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反复性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指导临床预防和控制.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儿童哮喘患者88例为哮喘组,另取正常儿童88例为对照组,两组儿童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对两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统计学研究显示,造成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包括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呼吸道感染、家族遗传哮喘史、个人过敏史、家庭成员吸烟等.结论 为避免呼吸道感染、个人过敏史等危险因素使儿童支气管哮喘反复性发作,应加强对居住环境和饮食习惯的控制、提高父母文化教育程度、坚持母乳喂养和儿童补充鱼肝油,加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与引起儿童哮喘发作的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从而为预防儿童支气管哮喘提供依据。方法:挑选本院近1年约3000例哮喘患儿为病例组,同时挑选无支气管哮喘的3000例患儿为对照组,运用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法,研究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家里饲养宠物、家族哮喘史、家族鼻炎史、过敏体质、呼吸道感染、使用地毯、家人吸烟、居住环境差。为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母乳喂养为保护因素。结论:对于存在哮喘危险因素的患儿,应尽量避免危险因素,预防呼吸道感染,积极查找过敏原并减少与过敏原接触,避免被动吸烟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儿童支气管患儿176例纳入哮喘组,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儿童176例纳入正常组。首先采用SPSS17.0作单因素分析可能引起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因素17项,筛选出P0.05的单因素作Logistic回归模型的自变量,作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高危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单因素共有10项,且P0.05,与正常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高危因素为呼吸道感染、家族哮喘史、未补充鱼肝油、家人吸烟,且母乳喂养是哮喘的保护因素。结论积极预防儿童哮喘的高危因素,提高保护意识,对于预防和控制儿童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规范化防治儿童哮喘。方法对本科收治110例反复发作住院2次以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病因、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调查。结果儿童哮喘发作多于冬春季节(77.19%),诱因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有家族史、个人过敏史、过敏体质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儿童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而不规范化的激素治疗常导致重症发作(63.63%),严重损害肺功能。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反复发作与季节、呼吸道感染、家族史、个人过敏史、过敏体质、规范化治疗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院前急救措施与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急救中心接收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所有患者的病情与急救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在进行院前急救措施后,病情稳定并出现明显好转送至医院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共有38例,占据患者总数90.5%。被送往医院接受紧急的治疗的患者有4例,占据9.5%,并无1例患者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出现死亡。结论在急救措施开展的过程中,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救疾病,这种疾病发展非常迅速。在患者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展开院前急救措施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病情,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概率,为患者赢得进一步治疗的就会。  相似文献   

7.
王树岐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246-24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的临床急救方法。方法对81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治疗手段进行总结。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81例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控制,不适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本文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取得显着的疗效,是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将2001年至今收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25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25例患者均痊愈。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是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按急性哮喘标准流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观察两组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喘憋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湿哕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在常规急性哮喘治疗的基础上,初始治疗时加用孟鲁司特可促进哮喘症状缓解,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如何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及其护理。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56例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护理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护理组显效48例(61.54%),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显效32例(42.66%),总有效率64.10%。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有显著疗效,应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研究组)和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儿嗜酸粒细胞、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免疫球蛋白E(IgE)及研究组患儿急性期肺功能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MP-IgM阳性检出率为42.35%,高于对照组的14.00%(P<0.05);研究组MP-IgM阳性患儿的嗜酸粒细胞、血清IgE水平均高于MP-IgM阴性患儿(P<0.05);研究组急性期患儿MP-IgM阳性率为60.87%,缓解期患儿的阳性率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儿MP-IgM阳性者的FEV1、FEV1%均低于阴性者(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儿的MP-IgM阳性表达与FEV1、FEV1%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2、-0.699,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多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9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止咳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连续治疗14 d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喘息、咳嗽、肺部哮鸣音、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FVC、FEV1水平、FEV1/FVC 值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E、CRP、IL-6 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喘息、 咳嗽、肺哮鸣音、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止咳平喘、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能显著提升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炎性反应,加速呼吸道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儿童急性哮喘重度发作的疗效.方法:急性哮喘重度发作患儿79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予甲泼尼龙每次1~2 mg&#8226;kg 1,对照组42例予地塞米松每次0.3~0.5 mg&#8226;kg 1,均静脉滴注,bid.治疗48~72 h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组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显效20例(54.1%),有效16例(43.2%),无效1例(2.7%);对照组显效11例(26.2%),有效24例(57.1%),无效7例(16.7%).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泼尼龙治疗儿童急性哮喘重度发作效果明显,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沙丁胺醇、异丙托溴胺联合硫酸镁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儿童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儿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异丙托溴胺和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异丙托溴胺、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同时静脉推注硫酸镁,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哮鸣音、气促、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异丙托溴胺联合硫酸镁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显著优于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胺,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血清IgE水平、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身心因素。方法对12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哮喘组与对照组身心因素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机体调节紊乱、免疫力降低的患儿易感染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VC、FEV1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B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高于A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采用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治疗,能有效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肺功能,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且伴有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对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且伴有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治疗前、治疗后1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指标的改善状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2.92%(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周肺功能指标FEV1、FEV1%、VC、FVC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8.75%)(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常规抗感染对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且伴有感染的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FEV1、FEV1%等肺功能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入住我院呼吸科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治疗前后的血清SCF水平,同时测定2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SCF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中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注射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照组加用氨茶碱静脉滴注,观察组加用多索茶碱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于治疗前后测定气道阻力、外周血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9%(P〈0.05);两组患者咳嗽、喘息和肺内哮鸣音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气道阻力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减少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结论多索茶碱注射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好,能显著改善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并可通过调节血清IFN-γ和IL-4水平调节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科住院患者无菌体液标本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耐药性以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8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患儿无菌体液标本分离的99株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多因素方法探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最多的科室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占68.7%。无菌体液标本来源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2.5%。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抗菌药物使用≥3种、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其中深静脉置管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监测,为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