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妇幼医师依法执业知识知晓情况,为有效开展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已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注册执业的164名妇产科与儿科医师进行依法执业知识调查。结果依法执业知识平均得分为(23.13±2.24)分,总平均知晓率为82.62%。其中,医疗技术、病历书写规范、处方管理、会诊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最高,为84.93%;医师执业基础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1.12%;计划生育与母婴保健依法执业知识平均知晓率最低,为80.77%。妇产科与儿科医师之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之间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可通过设立“依法执业专员”搭建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间的沟通桥梁;通过关口前移、畅通咨询途径,为临床一线医师提供多种形式的依法执业知识培训和查询途径;营造医院依法执业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省临床医护及检验人员对输血理论和临床实际操作知识、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四川地区医务人员输血相关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四川省21个市、县、区的二级及以上医院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式进行抽样,共抽取30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17家,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统计描述方法比较各类人群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多水平模型等分析影响输血知识的相关因素。结果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及输血理论知识得分最高的是检验人员分别为(4.840±0.990)分、(5.575±1.560)分,输血操作知识护士得分最高(4.542±1.434)分。参加培训次数增加,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得分增加;护士、检验人员、医生之间输血相关知识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级医院的护士、检验人员、医生在法律法规知识和输血操作知识得分高于三级医院。结论四川医护及检验人员对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理论和操作知识得分偏低,医护及检验人员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和专业医学生实习前医院感染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情况,探讨针对医院感染与职业防护的教育方法。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取某大学医学院2008-2010级接触临床初期的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医学生448名,剔除调查问卷资料缺失20%条目者,实际获得有效问卷421份,有效率为93.97%。在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方面:各专业医学生医院感染知识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104,P<0.05),其中护理专业正确率(78.28%)最高,康复专业正确率(60.90%)最低;各年级医院感染知识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2,P<0.05),2008级正确率(75.51%)最高,2010级正确率(70.63%)最低。在态度方面:>90%的医学生认为预防医院感染与职业防护重要,各年级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39,P>0.05);各专业医学生对待医院感染的态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86.70,P<0.05),护理专业得分最高,50%的学生得分>74分,医学检验专业得分最低,50%的学生得分>66分。在行为方面:54.46%的学生经常/一直表现出预防医院感染和职业防护的行为,各年级和各专业学生行为方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36.49、180.32,均P<0.05),2008级50%的学生得分>60分,2009级相对较差,50%的学生得分≤55分;护理专业平均得分最高,为(63.76±10.11)分,临床八年制平均得分最低,为(47.94±14.35)分。结论接触临床初期医学生的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态度方面较好,但行为亟待养成;有必要进行早期多途径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强化医学生的医院感染意识,促进其职业防护行为,减少其在实习期间的职业暴露和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杨瑞  李建民  王宇龙  李红梅  薛承景 《职业与健康》2023,(9):1182-1186+1191
目的 了解临床一线护士心理弹性、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心理弹性在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0年4—7月通过方便抽样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心理弹性问卷、心理健康问卷和职业倦怠量表对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358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心理弹性得分为(62.16±15.52)分,心理健康得分为(14.55±3.60)分,职业倦怠总分为(50.32±10.89)分;不同婚育状况、护理执业态度的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学历、对护理工作的态度、月收入的护士心理健康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工龄、月收入、职称的护士心理弹性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心理健康总分与职业倦怠总分呈负相关(r=-0.530,P<0.05);心理弹性总分与职业倦怠总分呈负相关(r=-0.556,P<0.05);心理弹性、心理健康及护士婚姻状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可解释职业倦怠变异的45.3%。结论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358名临床护士心理弹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职工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评价综合干预措施效果,为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计医院感控防控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对南京市浦口区基层医疗机构436名职工进行问卷调查,采取定期督导检查、健全医院感染防控网络、开展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培训等综合干预措施,比较措施实施前后差异。结果 干预措施实施后,高级、中级及初级职称职工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得分分别为(252.88±30.30)分、(239.06±41.83)分、225.00(185.00,245.00)分,均高于干预前得分(241.00±39.86)分、(216.46±38.43)分、205.00(175.00,235.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各级职称职工感染控制态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中级、初级及以下职称职工行为得分分别为54.00、55.00、55.00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重点环节感染控制干预前后得分(10.00、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板块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  相似文献   

6.
