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辅助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 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 IL-17)在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n=12)和同系移植组(n=1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分别检测2组小鼠移植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清中IL-17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移植心脏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数量,并取移植心脏经10%甲醛固定后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3天及第7天血清中IL-17表达明显高于同系移植组(P<0.05),且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7天IL-17表达明显高于第3天(P<0.05);与同系移植组相比,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心脏浸润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在术后第3天及第7天明显增高(P<0.05),且术后第7天时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第3天(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急性排斥反应组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排斥反应逐渐增强。结论:Th17与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移植脏器中细胞因子IL-17的检测可望成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与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第三医院收集尿毒症(尿毒症组)、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未发生慢性排斥反应(非慢排组)及6个月内发生慢性排斥反应(慢排组)患者的外周血共75例,其中每组各2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中Thl7细胞的频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7 (IL-17)、白介素-22 (IL-22)和白介素-23 (IL-23)的水平。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术后慢排组Thl7细胞的频率为(3.82±1.7)%,明显低于非慢排组(22.0±11.0)%和尿毒症组(17.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肾移植术后慢排组患者产生IL-17的量为(7.8±1.3)pg/mL,明显低于非慢排组(17.0±6.0)pg/mL(P < 0.05)和尿毒症组患者(20.4±9.0)pg/mL(P <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22和IL-23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外周血中Th17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IL-17参与了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 (IL-17)在小鼠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在移植术后3,7d分别应用ELISA检测2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17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和Th17细胞数量,取移植肾经10%甲醛固定后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与同系移植组相比,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第3天血清IFN-γ含量无明显差异而II-17含量显著增高(P<0.05),术后第7天血清IFN-γ和IL-17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中血清IFN-γ和IL-17含量术后第7天较第3天均显著增高(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与Th17细胞比例在术后第3天及第7天较同系移植组均明显增多(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中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与Th17细胞比例术后第7天明显高于第3天(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急性排斥反应组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排斥反应逐渐增强.结论:Th17细胞在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受体血清中细胞因子IL-17的检测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见性和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Li T  Si Z  Qi H  He Z  Li Y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12):1147-1152
目的:研究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 (IL-17)在小鼠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在移植术后3,7d分别应用ELISA检测2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17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和Th17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移植肾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L- 2 R)和细胞粘附分子 - 1(ICAM- 1)的表达在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的地位及诊断价值 ,选用近交大鼠 F344和 L EW进行左侧原位肾移植 ,于术后 10 d切除右侧自体肾 ,分别于术后第 4、 12~ 16、 >32周处死各组动物 ,取移植肾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检测移植肾中 IL- 2 R和 I-CAM- 1的表达。结果发现同种异体肾移植组于第 4周开始出现 IL- 2 R及 ICAM- 1的表达 ,于 32周达高峰 ,明显高于自体肾移植组和同质移植组。提示 IL- 2 R和 ICAM- 1的表达变化在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15、骨桥蛋白、穿孔素及颗粒酶B在大鼠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早期的表达变化.方法 以BN大鼠和LEW大鼠分别作为供受体,建立大鼠肾移植动物模型.环孢素A处理组(CsA组):(BN→LEW,术后注射环孢素A);IL-15阻断组:(BN→LEW,术后注射IL-15抗体);AR组:(BN→LEW,术后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LEW→LEW,术后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大鼠,其余组10只大鼠,于移植后1、3、5、7 d取外周血,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骨桥蛋白、IL-15、穿孔素及颗粒酶B mRNA的表达,并作移植肾病理分析.