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蠲痹汤加减离子透入治疗寒湿痹阻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选择寒湿痹阻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局部理疗、按摩、针灸、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蠲痹汤加减离子透入治疗。治疗28 d后观察两组患者张口度、VA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张口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86.5%,对照组愈显率为62.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离子透入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 (IL-17)及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与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的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的R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IL-17细胞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4、IFN-γ、IL-6、IL-17、IL-22、IL-23和TGF-β1的浓度。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各证型IL-17细胞的表达率均显著升高(P 0. 05);且湿热痹阻证的表达率最高(P 0. 05); ELISA法结果显示:IL-6、IL-17、IL-22、IL-23、IFN-γ的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而IL-4、TGF-β1的浓度则与前相反,各证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RA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中IL-17及其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不同,其中湿热痹阻证RA患者血清中的促炎因子表达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及对免疫学指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方法将6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百令胶囊联合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和血清IL-18、IFN-γ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抗双链DNA(ds-DNA)、抗核抗体(ANA)以及血清IL-18、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 05),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血清补体C_3和补体C_4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均0. 05),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确切,同时能明显改善免疫学指标,降低血清IL-18、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隐脑镇痛汤辅助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研究组46例给予隐脑镇痛汤口服联合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压力、白细胞计数和隐球菌计数)以及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和IL-12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脑脊液压力、白细胞计数和隐球菌计数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均0. 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 05),IL-10和IL-1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 05),且研究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IL-10和IL-1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隐脑镇痛汤辅助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萆薢胜湿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的非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观察组口服加味萆薢胜湿汤+秋水仙碱,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及治疗3,7,14 d,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总积分(TSS),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积分(中医证候)。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尿酸(BUA),尿尿酸(UUA),血沉(ESR),血清和关节液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和抑炎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8(IL-18)]。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评价两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9%(62/64),高于对照组的80.6%(50/62)(χ~2=5.713,P0.05)。治疗后3,7,14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SS,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UA,ESR,TNF-α,IL-1β,IL-8明显降低(P0.05),UUA,IFN-γ,IL-4,IL-18明显升高(P0.05)。研究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7%(35/64),低于对照组的82.3%(51/62)(χ~2=9.326,P0.05)。结论:加味萆薢胜湿汤可明显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尿酸含量和机体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仙方活命饮熏洗辅助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2例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给予改良PPH治疗,术后给予常规处理;研究组6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给予仙方活命饮熏洗坐浴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评分和肛门创缘水肿评分,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血清IL-6和IFN-γ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评分、肛门创缘水肿评分和肛门溢液、肛周皮赘、肛管狭窄和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后,2组血清IL-6和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 05),但研究组血清IL-6和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仙方活命饮熏洗辅助改良PPH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疗效显著,同时能明显降低血清IL-6和IFN-γ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调脊通督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寒湿痹阻型TMD患者,随机分成调脊通督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分别予以调脊通督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Fricton指数及SF-MPQ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Fricton指数及SF-M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脊通督组疗效更好。结论:调脊通督法不仅能改善颞下颌关节局部症状,还能温阳化气,起到全身调节作用,对寒湿痹阻型TMD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熨背散热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单侧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熨背散热敷,对照组仅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标(VAS)、Lysholm’s膝关节评分,以及膝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5周后,两组VAS、Lysholm’s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膝关节液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熨背散热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汤联合百忧解胶囊对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抑郁症状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 (IL-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4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应用百忧解胶囊治疗,研究组47例应用疏肝活血汤联合百忧解胶囊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抑郁症状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CRP、IL-1β、IL-2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2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 05),且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2组胸胁作胀、情志抑郁、脘腹胀满、失眠多梦、神疲乏力五项症状评分以及抑郁症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 05),且研究组胸胁作胀、情志抑郁、脘腹胀满、失眠多梦、神疲乏力五项症状评分以及抑郁症状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2组血清CRP、IL-1β、IL-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 05),且研究组血清CRP、IL-1β、IL-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疏肝活血汤联合百忧解胶囊治疗抑郁性神经症,能明显减小抑郁症状评分,降低血清CRP、IL-1β、IL-2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毫火针合蠲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蠲痹汤(附子、当归、黄芪、炙甘草、肉桂、羌活、防风),对照组在蠲痹汤基础上给予非穴位针刺治疗,治疗组在蠲痹汤基础上给予毫火针治疗(患侧内膝眼、犊鼻、阳陵泉、梁丘、阿是穴)。两组均以每周治疗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 d,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8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临床控制3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76.19%。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合蠲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蠲痹颗粒对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型)病例72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6例,予蠲痹颗粒每次15 g,每日3次。对照组36例予附桂骨痛颗粒每次5 g,每日3次,4周为1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ESR、CRP、X线,并记录副反应的发生。