曲凡姣  高正国 《中国校医》2011,25(11):801+804-801,804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状况,为肥胖儿童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单纯性肥胖青少年240例,选择同期180例正常青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KAB问卷方式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调查。结果肥胖青少年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10.29±2.89)分(满分34分),态度平均得分为(8.11±1.82)分(满分17分),行为平均得分为(6.14±1.68)分(满分15分);对照组青少年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11.85±3.48)分,态度平均得分为(12.39±3.24)分,行为平均得分为(10.21±2.84)分。两组态度和行为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肥胖青少年营养知识的来源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家庭和学校,对照组则为学校、社会、家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青少年食用零食情况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肥胖青少年进行营养教育、提高营养知识水平、纠正不正确的态度,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产后抑郁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产后抑郁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在本院分娩的产妇10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产后抑郁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及爱丁堡产后抑郁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知识的知晓情况得分为:产妇得分(36.38±3.30)分;丈夫得分(37.55±3.90)分;家人得分(17.52±2.90)分。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9.7%,对不同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性格、婴儿性别期待、孕期不良事件的产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的年龄及婚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完善产后服务系统,从家庭到社会不同层面都给予产妇关爱与帮助,通过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干预、加强家庭支持及社会支持等措施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温州市基层医务人员《精神卫生法》及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方法采用自制的《精神卫生法》基本知识、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调查问卷和《精神疾病患者歧视态度量表》,通过微信对温州市10家二级医院、10家未评级社区医院和1家精神专科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类别医院的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3份,回收率为98.25%,有效问卷382份,有效率为97.20%。精神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精神卫生法》及相关知识总分为(82.12±5.55)分,未评级社区医院为(72.25±10.79)分,二级医院为(68.65±10.97)分,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专科医院医生《精神卫生法》及相关知识总分为(87.12±4.96)分,未评级社区医院为(78.13±8.74)分,二级医院为(69.24±12.63)分,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别医院精神卫生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精神卫生法》及相关知识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业年限是各级医院医务人员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及精神疾病患者歧视态度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精神卫生法》及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可能随从业年限的增加而提高。不同类别医院中二级医院医务人员《精神卫生法》及相关知识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
张阳  王丽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5):723-725
目的 了解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大连市2所中学1 186名学生,采用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37.3% ~98.2%,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为(8.61±0.79)分,高中生得分[(9.19±0.78)分]高于初中生[(7.91±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5,P<0.05),男、女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部分学生对艾滋病及患者持正向态度,所有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得分为(17.87 ±2.34)分,高中生得分[(19.54±2.27)分]高于初中生[(16.33±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1,P<0.05),男生得分[(17.03±1.94)分]低于女生[(19.01±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之间无相关性(r=0.11,P>0.05).结论 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较低,部分学生对艾滋病及患者仍存在歧视和思想顾虑,学校亟需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9,(1):149-153
