  相似文献   

15.
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游过泡瘢痕形成。为保证青光眼滤过术的效果,许多学者主张在术后应用抗瘢痕形成的药物,从而提高了青光眼滤过木的成功率。1984年Heuer首先将5—氟尿嘧啶(5—Fu)应用于新生血管性、无晶体眼性等青光眼滤过术后,使抗滤过泡瘢痕形成获得成功。随后众多研究表明5—FU可改善预后较差的眼部手术的成功率。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5—FU作为青光眼滤过术辅助用药取得很大进展,现将有关5—FU的作用机理及其在青光眼滤过术的应用现状和进展予以综述。 5—FU的作用机理 眼组织伤口愈合符合一般伤口愈合规律: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乳癌临床常用化疗药物顺铂(ciaplalin or DDP),阿霉素(adriamycin,ADM),氟尿嘧啶(fluorouradl,5Fu)对MDA-MB231乳癌细胞SNCG表达的干扰效应.方法 通过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药物处理组和阴性对照组MDA-MB231细胞的SNCG表达状况,用Quantity One软件及北航真彩色医学图像处理系统(CM-20008)分别对各组SNCG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ADM和5Fu处理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MDA-MB231细胞的SNCG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而DDP处理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别.结论 ADM和5Fu可抑制MDA-MB231细胞的SNCG表达.  相似文献   

17.
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的表面修饰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研究的目的是用O 羧甲基壳聚糖作乳化剂和表面修饰剂 ,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 ,并对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进行表面修饰 ,然后分别对载药纳米微粒的表面形貌、粒径分布、微粒结构、表面元素、体外释放和肿瘤细胞抑制率等微粒性能进行考察与评价。实验证明 ,O 羧甲基壳聚糖可用于制备纳米药物载体系统 ,对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的制备起到很好的乳化性能和表面修饰作用。采用复乳法制备包载 5 Fu的PLA/O CMC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在 5 0nm ,在PBS缓冲溶液中释放时间可达 12d。在对胃癌、乳腺癌和大肠癌三种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测定实验中 ,PLA/O CMC纳米微粒的肿瘤细胞抑制率分别可以达到 72 .8%、77.3%和 75 .6 % ,接近或等同于游离 5 Fu药物的抑制率。在作用时间上 ,PLA/O CMC载药纳米微粒也显示出良好的缓释效应。  相似文献   

18.
化疗在晚期大肠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不同化疗药物的选择影响疗效和预后。以药物基因组学为基础的大肠癌个体化治疗开始得到重视,本文就分子标记对大肠癌化疗药物包括氟脲嘧啶类、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及分子靶向药物疗效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大肠癌个体化治疗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E 钙粘素 (E Cad)、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2 (TIMP 2 )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检测 30例大肠腺瘤 ,6 0例大肠癌组织E Cad和TIMP 2的表达情况。结果 :E Cad的表达率在大肠腺瘤中为 87 10 % ,显著高于大肠癌中的 5 5 0 0 % (P<0 0 5 ) ;其表达与大肠癌的大体类型有关 ,且随着大肠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少 ,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均 <0 0 5 ) ,但E Cad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TIMP 2的表达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其表达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远隔脏器转移及生存期均有关 (P均 <0 0 5 )。结论 :E Cad和TIMP 2的检测可以成为临床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及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而且TIMP 2的检测可用来判断大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东亚钳蝎蝎毒抗癌多肽对大肠癌细胞LoVo的影响及其与多种化疗药物的联合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 测定蝎毒抗癌多肽与各种化疗药物对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蝎毒抗癌多肽与化疗药物联合对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蝎毒抗癌多肽可抑制LoVo细胞增殖, 并可诱导其凋亡。低浓度的蝎毒抗癌多肽与化疗药物联合用药, 可产生较强的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 蝎毒抗癌多肽具有直接的抗肿瘤作用, 并且具有可以增强化疗药物作用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