结果 2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方面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有关积分明显降低,试验组对所观察主要项目的改善及积分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降低ESR、CRP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2组膝部X线改善尚不明显(P0.05)。结论蠲痹颗粒对膝骨关节炎辨证属寒湿痹阻型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无明显毒副作用,是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痹胶囊。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DAS28、IL-1、IL-6、TNF-α的变化,同时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以评价其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通痹胶囊能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P0.05),尤其以改善麻木、怕凉等症状作用显著;还能显著降低IL-1、IL-6、TNF-α含量(P均0.05),减轻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P均0.05)。2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改善畏寒、麻木等中医证候有良好效果,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蠲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予温针灸联合口服蠲痹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指数(WOMAC)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3β(IL-13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腹泻,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改变等)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评分、疼痛VAS评分及IL-13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异常改变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蠲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减小青龙汤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重症肺炎临床疗效及对体温、免疫功能和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治疗组(n=32)与对照组(n=32)。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莫西沙星,治疗组联合应用加减小青龙汤与莫西沙星。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免疫功能及血清IFN-γ、IL-1β、PCT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 63%较对照组的68. 75%高(P0. 05);治疗组体温、痰色及白细胞(WBC)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 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高(P0. 05),CD8+均较治疗前低(P0. 05),且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P0. 05),CD8+较对照组低(P0. 05);治疗后2组IFN-γ、IL-1β、PCT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 05),且治疗组均较对照组低(P0. 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实施加减小青龙汤联合莫西沙星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并下调血清IFN-γ、IL-1β、PCT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痹祛瘀汤口服和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膝骨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消痹祛瘀汤口服和外敷治疗。采用国际骨关节炎评定量表(Lequesne指数)评估膝关节功能,包括休息痛、晨僵、压痛、行走能力、肿胀、运动痛。检测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的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休息痛、晨僵、压痛、行走能力、肿胀、运动痛、Lequesne指数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休息痛、晨僵、压痛、行走能力、肿胀、运动痛、Lequesne指数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RP、TNF-α、IL-6、IL-1β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RP、TNF-α、IL-6、IL-1β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痹祛瘀汤口服和外敷可提高膝骨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五虎汤对哮喘婴幼儿树突状细胞(DC)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L-5、IFN-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哮喘婴幼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五虎汤治疗。另选健康组婴幼儿10例。以Thomas法分离、培养并诱导治疗组及对照组哮喘婴幼儿和健康婴幼儿外周血DC细胞,并与健康儿童的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后,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各组患儿血清中IL-2、IL-4、IL-5、IFN-γ浓度。结果:哮喘婴幼儿DC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IL-2较健康组显著降低(P〈0.05),而IL-4、IL-5较健康组显著升高(P〈0.01),IFN-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五虎汤治疗后IL-2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而IL-4、IL-5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IL-4、IL-5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1)。结论:五虎汤具有抑制哮喘患儿Th2类细胞因子IL-4、IL-5的产生,提高IL-2水平,从而调节Th1/Th2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通痹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P0.05);治疗后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升高,观察组提高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1、IL-6、TNF-α明显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痹胶囊可以有效降低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炎症反应,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对于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定喘汤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AR)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3 (IL-13)、C反应蛋白(CRP)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诊治的哮喘合并AR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定喘汤治疗。观察2组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检测患儿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水平和IL-13、CRP、IFN-γ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鼻塞喷嚏、气促胸满、咳嗽喘息、痰黏稠黄、咽干鼻痒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 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 67%显著高于对照组72. 92%(P0. 05);治疗后2组FVC、FEV1、PE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 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2组IL-13、CRP显著低于治疗前(P0. 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2组IFN-γ显著高于治疗前(P0. 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定喘汤联合氯雷他定可有效改善哮喘合并AR患儿血清IL-13、CRP、IFN-γ水平和通气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痹痛膏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膝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免疫炎症失衡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痹痛膏灸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并记录2组中医症状积分、西医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膝关节功能、Th17/treg细胞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关节冷痛、关节肿胀、关节屈伸不利、关节晨僵、关节酸软乏力、头晕耳鸣、恶风寒)单项积分和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晨僵时间、膝关节周径、血清类风湿因子(RF)、血清抗环状瓜氨酸抗体(CC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级情况、评分均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4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D-二聚体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痹痛膏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膝关节炎的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促进膝关节炎症水肿消散,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机体免疫炎症细胞因子平衡,降低血液黏稠度和高凝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督灸配合蠲痹通瘀汤加减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方法将118例寒湿痹阻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蠲痹通瘀汤加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督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脊柱活动度、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的变化情况,检测血清TGF-b1、sIL-2R、MMP-3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为7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脊柱活动度各项指标、BASDAI评分、BASFI评分及血清TGF-b1、sIL-2R、MMP-3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脊柱活动度各项指标、BASDAI评分、BASFI评分及血清TGF-b1、sIL-2R、MMP-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灸配合蠲痹通瘀汤能够有效改善寒湿痹阻型AS患者脊柱活动度和血清TGF-b1、sIL-2R、MMP-3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