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 Mifegyne,RU486)是第一个合成的抗孕激素,为炔诺酮衍生物,其C-17_α侧链可增加对受体的亲和力,而C-11_β环可产生拮抗活性。 受体的研究 由各种啮齿动物证明米非司酮为一种纯黄体酮拮抗剂。它与兔子宫黄体酮受体结合的亲和力要比黄体酮大5倍,而对人黄体酮受体的亲和力与黄体酮相似。它并不抑制体外卵细胞的生物合成。但在猕猴和人,当用绒促性素增加黄体酮而延长黄体期时,本药可终止黄体期。对小鼠、大鼠和猴均可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
常萍  刘月欣  徐慧 《齐鲁药事》2001,20(6):27-28
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酮类药物 ,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而阻断孕激素的活性 ,使蜕膜变性坏死 ,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而诱导流产。作用机理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新型抗孕酮药物 ,其靶器官是子宫内膜 (或蜕膜 ) ,特别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能取代体内孕酮 ,与孕酮受体相结合 ,而抑制孕酮活性 ,引起蜕膜和绒毛变性 ,导致出血和体内HCG水平急剧下降 ,继而卵巢黄体溶解 ,体内PGE2 水平也随之下降 ,蜕膜变性引起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 ,进一步促进宫缩和软化宫颈 ,有利于孕产物的排出 ,米非司酮在作用于蜕膜的同时 ,也能达到下丘脑和垂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纳曲酮的神经精神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曲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主要作用于μ,δ,κ三种阿片受体,有较强的阿片受体拮抗作用。动物研究表明,纳曲酮对学习记忆、生长发育应激反应以及摄食行为有一定影响。临床上的纳曲酮除用于防止阿片类依赖病人戒毒后复吸以外,还试用于治疗妇女下丘脑垂体性闭经、小儿孤僻症和食欲过盛等。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是一类新型的抗早孕激素,炔诺酮的衍生物,可以作为非处方预防早孕的药物。它的疗效比以往常用的黄体酮更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它与黄体酮相比,与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更强,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性也很高,在妊娠期的各个阶段都有疗效,引产效果好,同时,它无雄性激素和抗雌性激素的生物活性[1],服用剂量合理时,不会对皮质醇水平产生影响,使用起来更加安全。米非司酮最初是在1982年由法国一家医药公司为治疗早孕而研制,它的治疗机制是竞争抑制作用—通过与受孕酮受体紧密结合,而阻碍受孕酮的结合,降低了受孕酮的活性。随着诸多专家对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不断进行研究,米非司酮越来越多的功效被人们所挖掘,在避孕、多时期终止早孕、治疗肿瘤等多种妇产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都有很显著的疗效,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本文旨在对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够为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的临床新用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非司酮是法国Roussel-Uclaf公司于1982年首先合成,它是一种新型抗孕激素,与孕酮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作用于子宫内膜受体,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广泛用于终止早孕。近年来,米非司酮还广泛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紧急避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异位妊娠及妇产科手术操作等多方面,取得了教好的疗效。现将其临床用途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功能性子宫出血指调节生殖的内分泌机制(中枢-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异常所致的子宫异常出血,多由排卵障碍、子宫或卵巢局部调控机制异常引起,其中50%作用发生于围绝经期。目前,临床对围绝经期功血的药物治疗多使用性激素。米非司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为常用治疗手段。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拮抗药,可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降低雌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发育。LNGIUS可抑制雌激素受体合成,拮抗子宫内膜增生,长久有效降  相似文献   

7.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下丘脑分泌产生的神经激素,其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女性发育和生殖功能,同时还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垂体外组织。研究发现,GnRH及其受体在正常及异常生殖相关组织均有表达,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GnRH拮抗剂在性激素依赖性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GnRH拮抗剂类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和肿瘤等妇科疾病是国外最新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阿片类药物和内源性阿片肽能影响人类多种垂体激素的分泌。但是,不同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作用不一致,而不同的垂体激素对它们的反应方式也不同,且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纳络酮,在不同剂量时产生不同的结果。因而设想,这种差别可能是由于作用于不同受体亚型所致。  相似文献   

9.
海洛因依赖者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期滥用阿片类毒品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影响,国外已有报道,但国内尚未见有关研究资料,为了解国人海洛因依赖者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状况,著者观察了iv海洛因依赖者59例和正常人30例血清TSH、T_4、T_3的水平,结果显示:海洛因依赖者TSH、T_4、T_3的分泌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改变。其中TSH明显降低(P<0.01),T_3、T_4升高(P<0.05或P<0.01)。长期滥用海洛因血清TSH水平降低,这可能与分布在下丘脑的阿片受体被海洛因兴奋后,  相似文献   

