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平面导板(简称平导)技术对深覆(牙合)错(牙合)畸形矫治结果的影响.方法 30例深覆(牙合)非拔牙患者,制作并戴用平导,待咬合打开后再用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矫治,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在固定矫治器使用前,用平导技术可在2~3个月打开咬合,缩短疗程,减少了因下颌矫治器不能粘结或容易脱落带来的麻烦.结论 深覆(牙合)非拔牙患者的矫治中早期应用平导技术有助于提高矫治效果,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
平面导板矫治深覆[牙合]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平面导板对已过生长发育快速期和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的深覆[牙合]患者矫治效果的稳定性。方法:选择临床深覆[牙合]患者40例,分为生长发育慢速期组和生长发育快速期组,应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配合平面导板打开咬合,记录咬合打开时间和两组复发例数。结果:生长发育快速期组打开咬合平均时间3.5±0.5个月,生长发育慢速期组打开咬合平均时间4.0±1.0个月;复发率生长发育快速期组16.67%,生长发育慢速期组58.82%。结论:平面导板打开咬合时间两组间无差别,生长发育慢速期组复发率显著大于生长发育快速期组。  相似文献   

3.
李燕 《安徽医学》1994,15(6):35-36
<正> 薄平面导板多用于少年儿童前牙深覆合的治疗,本文作者将此用于成人深覆合矫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材 料 和 方 法 选择前牙唇倾,深覆合、深覆盖已达Ⅲ°的成人7名(男2名,女5名),年龄18~24岁。矫正前摄头颅定位片,做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顶点和上中切牙切端至腭平面的垂线,下颌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在相近的深覆[牙合]病例中,使用摇椅弓与上颌平面导板打开深覆[牙合]机制的异同点。【方法】青少年安氏Ⅰ类错聆伴前牙深覆殆Ⅲ。不拔牙患者共32例,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摇椅弓打开深覆[牙合],对照组使用上颌平面导板打开深覆[牙合],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面导板组下切牙均唇倾较多,下磨牙升高较多,摇椅弓组的上、下切牙压入量较大,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常规使用摇椅弓打开深覆[牙合],操作相对简便,也不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平面导板则在部分患者咬合过紧,影响托槽粘结或纠正锁颌的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5.
孟祥民 《海南医学》2009,20(3):73-74
安氏Ⅱ,深覆合、深覆盖矫治难度比较大,临床一般使用摇椅弓或活动平面导板配合进行Ⅱ类牵引治疗。笔者利用固定式平面导板代替活动式导板,结合摇椅弓治疗了一批安氏Ⅱ1,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金花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154-155
目的探讨打开青壮年前牙深覆[牙合]的方法。方法对16例Ⅱ度、Ⅲ度青壮年前牙深覆[牙合]的患者使用直丝弓矫治器和乎面导板联合进行治疗研究。结果与单纯直丝弓矫治器相比,结合平面导板打开咬合较快,至正常颌时,Ⅱ度深覆[牙合]打开咬合平均(3.2±1.2)个月,Ⅲ度深覆[牙合]打开咬合平均(4.7±1.4)个月,打开咬合效果显著。结论直丝弓技术结合平面导板矫治青壮年前牙深覆[牙合]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正畸的临床工作中,对前牙深覆(牙合)矫治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咬合的打开及颌间关系的调整,作者采用上颌前牙的平面导板结合Edgewise技术联合矫治,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矫正前牙深覆牙合,是固定矫治过程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这里用平面导板结合直丝弓固定矫治前牙深覆牙合进行临床探讨.方法 63例前牙深覆牙合患者早期全天戴用上颌平面导板结合直丝弓技术矫治.结果 63例病例完全打开咬合解除深覆牙合.结论 早期利用上颌平面导板,有利于打开咬合.  相似文献   

