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正群  付林 《河北医学》2015,(3):509-51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浆D-二聚体(D-D)检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3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者3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和血浆D-D。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及血浆D-D水平较对照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hs-CRP及血浆D-D水平最高,SAP组最低,而UAP组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r=0.763,P<0.05)及血浆D-D(r=0.647,P<0.05)水平与冠心病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及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呈正相关,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Wells评分和网络宣教的分级护理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8年12月于济南市中医医院与利津县明集中心卫生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的患者186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90)与观察组(n=9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Wells评分和网络宣教的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Wells评分分级、VTE发生情况及对VTE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对照组高危险度者比例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VTE发生率为1.04%低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VTE相关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Wells评分和网络宣教的分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对VTE危害和预防方法相关知识的掌握度,降低LC术后患者VTE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并评价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辅助诊断中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LDVT的患者81例作为试验组,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血浆样本,检测血浆中HSP90α的表达量以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指标水平,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SP90α对LDVT的诊断价值及诊断临界值。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浆中HSP90α、D-D、FDP、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浆中HSP90α水平与FDP、D-D和Fib均具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DP(OR=27.927,95%CI:4.703~166.355)、D-D(OR=1.028,95%CI:1.011~1.046)、Fib(OR=8.342,95%CI:4.047~17.195)及HSP90α(OR=1.092,95%CI:1.056~1.130)与LDVT发生风险具有相关性。HSP...  相似文献   

4.
高稚  梁志刚  孟岩 《北京医学》2023,(4):299-303
目的 探讨在院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手术患者,根据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和非VTE组。采用倾向性得分1∶2的比例进行匹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VTE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42 903例,其中男19 674例,女23 229例,年龄18~99岁,平均(55.8±15.3)岁,BMI平均(24.92±3.76)kg/㎡,发生VTE 177例,VTE发生率为0.41%,经倾向性得分成功匹配177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外科(OR=2.165,95%CI:1.103~4.246,P=0.025)、骨科(OR=2.503,95%CI:1.151~5.445,P=0.021)、住院≥7 d(OR=10.808,95%CI:4.893~23.870,P=0.000)、在院发生感染(OR=23.293,95%CI:5.108~106.230,P=0.000),入院Barthel指数评分中轻度依赖(OR=1.895,95%CI: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RA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其血浆D-D和hs-CRP水平并对结果比较分析,同时比较两组血沉(ESR)。结果 RA患者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A患者组血浆D-D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A患者hs-CRP、D-D与ESR变化相一致。结论血浆hs-CRP和D-D水平与RA患者的病情活动有关,可反映心血管病变危险性,对RA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聚集率和D-二聚体(D-D)水平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选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128例(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自身红细胞凝集法检测血浆hs-CRP、血小板聚集率和D-D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浆hs-CRP、血小板聚集率、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稳定型心绞痛(SAP)>隐匿性冠心病,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hs-CRP、血小板聚集率和D-D三者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hs-CRP、血小板聚集率和D-D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病情判断及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144-14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含量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1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稳定型心绞痛18例)为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hs-CRP和D-D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浆hs-CRP、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P0.01)。结论 hs-CRP和D-D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联合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预测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就诊的20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将3个月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患者纳入VTE组,未发生VTE的患者纳入非VTE组。全部患者均接受血浆D-D、PAgT(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统计并比较两组基础资料、血浆D-D水平、血小板聚集率等,分析血浆D-D联合PAgT预测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的价值。结果:2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36例发生VTE,发生率为18.00%。