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蠲痹合剂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讨蠲痹合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采用Hulth法将新西兰兔造成骨性关节炎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蠲痹合剂)组和西药(维骨力)组,6周后通过检测血清及心肝肾组织匀浆中SOD、NO含量,X线摄片,大体标本观察,及关节软骨、滑膜光镜和/或电镜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中药组动物SOD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及西药组,而关节软骨破坏程度及滑膜组织损伤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西药组,NO检测无差异.表明蠲痹合剂能提高SOD含量,抑制氧自由基对软骨细胞及基质的损害,从而起到防止并延缓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抑制滑膜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补肾壮骨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观察补肾壮骨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及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按照Hulth造模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造成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壮骨关节丸对照组、补肾壮骨胶囊治疗组,给药8周后拍摄膝关节正位CR片并测定血清、关节液一氧化氮(NO)含量,动物处死后取关节软骨进行电镜观察,并对软骨及滑膜组织的匀浆进行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测定。结果显示补肾壮骨胶囊治疗组关节液NO含量降低的程度与壮骨关节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软骨及滑膜组织中iNOS的含量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观察胶囊组关节软骨退变较模型组和壮骨关节丸组轻。表明补肾壮骨胶囊通过抑制iNOS的表达,降低NO含量,减少软骨细胞凋亡,促进软骨基质合成及抑制其分解,抑制滑膜炎症,延缓关节软骨退变,促进了关节软骨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肾蠲痹丸改善骨质破坏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肾虚关节炎组10只、肾虚关节炎+西药组10只、肾虚关节炎+中药组11只、关节炎组9只、关节炎+西药组10只、关节炎+中药组10只。肾虚关节炎组、肾虚关节炎+西药组、肾虚关节炎+中药组大鼠采用去卵巢和Ⅱ型胶原免疫诱导建立肾虚关节炎模型,关节炎组、关节炎+西药组、关节炎+中药组大鼠采用Ⅱ型胶原免疫诱导建立关节炎模型。关节炎+中药组和肾虚关节炎+中药组大鼠给予益肾蠲痹丸2.20 g/(kg·d)灌胃。关节炎+西药组和肾虚关节炎+西药组大鼠给予戊酸雌二醇0.092 mg/(kg·d)灌胃。每天1次,连续28天。给药后测定大鼠血清雌二醇(E2)含量,观察踝关节病理损伤情况,检测踝关节破骨细胞数量。结果关节炎组大鼠可见不同程度滑膜细胞增生,滑膜组织充血水肿,关节腔内有剥脱的关节软骨及滑膜组织。肾虚关节炎组大鼠可见骨小梁稀疏变细,间隙增大。关节炎+中药组及肾虚关节炎+中药组大鼠滑膜组织增生及滑膜组织充血水肿明显减轻,血管增生和浸润炎细胞数量及血管翳形成有不同程度减轻。与肾虚关节炎组比较,肾虚关节炎+西药组、肾虚关节炎+中药组大鼠破骨细胞数量减少,E2含量升高(P<0.05或P<0.01)。与关节炎组比较,关节炎+中药组大鼠破骨细胞数量降低,E2含量升高(P<0.05)。与肾虚关节炎+中药组比较,关节炎+中药组大鼠破骨细胞数量降低,E2含量升高(P<0.01)。结论肾虚可加重关节炎引起的骨质破坏,益肾蠲痹丸可以减轻关节炎及肾虚关节炎大鼠关节骨质破坏程度,可能与抑制踝关节局部破骨细胞的数量、升高血清E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化痰祛湿剂膝痹康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血清SOD、NO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Hulth法建立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口服给药连续治疗8W,切取患侧胫骨全层关节软骨进行肉眼、光镜组织学检查及透射电镜检查并取血,检测血清中SOD、NO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兔软骨表面碎裂、剥脱,滑膜增生、粘连,软骨细胞簇集和坏死,血清中SOD活性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而NO含量则显著升高;膝痹康治疗组兔实验结果显示,软骨和滑膜在病理程度上的改变明显,较模型组为轻,软骨结构较完整,软骨细胞形态改变较小;SOD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增高,NO虽无显著差异,但也可看出降低趋势。结论:膝痹康可缓解软骨细胞的退变和软骨基质的降解,机制可能与其显著增加膝骨性关节炎血清中SOD活性而NO无显著性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桉油β-环糊精包合物对膝骨性关节炎血清及关节液NO及关节软骨iNOs影响的实验研究,探讨其治疗作用机理及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方法:按照Hulth造模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造成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壮骨关节丸对照组、桉油β-环糊精包合物治疗组,给药8周后测定血清、关节液一氧化氮(NO)含量,动物处死后对软骨及滑膜组织的匀浆进行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测定。结果:显示桉油β-环糊精包合物治疗组关节液NO含量降低的程度与壮骨关节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软骨及滑膜组织中iNOS的含量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表明桉油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抑制iNOS的表达,降低NO含量,减少软骨细胞凋亡,促进软骨基质合成及抑制其分解,抑制滑膜炎症,延缓关节软骨退变,促进了关节软骨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兔骨关节炎模型血清、尿、组织匀浆中氧自由基相关生化指标,研究痹祺胶囊对骨关节炎软骨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以Hulth法复制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组织并予评分,以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检测各组兔血清和尿液的丙二醛(MDA)含量、血清和膝关节滑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并设痹祺胶囊低、中、高浓度组及西药组对照以了解其抗氧化保护作用。