目的调查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护士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知信行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促进护士预防VTE行为的转变和形成提供有力依据。方法于2018年3月,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9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97名护士对预防VTE的认知得分为(26. 26±3. 70)分,态度得分为(28. 87±8. 11)分,行为得分为(20. 9±5. 41)分。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显示,护士预防VTE知识与所在科室为其他科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与工作年限为11~20年的有统计学意义(P=0. 01);护士预防VTE行为与所在科室为外科、妇产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22,P=0. 047);态度与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 <0. 05,r=0. 45),行为与知识得分呈正相关(P <0. 05,r=0. 35)。结论护士对于VTE的预防及行为均处于较低水平;提升护士预防VTE的行为水平须提升其知识和态度,同时也要加强医院、科室预防VTE的意识,构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外科护士对术前禁食禁饮问题的循证知识、态度、行为及培训状况,探索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的临床问题解决能力提供参考。方法:方便整群抽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外科护士150名,采用术前禁食禁饮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外科护士术前禁食禁饮知识评分为(52.95±11.59)分,态度评分为(88.34±12.74)分,行为评分为(78.66±10.86)分;外科护士对术前禁食禁饮相关循证知识掌握情况较差,知识得分为良者仅占3.27%;学历、技术职称、工龄等因素影响术前禁食知识、态度、行为(P〈0.05)。结论:临床外科护士术前禁食禁饮循证知识和技能仍有欠缺,对开展循证护理培训需求迫切,应改变观念,加强对外科护士术前禁食禁饮循证知识技能的培训,提升护士对临床常见问题的循证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层次护士手卫生的认知行为态度,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有效防止医院内感染。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医院128名不同层次护士(64名实习护士和64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一般资料、手卫生的认知行为态度、影响手卫生的因素,比较不同层次护士手卫生认知行为态度差异性、影响手卫生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层次护士手卫生的认知行为态度比较与性别、实习时间、工作时间、学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士与在职护士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习护士对手卫生认知行为态度优于在职护士(P﹤0.05)。在职护士比实习护士更多地认为"洗手后无干手设施、临床工作忙、多次洗手会伤皮肤"是影响手卫生的因素(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在职护士手卫生的继续教育、培训以及监督管理,提高手卫生意识,改善手卫生的设施,提高手卫生的执行率,从而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护士对书写医嘱执行记录规范要求所持态度、行为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为护理管理者实施有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随机对本院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的1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知识得分最高,态度得分次之,行为得分最低,形成知与行相互分离的特点;②不同学历、职称护士在知识、态度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而行为得分无显著性差异;③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在知识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态度、行为得分上无显著性差异。④护士医嘱执行记录行为不符合规范要求发生率高。结论护士在医嘱执行记录问题上知而不信,信而不行,不利于履行举证责任的法定义务。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及时采取措施,使护士医嘱执行记录真正成为法律的依据和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大学生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和2021年底常态化防控阶段对疫情防控的认知、态度、行为变化及其相关因素,为做好大学生群体疫情防控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在2021年11—12月面向上海市12所普通高等本专科学校,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913名大学生进行线下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研究。  结果  疫情发生初期大学生对于防控政策的了解度为(2.93±0.94)分,信息判断力为(3.10±0.89)分,对于疫情防控的满意度为(4.11±1.09)分,配合度为(4.31±0.96)分,传播意愿为(3.91±1.15)分;至2021年底,防控政策了解度为(2.95±0.98)分,信息判断力为(3.77±0.94)分,疫情防控满意度为(4.22±1.10)分,配合度为(4.36±0.99)分,传播意愿为(3.97±1.20)分,不同阶段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知信行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学科门类为社科类(OR=0.62)、理科类(OR=0.62),健康状况自评为较好(OR=0.62)、一般(OR=0.28)与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态度改变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根据合理的健康信息改变健康行为”中选择“比较符合”(OR=3.31)与大学生对新冠疫情的认知、态度改变呈正相关(P<0.05)。上海大学生疫情防控相关健康素养普遍较高,测评“较高”(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健康素养得分>80)者占79.4%,对新冠肺炎防护知识了解程度自评“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占82.6%。  结论  上海大学生群体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至常态化防控阶段对疫情防控的知信行改变较高,新冠肺炎防控相关健康素养普遍较高;需针对不同特点开展更加精准有效的健康教育和传播,筑牢大学生群体疫情防控屏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进行研究、判定。方法在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选择50名低年资护士为试验对象,根据的护理的患者住院号奇偶数分组,各25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管理,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并对比两组护士的实践技能评分、理论知识评分、教学满意度评分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经PDCA循环管理干预的实践技能评分为(90.32±7.37)分,理论知识评分为(90.87±6.99)分,教学满意度评分为(92.41±6.88)分,高于对照组的实践技能评分为(78.89±7.21)分、理论知识评分为(79.33±6.50)分,教学满意度评分为(80.45±6.51)分(P<0.05)。