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脉诊"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是祖国医学"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论治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之一,在中医诊断学上占有重要地位。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到《脉诀》,理论形成经历漫长的历史,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经久不衰,至今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安医家尤重脉  相似文献   

2.
齐向华教授是山东省中医院中医内科学教授,现任山东省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齐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脉象研究,经过总结脉诊的临床功能,认为脉诊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诊脉可以辨识致病因素、病机,判定人们的个性、心理经历和心理状态,并对所患疾病具有预测功能.现将其识脉审脉以辨治疾病的三则医案浅析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4.
5.
脉诊     
脉诊是通过切摸寸口脉象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属中医"四诊"之一.所谓脉象就是医生用手指感觉出来的脉搏形象,包括动脉搏动显现部位的深浅、速率的快慢、强度的大小、节律的均匀与否等等.正常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中和有力、节律均匀,中医称作"平脉",古人概括为有胃、有神、有根,"有胃"是指脉有胃气,脉来去从容而节律一致;"有神"是指脉象和缓有力;"有根"是指在尺部沉取,脉象仍然从容不迫,应指有力.  相似文献   

6.
骆文斌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1):1138-1139
脉诊是中医诊法的特色和精华,同时也是中医诊法教学的主要难点内容之一。对初学者来说,掌握好脉诊技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不论古代的师承教育,还是现代的中医高等教育,均非常重视诊脉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本文结合笔者的个人经验与心得,就脉诊教学方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医诊脉之道博大精深,历代关于脉诊的记载可谓汗牛充栋,各家立说,众说纷纭.对于脉之提纲,有以"缓急大小滑涩"为纲,有以"浮沉长短滑涩"为纲,有以"弦紧浮沉滑涩"为纲,有以"浮沉迟数滑涩"为纲,有以"浮沉迟数滑涩大缓"为纲,有以"大小迟数滑涩长短浮沉"为纲,有仅以"浮沉迟数"为纲.然此诸说者,词虽稍异,义实相通,不出表里寒热虚实六者之辨而已.学说虽多,将脉象之纲领条目,从自心中,一一为之分析,不必倚傍旧说,而自推见本源,了然心中,然后彼此参互,临诊自有条理,不致疑惑.  相似文献   

8.
《内经》在针灸诊疗中是非常重视脉诊的,该文通过对《内经》中脉诊方法的文献学研究,发现《内经》明确提出的诊脉法有4种,但尚未形成后世流传的寸口诊法,其中提到最多的却是人迎寸口对比诊法。据此作者认为,人迎寸口对比诊法应是针灸诊疗中的重要诊脉法,以期能为针灸临床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舌脉是近十几年来,舌诊研究与应用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舌象观察范畴内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形态、色泽变化,对临床中血淤证、门脉高压症、肺心病、高血压病都具有独特的重要的辨证辨病价值。本文通过对血淤证和三种疾病的临床观察和动物造型,提示了舌脉诊断血淤证,特别是门脉高压症,可称得起有“金标准”般的重要作用。舌脉管径扩张、形态改变、色暗紫、病人有肝病史,即应诊断有门脉高压症;舌脉伸张呈螺丝状串珠样改变,色绛紫有咳嗽气喘病史,即应考虑为肺心病;舌脉伸长羽状侧支形成问杂有淤斑淤点、色红或淡紫,伴有胸闷气短其血压升高者,多考虑为高血压病。三种疾病,由于其病理机制不同,其产生的舌脉病变程度各有不同,更进一步说明,在某些病症中,观察舌脉的辨证辨病意义的重要,值得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正>《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作者张仲景通过对当时历史背景下常见病、多发病的深入研究,反复临床验证,最终完成的了证据的生成、使用及疗效的评价,其确立的诊治思路和方证,经历代医家验证,疗效显著[1]。《伤寒论》太阳病篇中涉及浮脉的条文有34  相似文献   

