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老年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6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疏肝利胆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汁成分指标(胆固醇,总胆红素)。对两组的胆汁引流量进行对比。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ALT从(97.86±6.77)IU/L降低到(40.35±8.06)IU/L,AST从(70.36±7.25)IU/L降低到(41.22±8.15)IU/L,胆固醇从(118.65±9.78)mmol/L降低到(89.61±8.74)mmol/L,总胆红素从(685.67±127.58)μmol/L降低到(273.57±89.81)μmol/L,观察组的ALT从(96.87±7.05)IU/L降低到(27.36±9.11)IU/L,AST从(71.67±7.69)IU/L降低到(28.91±7.56)IU/L,胆固醇从(120.71±11.27)mmol/L降低到(75.67±7.08)mmol/L,总胆红素从(710.57±118.94)μmol/L降低到(144.83±48.97)μmol/L,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003,7.261,8.127,8.253,P0.05),观察组的胆汁引流量[(427.83±132.03)d VS.(237.02±98.92)d]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84,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442,P0.05)。结论使用疏肝利胆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可以保护肝功能,调节胆汁成分,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周立芳  张重阳  田霖  田志强 《河北中医》2013,(12):1822-1824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汤联合内镜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老年(〉60岁)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治疗,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抗感染、抑酸和补液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疏肝利胆汤。检测2组患者术后第3、7d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C-反应蛋白及7d平均胆汁引流量。结果80例患者全部内镜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治疗组术后第3d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ALT及C-反应蛋白下降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7d直接胆红素较对照组同期下降(P〈0.05),7d平均胆汁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安全、高效,联合疏肝利胆汤可以使患者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9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分别给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单用和在此基础上术后加用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及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CB)、非结合胆红素(UCB)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补液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胆汁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可有效增加胆汁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并有助于实现术后肝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炎利胆汤联合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胆总管结石患者87例(2016年10月—2018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消炎利胆汤。统计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生活质量(SF-36)分值。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 45%)高于对照组(79. 07%)(P 0. 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 55%)低于对照组(20. 93%)(P 0. 05);治疗后1个月,2组SF-36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联合采取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及消炎利胆汤治疗胆总管结石,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保证治疗安全性,且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胆汤联合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本院接诊的114例胆囊结石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胆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12个月胆囊功能恢复情况和结石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 49%,对照组有效率为85. 9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饮食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胆囊壁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石复发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利胆汤联合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改善胆囊功能,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乡市传染病医院和新乡市中心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8例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结果: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降低血常规、肝功能、血清胆汁生化各指标与提高胆汁引流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优于单一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可控制术后胆管炎症,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残余结石排除,可有效防治结石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术联合疏肝利胆汤及电针阳陵泉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1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实施ERCP取石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疏肝利胆汤及电针阳陵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7 d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术后两组患者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术后1、3、5、7 d患者胆汁引流量,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结石残留及复发情况。结果:(1)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82%,低于对照组14.5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术前中医症状积分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研究组患者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研究组患者术后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研究组术后1、3、5、7 d胆汁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随访6个月发现,研究组结石残留率为1.82%,低于对照组12.73%,P0.05,两组均未见结石复发,P0.05。结论:ERCP取石术联合疏肝利胆汤及电针阳陵泉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结石残留率低、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具有极高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肝胆气郁型胆总管结石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ERCP取石治疗,治疗组予ERCP取石联合柴胡疏肝散中药治疗。留取ERCP术中及术后第3天、第7天鼻胆管引流出的胆汁,检测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ase)活性、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钙离子(Ca~(2+))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第7天胆汁成分与术中比较,2组TBA含量均升高,β-Gase、TBil、DBil和Ca~(2+)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治疗组TB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β-Gase、TBil、DBil和Ca~(2+)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可改善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成分,从而有效预防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EST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EST组13例,传统开腹组12例,2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加用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疗程2周,分别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症状体征、白细胞总数、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等指标。结果:2组术前和术后症状体征相比较EST组优于开腹组P〈0.01);EST组白细胞总数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EST组术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下降幅度高于开腹组(P〈0.01);EST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下降幅度高于开腹组(P〈0.01);EST组出院时间平均小于开腹组(P〈O.01)。结论:EST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不但可以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而且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发生,有利于胆汁生化恢复正常和防治结石再生,使肝功能更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赵思江 《新中医》2015,47(4):103-104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汤在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术患者中应用对促进肝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给予疏肝利胆汤,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1周谷丙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指标以及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等炎症反应指标。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汤在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术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为手术治疗奠定基础,保护患者肝功能并促其恢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密亚琦 《光明中医》2016,(2):171-173