两组手术史、化疗史、血浆D-D水平、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手术史、化疗史、血浆D-D水平升高、血小板聚集率升高是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的风险因子(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浆D-D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肿瘤患者血栓发生风险的AUC均>0.8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肿瘤患者血栓发生可能与血浆D-D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血管再闭塞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76例,将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闭塞者21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部位及入院时PAF水平等资料,检测分析影响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比较血浆PAF水平及预测模型对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BMI、NIHSS评分、后循环脑梗死比例、血糖和血浆PA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1.373,95%CI:1.137~1.658)、后循环脑梗死(OR=1.008,95%CI:1.001~1.015)和血浆PAF水平(OR=1.006, 95%CI:1.002~1.010)均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浆PAF水平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及D-二聚体(D-D)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93例ACS患者为ACS组另选46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将ACS组分为低危组(≤108分n=21)、中危组(109~140分,n=26)、高危组(>140分,n=46),并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出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将ACS组分为预后不良组(n=28)和预后良好组(n=65)。比较ACS组与对照组、不同危险分层组、不同预后组患者血浆MCP-1、LOX-1、D-D水平,分析发生ACS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ACS组血浆MCP-1、LOX-1、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P<0.05);ACS患者血浆MCP-1、LOX-1、D-D水平随着危险分层的增加而提升(均P<0.05);预后不良组血浆MCP-1、LOX-1、D-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MCP-1、LOX-1、D-D为ACS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浆MCP-1+LOX-1+D-D诊断AC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独诊断。结论 ACS患者血浆MCP-1、LOX-1、D-D水平明显提升,与危险分层和预后密切相关为ACS发生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能提升ACS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SPAN-100评分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IVT)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风险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5月1日—2016年3月1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进行IVT治疗、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AIS患者93例,AIS发病4.5 h内应用rt-PA进行IVT治疗,按溶栓后复查头颅CT或MR和NIHSS评分变化分为sICH组(8例)和非non-sICH组(85例)。分析2组SPAN-100评分、hs-CRP及其相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影响sICH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评价SPAN-100评分、hs-CRP和两者联合预测sICH发生的价值。结果 2组基线资料分析表明,sICH组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收缩压、hs-CRP水平和SPAN-100评分阳性明显高于non-sICH组(t=2.766、3.679、3.613、2.305,χ~2=19.079,P均<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收缩压、hs-CRP水平和SPAN-100评分与sICH均呈正相关关系(r=0.278、0.360、0.248、0.235、0.453,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OR=1.171,95%CI 1.018~1.346)、hs-CRP水平升高(OR=1.258,95%CI 1.032~1.533)、SPAN-100评分阳性(OR=9.729,95%CI 1.386~68.277)是发生sICH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SPAN-100评分AUC=0.726(95%CI 0.503~0.950)、hs-CRP水平AUC=0.711(95%CI0.501~0.921)和两者联合AUC=0.768(95%CI 0.548~0.9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AN-100评分是一种简单、易计算、有效的预测sICH的工具,与hs-CR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预测IVT后sICH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84例HICH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hs-CRP水平,血浆D-D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 HICH患者发病后第1-7天血浆hs-CRP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ICH预后不佳患者(n=99)血浆hs-CRP和D-D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佳者(n=85)(P<0.01).结论 HICH患者血浆hs-CRP和D-D水平变化是病情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HICH疾病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D二聚体(D-D)变化特征及临界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住院的9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90例孕妇作为妊娠组,90例妊娠者中包括早期(12周)妊娠、中期(24周)妊娠和晚期(36周)妊娠各30例。90例妊娠者中包括32例VTE妊娠,58例非VTE妊娠。同时分析同期门诊查体的30例非孕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D-D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期妊娠组D-D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但中期妊娠组和晚期妊娠组D-D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非VTE妊娠组和VTE妊娠组D-D明显升高(P0.05);与非VTE妊娠组比较,VTE妊娠组D-D明显升高(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15最大(SD:0.031;95%CI:0.85~0.98),此时对应的灵敏度为0.86,特异性为0.90,D-D临界点为0.55mg/L。结论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D-D水平比正常非孕者升高,对于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应采用调整后的D-D临界值进行诊断VT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D-二聚体(D-D)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底检查结果分为3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增殖期DR组)28例,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背景期DR组)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3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技术(ELFA)检测D-D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ELISA)检测bs-CRP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清D-D及hs-CRP水平增殖期DR组>背景期DR组>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D-D和hs-CRP水平与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TG、TC、LDL-C呈正相关(D-D的r值分别为0.764、0.702、0.399、0.407、0.399、0.323、0.375、0.505,hs-CRP的r值分别为0.782、0.761、0.421、0.402、0.367、0.359、0.338、0.455,P均<0.01),与HDL-C呈负相关(D-D:r=-0.603,hs-CRP:r=-0.567,P均<0.01),且D-D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852,P<0.01)。