结果 AR组、CsA组及IL-15阻断组肾移植术后IL-15、骨桥蛋白mRNA表达逐渐上调,第5天均达到高峰;对照组均处于低水平.术后第5天,CsA组和IL-15阻断组IL-15 mRNA分别为9685±1440、4346±741均低于AR组(17 022±2153,P<0.01),IL-15阻断组明显低于CsA组(P<0.01);CsA组和IL-15阻断组骨桥蛋白mRNA分别为13 226±1565、19 112±2908均低于AR组(24 663±2449,P<0.01),IL-15阻断组明显高于CsA组(P<0.01).术后第5天IL-15阻断组和CsA组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明显低于AR组(P<0.01).移植肾病理组织检查显示,AR组呈现重度急性排斥反应,IL-15阻断组排斥反应征象轻微.结论 大鼠肾移植AR发生早期骨桥蛋白、IL-15、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在外周血中均高水平表达,通过阻断IL-15/IL-15受体途径可明显下调颗粒酶B和穿孔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体C5a关键受体C5L2表达抑制后,对小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中Th17细胞功能以及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构建特异性C5L2干扰腺病毒,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入小鼠急性肾移植排斥模型,检测其血肌酐,ELSA检测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17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γ的变化,同时检测小鼠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成功建立小鼠急性肾移植排斥模型,将构建的C5L2干扰腺病毒尾静脉注射后,小鼠血清Cr水平下降,IL-6、IL-17以及TNF-γ水平下降,急性排斥反应减轻。结论:特异性C5L2干扰腺病毒可以抑制Th17细胞功能,减轻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通过定量测定尿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为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和简便无创方法.方法 61例次肾移植患者尿样分为3组(稳定组、急性排斥组、环孢素中毒组),尿IL-2含量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3组尿IL-2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排斥组尿IL-2含量明显高于稳定组和环孢素中毒组,而环孢素中毒组尿IL-2含量与稳定组相近.结论 尿IL-2测定取材容易,测定方法简便、稳定,可作为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移植肾排斥反应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血清IL-18、IL-10测定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IL-18、IL-10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RIA法分别检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及2周血清IL-18、IL-10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移植患者手术前IL-18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手术后1周急性排斥组与稳定组比较IL-18和IL-10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2周急性排斥组IL-18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P〈0.01).IL-10水平明显低于稳定组(P〈0.05)。结论 肾移植手术前后监测血清IL-18和IL-10水平变化,对于判断急性排斥反应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吕向微  李芳  王立明 《医学综述》2013,19(3):433-436
肝移植患者术后虽然使用免疫抑制剂,但也可能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出现肝功能下降、移植物损伤等不良预后,是早期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影响移植后患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主要由Th2细胞产生的抑制性细胞因子,具有抑制体内Th1型细胞因子的产生、降低单核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的表达、阻断巨噬细胞作用等功能,下调一系列免疫反应。由于对免疫耐受的重要作用,在肝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预测、诊断以及治疗方面,IL-10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是最有研究前景和价值的细胞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h17细胞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血清IL-17水平,并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Th17细胞阳性率和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h17细胞与血清IL-17水平呈正相关(r=0.896,P〈0.05)。结论 Th17细胞和IL-17可能参与了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 number, and time of acute rejection (AR) and outcome of anti-rejection therapy on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renal allografts and the relative risk factors. Methods The Kaplan-Meier analysis and log-rank test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survival rates of patients and grafts in no acute rejection group (NAR, 895 patients), 1 rejection episode group (1AR, 183), 2 and more than 2 rejection episodes group (2AR, 17), acute rejection group [AR (1AR+2AR), 200], early acute rejection group (within 90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EAR, 125), late acute rejection group (91 days later, LAR, 58), completely AR reversed group (CAR, 105), and incompletely AR reversed group (IAR, 68). The relative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th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Results The 5- and 10-year survival rates of renal allografts were 75.4% and 17.1% in AR and 93.2% and 86.5% in the NAR group (P&lt;0.0001). The long-term graft survival was much lower in the 2AR group than in the NAR or 1AR groups (P&lt;0.0001 and P=0.002, respectively). It was similar in either the NAR or CAR groups (P=0.31), but 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lt;0.0001) in the IAR group.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outcome of anti-rejection therapy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affecting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allografts. Conclusions AR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oor long-term survival of renal allografts. But the long-term graft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one acute rejection but completely reversed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atients without acute rejection.  相似文献   