目的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胆总管结石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先行EST取石术,术后口服清胆通腑汤;对照组80例,仅行EST取石术,术后第10天观察两组胆总管残石率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残石率5%,对照组残石率40%(P0.05);治疗组肝功能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ST联合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明显减少EST术后残余结石,显著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芒硝联合化石利胆汤对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112例作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方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即刻采用中药芒硝联合化石利胆汤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肝功能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5 d,两组患者 D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5 d,患者 AST、ALT及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术后5 d 炎症因子IL-1、IL-6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术后电解质紊乱、内毒素血症、胃肠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药芒硝联合化石利胆汤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康复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复发率,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茵连化浊解毒汤联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评估患者胆汁生化指标、肝功能指标水平及结石复发率。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ERCP+术后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ERCP+术后茵连化浊解毒汤治疗,术后7 d评估疗效。结果:术后7 d,观察组的腹痛、发热、黄疸积分值低于对照组;外周血胆汁生化指标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外周血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期内,2组结石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ERCP后茵连化浊解毒汤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患者的近期病情,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高鹏程 《新中医》2017,49(8):81-84
目的 :观察中药利胆排石汤联合内镜乳头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利胆排石汤联合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术后第1、3、5、7天肝汁引流量情况,总胆红素(TBil)、淀粉酶(AMY)、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结石排出率、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比较,右上腹痛刺痛或压痛、恶心呕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身目发黄、胸闷纳呆、口苦咽干、发热、大便干、小便赤黄症状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天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3、5、7天治疗组胆汁引流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MY、TBil、AST、ALT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MY、TBil、AST、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个月经B超复查显示,结石排出率治疗组100%,对照组79.0%,2组结石排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2.0%,对照组11.0%,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排石汤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术后胆汁引流量,且结石排出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利胆排石汤辅助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肝内胆管结石取石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利胆排石汤辅助治疗,术后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术后2个月复查对比结石清除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2.17±0.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5±0.68)分(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80.8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51%)明显低于对照组(23.40%)(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7%)(P0.05)。结论:利胆排石汤辅助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有效清除结石,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对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胆汁及血液中炎性指标NF-κB、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选择胆总管结石梗阻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50例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胆总管梗阻未合并急性胆囊炎及胆管扩张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均行ERCP术治疗,监测胆管梗阻解除前后血液及胆汁中NF-κB、PCT水平变化,超声观察胆囊变化及胆囊壁厚度。结果对照组治疗当天胆汁及血液中NF-κB及PCT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组治疗当天胆汁中NF-κB及PCT水平和治疗前血液中NF-κB及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3 d后均较治疗当天明显降低(P均0. 05),治疗7 d后均明显低于治疗3 d后(P均0. 05),治疗7 d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胆囊体积及张力均正常,胆囊壁光滑完整,胆汁清亮,呈黄色,胆囊壁厚度(2. 72±0. 21) mm。治疗组治疗前胆囊体积增大,张力增高,胆囊壁毛糙,胆囊壁厚度(6. 21±0. 45) mm;治疗3 d后,胆囊缩小,胆囊壁逐渐变光滑,胆囊壁厚度(5. 08±0. 38) mm,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7 d后,胆囊壁厚度(3. 76±0. 35) mm,明显较治疗3 d后变薄(P 0. 05)。结论通过监测NF-κB、PCT的变化证实ERCP术能减轻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胆囊炎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疏肝利胆颗粒对胆总管结石术后胆汁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及血清C型反应性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探讨疏肝利胆颗粒对术后胆汁炎性因子的改善机制。方法将72例胆总管结石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疏肝利胆颗粒治疗组(简称干预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肝利胆颗粒治疗,每日1剂,共28 d。于术中(第1天)、第7天、第14天及第28天,分别取2组胆汁上清液及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ILSA)检测IL-6、IL-8表达水平及检验科检测CRP血清表达水平。结果干预组胆汁中IL-6及IL-8表达水平在第7天、第14天及第28天血清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干预组CRP表达较对照组表达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疏肝利胆颗粒可以显著降低胆汁中IL-6及IL-8的表达水平,减少血清中CRP的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胆汁的炎症反应,减少胆汁成石的炎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胆排石汤配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5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保胆取石术配合利胆排石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胆囊壁厚度和收缩功能,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随访三年结石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6%,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胆囊壁厚度均减小,胆囊收缩率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胆囊壁厚度和胆囊收缩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长于观察组,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3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结石复发率均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三年随访和结石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相比,配合利胆排石汤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更快,胆囊收缩功能明显增强,并发症发生率和结石复发率均下降,安全性提高。利胆排石汤配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在临床治疗胆囊结石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胆胃舒颗粒预防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各90例,两组均行十二指肠镜取石术,治疗组在取石基础上服胆胃舒颗粒。观察2年后谷丙转氨酶(ALT)、胆红素(TB)、血清谷氨酰氨转移酶(GGT)、临床症状、胆总管直径及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胆总管直径小于对照组,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胆胃舒颗粒在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镜取石术后应用,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缩小胆总管直径,降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利胆汤结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利胆汤结合保胆取石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100例患者,均行保胆取石术,其中对照组50例为单独保胆取石,治疗组50例保胆取石术后加用利胆汤,分别观察患者住院天数和体重变化的差异.两组患者术后随访4-5个月,症状消失占80%,B超复查胆囊均未发现结石.利胆汤结合保胆取石治疗组住院天数、体重变化、胆囊壁厚度以及胆囊收缩功能方面均优于单纯保胆取石治疗对照组(P<0.05).结论:利胆汤结合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是胆囊结石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