结论 D-D及hs-CRP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106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GLAUSS凝固法测定D-D水平,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 ACI患者血浆HCY、hs-CRP和D-D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CI患者血浆HCY、hs-CRP和D-D的水平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血浆HCY、hs-CRP和D-D的水平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ACI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22):32-36
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AS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 Apo-B)、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CAP)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25例ASCI患者为观察组,另同期选取12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s-CRP、Apo-B、ox-LDL及MMP-9水平,并对病例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血清hs-CRP、Apo-B、ox-LDL及MMP-9水平与ASCI患者CAP形成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血清hs-CRP、Apo-B、ox-LDL及MMP-9水平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中伴CAP形成的患者血清hs-CRP、Apo-B、ox-LDL及MMP-9水平比无CAP形成的患者显著升高(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OR=4.76, 95%CI:2.35~9.18)、Apo-B(OR=3.16, 95%CI:1.59~7.32)、ox-LDL(OR=1.48, 95%CI:1.15~2.01)及MMP-9(OR=3.86, 95%CI:1.63~9.14)水平是ASCI患者CAP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hs-CRP、Apo-B、ox-LDL及MMP-9的水平可反映ASCI患者CAP的炎症程度以及斑块的不稳定程度;ASCI患者血清hs-CRP、Apo-B、ox-LDL及MMP-9水平显著升高,其与ASCI患者CAP的形成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ASCI及CAP形成的重要血清学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清脑方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活血通络清脑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风先兆症状评分、眩晕症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中风先兆症状评分、眩晕症状评分,以及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FIB和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清脑方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可降低中风先兆症状评分、眩晕症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FIB和D-D水平,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分级个性化防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中的应用。方法以112例COPD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统计两组VTE的发生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VTE发生率为8.93%(5/56),低于对照组[23.21%(13/56);χ~2=3.912,P=0.048]。两组干预后D-D、PLT、HCT水平均降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的时机合理性、理念个性化、策略适宜性、结局有效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分级个性化防控护理可有效降低COPD患者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胡斌  周敬群 《广东医学》2012,(21):3233-3236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正常水平对重度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CHF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根据首次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将患者分为BNP正常组(≤100 pg/mL)和BNP升高组(>100 pg/mL);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通过组间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评价各因素对重度CHF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相关性。结果共592例重度CHF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平均随访2年。BNP正常组和BNP升高组分别为106例(17.91%)和486例(82.09%),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为416例(70.27%)和176例(29.73%)。BNP正常组和BNP升高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68.85%和24.91%。存活组与死亡组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发现年龄、心力衰竭病程、收缩压、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BNP正常患者人数构成比及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8项指标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BNP正常(OR=2.68,95%CI:2.47~2.84,P<0.01)、心力衰竭病程(OR=1.56,95%CI:1.41~1.68,P<0.01)、心功能分级(OR=1.79,95%CI:1.67~1.91,P<0.01)、LVEF(OR=0.91,95%CI:0.87~0.93,P<0.01)、LVEDd(OR=1.37,95%CI:1.25~1.42,P<0.01)以及β受体阻滞剂使用(OR=0.87,95%CI:0.82~0.94,P<0.01)与重度CHF患者死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对于重度CHF而言,血浆BNP水平正常患者较血浆BNP水平升高患者预后差,血浆BNP水平正常是影响重度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炎症因子、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6例,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脑梗死伴MS组(n=92)、脑梗死不伴MS组(n=94),另选取同期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90)。比较三组IL-6、TNF-α、hs-CRP、PT、FIB、D-D等指标;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结果:脑梗死伴MS组IL-6、TNF-α、hs-CRP、FIB、D-D水平高于脑梗死不伴MS组及对照组,PT水平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不伴MS组IL-6、TNF-α、hs-CRP、FIB、D-D水平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伴MS组NIHSS评分高于脑梗死不伴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MS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上升、凝血-纤溶平衡更倾向于凝血,且MS加重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需加强该类患者凝血指标和炎症状态的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