10.
阿片类物质作用于阿片受体可以产生吗啡样作用,但因为其特殊的药理性质极易引起躯体、精神产生依赖并导致滥用。研究发现长期滥用阿片类物质会导致依赖者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腺轴在内的内分泌功能受到影响。阿片类物质对甲状腺结构、功能的影响尚未有系统的阐述,本文通过对阿片类物质作用下甲状腺形态结构、激素水平、甲状腺素结合蛋白等改变来阐述阿片对甲状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库欣病是由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引起的一种以严重的慢性高皮质醇血症为特征的罕见病,其典型表现包括向心性肥胖、糖代谢异常、骨质疏松、高血压和低脂血症。库欣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经蝶窦垂体瘤切除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及双侧肾上腺切除手术为辅助治疗手段。但由于库欣病病因复杂,且存在因故不能手术或在放射治疗的同时需使用药物控制血皮质醇浓度的患者,药物治疗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治疗手段。目前,库欣病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3类:作用于垂体的神经递质类药物如帕瑞肽、作用于肾上腺抑制皮质醇分泌的药物如酮康唑及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如米非司酮。在治疗库欣病的这3类药物中,垂体靶向药物直接作用于ACTH腺瘤,是最有希望的用于缩小肿瘤大小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同时也是治疗库欣病的趋势。本文将依据库欣病的发病机制及近年来的靶向治疗热点,从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多巴胺D2型受体以及细胞周期依赖激酶2(CDK2)等角度对垂体靶向药物及其相应靶点进行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马虹 《天津药学》2001,13(5):15-16
米非司酮是1981年由法国Roussel-Uclaf公司合成的类似孕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很强的与孕激素受体相结合能力,是一种新型甾体类抗孕激素类药物,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和软化宫颈等作用.它与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能代替天然孕酮与其受体结合,起到抗孕酮活性的作用,引起子宫蜕膜和绒毛组织变性,并增加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而诱发宫缩.目前,米非司酮已广泛用于临床,现将临床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丹  陈悦  陈怡君 《现代临床医学》2007,33(Z2):205-209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简称RU486,是1981年由法国Roussel-Uclaf公司研发出的一种抗孕激素受体的甾体类药物,国产商品名为米非司酮、息隐、含珠停.米非司酮由于其化学结构中第11位的[4-(N,N-二甲基氨基)]苯基基团的特点,与孕酮受体的亲和力为孕酮的3~5倍,在与孕酮竞争受体时占优势而成为孕酮拮抗剂,其本身并无孕酮活性,它是在受体水平上的孕激素和糖皮质激素拮抗剂,对正常妇女的垂体促性腺系统、卵巢、子宫内膜功能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三苯氧胺(TMX)是非甾体雌激素受体的拮抗剂,在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子宫等靶器官对雌激素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与孕酮竞争受体而达到拮抗孕酮的作用,能明显增高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米非司酮的抗孕酮作用及在终止妊娠方面的有效性安全性,在医学界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三苯氧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49d以内的妊娠有报道,效果肯定。而应用于9~12周以内妊娠的终止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5.
米非司酮为新型抗孕激素,能与孕酮受体结合,对子宫内膜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对受孕动物各期妊娠均有引产效应,已广泛应用于妊娠早期及早孕晚期药物流产.随着对米非司酮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妇产科各种疾病的治疗,如:避孕、绝经后妇女取环困难,及某些激素依赖性疾病的治疗,近年来还将其用于异位妊娠和胎盘植入等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乳康口服液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做进一步研究。方法:实验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三苯氧胺组和乳康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用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和黄体酮注射液制备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后再予相应药物治疗。给药结束后应用ELISA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Oct4的浓度,用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组织ER、PR、P53和Oct4表达,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其受体(GnRHR)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组织端粒酶的表达。结果:乳康口服液可以降低血清和乳腺组织中ER、PR的表达量(P<0.01),降低P53、端粒酶及Oct4的表达(P<0.01),降低下丘脑GnRH及垂体GnRH受体表达(P<0.01),从多方面逆转乳腺增生,发挥其治疗作用。结论:乳康口服液可通过抑制降低血清和乳腺组织中ER、PR的表达,下丘脑GnRH及垂体GnRH受体表达等途径发挥药效学。同时乳康口服液可能会通过降低与乳腺癌发生相关的三个相关标志物P53、端粒酶和Oct4表达量来发挥预防乳腺增生发展为乳腺癌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海洛因依赖对人体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本实验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70名海洛因依赖者脱瘤治疗前二三轴变化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PA)、下丘脑0垂体0甲状腺轴(HPT)、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AA)共12 种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并与62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显示,HPA活性增强,HPT、HPAA激素水平下降,其原因是与阿片类毒吕抑制海洛因依赖者内生阿片类物质生成和下丘脑神经元兴奋,导  相似文献   

18.
雄性大鼠脑室注射γ-氨基丁酸(GABA),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下丘脑内侧基底部(MBH)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血清睾酮(T)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脑室注射GA-BA0.0103(μg/20u1只)40min后,下丘脑MBH处GnRH与血清睾酮含量均降低,GABA与血清睾酮水平存在时间,剂量依从性关系。由此推测,GABA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睾丸轴,通过抑制下丘脑(GnRH)的释放,进而降低血清睾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复杂,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可能是心理社会因素、各种神经生物化学改变、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神经生化改变是迄今最为肯定的,并成为临床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基础.脑内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过低、其受体功能低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等神经生化的改变都被认为是引起抑郁症的原因.近年来选择性5-HT受体激动剂类抗抑郁药的研究揭示5-HT1A受体是重要的作用靶点.现就5-HT1A受体与抑郁症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 国外研究报道海洛因依赖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受损,但国内尚未见有关报道,为了解中国海洛因依赖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情况,本研究中心检测了54例海洛因依赖者和30例正常人血浆ACTH和皮质醇水平。结果显示海洛因依赖者上午8时的血浆ACTH和皮质醇均明显降低。而零点血皮质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这结果提示长期滥用阿片类药物可改变下丘脑和肾上腺素机能。综合国内外研究结果提示,测定ACTH和皮质醇可作为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