12.
介绍全国名中医张西俭平脉辨治高龄重症肺部感染经验。张西俭教授临床主张“脉诊为先,四诊合参”,以脉气脉质论阐释脉理、辨析病机。张教授认为脉气脉质论对高龄重症肺部感染有着重要意义,脉气与脉质反映了人体正邪斗争的集中部位和整体联系,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该文以高龄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为例,简介张教授的平脉辨治思想,总结高龄重症肺部感染的病因病机,以及其脉诊运用要点和辨治经验。在临床实践中中,通过对患者脉气、脉质及气质互动的综合辨析,结合望、闻、问诊,综合得出疾病整体的病机结构,进而有针对性地立法处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附验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继承全国名中医张西俭教授临床经验,根据张教授病机结构理论和脉学理论,分析乌梅丸证的病机结构及脉诊特点,提出消渴病乌梅丸证病机结构总以寒热错杂,阴阳不和为主,乌梅丸证的脉诊特点为阳旺阴弱.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女 ,2 3岁 ,已婚 ,于 2 0 0 1- 0 6 - 15入院。发现下腹部有一肿物 ,渐增大 ,活动 ,无触痛 ,伴消瘦 ,无发热、盗汗。曾到外院就诊 :B超检查示盆腔囊性肿物 ,行肿物穿刺 ,为淡黄色粘稠液体 ,做结核各项检查均为阴性。抗结核治疗 3个月效果不明显 ,且出现明显恶心、呕吐、消瘦等副反应 ,要求明确诊断转入我院。月经周期 4 0~ 75 d,持续 3~ 7d,无孕产史。查体 :消瘦 ,四肢毛发重。妇科检查 :阴道、子宫及附件未见异常 ,于子宫后方可触及一囊性肿物之下界 ,大小不清 ,活动 ,无触痛。三合诊 :直肠粘膜光滑 ,肿物检查同阴道检查。 C…  相似文献   

15.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2型糖尿病在中国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其并发症也随之显露,而下肢动脉硬化症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临床上应做到早治疗、延缓其发展。文章通过脉痹理论来论述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将其与脉痹的病因病机相比较,得出脉痹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密切相关,然后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及对其病程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详细梳理。最后,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疗给出了建议。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临床上以温阳散寒通脉法、清热祛湿解毒法、益气活血化瘀法、滋阴益气活络法、疏肝行气活血法为常见。  相似文献   

16.
大多医家认为,颈动脉粥样斑块以血瘀、痰浊、寒凝、气滞多见,血瘀痰浊贯穿于本病的整个过程,致脉络瘀阻.赵凯认为本病因虚致邪,因瘀致损,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以因邪致瘀,祛邪为先,化瘀为后理论为指导,再结合藤药药性及其特征,运用清通及化瘀法,自拟方剂七藤脉宁方,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性 ,37岁 ,因反复尿频、尿痛 1月加重伴体位性排尿困难 5d就诊。 1月前 ,无诱因自觉下腹胀、腹痛、排尿后缓解且小便次数多。体格检查 :膀胱区深压痛 ,可隐约扪及鹅卵大小包块 ,质硬 ,边界清晰光滑 ,可上下左右推动。超声检查 :使用MedisonSA 880 0 -MT型超声仪 ,探头频率 4MHz。于下腹探及膀胱充盈 ,壁厚 ,较均匀 ,不光滑 ;无回声区内可见一弧形强回声 ,长约 9.0cm ,后方伴声影 ,不随体位移动。超声诊断 :膀胱巨大结石伴膀胱炎 (图 1 )。手术所见 :膀胱切开 ,完整取出结石一枚 ,大小为 1 1 .0cm× 8.0cm× 6 …  相似文献   

18.
樊庆泊 《家庭护士》2007,(12):34-36
子宫肌瘤有何影响 子宫出血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最易发生子宫出血者为肌层内肌瘤和黏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及浆膜下肌瘤的子宫出血发生率皆为100%,是由下面几个因素同时起作用导致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