9.
敖同江  袁小平  杨四维 《西部医学》2009,21(7):1137-1138,1140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深覆[牙合]应用摇椅弓配合小平导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安氏Ⅱ类深覆[牙合]患者患者均采用摇椅弓与小平导的联合应用打开咬合,咬合打开后浅摇椅弓保持打开效果,并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患者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NB、OB及OJ均有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表明有效地矫治了安氏Ⅱ类深覆[牙合],而且使颌骨矢状向关系得到改善。孓Go、N—Me、ANS-Me在矫治后有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表明该方法对改善低角病例的面形更有利。结论应用摇椅弓配合小平导是一种快速有效矫治安氏Ⅱ类深覆[牙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平面导板结合固定矫治器打开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深覆患者使用固定矫治器配合前牙平面导板打开咬合。结果上颌平面导板能有效打开咬合,与单纯使用固定矫治器相比,时间明显缩短。打开咬合主要是后牙的升高,其次是前牙的压低。结论上颌平面导板结合固定矫治器是一种快速有效打开咬合的方法。可以提高矫治效果,缩短疗程,并且能有效地增加面中部高度,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11.
张昀  杨娜  刘娟 《新疆医学》2007,37(1):78-79
颌面骨骨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对于颌骨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坚固内固定。但由于陈旧骨折或术中骨折复位不良、固定不佳出现骨折再移位等,导致术后1周[牙合]关系仍有紊乱,开黯等错[牙合]畸形。我科利用固定矫正技术治疗由于坚固内固定术后引起的错[牙合]畸形(开[牙合]、偏[牙合]、咬[牙合]关系紊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丝弓技术结合平面导板矫治前牙深覆(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8月-200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前牙深覆(牙合)患者48例,安氏Ⅱ类错(牙合)1分类错牙合21例,安氏Ⅱ类11分类错(牙合)27例,前牙深覆(牙合)均在Ⅱ度以上。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直丝弓技术结合平面导板打开咬合,对照组单纯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打开咬合。[结果]应用直丝弓技术结合平面导板打开咬合较单纯采用固定矫治器来打开咬合疗程短见效快,治疗组咬合完全打开时间平均(3.4±1.2)个月,对照组咬合完全打开时间平均(5.64-1.5)个月,两者打开咬合所需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直丝弓技术结合平面导板矫治前牙深覆(牙合)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打开咬合的方法,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平面导板矫治深覆He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例前牙深覆HeⅢ°的安氏Ⅱ’病人采用平面导板矫治深覆He,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发现:平面导板能迅速(6个月)有效矫治深覆He,其作用机制是使后牙升高(1.1mm),下前牙压低(0.8m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平面导板矫治前牙深覆(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96例前牙深覆(牙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应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矫治基础上加用平面导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15.
对于深覆[牙合]患者,当上前牙缺失后,由于下前牙咬及上腭组织,没有足够间隙或颌间隙很小,因而造成修复困难。内倾型深覆[牙合]患者下颌前牙过度磨耗甚至平龈,要求修复外型有很大难度。过去对深覆[牙合]患者上前牙缺失,根据不同情况,适当地磨短下前牙的切缘,再在塑胶基托内放置增力支架,以增强基托的坚固度或用钴铬合金铸造基托,效果都不是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对15例前牙深覆牙合Ⅲ°的安氏Ⅱ′病人采用平面导板矫治深覆牙合,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发现:平面导板能迅速(6个月)有效矫治深覆牙合;其作用机制是使后牙升高(1.1mm),下前牙压低(0.8mm)。  相似文献   

17.
一、牙量-骨量不调 (一)牙量相对大于骨量--牙列拥挤 1.轻度拥挤(I°) 扩大牙弓长度及宽度,必要时可以考虑适当减径.(1)口外唇弓推上颌第一磨牙向后:适用于第二恒磨牙尚未萌出的病例.双侧第一恒磨牙上放置带环颊面管,口外唇弓两侧末端附开张型螺旋弹簧,牵引头帽配合弹力橡皮圈施外力推磨牙向远中.要求患者每日戴用口外弓12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作者对30例成人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患者随机分两组进行矫治,实验组在矫治过程中联合应用摇椅弓和链状橡皮圈,意在寻求一种简便,有效而快速的矫治成人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活动平导和镍钛摇椅弓在深覆牙合,矫治的疗效进行评价及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深覆牙合Ⅱ度以上患者66例,活动平导组33例,镍钛摇椅弓组33例,每位患者在治疗前、咬合打开后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做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配戴活动平面导板主要通过压低下前牙,抬高后牙打开咬合,并且能促进下颌骨生长,有利于增高面下1/3高度;镍钛摇椅弓力量柔和,能同时压低上下前牙,抬高后牙,从而达到打开咬合的目的.结论 活动平导和摇椅弓均能达到矫治深覆牙合的目的,根据其适应症可以灵活运用选择适合的病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作者对30例成人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患者随机分两组进行矫治,实验组在矫治过程中联合应用摇椅弓和链状橡皮圈,意在寻求一种简便,有效而快速的矫治成人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