结果: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各治疗组间关节软骨性状无差异,均优于模型对照组;痹祺胶囊中、高剂量组血清、尿MDA及NO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水平,SOD活性高于模型对照组水平,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痹祺胶囊具有对抗过氧化、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肾蠲痹丸对II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并探讨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建立CIA大鼠模型,观察益肾蠲痹丸对CIA大鼠足肿胀的治疗作用,对踝关节局部组织病理形态损伤的治疗作用,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肝组织中的VEGF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益肾蠲痹丸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0.001)。益肾蠲痹丸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滑膜细胞增生减轻,滑膜组织充血水肿明显减轻,血管增生和浸润炎细胞数量减少,血管翳形成显著减少,纤维组织形成减少,软骨与骨组织破坏程度减轻。益肾蠲痹丸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滑膜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降低(P0.05、0.01),低剂量组滑膜组织中VEGF表达亦有下降趋势。益肾蠲痹丸高、中剂量组能显著下调肝组织中VEGF-B基因的表达(fold change1.5)。结论益肾蠲痹丸对CIA大鼠有显著治疗作用,能明显减轻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显著抑制CIA大鼠组织病理改变,能显著下调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肝组织中VEGF-B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肝组织、滑膜组织中VEGF的量,抑制滑膜组织中血管翳的形成,减少对关节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化淤祛湿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早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炎症途径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切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造成膝OA模型.将24只日本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B组(模型组)、C组(补肾法)、D组(化淤祛湿法).给药4周后处死实验兔,行关节腔大体观察,关节液NO含量检测,滑膜、关节软骨组织学观察,滑膜、关节软骨iNOS含量检测.结果 D组关节腔大体观察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关节液NO含量检测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D组滑膜、关节软骨组织学观察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D组滑膜组织及软骨中iNOS含量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化淤祛湿法通过抑制膝OA早期NO及iNOS的表达,可降低NO及iNOS含量,减少软骨细胞凋亡,促进软骨基质合成及抑制其分解,抑制滑膜炎症,延缓关节软骨退变,促进了关节软骨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组方补肾通络方萃取物经超导透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探讨其防治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中药组(8只)、治疗组(8只)。右膝关节内注射木瓜蛋白酶建立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左膝为正常对照组。成模后中药组患膝外涂中药组方萃取物,治疗组将中药萃取物经超导透入患膝,8周后镜下观察各组动物模型关节软骨、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硝酸还原酶法测NO浓度。结果:中药组滑膜及软骨组织形态学改变略轻于模型组,治疗组关节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且滑膜组织NO浓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中药萃取物超导透入较传统外敷用药更能够减轻兔膝骨性关节炎的软骨退行性变和滑膜炎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痛膜对兔实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透明质酸(HA)、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基质组,除正常组外均行右股静脉结扎法造模。造模5周后各组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3周后将动物处死,取血清检测SOD活性、HA及NO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中SOD活性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组SOD活性升高;模型组血清中HA含量明显升高,对照组、治疗组HA含量明显下降;模型组血清中NO含量明显升高,对照组、治疗组NO含量明显下降。结论骨痛膜能提高OA滑膜组织中SOD的活性,减少HA及NO的含量,抑制氧自由基对软骨细胞及基质的损害,改善关节软骨的血液循环,从而对关节软骨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防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1.
12.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在络脉理论研究中,"络脉"这个核心概念与"脉络"经常混淆使用,甚至被"脉络"取代使用,导致不能正确对络脉理论进行表述。络脉与经脉、血脉等,都是全称的固有传统概念。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又是血脉的分支,络脉又简称"络"。故有经脉之络与血脉之络的区分。由于后人对概念认识混乱,以致经脉与血脉被经络与脉络取代使用,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4.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5.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通过肿节风植物基源、源流考释,为更名草珊瑚提供依据。考查古今有关文献,分析以“草珊瑚”作为本草正名的依据。现代有关中药著作中“肿节风”既未遵照古代本草命名原则,也未依据植物分类命名,以“肿节风”命名欠妥。根据植物分类命名原则,依据《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并结合临床及生活实际需要、中医药文化发展及时代需求,应将其更名为“草珊瑚”更为妥当。“草珊瑚”应替代“肿节风”作为本草正名。  相似文献   

17.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8.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9.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20.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