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χ~2=4.153,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可提高护士的理论、实践水平,可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河南省城乡居民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15岁以上居民1 302名,使用自制的调查表入户调查。并采用SPSS 17.0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精神疾病态度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结果 城乡居民对精神疾病态度的总得分为(34.99±5.89)分,对精神障碍患者持负性态度、中立态度和正性态度的分别占38.9%、27.9%和33.2%;对精神疾病态度的影响因素为地区(P<0.001)、文化程度(P<0.001)、精神卫生知识获得途径(P<0.001)、精神卫生知识得分(P<0.05)、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看法(P<0.05)和遇到精神障碍患者时的表现(P<0.05)。结论 河南省居民对精神疾病仍存在歧视和误区,且态度受宣传途径和认知等因素影响。应加强宣传,改善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接纳程度。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changes in nutrition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of 8-year-old school children after receiving a nutrition education package. A total of 418 school children from urban and rural area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The intervention group consisted of 237 children while 181 children who did not receive the nutrition education package acted as controls. The nutrition education programme that was conducted for 3 weeks comprised of a video viewing session and a comic reading session followed by exercise questions as reinforcement for each session, and also classroom activitie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the children before (pre-intervention) and after (postintervention) receiving the nutrition education programme. A follow-up visit was conducted six months after the programme had elapsed. The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d that the nutrition knowledge sco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from 48.3±13.2 at pre-test to 54.6±16.2 in post-test and 55.0±14.3 in follow-up test (p<0.05). The nutrition attitude score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68.7±15.5 at pre-intervention to 72.6±15.0 and 74.7±15.8 during post-test and follow-up test respectively (p<0.05). However, the nutrition practice score had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both groups throughout the study perio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scores at pre, post and follow-up tests.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showed that a good nutrition education programme had a positive impact whereby better nutrition knowledge, attitude and healthy eating habits in children were seen. It is hoped that the improvements would be sustained throughout their liv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并调查影响戴手套及穿隔离衣的原因。方法对2012年10月16日该院在岗的部分临床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医务人员374名,全院平均每人参加培训(1.47±1.54)次,内科医务人员参加培训次数为(2.00±2.12)次,高于其他科室 (均P<0.001)。硕士以上学历和医生的知识水平得分分别为(88.43±11.09)分、(88.14±11.48)分,均较高。在态度、行为方面,不同组别医务人员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影响医务人员戴手套和穿隔离衣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影响操作和配备不足。结论该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控知识水平、态度和行为均不理想;医院应采取措施,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19.
凌梦    龙艺 《现代预防医学》2020,(11):2011-2016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识和态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为培养临终关怀专业服务队伍,制定临终关怀干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贵州省1320名医务人员并开展问卷调查,使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医务人员临终关怀知识得分(7.63±2.273),临终关怀态度得分(4.50±1.512)。性别(t=-2.536,P=0.011)、学历(t=3.163,P=0.002)和职称(t=3.867,P<0.001)对临终关怀知识得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学历(t=2.249,P=0.025)和职称(t=2.465,P=0.014)对临终关怀态度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临终关怀知识和临终关怀态度呈正相关(r=0.544,P<0.001)。结论 医务人员缺乏专业临终关怀知识,临终关怀态度不积极。建议政府加大对临终关怀的扶持力度,规范医务人员在校期间和继续教育阶段的临终关怀教育,同时鼓励高学历、高职称医务人员加入临终关怀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