13.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主要表现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literative bronchiolitis,OB),OB是导致肺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其5年存活率仅有30%~40%。目前临床对OB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OB的发生机制至今仍不清楚,探索OB的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为防治新策略的研究奠定重要的基础。Th17&Treg细胞以及相互作用与OB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Th17&Treg细胞是CD4+T细胞的两个亚群,以分泌IL-17为特征的Th17细胞参与一系列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而Treg细胞对移植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TO)对支气管哮喘小鼠Th 17细胞和IL-17的影响.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ATO组.末次激发24小时后,测定气道肺阻力,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h17细胞阳性率.ATO干预20小时后,检测培养上清液及BALF中IL-17及IL-4水平.结果 ①哮喘组BALF中各类炎症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TO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②哮喘组肺阻力、脾脏CD4+T细胞总数、Th17细胞阳性率、BALF中IL-17及IL-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TO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③ATO干预组培养上清液中IL-17、IL-4含量显著低于原液组(P<0.01).④Th17细胞阳性率、IL-17含量均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TO能够抑制Th17细胞、IL-17的表达,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大鼠小肠移植FK506预处理模型研究,探讨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根据病理表现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进一步探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的作用机理,试图为预防小肠移植急性排斥损伤提出新思路。方法 雄性健康F344大鼠5对及Lewis大鼠10对,6~8周龄,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1组(F344 5只、Lewis 5只)、对照2组(Lewis大鼠5对)和实验组(F344 5只、Lewis 5只)。采用供体肠系膜上动脉-受体腹主动脉端侧、供体门静脉-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法,供体肠管近端旷置远端回肠-回肠端侧吻合的异体全段性小肠移植术式。实验组:FK506按2 mg/Kg的剂量实验前3日每日肌肉注射,手术当日及术后7 d,按0.3 mg·kg-1·d-1肌肉注射。术后7 d处死受体大鼠或濒死大鼠,取供体肠管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右心室穿刺取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IL-23、IL-6、TGF-β、IFN-γ的含量。结果 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中,移植肠管的黏膜发生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对照1组小肠黏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最明显,实验组病理学改变相对较轻,对照2组大鼠小肠黏膜改变最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巨噬细胞浸润以对照1组最明显,其次为实验组,对照2组浸润最轻。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鼠静脉血血清中的IL-6、IL-17、IL-23、TGF-β平均浓度大体趋势相同,各种细胞因子以对照1组最高,实验组次之,对照2组最低。结论 在大鼠小肠移植模型中,FK506预处理能减轻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造成的黏膜损伤,有利于移植受体的存活。其机理与减少移植肠管巨噬细胞的浸润有关。对照1组和实验组大鼠血液中IL-17、IL-23等细胞因子水平均值都高于对照2组,提示Th17相关因子参与急性排斥反应过程。阻断Th17相关因子产生可能会减轻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二维凝胶电泳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从严格筛选的2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尿液标本中,寻找急性排斥反应早期标志物.方法 在pH值为4~7范围,采用Sypro-Ruby染色,对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过程的不同时间点(-3,-2,-1,7,14,21 d)的患者尿液二维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图谱进行比较,挑选了30个有上调或者下调趋势的蛋白点.将这些蛋白点进行切胶、胰酶消化后用MALDI-TOF-MS/MS分析.结果 得到了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肾移植术后尿蛋白2-DE图谱.30个差异蛋白点经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了16个蛋白点,对应13种蛋白质.根据蛋白功能查询结果,发现了3个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与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的蛋白,分别是α-1抗胰凝乳蛋白酶(alpha-1-antichymotrypsin,AACT)、肿瘤排斥抗原gp96(tumor rejection antigen gp96)和锌-α2糖蛋白(Zn-Alpha-2-Glycoprotein).结论 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不同时间点尿液2-DE图谱存在明显差异.AACT、肿瘤排斥抗原gp96和锌-α2糖蛋白可能作为临床诊断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标志物候选蛋白.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