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免疫吸附疗法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吸附疗法(IA)是一种特异性血液净化新技术.葡萄球菌蛋白A吸附(PAIA)有高度选择性和特异性,能清除循环中的致病物质,可以降低血浆IGg、IgA等免疫球蛋白,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崭新和有效的手段.它是通过体外循环,以抗原-抗体或某些具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作为配基与载体结合,制成IA柱,利用其特异吸附性能,选择性或特异性地清除血液中致病物质,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缓解病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3.
本院于 1 997年 7月引进免疫吸附系统至今已治疗了 46例病人 ,取得了良好效果。该疗法是将分离出的血浆经过两个吸附柱的交替工作——再生——再工作 ,使要清除的物质达到治疗标准。通过治疗的实践操作总结出的护理体会是 :(1 )根据病人各自的特殊情况耐心解释免疫吸附疗法的过程、作用及可能发生的反应 ,做好心理护理。(2 )治疗前保护好用于穿刺的动静脉血管免疫吸附机的各管路安装及监测器校对要求精确。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防止并发症 :使用血浆抗凝剂的副作用 ;血压下降 ;过敏反应。(4 )治疗过程中保证血路通畅 ,防止凝血、漏血。(5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免疫吸附疗法(immunoadsorption,IA)治疗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IA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疗效、不良反应、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血浆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STP)含量、血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均有疗效(P>0.05)。两组治疗后(除对照组IgE外)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IgG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无变化。结论:IA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液中IgG的水平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真启云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1)
轰击疗法是近年来倡导的治疗急慢性白血病和各种癌瘤疾病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案之一。轰击疗法即在6~ 8小时内 ,使病人同时接受 3~ 7种化疗药物的治疗。一次即为一个疗程。由于短时间内大剂量的化疗药物对机体的轰击 ,各个系统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我科自 1999年 4月以来 ,共采用轰击疗法治疗初(复 )治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共 5例 ,效果满意。现总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5例病人中 ,男 3例 ,女 2例。年龄 9~ 53岁 ,平均2 6 .6岁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4例 ,恶性淋巴瘤 1例。初治急性白血病 2例 ,复发者 3例。经 1次轰击… 相似文献
7.
8.
风湿性疾病是一种影响关节、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病,其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系统性硬化症、骨质疏松等。目前风湿病的治疗主要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上述药物副作用大,起效时间较长,对于危急重症患者具有局限性。因此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即免疫吸附治疗。免疫吸附(IA)是将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或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配体)与吸附材料(载体)结合成吸附剂(柱),选择性或特异性地从血浆中去除致病性免疫复合物或自身抗体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达到缓解病情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IA安全性高,可有效避免传染病的传播或过敏反应等风险,目前在临床用于风湿性疾病、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本文就近年来免疫吸附疗法风湿病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免疫吸附(irmnunoadsorption,IA)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用于治疗一些传统方法难以奏效的疾病。经过20多年的发展,IA已成为血液净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免疫吸附技术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免疫吸附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对致病抗体及其免疫复合具有特异性吸附功能的装置,将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代表的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液经过吸附,清除其致病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使血液得到净化,治疗疾病。方法:半患者动脉血流经血液灌流仪,以保温(38℃)和保持流速(100-200ml/min)进入免疫吸附罐,在罐内经过吸附后由静脉回输入体内,吸附1次需1;.5-2h。结果;32例SLE患者吸附后1-2d发热,乏力,关联能消失 ,2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A免疫吸附疗法对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症免疫反应和微循环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银屑病患者75例,将其中符合IA免疫吸附疗法适应证且自愿接受该疗法的患者25例纳入观察组,将其中不愿接受合IA免疫吸附疗法的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IA免疫吸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皮肤病生命质量量表(DLQ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4+、CD8+、CD4+/CD8+、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SI、DLQI、hs-CRP、TNF-α、CD4+、CD8+、CD4+/CD8+、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A免疫吸附疗法可有效改善银屑病患者的炎症免疫反应和微循环状态,从而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放射性介入疗法在肺癌的治疗上得到广泛应用,近年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或栓塞等方法治疗肺癌及并发大咯血,对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我院自1994年以来对41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施行了介入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1例患者,男36例,女5例,年龄25~74岁,平均55.8岁。按1978年全国肺癌TNM分期标准:Ⅱ期14例,Ⅲ期16例,Ⅳ期11例。其中鳞癌20例,腺癌1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3例。方法: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在电视下将导管插入肿瘤的供血动脉(支气管动脉),固定… 相似文献
14.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表现为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下腹疼痛、腹部包块等症状。常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子宫或肌瘤核除法。我院近年来开展了子宫肌瘤介入疗法,介入疗法较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即经皮股动脉穿刺,DSA透视下行血管造影后, 相似文献
15.
16.
背景:免疫吸附疗法(IA)和随后的IgG置换可改善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和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及长期的血流动力学。目的:观察免疫吸附疗法对发病率的长期影响。方法:选择34例患者(17例接受IA治疗,17例为对照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标准包括DCM、左室射血分数<35%、NY H A分级Ⅱ~Ⅲ级。接受IA治疗后的平均时间为3年(M=2.3年)。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用药、基线射血分数及NY HA分级均无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免IA治疗的患者每年因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时间明显缩短(对照组较IA治疗组早入院17.2d,晚出院4.3d)。如果IA治疗… 相似文献
17.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针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其机理是利用羊肠线作为一种异性蛋白,在穴位中逐渐软化、液化、以及吸收的过程,达到持久柔和的长效针感。因其刺激量和强度均超过一般针刺疗法,故能充分地发挥人体经络的调节功能问]。我科在临床上应用穴位理钱治疗瘫痪、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遗尿症及神经血管性头痛等共达954例,其疗效确切、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治疗前准备埋线包内器械物品高压灭菌消毒。包内应备:9号腰穿针二枚、无齿小镊两把、搪瓷小药杯一只、脱脂小纱布数块、棉球数个、棉签若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免疫吸附疗法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使用DNA免疫吸附柱,血流量150~200ml/min,时间2h。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可间隔1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吸附。观察单次免疫吸附治疗3d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离子、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结果:单次免疫吸附治疗后,ANA转阴率为70.6%,ds—DNA转阴率为69.2%;尿蛋白定量治疗后无显著性改变(P〉0.05),但1个月后显著性减少(P〈0.05);免疫球蛋白IgG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变化(P〈0.05),IgA、IgM无显著性变化(P〉0.05);血常规、血清转氨酶、血浆蛋白、血离子和补体C3、C4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临床表现均有所改善。结论:DNA免疫吸附疗法能较好的清除LN患者体内的ANA和ds—DNA抗体,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特异性强、疗效高、无菌、无毒性、无致热源、无溶血反应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
兰小虹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0):141-14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期待疗法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胎膜早破孕妇选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予以基础及护理专科护理,实验组采用期待疗法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产后平均出血量、平均新生儿体重、平均孕周、新生儿Apgar评分及死亡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显著降低,平均新生儿体重及平均孕周延长,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升高,两组产后平均出血量、平均新生几体重、平均孕周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5.97,4.18,5.71,6.02,P<0.05);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儿死亡率降低,两组新生儿死亡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 =4.66,P<0.05).结论:在母体和胎儿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未足月胎膜旱破孕妇有必要采取期待疗法,并加强护理,能一定程度上延长妊娠时间,尤其是孕34-36+6周胎膜早破的孕妇,同时也能减少母体及新生儿的感染情况,增加新生儿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